川普揚言和中國「徹底絕交」!拜登表示對華要比川普更硬,中美...

2020-12-25 和訊

  當地時間5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在接受福克斯新聞的採訪時,又一次將矛頭指向中國。

  採訪中,川普語出驚人地表示,可以切斷整個中美關係。

  福克斯新聞報導截圖

  「徹底絕交」能省5000億美元

  當地時間5月14日一大早,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就接受了福克斯電視臺「與瑪麗亞共度晨光」(Mornings with Maria)節目的採訪。

  川普表示,他對中國未能遏制這種疾病感到非常失望,大流行使他與中國的一月份貿易協定蒙受了挫折,他此前曾稱讚這是一項重大成就。

  川普說:「他們不應該讓這種事情發生。」 「所以我達成了一項偉大的貿易協議,現在我說這對我來說並不一樣。墨水幾乎沒幹,瘟疫來了。而且我感覺不一樣。」

  談到有什麼手段「對付中國」時,主持人瑪麗亞·巴蒂羅姆向川普建議說,美國可以限制發給中國學生的籤證,不讓中國學生到美國學習計算機技術等等。

  但川普幾乎是脫口而出表示,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我們可以斷絕整個關係(cut the whole relationship)。如果美國和中國「徹底切斷關係」,可以省下5000億美元。

  不過川普並沒有解釋這5000億美元是怎麼算出來的,他緊接著又抱怨起美國這些年來白白保衛著歐洲,而歐洲「還在貿易問題上佔美國的便宜」。

  「我這麼強調很多年了,其他的國家也是。中國不是唯一一個『剝削』我們的國家,比如北約,我們過去在白白保護歐洲,而我讓他們多付了數千億美元。」

  隨後,川普這番瘋狂的言論也在推特上引起熱議。有網友表示「川普威脅要結束與中國的整個關係,荒謬……接下來:美國切斷了與川普的整個關係」。

  圖源:推特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斯科特·甘迺迪(Scott Kennedy)稱川普的言論「危險誇張」。「避免交流不是解決需要全球合作的危機的有效策略。切斷經濟關係將嚴重損害美國經濟。」他說。

  佩洛西在國會大廈的採訪中表示,川普政府為了規避自己在大流行初期所犯下的錯誤而多次轉嫁中國,她說:「總統發表有關中國的言論很有意思,這是一種有趣的轉移視線的方式。

  據路透社報導,曾擔任川普外部顧問的中國分析師麥可·皮爾斯伯裡(Michael Pillsbury)認為,總統擔心中國不僅希望重新談判第一階段交易,而且還沒有達到從美國購買的目標。

  他說,根據《中國日報》援引的數字,今年前四個月,中國對美國產品的購買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減少貿易逆差或幫助我們的經濟從冠狀病毒危機中恢復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根據貿易協議的第一階段,承諾在兩年內至少購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而華盛頓同意分階段削減對中國商品的關稅。

  川普的反對者表示,川普的瘋狂言論,顯示出其為了大選已經有些不擇手段了,特別是在近期的民調中,發現自己支持率已經落後拜登8個百分點之後。

  美國選戰大打中國牌

  港報社評表示,促使川普對華言論愈來愈強硬的因素,其一當然是奪命無數的疫情本身,受害極深的美國巴不得向疫源國追究責任;其二是出於選舉需要,川普為了洗脫抗疫不力的罪名以討好選民;其三則是抵消民主黨競選對手前副總統拜登的攻勢,很不巧,拜登也銳意打中國牌。

  在路透社的獨家採訪中,拜登高級顧問透露了接下來拜登的選舉政策:指責川普對中國「放話硬,行動軟」,並將自己包裝成一位「對華強硬人士」。拜登計劃在當選後「拉上美國的發達國家盟友」,共同對抗中國。

