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千島湖養了30萬隻蠶

2020-12-16 澎湃新聞

魚見缸

坐標:浙江桐鄉

職業:蠶農

25歲前,努力擺脫農民的標籤;

25歲後,努力成為合格的農民。

這是一個既養蠶又做絲綢又賣蠶絲被的男人。

阿魚的娘親是養蠶的,阿魚去大城市裡讀了大學,最後還是決定回來養蠶。

當他的生活裡有30萬隻蠶寶寶在爬行,它們吃喝拉撒生病了還亂爬;還有人偷桑葉;當然也會有人偷蠶繭。這大概是另一個維度的魔幻現實了。

2019年第108篇中國人的故事

文| 魚見缸

編輯|半半

我是4月底背包來到千島湖荒山中這個絲綢農場的。

很多人看我在這租了20畝地養蠶,以為在發大財,紛紛點讚「恭喜擴遷」。實際上,我來這裡的目的很簡單——自己能夠真正主導一次養蠶。

我出生在中國最古老的蠶區——杭嘉湖平原,對養蠶再熟悉不過。小學暑假,母親去上班,我就幫著餵幾萬隻蠶寶寶。但始終是輔助、幫忙,自己沒有主導過。

也不是沒有在自己村裡嘗試過。前幾年,一到養蠶季,我就試圖跟著母親偷師,問這問那。但不到三個問題,她就劈頭蓋臉怒斥:「你學這個幹什麼!?有什麼用!?讀了大學,老不幹正經事!」

一開始站長建議我租下100畝,婉拒;後來站長給我打電話,說20畝也行,沒見過像你這樣喜歡養蠶的年輕人。站是繭站,站長負責把養蠶人的蠶繭收集、評級、烘乾,然後賣給絲廠。

我訂了多少蠶種呢?春蠶15張,相當於45萬隻蠶寶寶;加上秋蠶,全年飼養量達到近100萬隻。而一般養蠶人家也就2張蠶種(比如我媽)。沒有統計數據,但大概率我成了世界上養蠶最多的人之一;如果算上年紀,別說我這樣的85後,在養蠶界,普遍的年紀是60歲,50歲已經屬於年輕,所以我算得上是「世界上養蠶最多的年輕人」。

然而要命的是,我從來沒有自己主導操盤的經驗!一點概念都沒有!卻要養比幾十年經驗的人多7、8倍的量!

養蠶:它們是寶寶呀

蠶從卵到繭,約需要1個月左右時間。養蠶的基本計量單位叫「張」。蠶卵從蠶種場出來後放置在紗布袋中,一個紗布袋就是一「張」,裡面約有2.5-3萬個蠶卵。

蠶的成長主要經歷4眠,每一眠都要蛻一次皮,蛻一次皮就長一歲,一共5歲。我們一般叫5齡蠶。前4齡都還是在長身體,到5齡蠶的時候,吃桑葉的量暴增,比前面4齡加起來還要多很多,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吐絲積蓄能量。

蠶寶寶像所有動物一樣,需要吃喝拉撒,卻一點都沒有自理能力。

它們如果會講話,人類也聽不懂;人類的話,它們也聽不懂。如何向它們傳達你的意圖,比如「現在還不能吃飯,等你哥哥姐姐一起」?

它們每一個都不一樣,有些勤快,吃得多,長得快;有些害羞,吃得少,長得慢。明明都是同時出生,一些3齡了,一些2齡,還有一些還停留在1齡。這些情況如何避免?如果發生了,又需要怎麼處理?

