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少一泰鬥 「馮端星」依舊閃耀

2020-12-22 南報網

2020-12-17 07:51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物理學少一泰鬥 「馮端星」依舊閃耀

著名物理學家、南京大學馮端院士逝世,享年98歲

馮端院士和夫人陳廉方。 通訊員 佘治駿攝

昨天,南京大學發布信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

科學研究卓越,宇宙中有他名字命名的行星

馮端院士1923年7月23日出生於蘇州,1942至1946就讀於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1946年畢業獲學士學位,並以優異成績留校任教。歷任南京大學物理系(物理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馮端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常委兼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國家科委重點項目「若干功能晶體的試製與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雷射晶體與非線性光學晶體的探索與研究」學術領導人、國家科委攀登計劃「納米材料科學」首席科學家。馮端院士推動了納米材料科學在我國的發展,對促進我國物理學和材料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榮獲多項國家自然科學獎。 

馮端院士撰寫了《金屬物理》《材料科學導論——融貫的論述》(2002年)、《凝聚態物理學新論》等在科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的專著,以及《熵》《漫談凝聚態物質》等科普書籍,惠及大眾。這些著作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項。 

馮端院士篳路藍縷,歷盡艱辛,創建並領導了「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正確把握學術方向,成果突出,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該實驗室在歷次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評估中均名列前茅。他重視培養和引導後進,推動一大批中青年學術人才脫穎而出,建立了強有力的學術梯隊。他主持的「凝聚態物理學高層次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榮獲1997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馮端院士領導了南京大學凝聚態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無法替代的卓越貢獻。 

馮端院士因其科學研究的卓越成績,榮獲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1999年的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國際編號為187709的小行星也因此被命名為「馮端星」。 

關注教學一線,做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記者從南京大學了解到,馮端先生也是一位教育家、詩人。 

1946年,馮端開始了他在南京大學的執教生涯。按照當時大學的科班慣例,助教的任務主要是指導學生實驗和批改習題。馮端先生就從帶普通物理實驗開始,有些經驗後,改帶電磁學實驗,乃至於近代物理實驗。1949年春,馮端先生走上講臺,講授普通物理課程。60年代後,他致力專業課與研究生課程的教學,開設新課程,將物理學的最新發展介紹給學生,由於他博學多才,擅長將自然科學各學科的知識與物理學領域的規律融會貫通,表達生動又精練透徹,所以深受學生歡迎,常常會出現教室爆滿的現象。 

馮端先生於1953年參加金屬物理教研組工作,從1958年起擔任金屬物理教研室主任,開始考慮自己動手撰寫一部關於金屬物理教科書的想法。1975年,這套書出版後,頗獲學界好評,甚至有人譽之為從事金屬材料工作的「聖經」。 

1990年馮端先生年近七旬,仍然關注教學第一線。他在南大物理系開設研究生課程《凝聚態物理學導論》,並和一起講授這門課的教師共同查閱大量資料,使之融貫於一個創新性的理論框架之中。1992年,馮端先生在上 「凝聚態物理學」這門課時,突然身體不適,感到胸悶,只好提前5分鐘下課,在教研室休息15分鐘後,他又站在了講臺上,繼續上課。不料胸悶加劇,馮先生幾乎暈倒在講臺上,被學生們急送醫院急診室,之後轉到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住院兩個月。出院時,他竟然欣喜地對夫人說:「這2個月在醫院裡真好,因為無外界幹擾,我的工作效率很高。」原來,即便在住院治療期間,他也不是全部休息,而是積極批閱稿件和撰寫專著。

馮端先生常說:「科技的發展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是客觀規律。當老師的責任是培養好的年輕人鼓勵他們超過自己。如果老師帶出來的研究生比自己差,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興旺是不可能實現的。」 

馮端的一位學生回憶,每次準備論文或研究課題遇見難找的資料時,他總是向馮先生請教。「恩師是一本行走的物理學檢索引擎,記憶力驚人,每次都準確告訴我圖書館某一層的某本雜誌有參考價值,有時甚至精確到第幾頁。」 