  路透社截圖

  據路透社5月13日報導,美國時間12日晚,路透社獨家採訪了拜登的助理,資深顧問傑克·蘇利文。後者透露了有關拜登接下來選舉政策等一系列問題。

  在國內政策方面,拜登競選團隊的宣傳也將以「川普給中國機會」為基調。

  蘇利文表示,拜登將增加對美國創新、教育和基礎設施的資助,他認為川普政府在科技競賽中已經向中國「讓步」。

  蘇利文說:「川普實際上是在給中國留下一個可以填補的真空(領域)。在總統辦公室裡,大家專注於鋼鐵、煤炭和戰艦,而不是量子計算、人工智慧和生物技術。」

  在全球盟友關係問題上,拜登團隊將指責川普「實際上幫助中國損害了美國與傳統盟友的關係」。

  在貿易戰方面,拜登將指責川普「打響貿易戰」,讓美國人付出了重大代價,卻沒有得到什麼回報。除了攻擊川普「對華軟弱」以外,拜登團隊要在競選中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對華強硬鬥士」,要「拉上盟友國家」,在「人權」、「智慧財產權」方面制裁中國。

  傑克·蘇利文在採訪中表示,拜登的競選團隊正準備推出政策,解釋拜登「未來如何更好地與中國打交道」,並將向公眾展現川普在「面對美國最大的地緣政治競爭對手」時的「軟弱」。

  蘇利文說:「(前)副總統打算做兩件事:要川普為其應對中國方式的災難性失敗負責,也要為其對華『說得多、做得少』負責」。

  路透社表示,民主黨方面認為,在大選中攻擊中國是一記妙招。因為美國的「中立人士」,正越來越不滿於川普的抗疫政策和對華政策。

  4月15日至21日進行的路透/益普索調查顯示,52%的中立選民不贊成總統對中國的打交道方式,而贊成的中立選民比例為33%。

  路透社表示,川普與拜登的政見儘管南轅北轍,共和黨與民主黨亦是話不投機,但有一點卻是共通的,就是向中國問責,索取疫情所造成歷史性損害之賠償。兩人與兩陣有此「共識」,很大程度是基於美國人現在普遍存在著反華情緒,根據蓋洛普民意調查數據顯示,百分之六十六民眾「對中國政府抱持負面態度」。

  川普最近幾周已經加大了批評中國的力度。此前,美國皮尤調查中心3月時的民調就顯示,美國民眾對中國的負面看法已達到過去15年中最高程度,大約2/3的受訪者對中國的觀感持「不喜歡」態度。

  民調顯示,約90%的美國人將中國的影響力和實力視為一種威脅。從黨派來看,72%的共和黨人對中國持負面態度,這個比例在民主黨人中為62%。

  川普的競選團隊和共和黨議員認為,在中國問題上採取強硬立場是今年11月大選前提升獲勝前景的一種方式。川普和前副總統喬·拜登(Joe Biden)都在最近的競選廣告中把對方描繪成對中國軟弱的人。

  川普指責拜登曾反對川普總統在中國爆發新冠疫情後下達針對中國的旅行禁令,而拜登則指責川普總統在疫情蔓延之際「倒向中國人」,在1、2月份「15次誇讚中國」。

  中美關係未來如何?

  距離11月總統大選尚餘不足半年,兩邊陣營不約而同增強力度打中國牌,BBC報導,過去幾個月中,中美關係也陷入前所未見的危機,亟需重症監護。

  兩邊陣營都要打中國牌,都要顯示自己才是制衡中國的強者,目前川普的支持度落後於拜登,那麼不難估計,本已被稱為狂人總統的川普將會更加張狂,遂有「不排除全面切斷兩國關係」一說,充滿威嚇意味。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者王緝思指出,中國對美國的不信任和反感達到了中美建交41年從未有過的程度。在華盛頓,這一觀點亦是中國觀察者之間的共識。《紐約客》雜誌前駐華記者歐逸文(Evan Osnos)引述一名白宮高級官員稱,美中關係正處於「自由落體」。

  就連許多曾深度參與兩國關係跌宕起伏的親歷者,都對此憂心忡忡,在歐巴馬時期主管中國政策的前白宮官員何瑞恩(Ryan Hass)也不例外。

  作為前美國對華政策制定者,何瑞恩認為美中關係目前相當失調。美國和中國正處在一場鬥爭中,這導致合作的領域越來越少,對抗的領域則增多,對緊張關係的管控力也在下降。我們如今有一個明顯的共同威脅,但雙方無法團結對抗。

