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那麼一段時間,有一個黑黑的房間人頭攢動,排隊的人絡繹不絕。
回首,那年,那夜,那人,你已有多久沒去過網吧。
最初,中國只有62萬網民,如今,中國網民數量破六億。然而,在手機的攻城略地下,網絡向上,網吧卻在向下。
注:點圖片,即可查看下一張
(點此看大圖)
網吧的黃金時代【1996~2002】
【編者按】
前不久召開的2014年全省文化工作會議上,省文化廳宣布,今年,我省將降低網吧市場準入標準,放開單體網吧的審批。「冰封」10年的審批突然要解凍,引起了業界的強烈關注。
當年,開網吧辦證免費、日進鬥金;當年,一張網絡經營許可證在黑市上被炒到四五十萬元;當年,去網吧總是「人等機」;當年,花近半工資也要去體會「高大上」的生活……輝煌的都是當年。
如今,孩童都會拿著智慧型手機打遊戲、刷微博、聊微信,我們不得不承認,網吧已經走過了它的黃金年代、白銀歲月、青銅光陰,它的未來,會如何?
1971年出生的楊前,家住鄭州市中原區,以前是上班族,現在自己創業。「十幾年前,我是網吧裡的常客。」他介紹,可以說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網吧,每個月都會花幾十元甚至上百元,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要知道當時一個月的工資才三四百元。
開網吧的人 每晚全家人都一箱子一箱子地數錢
2000年左右,網吧開始悄然進入人們的視野。在那裡,聊天有QQ、ICQ,遊戲有CS、魔獸,無聊了還有最新最快的電影,著實讓人樂不思蜀。那時候,擁有一家網吧,就等於有了一棵搖錢樹。因為看到了網吧的紅火,劉峰開了一家網吧,紅火得不得了,後又開了5家網吧,一年收入幾百萬。
【緣起】網吧真火 小煤礦主都改行了
在鄭州市天明路中段的一座家屬樓下,有一個經營了多年的網吧,雖然是雙休日,但裡邊的人只有七八個,收銀員坐在椅子上,打著瞌睡。
「十幾年前,開網吧絕對是一本萬利的賺錢買賣。」經營了多年網吧生意的劉峰說,鄭州最早的網吧大概出現在1996年,那時上網的價格基本是每小時10元左右,但那時上網的人比較少,網吧更少,全鄭州也不過十來家。
「『要想發、開網吧』是當時叫得比較響的一句口號。」1998年,河南開始對小煤礦實施專項治理整頓,在登封開了一家小煤礦的劉峰,就把煤礦轉讓給了鄭煤集團,拿到了幾百萬現金。「閒下來沒事幹,看到自己正上初中的兒子天天痴迷去網吧,就去網吧一看,乖乖,一臺機子後面有幾個人,機子幾乎24小時不閒,我就動了心,準備開一家網吧。」
【經營】 辦證免費 每天毛收入幾千塊
當時因為網吧剛起步,各方面監管相對比較寬鬆,最早辦的「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還是免費的。「辦證很容易,到那兒把材料一交,過了十來天證就拿回來了。」劉峰介紹,開的第一家網吧規模不大,有50臺機器,花了50多萬。「生意好極了,平均每天的毛收入都有兩三千塊錢,不到半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資。」
「我算是鄭州開網吧比較早的一批人,那時候鄭州的網吧只有幾十家,生意也真是好做。」劉峰說,他的網吧開業後,因為靠近兩所中專和兩個中學,加上還有兩個都市村莊,流動人口多,網吧幾乎天天爆滿。
【火爆】 又開5家 總收入「你放開猜吧」
2000年到2001年,劉峰一口氣在鄭州市東風路、大鋪村、白廟村又開了5家網吧,把自己的弟弟、妹妹和親戚派去管理,「投資了200多萬元。」他回憶說,每天晚上,弟弟妹妹和親戚把一天收到的現金都用箱子提回來,全家人坐在一起數錢,「因為好多錢都是一元、五元的,數起來不容易,真是數錢數到手軟。」
「2002年,網路遊戲也興起了,除了上網和包夜收費,還賣些遊戲點卡和Q幣,一個網吧一天收入過萬,那都不是個稀罕事。」問起這些年劉峰開網吧的總收入,他沒有回答,只是說「你放開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