熱愛詩意生活,給妻子寫詩60多年 

小時候,馮端總聽到母親念念有詞地背誦許多詩篇,天長日久也就耳熟能詳了。進小學之前,馮端就能背得出許多舊詩,雖不解其意,卻能倒背如流、朗朗上口。 

馮端先生祖籍浙江紹興,兄姐四人。長兄馮煥,1938年中央大學畢業,曾任通用電器公司研究發展中心高級工程師。長姐馮慧,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姐夫葉篤正,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名譽所長,中科院院士。兄馮康,1944年中央大學物理系畢業,曾任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 

在師友兄長的影響下,馮端先生不僅領略了中國古典文學的「詩教」傳統,也逐漸對新詩和譯詩發生了興趣。古今中外詩詞中的精緻微妙的語言,超脫空靈的意境往往使他著迷。在大學裡,馮端選修德語為第二外語,又旁聽了一年法語,可以直接閱讀德、法文詩的原文。大學圖書館裡找不到的一些原文詩集,他就依靠親友協助,託他們從國外買。1944年,馮端開始以「若梵」的筆名發表自己的譯詩,他翻譯了許多英、法、德、俄等國的詩歌:柏拉圖、歌德、雪萊、裡克爾等人的詩歌都曾在馮端的精心領悟中譯成中文。 

在《凝聚態物理學》英文版上卷的每一篇,馮端都會引用與本篇內容相關的詩句或格言作為文章的開篇,他說:「科學和藝術可以彼此應和,詩和物理學是相連通的。」 

在馮端先生的生活中,詩意也隨處可見。馮先生和夫人陳廉方是中大校友,相識之初,馮端先生就曾把自己最喜歡的兩本詩集《青銅騎士》和《夜歌和白天的歌》送給她。 

上世紀七十年代,馮夫人不幸查出癌症,馮先生萬分焦急。後來手術成功,夫人康復,馮先生大喜過望,情不自禁詩興大發,竟一氣呵成吟詩10首以賀。他們的結婚紀念日是4月1日,正值櫻花爛漫時節,因而每年這天,馮端和陳廉方都會一起去賞櫻花。若是馮端院士出差而不在南京,他也會算好日子給陳廉方寫信或詩,確保夫人在4月1日收到。在2015年兩人舉辦的鑽石婚禮現場,陳廉方帶來了珍藏著的一隻紅色小皮箱,裡面仔細保存著60年來馮端寫給她的「兩地書」以及情詩。 