  如今,當合作明顯符合兩國利益時,兩方仍然無法團結一致,這很清楚顯示,兩國關係已經相當磨損。再加上兩國其他越來越廣泛和深刻的壓力點,全局顯得不容樂觀。

  何瑞恩表示,美中關係已不再是rivalrous(有競爭性的、敵對性的)關係,而是adversarial(對抗性的、敵手的)狀態。兩者的差別在於,在競爭關係中,你嘗試比對方更具競爭力;而在對抗關係中,你會試圖傷害對方,因為對手遭遇的挫敗能加強你方的實力。

  何瑞恩認為美國大選是中美關係的一大變數,類似的攻擊會更進一步激化。川普總統會試圖把他的對華方針、以及他對拜登對華看法的解讀區隔開來,他有這樣做的政治動機。這期間,中美關係會面臨持續的下行壓力。唯一的疑問是,下跌的角度會有多陡峭?

  對於如果前副總統拜登當選後中美關係的走向,何瑞恩表示,世界格局、美中關係都已變化,美國的政策也會變化。他相信拜登如果當選,他會比2016年時對華更為強硬,這會以各種方式顯現。

  北京大學王緝思教授撰寫的文章表示,不論是川普或是拜登當選,對中國各有利弊。川普對華強硬,但他的政策不是特別有效,也無法動員其他國家,只是美國的單邊行動。而拜登可能不那麼鷹派,但他的政府會更有效、更能動員多國向中國施壓。

  據路透社報導,川普與拜登的比並焦點是「誰對中國強硬、誰對中國軟弱」,那就是說,無論最終誰當選下屆總統,中美關係必然朝著繼續對抗的方向發展下去,問題只是惡化至何等程度罷了。

  對中美關係今後發展,駐美7年的崔天凱大使近期接受採訪表示,全球疫情下有人說中美關係回不到過去,但全球關係其實都是如此,不管是中美關係還是整個世界,都不可能回到過去,也不應該把回到過去作為我們的目標。

  對於美國政客頻頻炒作中國議題,以此作為競選籌碼的行為,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4月2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國有些人硬把中國扯進美國的選舉政治,拿中國說事,撈取選票。

  耿爽表示:美國的一些勢力為什麼總是千方百計地要借疫情攻擊抹黑中國,我想答案不言自明。美方口口聲聲說中方在散布虛假信息,若有關的報導屬實,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誰在散布虛假信息。中方堅決反對美國有些人硬把中國扯進美國的選舉政治,拿中國說事,撈取選票。我們也堅決反對美國有些人借疫情攻擊抹黑中國,損害中方利益。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FX168。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董雲龍 )

