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偉大父親,遠赴日本15年一天打4份工,完成女兒赴美醫學夢

2021-01-12 青年說說

母親的愛溫柔如水,父親的愛像大山一樣雄偉。世界上最無私奉獻的就是我們的父母了,而中國的父母稱得上是最操心的父母。在中國父母的思想中,就是希望兒女可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孩子可以有出息,有好的教育可以犧牲一切。

中國有名的典故孟母三遷,孟母為了孩子可以養成好的習慣,將來可以好好讀書,為此搬了三次的家。有一則典故畫荻教子,就是偉大的歐陽修留下的。歐陽修家境也是貧寒的,在當時的環境下沒有辦法供孩子讀書,於是歐陽修的母親便用蘆葦稈在沙地上進行畫畫學習,雖然家境如此,卻養成了歐陽修善於學習的才能,最後才可以有此大作。在古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程度就非常的重視,何況現在呢。從古代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很多新聞進行報導,家庭並不富裕,甚至靠撿東西為生,父母卻依然供孩子上了大學。現在的補習班、機構層出不窮,是什麼原因讓現在的教育行業如此的火爆呢,就是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重視情況。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可以上一個重點的學校,不惜花重金買房,買名額,如此說來,這幾百年的歷史,父母對孩子的重視程度只會越來越高。

有一位偉大的父親,隻身一人在日本一呆就是15年,一天打4份工,冒著被日本政府永久禁止入境的風險為的是什麼呢?那我們大家往下看。來自上海的丁尚彪家境並不富裕,出生於上世紀的50年代,是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的時間,我國剛剛成立,教育行業並不如其它國家發展的好,資源上並不是很樂觀的。而丁尚彪初中畢業以後就沒有繼續讀書,正好趕上了上山下鄉的高潮,便去了安徽的一個小農村做了知青。

這麼多年來的上山下鄉活動,丁尚彪除了娶到自己的妻子生下一個女兒外,並沒有在知識上有什麼進步。而等到他返回上海的時候,發現已經與大城市脫軌了,學歷太低,沒有任何賺錢的技能,沒有辦法在上海這麼大的城市生存,甚至成了上海的底層人士,經濟上的收入也寥寥無幾的。而當時呢也趕上丁尚彪女兒上小學,那時候的九年義務教育還是需要繳納學雜費的,對於貧寒的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的,為了女兒可以有一個好的環境進行學習,也希望可以改變一下家庭的現狀,丁尚彪決定去日本打工。

經過丁尚彪的幾次考慮以後,他選擇了文化比較先進,距離也不遠,國家也較為發達的日本。當時的日本水漲船高,工資相對來說也是很高的。在丁尚彪借遍所有的親戚下,終於湊到了自己的路費,開始了打工之路,為此他還自學了日語。

丁尚彪當時為了快速出境,辦的是旅遊的籤證而不是務工籤證,為了可以一直在日本打工,他的籤證過期以後,他隱姓埋名偷偷的繼續打工。當時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黑戶口一旦發現會受到非常嚴厲的處理。輕的情況會被驅逐離開,以後永遠不得踏入日本,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判刑3年以上。

也正因為丁尚彪的黑戶口,他一直沒有回國,因為他一旦進入機場,管理人員就會發現他黑戶口的問題,事情就會變得非常的棘手。就這樣,他隻身一人在日本持續他的打工生涯,每天打4份工的他,自己只留下能夠生存的一部分錢,剩下的毫無保留的郵回上海,就這樣,在丁尚彪的努力下,將女兒供到大學。

開始的時候,錢是足夠用的,畢竟丁尚彪在日本的工資不低的,但是他的女兒很有出息,考上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醫學系,這個留學的費用不是一般的家庭可以出得起的,更何況是美國這種發達國家呢。丁尚彪知道女兒如此出息也非常的欣慰,一連打了好幾份的工支持女兒的生活費用和她的學費。