整齊是關鍵的管理原則之一。如果你養30隻蠶寶寶,可以自由散漫,除了煩惱小區裡沒有足夠多的桑葉,其它問題很少出現,沒幾天就吐絲做繭;但假使你要養30萬隻蠶,只解決桑葉問題,是遠遠不夠的。

如果不整齊,有些蠶在吃葉,有些蠶在蛻皮,還有些在睡眠,不同的生理周期會滋生各種細菌,從而造成交叉感染,釀成可怕的災難。

設計一個密閉的、嚴格控制溫度和溼度的蠶室能夠有效確保整齊性。在蠶種進來以前,蠶室需要消毒,並檢查牆體縫隙中有無可能的敵人,比如蠶蠅。在古代,養蠶人通過燒火、煮水等方式確保蠶室的合理溫溼度,需要24小時值守——現在有了空調、加溼器等,就更加方便。

儘管如此,還是會出現不整齊的個別狀況。這時候,養蠶人必須要將慢半拍或者快半拍的蠶分離出來。怎麼分離?當然可以通過肉眼觀察、手工挑選的方式,只是比較費時費力。

在養蠶界,從古至今,有一個專門術語叫做「提青」,指的就是把慢半拍的蠶提出來。青,指的是蠶體因沒有到眠的狀態,而呈現青色;蠶眠狀態,則呈現白色。提青的方法,簡而言之,先撒石灰,然後加網,再在網上放桑葉;一會兒,青蠶因為還要吃,就都鑽上來了;眠蠶則進入睡眠狀態,保留在下面。

石灰的作用也在於確保整齊。有些蠶眠的早,醒的也早,一醒肚子餓就到處翻桑葉吃。這是專業養蠶人需要極力避免的。在基座的殘葉上撒上石灰,醒蠶就不會碰這些桑葉了。只能暫時先餓著肚子,等待「統一開飯」的時刻。

蠶農:現代的style

浙江的養蠶量每年都以兩位數下降,這一次我不光是第一次學習主導養蠶,而且是學習規模化養蠶。不同於傳統的一家一戶,規模化養蠶被認為是保護蠶桑傳統的一個關鍵出路,主要的方式就是直接把蠶室建在桑園裡,這樣可以大大縮短桑葉運輸的距離。以前蠶室都在養蠶人家裡,現在蠶室的面積也不受限於宅基地,採用大棚的方式。

有了桑園和大棚蠶室,還要有人。畢竟,要養這麼多蠶,光靠我一個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我組建了一支經驗豐富的6人「養蠶夢之隊」——「隊長」,愛華,淑華,鳳嬌,美蓮,綠花。

她們都是本地蠶農,平均年齡55歲。雖然經驗豐富,但養這麼多蠶,都還是第一次,擔心會出事。我安慰道,責任都由我來擔,功勞都是歸你們。綠花說,我們不要功勞,只要工錢。

五一節前,我在公號上發布養蠶活動公告。不到一天時間,就有40多人表示興趣。最後建了一個60多人的「養蠶外援團」。最遠的是從廣州和南寧坐飛機過來養蠶的康田和秦老師。後期,我忙到連做飯時間都沒有,而「養蠶外援團」到農場來的主要任務,也變成了燒菜:鄭姐做上海菜,秦老師做廣西風味東北亂燉,康小姐做廣式煲粥,豐老師做山東菜……

「養蠶夢之隊」的師傅們嘴裡吃得美滋滋說,小魚,你這些朋友真仗義,坐飛機來給你燒菜。

疫情:它們病了還喜歡亂爬

患病的蠶喜歡不停地亂爬,同時把病傳染給其它蠶。我們一面把這些病蠶撿起來,一面加強消毒通風。

第二天早上,情況仍然沒有好轉。第一天撿完了病蠶,第二天地上又爬滿了。而且有向其它排發展的趨勢。

該如何描述處理疫情的身心交瘁處境呢?