南報融媒體記者 談潔 李花

通訊員 南大萱

相關焦點

  • 98歲院士為妻子寫了一輩子詩,這顆「馮端星」依舊閃耀
    天上那顆「馮端星」,依舊閃耀1942年,馮端考入中央大學(現為南京大學),因自幼喜愛自然科學,但對化學不感興趣,數學又太抽象,便最終選擇物理學。吳有訓、趙忠堯、施士元等學術大師皆匯聚於此,在恩師的諄諄教誨下,馮端系統學習物理知識,至此終身與物理學結緣。大學期間,馮端還選修法語和德語,新中國成立後又學了俄語,加上之前掌握的英語,數門外語為他日後的科研與教學奠定了紮實基礎。
  • 馮端院士去世——這位物理學泰鬥留下了他的詩書與傳說
    對大眾而言,這位物理學泰鬥、凝聚態物理宗師研究的領域格外高深,大多數人恐怕高山仰止,難以讀懂。或許,回顧馮先生鍾愛讀書、擅長詩詞,特別是他與妻子因詩結緣,以詩抒情的故事,能讓更多人走近和了解這位科學巨匠。   愛書:「被書包圍,何樂不為」   馮端先生出生於蘇州的一個書香世家。
  • 98歲院士為妻子寫了一輩子詩,這顆「馮端星」依舊閃耀!
    天上那顆 " 馮端星 ",依舊閃耀   1942 年,馮端考入中央大學(現為南京大學),因自幼喜愛自然科學,但對化學不感興趣,數學又太抽象,便最終選擇物理學。吳有訓、趙忠堯、施士元等學術大師皆匯聚於此,在恩師的諄諄教誨下,馮端系統學習物理知識,至此終身與物理學結緣。
  • 今夜,讓我們仰望天上「馮端星」
    科技日報發文:昨夜他走了,以他命名的那顆小行星將永遠閃耀蒼穹。光明日報、環球時報等多家媒體也相繼刊發文章紀念他。在南大執教70餘年,馮端教出的優秀學者數不勝數,他去世的消息不但讓學生們深感惋惜,也引發數千網友自發組織活動為他送行。有網友評說馮端是「一位物理巨星,為妻子寫了一輩子情詩的學者」。
  • 物理學巨擘的詩意人生
    他博學多才,擅長將自然科學各學科的知識與物理學領域的規律融會貫通,表達生動又精練透徹,深受學生歡迎,常常會出現教室爆滿的現象。南京大學物理系前系主任張世遠依舊記得他當年第一次聽完馮端課的感覺:「豁然開朗,不通之處都打通了,好多不相干的知識全都連接起來了」。
  • 南大物理學泰鬥馮端院士逝世_南京晨報_2020年12月17日A03
    馮端院士著述甚多,撰寫了《金屬物理》《材料科學導論——融貫的論述》(2002年)《凝聚態物理學新論》等在科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的專著,以及《熵》《漫談凝聚態物質》等科普書籍,惠及大眾。這些著作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項。 近年來,馮端院士年事漸高卻仍筆耕不輟,91歲時將其耗時20年、長達170萬字兩卷本《凝聚態物理學》正式推出問世。
  • 物理學巨擘的詩意人生——追憶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馮端...
    他博學多才,擅長將自然科學各學科的知識與物理學領域的規律融會貫通,表達生動又精練透徹,深受學生歡迎,常常會出現教室爆滿的現象。南京大學物理系前系主任張世遠依舊記得他當年第一次聽完馮端課的感覺:「豁然開朗,不通之處都打通了,好多不相干的知識全都連接起來了」。  「馮先生經常推薦文獻給我們看,他就像一本『行走的物理學檢索引擎』,總是能夠精確地說出知識點在哪本書的哪一頁。」
  • 這位南大物理學泰鬥走了,為妻寫詩60多年
    他主持的「凝聚態物理學高層次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榮獲1997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馮端院士領導了南京大學凝聚態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無法替代的卓越貢獻。馮端院士因其科學研究的卓越成績,榮獲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1999年的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國際編號為187709的小行星也因此被命名為「馮端星」。
  • 泰鬥級中科院院士離奇失蹤,我國苦尋27年,至今依舊下落不明
    早上十點鐘,開了一小時的會,陳彪還沒來,在場的人都有些迷惑,要知道陳彪幾乎不可能遲到,他本人是個非常守時的人,而且今天開會的南京大學到陳彪的住處只需十多分鐘,而且陳彪也沒有提前請假,不像是因為什麼事情突然不能來,這樣一位大人物怎麼會突然消失呢?每個人也許都有疑問:這個陳彪到底是個什麼人?為何如此引人注目呢?
  • 98歲物理學泰鬥楊振寧,3個孩子現狀如何呢?果然是虎父無犬子!