相關焦點

  • 拜登對蔡英文「已讀不回」是其對華政策的縮影
    而拜登對蔡英文的「已讀不回」,可能是其對華政策的一個縮影。在拜登47年的政治生涯中,雖然其對華態度也出現兩面搖擺的情況,但理性在搖擺的天平中佔上風。拜登多次表示他與中國領導人有過累計25小時的會談時長。1979年中美建交,37歲的拜登就以參議員身份訪華,了解剛剛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中國的實際情況。
  • 拜登對蔡英文「已讀不回」,「臺獨」玻璃心要碎了
    但是拜登以及他的執政團體卻對此沒有做出任何回應,而且根據民進黨黨內披露消息來看,目前,民進黨依舊沒有和拜登以及他的執政團體牽上線。拜登和川普在執政策略上完全不同首先拜登是一個老成的政客,他有數十年的政治經驗。
  • 大選後美國會讓中國鬆口氣嗎?金燦榮給出答案,拜登團隊正在行動
    拜登以306票對232票,擊敗了川普,成為下屆美國總統。在今年美國大選期間,拜登曾和川普一樣都揚言自己會對中國特別強硬,因此,拜登上臺後是否會繼續對華「強硬」,成為世界輿論廣泛關注的話題。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早前發表題為《在對華問題上,拜登會比川普更強硬嗎?》的文章,呼籲拜登拋棄鷹派作風,學習與中國共存。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即便拜登上臺,中美仍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格雷厄姆·艾利森指出假設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能夠在2021年1月20日宣誓就職,可以看到新一屆美國政府會在三個方面蓄勢待發。首先拜登政府將優先美國利益,也就是重新組織聯盟或盟友在與中國的競爭和對抗中制衡中國。第二點則是拜登政府將埋葬美國單邊主義,例如重新加入《巴黎協定》、世衛組織、延長美俄核軍控條約、重組世貿組織等。
  • 拜登:必須對中國保持強硬,否則美企就會被掠奪!還有人認為他親華?
    但川普的反覆提起給很多人製造了潛意識的印象,潛意識中認為拜登是個親中者,從而對拜登的希望預期很高。 實際上對拜登的評價不能從最近的選舉發言看,拜登自己在近期的選舉發言中還聲稱自己將比川普對中國更強硬——這顯然也是選舉話術。在選舉期間,川普盡全力將拜登塑造成一個親中者,拜登則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比川普對中國更強硬的人。
  • 蔡英文與拜登團隊並沒有取得聯繫
    導讀:近日,臺灣領導人蔡英文就拜登當選美國新任總統一事在推特上發文祝賀。但拜登團隊卻沒有給予回應,相當尷尬。事後更有民進黨相關人員指出,實際上民進黨和拜登團隊還沒有取得聯繫。而拜登對蔡英文不給予回復,恐是對之前對華政策的延續。47年執政讓拜登見證中美關係的發展變化在拜登長達47年的政治生涯中,雖然其本身對華的態度出現或搖擺的現象,但是在搖擺不定的天平上,理性的天平最終壓到感性。拜登表示,中國領導人有過累計25小時的會談時長。
  • 不會增收新關稅,加強制裁,拜登:美國要做的是讓中國懂規矩
    這讓拜登等的有些心急。對此拜登聲稱如果川普執意如此,他將進行強制手段。 不過,不管是川普還是拜登當選美國總統,我們都不關心。我們唯一關心的就是美國對華的態度。根據拜登往日的行事作風,預計他正式上臺以後,對華政策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中國還需提高警惕。
  • 專家:中美關係將處於「僵持階段」 拜登對中國會非常強硬
    黃靖表示,第二,由於拜登對內要安撫反對派,給自己的力量繼續鼓勁,對外要恢復與日本、歐洲的盟友關係,所以拜登的整個政治基調是妥協的,對內要爭取治癒美國的分裂,對外要回歸多邊主義,而多邊主義的本質就是妥協,這樣的話中國會有一些機會。
  • 拜登一舉動出乎意料,中國外交部嚴正回應
    不想還沒上臺拜登似乎就露出真面目,一大舉動出乎意料,中國外交部嚴正回應。不知拜登是否會重新考慮一下中美關係,讓雙方關係回歸正常軌道,加強雙方經濟合作以及交流。拜登或改變對華態度距離拜登入主白宮還有一段時間,拜登還沒上臺就露出真面目。
  • 叫囂與中國徹底絕交,川普是在說胡話嗎
    5月14日,川普在接受福克斯電視新聞的採訪時再出驚人之語,稱如果美國和中國「徹底切斷關係」,可以省下5000億美元。他在採訪中還表示,將要求華爾街更加嚴厲地對待在那裡上市的中國公司,以懲罰北京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中的作為。「瘋王」那張棉褲腰帶似的嘴,說起話來隨心所欲、天馬行空,常常毫無邏輯可循。此番叫囂與中國徹底絕交,川普又是在說胡話嗎?
  • 拜登提名女華裔為貿易代表,中美貿易戰會消停嗎?