因為黑戶口的原因,丁尚彪沒有辦法回國,只有在女兒從日本轉機的時候,一家人隔著鐵絲圍牆匆匆見了一面。這一面足以讓一家人哭成一團了,多年來辛苦的打拼,只為讓女兒可以上一個滿意的大學,這就是中國父母的偉大之處。

15年以後,女兒如願從紐約大學畢業並成為一個優秀的婦產科醫生,這才讓丁尚彪放心下來,這時年僅40的他因過度的勞累宛如60歲的模樣。丁尚彪向公司遞交辭呈,當時就有律師勸阻,非法逗留15年,有可能會有牢獄之災。可是這一切對於丁尚彪來說已經不重要了,他現在的想法就是我想回國,我想團聚。

後來有日本媒體將這15年的艱辛歷程拍成紀錄片,讓所有人都知道了中國父親的偉大一面。之後丁尚彪過海關才會如此的順利,不過日本還是對他進行了終生禁止入內的條例,不過,這一切和家人的團圓相比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我國最有名的一句話,可憐天下父母心,真的是這樣。中國的父母可以為孩子放棄所有的一切,甚至一生的自由,只為讓孩子可以成龍成鳳。我們沒有為父母做些什麼,但是父母卻待我們如珍寶,謝謝所有的父母,您們辛苦了。

