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某家長朋友圈截圖
昨天杭州一位家長向快報報料:「在盒馬鮮生上看到一款預售產品——新鮮桑葉,20克售價9.9元,一斤桑葉賣250元!據我知道,一條蠶寶寶一生要吃一斤左右的桑葉,按照這樣計算,養十條蠶寶寶光桑葉就需要2500元!」
每年,一到三四月份,杭州一群小學生又要開始養蠶了。這其中有樂趣,也有煩惱,對家長來說,為了找到合適的桑葉,也是一言難盡。
剛剛養好蝸牛
又要開始養蠶了!
快報記者在盒馬鮮生的App上找到了這款產品,介紹顯示,預售的桑葉產自杭州某現代農業示範區,20克售價9.9元,賣點是「柔軟多汁,只採取嫩葉,更適合低齡蠶寶寶」,並「無農藥、無需清洗」。
盒馬鮮生App上正在預售的新鮮桑葉
記者諮詢是否有新鮮桑葉,在線客服發送購買連結,回復可以直接購買。提供這款預售產品的是濱江一家盒馬鮮生門店,門店一位客服在電話中表示,售價以App上的價格為準,下單後會顯示送達時間。
「濱江這家門店去年9月份開張營業,桑葉是這兩天剛剛上線的預售產品。訂單量目前暫時沒有數據。」客服說。
快報記者隨後聯繫上該門店一位負責人,他說,這兩天也有客人下單,買的人不是很多。上架這款產品是杭州總店統一安排的。
有家長說,盒馬鮮生的商業嗅覺真是靈敏。快報之前也報導過,確實在每年三四月份,大批小學生開始養蠶。今年小朋友這一季的剛需立即要來了。
有媽媽說,剛剛養好蝸牛,又要開始養蠶了。桑葉價格再貴,也只能買。現在杭州城內確實很難採到桑葉,唯一的途徑只有上網採購了。
家長發朋友圈求支援
哪裡有桑葉啊
現在這個天氣,大部分桑葉剛剛冒芽,有杭州家長已經為找不到桑葉苦惱了。前兩天,杭州城南某公辦小學王媽媽急急忙忙發朋友圈——「萬能的圈,誰有桑葉能支援一下,蠶寶寶快餓死了」。
王媽媽說,半個月前,兒子從學校的童貿節上買回來四五條蠶寶寶。一盒蠶寶寶隨贈了一包桑葉,大概二十來片。兒子很上心,每天到家清理蠶寶寶的窩。過了一個多星期,蠶寶寶個頭大了不少,長到三四釐米,眼看桑葉快吃完,王媽媽開始著急了。
她在小區樓下很隱蔽的角落裡,發現兩棵小桑樹。「不知是別人種的,還是小區綠化,不太容易被發現。這兩天才冒芽,還不能採摘。」所以當天下午,她就發了朋友圈,找朋友救救急。
問了一圈毫無線索,她只好到網上採購。「十元五斤,產地是浙南地區的一個桑葉基地。」收到時,王媽媽發現賣家真會做生意,買了一包桑葉,還送了幾隻剛剛出生的蠶寶寶,個頭像頭髮絲這麼細。每次清理時,生怕把它們捏壞了。
為保證新鮮,桑葉要放進冰箱,餵之前提前拿出幾片,擦乾淨晾一天再喂。等蠶寶寶長大,不知道還要再買多少桑葉。這位媽媽說,「養蠶雖然複雜,不過,能感受到生命變化的過程,對小朋友來說很珍貴。」所以,媽媽還打算引導孩子寫一篇作文,記錄這份美好。
家長版的杭州桑葉地圖
杭州哪裡可以找到桑葉?有家長說,她在西溪溼地看到過一些,當時還採了不少桑葉回來。還有家長說,「有時爬到吳山上能看到幾棵」,「西湖邊北山街杭州黨史展覽館大門內,有杭州最粗最大的桑樹」。
離市區最近、採摘的人最多的還是浙大華家池校區的那片桑葉林。有家長昨天正好在華家池校區,她告訴快報記者,「順道望了一眼這片桑葉基地,桑樹只有樹幹,基本光禿禿的,冒芽的不多。」她說,還不到採摘的時間,不過身邊已經有家長盯上這裡了。女兒小時候養蠶的時候,她就來這裡偷偷採些桑葉。「當時來採的家長不少,拎了袋子來,有的帶了麻袋,背走一麻袋,幾家人分。」