    但萊特希澤和團隊認為,美國傳統官僚體制行動遲緩,加上對中國在世貿組織和世界銀行與日俱增的影響感到忌憚,於是繞過世貿組織,採用增加關稅等更直接的對抗方式針對中國。跟萊特希澤喜歡發動「貿易戰」不同,戴琦更認可貿易政策應聯合盟友而非讓盟友怨聲載道。今年8月,戴琦還批評川普政府,他們對華關稅政策僅具「防禦性」,呼籲實施「攻守兼備」的政策,提升美國經濟競爭力及捍衛民主價值。
  • 日媒:拜登要建「朋友圈」對華施壓,我們做選擇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要說川普的下臺對亞洲哪些國家影響最大的話,那無疑是日本和韓國了。而且,這兩個國家素來水火不容,大大小小的事情在國際上鬧了不少,每次都會引來兩國網友的「互噴」。就拿近期發生的德國「慰安婦」銅像一事來說,雙方又在國際上掀起了一陣「腥風血雨」,不過最終韓國拿下勝利。
  • 拜登無視蔡英文「祝福」
    拜登團隊迴避蔡英文祝福 臺海問題是對華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際上,拜登團隊對於蔡英文的祝福顯然是刻意迴避,對於拜登的態度,深圳衛視做出了相關梳理
  • 拜登就中美關稅表態,貿易戰要擱置了?
    拜登終於就過去兩年不太正常的中美貿易發聲了。今日,他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他會暫時維持與中國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不會立即採取任何行動,包括取消關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美關係在未來幾個月內都處在十字路口,將決定很長一段時期中美關係的走向。拜登表態據CNBC今日報導,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對《紐約時報》表示,他會暫時維持與中國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不會立即採取任何行動,包括取消關稅。拜登說:「我不會立即採取任何行動,對關稅也是如此。」
  • 章百家:中美之間的博弈不是鬥狠,中國需要恢復務實外交
    章百家強調,在開展對美外交中,中國一定要認清自己的目標,並堅守自己的目標。「戰略說到底就是管理目標的能力,我們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在和美國的戰略博弈中,我們更需要的是勇氣和智慧,中美之間的博弈不是鬥狠。」
  • 拜登是親華派?公開場合直言對華強硬,否則美國企業會被「掠奪」
    實際上對拜登的評價不能從最近的選舉發言看,拜登自己在近期的選舉發言中還聲稱自己將比川普對中國更強硬——這顯然也是選舉話術。在選舉期間,川普盡全力將拜登塑造成一個親中者,拜登則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比川普對中國更強硬的人。要評價拜登,需要從其從政歷史與贏得選舉後對未來政策展望的講話中分析。
  • 拜登對華態度改變?蔡英文「好日子」要結束了
    導讀:據媒體報導,目前川普已經向美國總務署提出申請,自己已經準備好與拜登團隊進行權力交接等相關程序,與之前不肯承認敗選事實相比,川普的妥協更像是在為自己找臺階下
  • 拜登誓言重建美國,對華態度如何重建?吃碗炒肝變不成親華派!
    事實上在這次的大選中,拜登的對華態度就是這種典型的對「朋友」的態度:當川普一開始瘋狂反華時,拜登就針鋒相對的提出「中國不會吃掉我們的午餐」;但隨著疫情加劇,反華仇華已經成為美國社會的主流時,拜登馬上就改變口風,跟著川普一起封殺Tik Tok,同時不忘宣稱第一階段中美貿易協議失敗是因為「北京未兌現購買美國商品的承諾
  • 陳徵:拜登對華政策的六個不變和兩個變化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徵】美國大選結果塵埃落定,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團票,成功當選。雖然川普對此仍予以否認,並在努力試圖重新計算選票,甚至要啟動司法程序,但是大局已定難更改。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是拜登治下的美國會推行什麼樣的對華政策。
  • 關於美國對華政策走向 聽聽曾陪同拜登出訪中國的他怎麼說——
    他表示,相比於川普政府,拜登政府在對華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上會更具組織性和戰略性,可以接受在與中國競爭的同時尋求合作,同時不太會蓄意製造議題激怒中國。他希望中美雙方都能抓住機會使雙邊關係重回建設性軌道。 拉塞爾曾在歐巴馬政府先後擔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主任、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曾陪同時任副總統拜登出訪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