相關焦點

  • 最偉大父親,遠赴日本15年一天打4份工,為完成女兒赴美醫學夢
    母親的愛溫柔如水,父親的愛像大山一樣雄偉。世界上最無私奉獻的就是我們的父母了,而中國的父母稱得上是最操心的父母。在中國父母的思想中,就是希望兒女可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孩子可以有出息,有好的教育可以犧牲一切。
  • 父親自費42萬留學被坑,滯留日本打黑工15年,終助女兒圓博士夢
    老丁決定自費赴日留學,42萬日元的學費,相當於夫妻倆15年的工資。1989年,35歲的老丁身負巨債,來到日本北海道的小鎮阿寒町,開啟留學生涯。本以為是陽光燦爛的開始,結果差點陷入萬劫不復。但他翻來覆去,也不過是讓女兒面對困難,咬牙堅持。時間飛快,見面不到24小時又要離別。一扭頭,父女倆都紅了雙眼。原本女兒去美國上學後,老丁就可以回國了。但他還想再拼一拼,支持女兒的醫學夢。不過日本經濟下滑,打工更賺錢艱難了。
  • 為送女兒去美學醫,中國父親在日本打拼15年,後被終生禁入日本
    ——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807字,閱讀約4分鐘世界上最偉大的父母無疑是中國父母。與其他任何國家相比,很難想像中國父母為孩子的教育做出了犧牲。如戰國時,孟母為了孟子用功讀書,前後三遷。歷史上,孟母曾三次遷居。還有歐陽修的母親,因為家境貧寒,沒錢供歐陽修讀書,就用蘆葦杆在沙地上寫字,教歐陽修寫字,並留下畫氐教子的典故。
  • 為送女兒去紐約學醫,中國父親赴日打黑工15年,後被終生禁入日本
    西方國家對孩子的教育大多是放養,所以相比之下,中國父母為孩子們的付出更加沉重,也更難報答。《孟子題詞》所說的「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正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從古至今,父母就在為孩子們的未來想方設法。在現代,也有許多父母為了孩子漂泊異國他鄉,就比如說這個中國父親,為送女兒去紐約學醫,竟赴日打黑工15年,後來被終生禁入日本。
  • 從月薪100到全家移民美國:一個中國父親在日本打黑工的15年
    這是一部耗時10年之久拍攝而成的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2分。影片講述了一個底層的中國父親,從上海漂洋過海到日本「留學」,卻被迫打黑工的15年。這是一部由華人導演張麗玲執導的紀錄版,名叫《含淚活著》,影片曾經創下了日本富士電視臺的播放紀錄。
  • 上海夫妻為供女兒留學,在日本打「黑工」15年,被拍成紀錄片
    紀錄片講述了一位中國父親丁尚彪,為了給女兒掙出國的學費而在日本艱辛打拼15年的感人故事。15年間,因為打「黑工」的身份,丁尚彪與妻子、女兒分別只見過一面,自己則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漂泊,忍受著孤獨。正如紀錄片的開頭語:日本,已經連續3年,每年都有將近3萬人自殺,然而卻有這樣一位中國人頑強地在這裡、含淚地活著。一份招生簡章改變了一個中國父親15年的命運丁尚彪,1954年出生於上海,初中畢業時,正趕上城市青年上山下鄉。
  • 中國父親在日本打黑工15年,只為女兒能去美國,終被日本「拉黑」
    在我們漫長的人生歲月中,父親一直是那個為了兒女默默付出的人,雖然父親的愛不像母親那樣溫柔,但他那份深沉的愛會讓我們心領神會。不知道大家對前些年電視中所播放的一個名叫《含淚活著》的紀錄片有沒有印象,這部紀錄片講的是一個中國父親為了女兒能去美國留學,自己在日本打工十幾年,最後被日本方面終身禁止入境的故事。據說這個紀錄片的拍攝也進行了十幾年之久。
  • 上海男人臥底日本打黑工15年,回國後人生大反轉!
    1989年丁尚彪偶然發現日本發放的的招生單上有找人工作的信息。在朋友的勸說下,為了改變一家人的命運,他借款42萬元,於1989年6月離開上海,來到日本北海道。那時候的他才剛剛35歲。本該是與妻子,女兒享受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卻拋下妻子和女兒,一個人遠赴海外打拼。
  • 上海男人臥底日本打黑工15年,回國後人生大反轉
    一個在日本打黑工15年的上海男人,意外得到全日本熱烈點讚。 一部拍攝十年的紀錄片,因為反響過於火爆登上院線。 一個家庭三口人,用異於常人的堅守,完成了從中國底層到美國中層的階級跨越。
  • 中國父親在日本當了15年的黑戶,被終身禁入時,數萬日本人挽留
    丁尚彪從他們那裡要來了一張赴日留學的招生單,為了能夠讓一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丁尚彪打算前往日本,此時的丁尚彪已經35歲了,家中是入不敷出,生活舉步維艱,周邊人都很難理解他為什麼要出國讀書。而寄回家的工資也是由老闆幫忙郵寄,整整15年,丁尚彪沒有跟家人團聚,在1997年,女兒考上的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在這一年,父女兩在分別後頭一次見面,而僅僅只是在地鐵站相聚不到半小時。
