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早在2019年,吉利汽車和奔馳就成立了smart品牌全球合資公司「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推動smart品牌轉型與全球運營。而關於如何轉型與運營上,當時官方並沒有公布太多的消息。
近日,Smart已經確認,首款SUV車型將會在2022年在中國工廠下線,成為新公司合作生產的第一款車。所以本篇文章,我們就來分析一下。Smart是如何要想生產一款純電動SUV的。
Smart必須要轉型為純電動汽車
Smart必須要轉型為純電動汽車,首先從自身的角度,Smart在微型車的研發上是有豐富經驗的,特別適合在城市通勤使用。對於這樣的微型車來說,燃油車要想適配一個合適的燃油發動機,變速箱,是很麻煩的。之前我就有機會試駕過smart fortwo,奔馳為其搭載了一個0.9升的三缸發動機,在起步的時候抖動非常明顯。駕駛體驗並不是那麼好。而如果是電池+電動機,就好辦多了。所以燃油車顯然不是發展的方向,Smart要向純電動車轉型。
其次是對于吉利和奔馳來說,也都需要在純電動汽車市場有所作為了。目前中國市場,眼看長城汽車推出了歐拉品牌,五菱宏光MINI EV等,都依靠純電動小型車逐漸成長和發展了起來。而吉利幾何,奔馳之前在中國與比亞迪合資的騰勢,卻沒有太大的市場閃光點。所以Smart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微型純電動汽車市場迎來了春天
自主品牌微型純電動汽車市場,目前競爭還是非常激烈的。但也迎來了春天,五菱宏光MINI EV以2萬多元的價格,實現了月銷1~2萬輛,銷量上甚至都把特斯拉給拉下來了。歐拉通過「白貓」,「黑貓」,「好貓」組成的「貓」系列車型,在微型純電動車市場也獲得了非常大的關注度。所以Smart 加入這個市場競爭中,可以憑藉著品牌優勢迅速發展起來。
如果smart再像過去一樣,生產雙座的車型,在中國肯定是小眾市場,所以車身尺寸加大,生產四座的,甚至是SUV,才是中國消費者喜歡的類型。
吉利需要SEA平臺有產品背書
吉利汽車在純電動汽車平臺上,發布了SEA浩瀚架構。這是吉利汽車花了4年時間,投資180億元,研發的純電動汽車平臺。實現了從A級車到E級車的全尺寸覆蓋,可以滿足轎車、SUV、MPV、小型城市車、跑車、皮卡及未來出行車輛等全部造型需求。
在這個平臺上,吉利汽車宣稱,擁有NEDC工況下20萬公裡無衰減,200萬公裡長壽命動力電池。110kWh電池包,續航裡程超過700公裡。這樣的平臺也是吉利品牌,領克品牌,都會使用的,而Smart使用SEA平臺,不僅可以降低研發成本,而且Smart車型也可以為其做產品背書。
吉利宣稱,SEA浩瀚架構的車輛,將於2021年在結構道路實現高度自動駕駛。2023年之前,在開放道路實現高度自動駕駛。
Smart有助于吉利的全球化戰略
最後Smart的推出還有助于吉利汽車的全球化戰略,因為Smart是全球知名的微型車品牌,在歐洲市場有非常廣泛的知名度和保有量,而純電動汽車,也是歐洲市場一直推動的發展方向。所以藉助Smart品牌打入歐洲市場,對于吉利來說也可以擴大全球戰略版圖。相比其它自主品牌來說,吉利又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