    楊振寧是物理學界的泰鬥,人們讚譽他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的名字,他的成就是一座高山,令人仰望。一個科學家最引人注目的應當是科學成就,可是楊振寧的"家事"也一直處在風暴中心,楊振寧和翁帆的老少配讓人們屢屢稱奇,但是,在翁帆之前,楊振寧與已逝的前妻杜致禮也是一對神仙眷侶。
  • 物理學的莎士比亞不再寫詩
    視覺中國供圖用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為凝聚態物理學做註解,恐怕只有馮端會這樣做。「像波濤滔滔不息地滾向沙灘,光陰也分秒必爭地奔赴終點。後浪和前浪不斷地循環替換,前呼後擁,一個個在奮勇爭先。」在教材《凝聚態物理學》中,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家馮端把這段詩作為「不同結構中波的傳播」一章的浪漫註解。
  • 昨夜他走了,以他命名的那顆小行星將永遠閃耀蒼穹
    「上世紀80年代,我讀研究生時,馮端院士給我們主講過《凝聚態物理》,將當時國際凝聚態物理學研究的前沿帶進了課堂,這為還在讀書的我們,展現了一個全新的視野。」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祝世寧至今仍記得那一張投影膠燈片上,馮端親手寫的密密麻麻的物理公式和符號。如今,烙印在祝世寧腦海中的那副生動的畫面,成為永恆。
  • 楊振寧:物理學影響哲學,但哲學從來沒有影響過物理學
    國際物理學界的泰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在學界擁有非常崇高的威望。他是如何看待哲學與物理學之間的聯繫的呢?楊振寧在他所作的《談談物理學研究與教學》一文中,用了這樣清晰地描繪:物理學影響哲學,但哲學從來沒有影響過物理學。這是一位大思想家、科學偉人對哲學與物理學的精闢判斷。我們縱觀楊振寧70多年的科研工作,恰恰是他一直在用實踐行動推翻哲學。
  • Switch上運用物理學的創意佳作,在如今依舊經典:《粘粘世界》
    Switch上運用物理學的創意佳作,在如今依舊經典:《粘粘世界》烏託邦遊戲2020-07-04用一個個小球帶玩家走完整個文明史Switch上有時被玩家戲稱為4399啟動器,其中不乏一些粗製濫造的作品被復刻發售,的確從整體上拖了
  • 【機器人頻道|封神榜】他走了,以他命名的那顆小行星將永遠閃耀蒼穹
    「上世紀80年代,我讀研究生時,馮端院士給我們主講過《凝聚態物理》,將當時國際凝聚態物理學研究的前沿帶進了課堂,這為還在讀書的我們,展現了一個全新的視野。」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祝世寧至今仍記得那一張投影膠燈片上,馮端親手寫的密密麻麻的物理公式和符號。如今,烙印在祝世寧腦海中的那副生動的畫面,成為永恆。
  • 西安W酒店一周年 -- 初心依舊,縱情閃耀長安
    時至今日,已是酒店開業一周年。 酒店每一處俏皮創意都將W品牌文化盡情展現,同時又向全球賓客表達古今融合、東西碰撞的獨特風情。作為全球第一支W酒店華人管理團隊,擁有W酒店第一位會講中文的華人總經理,註定西安W酒店將會讓底蘊深厚兼容並蓄的東方魅力與潮流融合,帶來耳目一新感官盛宴。 過去的一年中,西安W酒店突破陳規,製造了諸多耀眼瞬間。
  • 西安W酒店一周年——初心依舊,縱情閃耀長安
    時至今日,已是酒店開業一周年。酒店全景圖西安W酒店一直顛覆傳統,以新潮時尚方式展現盛唐炫彩風貌。酒店每一處俏皮創意都將W品牌文化盡情展現,同時又向全球賓客表達古今融合、東西碰撞的獨特風情。2019年婚禮秀西安W酒店,在過去的一年中時刻銘記著「閃耀長安」的使命,不斷地努力提升,挑戰更多「不可能」。相信在未來,西安W酒店會繼續突破傳統,全身心投入,用更高標準的服務水平與更亮眼的表現,讓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們可以流連忘返,也讓「長安」持續閃耀,共饗盛世「金桃」之美。
  • 物理學四大神獸
    物理學可以說是人類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了,對物理學的追溯可以到幾千年前。
  • 舌尖3裡的泰鬥叉燒包!
    —勳叔指導出品的叉燒包幾個硬幣就能吃到比臉大的泰鬥正品,值了93歲粵式點心泰鬥—勳叔從13歲開始學習粵式點心至今已經80年了,叱吒風雲幾十年勳叔出品的叉燒包光是想想都口水直流從揉面到火候的把控,都能看出93歲的泰鬥對粵式點心深入骨子裡透徹的理解。
  • 物理學真的已經到盡頭了嗎?止步不前的物理學到底怎麼了
    現在的物理學比較起以前的物理學來說,幾乎沒有太大的進展。所以現在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基本上都是一些天體物理學家。 可現在依舊是這樣的時代。物理學難道真的已經到盡頭了嗎?物理學到底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