  • 為了送女兒出國留學,他在日本成為黑戶打工15年,被禁入日本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個遠在異國他鄉的父親丁尚彪,他為了女兒能跟出國去學習,打了十五年的工,也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了我們,父親真的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個人。 為了出國丁尚彪是上海的一個普通學生,初中畢業之後他沒有地方可以去,於是就選擇了和大家一樣作為知青下鄉了。
  • 濟南一小學老師將赴美「支教」 一天將上八節課
    本報記者 李飛 攝  文/片 本報記者 李飛 實習生 劉保建  她是一名「80後」女老師,她的女兒剛剛兩歲,但她即將遠赴美國進行漢語「支教」。在前不久揭曉的2012年赴美漢語教師志願者中,她成為省內僅有的4人之一,也是唯一的一名小學老師,她就是濟南市小辛莊小學英語教師張園園。5月9日,記者採訪了這位將於7月赴美的可愛女教師。
  • 在日本打黑工15年終於把女兒送入世界名校
    偶然的機會朋友推薦了這部中國紀錄片含淚活著,2009年在日本上映的時候,同期的電影阿凡達在日本上映時,觀影人數卻寥寥無幾,日本觀眾根本就來不及看好萊塢大片,而是爭相去看中國紀錄片含淚活著一個普通的中國底層的男人30年苦澀與傳奇的故事。
  • 一位中國父親,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終生被禁止進入日本
    達文西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父親的偉大,父親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扮演著重要的一部分,為了孩子他們可以付出一切,父愛如山,它的厚重給予每一個孩子以安全感。  母親在日常的生活中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們,父親的愛則不然,他們的愛往往比較隱晦,不善於表達的他們總是將自己濃烈的愛意藏在身後。  曾經就有這樣一位中國父親,為了送女兒去美國讀書學醫,他在日本打黑工十五年,後來被終生禁止進入日本。
  • 上海留學生日本打黑工15年,改變家庭命運換女兒一紙博士畢業證書
    2007年夏天,一所美國大學的草坪上,一個普通的中國家庭正在合影留念。那一天是留學生丁琳拿到醫學博士畢業證書的日子,但對她來說,這一刻卻有比畢業典禮更重要的意義。這一天,是這個三口之家分別18年後的第一次團聚。
  • 日本護士嫁中國將軍64年,生下歌唱家女兒,女婿是我國偉大科學家
    民國的故事是最讓人有感觸地,經歷了大起大落回過頭發現自己已經到了白髮蒼蒼的年紀。感慨自己的一生給後人留下了怎樣的故事?今天講述的故事是蔣百裡將軍與他的日本籍妻子的故事,他們有著怎樣的精彩人生呢?在一九一三年,當時的蔣百裡將軍只是保定陸軍軍官學習的校長,而他的妻子佐藤屋登,是日本駐中國大使館的一名普通護士,兩者並沒有什麼交集。而在一次意外中,兩人邂逅了,從此開起來他們幸福的生活的開端。當時剛回國的蔣百裡。有一身的熱血與抱負,打算好好的打拼一番。但是他卻一直得不到重用,一身的想法本領得不到用武之地。讓他心灰意冷。
  • 他漂泊海外30年一天打5份工,將女兒送出國,奮鬥一生無怨無恨!
    在妻子因為他的出身問題,遭到單位不公平待遇後,丁尚彪萬念俱灰,決定遠走他鄉,去日本多賺點錢,給家庭找一條出路。當時,他可能沒有想到,這一去,他在日本漂泊了15年。為了湊足前往日本留學的費用,他和妻子借遍了每一個親戚朋友。湊夠了42萬日元,折合3萬多人民幣,這在當時,相當於他和妻子15年的工資總和。
  • 一位中國父親,為送女兒去紐約讀醫,終生被禁入日本
    達文西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父親的偉大,父親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扮演著重要的一部分,為了孩子他們可以付出一切,父愛如山,它的厚重給予每一個孩子以安全感。父母對孩子的愛深沉而溫暖,父親與母親在每個人的人生中分別佔據不一樣的部分。母親的愛熱烈赤誠,能讓人最直觀的感受到母性的光輝,古時就有著名的「孟母三遷」、「嶽飛母刺字」等典故。
  • 他在中國演了19年鬼子,回日本探親被暴打,果斷讓女兒放棄日本籍
    這時候一個人的存在就顯得非常彌足珍貴,與角色十分的貼合,他就是矢野浩二,一個真真正正的日本人。1974年出生於日本大阪的他,家庭條件並不是那麼的優異。為了給家裡減輕負擔,矢野浩二在自己高中畢業之後,就選擇進入一家酒吧學習調酒工作。
  • 中國男子赴日打工成黑戶,15年來日用品全靠撿,卻把女兒送入名校
    丁尚彪,一個在日本非法打工15年,卻從來沒有漏交稅款的中國人。丁尚彪的一生平凡而又偉大。他的一生可分為三個階段,然而無論是哪個階段,他都擔得起「男兒當自強」這句話。來到東京的丁尚彪猶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在國內非常稀奇的電器、汽車在東京的街道上隨處可見,這一刻他想起了自己的女兒,他想讓女兒以後能夠走出國門,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因為不懂日語,又沒有戶口,所以丁尚彪只能幹一些體力活。比如洗碗,洗碗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時間長,但是看到每日的進帳,丁尚彪又滿足了,畢竟日本一天的工資可以抵得上他在國內半年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