浙大華家池校區的桑樹基地 家長提供
另一位爸爸說,現在桑葉這麼貴,是有道理的。自己曾經為了養蠶,也加入了「偷採桑葉」的隊伍。兒子養了20多條蠶寶寶,一開始在小區裡採,採完之後每次出門就找桑葉,零星找到過一些。可是蠶寶寶胃口越來越大,完全不夠吃。偶然聽說華家池有一片桑葉園,明知偷採不對,不過,看大家都去也就採了不少。可沒想到,蠶寶寶餵了幾天後不愛動了,後來全死了,兒子哭得一塌糊塗。這位爸爸說,聽別的家長說,才知道這批桑葉打了農藥,他非常後悔。
快報記者也各處打聽了下,杭州城內可以找到的大片養桑基地越來越少了。
浙江省農科院蠶桑研究所的朱老師介紹,養蠶的人越來越少了,因為繭的價格在經濟作物中不佔優勢,再加上勞動力缺乏,市場逐漸萎縮。農科院在杭州的桑樹基地也從100畝減到了30畝,但和浙大華家池一樣,只用於科研,不允許隨便採摘。
杭州市蠶種場位於杭海路,杭州市農業大樓附近,面臨拆建,所剩的桑樹也不多了。「現在剛剛冒芽,還沒到採摘的時候。」昨天蠶種場負責人曾先生說。他估算了下,零零星星加起來,桑葉可能還有幾十擔,原先這些桑樹也用於科研,現在用處不大了。再過段時間,桑葉長全了,有需要的家長可以去這裡看看。
小學生為什麼一定要養蠶?
既然桑葉這麼難找,小學生為什麼一定要養蠶?能不能用同類昆蟲替代?杭州小學科學老師們給出了一致的答案,認為這不太可能!
杭州市賣魚橋小學的科學教研組長吳建中說,三年級小學生養蠶可以說是一項傳統,現在的小學生科學課,沿用的是2001年新課改後的教材,三年級第二單元《動物的生命周期》,講的就是蠶的一生,要求學生了解蠶的生長變化,對比不同形態蠶的特點,記錄蠶一生的變化,細緻到觀察蠶是怎麼吃桑葉的,蠶用什麼爬行。講完蠶寶寶的生命周期,再講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
三年級第二單元科學教材中蠶的一生
「這是教材中的規定內容,不可替代。」吳老師說,另一方面,絲綢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學生通過養蠶能更深刻地理解這一文化。不光杭州,四川、江蘇、山東等地小學生在這一階段,也要養蠶。學校基本選擇以養蠶、觀察蠶的生命過程的形式,讓學生參與體驗,研究這個課題。
曾有老師測算,按杭州三年級目前在校學生3萬餘人計算,課程要求每人養10條,那一個春天,杭州小學生至少要飼養30萬條蠶寶寶。
這麼多桑葉,讓家長自己找,確實麻煩。有學校就讓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大家一起養。賣魚橋小學考慮到實際情況,和浙江省農科院合作多年,為學生提供蠶寶寶,每周送一次桑葉。「今年開始,可能會有變化,農科院這塊業務萎縮,我們也可能尋找新的合作單位。」吳老師說。
像賣魚橋小學這樣為學生配送桑葉的學校不少。青藍小學的科學老師王雯雯最近一直在觀察天氣,「天氣溫度對蠶寶寶、桑葉的供應都有影響,這兩天氣溫比較合適了。」本周三開始,每個三年級學生都將領取一份養蠶所需的材料盒,有蠶卵、木製紙盒,還有一大包桑葉。根據蠶的生命周期,每七天左右發一次桑葉,持續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