想像一下地震。我們一邊要把生者救出,一邊要掩埋逝者;一邊要防止病毒傳播,一邊要清理倒塌的、破碎的樓房、建築物、以及滿地各種東西的碎片垃圾;一邊要釋放自己的沉痛情緒, 另一邊還要生出積極的狀態來造出一個明天。

病蠶很容易發現——它們亂爬,爬得道上都是。有時,一不小心,就會踩到。如果不及時處理,病菌更容易傳播,而且蠶室變得很髒,讓人感覺難受。

我一面提了一個桶,往裡裝病蠶;一面拎了一包消毒用漂白粉,但凡看見被踩爛的病蠶,就撒上漂白粉。

彎腰、蹲下、撿起,反覆地做這個動作已經很折磨人了。有時,你還要面對已經爬到犄角旮旯裡的病蠶;不得不挪開一個厚重木板,或者抬起一張桌子。

我強忍住一些情緒,撿起所有這些病體或者屍體,然後重重地撒上漂白粉。這種厚重、肅穆的白色,使我感覺鎮定一些。

綠花師傅心很軟,也是幹活最勤快的那一個。疫情突發的那個炎熱中午,美林師傅讓我去桑林把綠花師傅叫回來一起處理。綠花師傅不願意,仍舊一個勁地在那裡摘桑葉。美林師傅說,她是不忍心看見。

我提著一桶桶病蠶從蠶室慢慢地走到掩埋區。打開鐵蓋,然後把它們倒下去,再把鐵蓋蓋上。這樣一趟趟地來回。

守夜:魔幻現實

順利大眠之後,我以為從此順遂,再無磨難;結果,缺桑葉。

桑葉有了之後,我以為從此順遂,再無磨難;結果,發疫情。

疫情控制之後,我以為從此順遂,再無磨難;結果,吐絲慢。

上簇吐絲之後,我以為從此順遂,再無磨難;結果,要守夜。

上簇從凌晨0點開始,一直上到下午2點,我其實很想回家看看。

綠花師傅說,你不能回,要守夜,這裡會有人偷你的蠶繭。美林師傅說,你可以回,但第三天必須回來,因為那時蠶繭逐漸成熟,容易招賊。

突然,大家開始把聲音降低,給我出如何回家的計謀。

「你最好在大家起床之前就出門,不要被他們看見。」

「如果正好撞上了,你就說去趟鎮上,一會回。」

「可以僱一個人幫你看著。」

「那如果這個人把蠶繭全拐跑了呢?畢竟蠶繭價格比他的工錢高。」

養蠶人群裡,也有人給我出招,一看就是農村社會輿論專家:「放話出去說,你天天守著,寸步不離。」

最後,我決定還是不回家了。這樣的話,要枯等上7天。

前面三個晚上,因為蠶繭尚未成熟,我過得比較放鬆,照常睡覺。

第四個晚上,突然停電。加之蠶繭已然成熟,我的神經頓時緊張起來。早早吃過晚飯,把狗餵飽。在農場巡邏了兩圈。然後就在外面呆著,看星星。我拿出手機,試圖拍出城裡難得一見的漫天繁星圖發朋友圈,卻拍不出來。

凌晨1點多,醒了一次,然後就睡不著了。

採繭:流汗也流血

上簇吐絲6天後,繭子成熟,然後只有2天時間入庫,過時不候。

我們在入庫前一天開始採繭。上簇吐絲的時候,有一部分蠶寶寶是自己爬上去的,我們真正手捉的也就一大半左右。但是採繭就需要一個一個用手。而且光採還不行,還需要分類——單繭、雙宮、爛繭、平面繭,還要處理那些最終未能作繭的病蠶。

第一天,4個人,從早上5點開始採,採到下午6點,共採了230斤——而我們的預計產量在800斤左右。

我對第二天有很大的期待,一個養蠶外援從深圳特意飛過來幫忙,而且我從第一天開始逐漸進入狀態、漸入佳境。

一早5點,進蠶室。養蠶外援Julia前一天晚上趕到,小試牛刀了一下。「怎麼感覺今天的蠶繭那麼緊?從方格簇裡很難採下來。」Julia說道。後邊3個師傅也這樣反應。

原來,前一晚下了一夜的雨,白天仍然在下。空氣溼度非常大。蠶絲有極強的吸溼性能,和紙質的繭具粘連到了一起!

到下午的時候,有兩個師傅戴上了手套採繭——手指已經開始出血,怕淋到蠶繭上。我自己的十指也差不多,腫脹、開裂。第二天結束的時候,採了160多斤,這還是帶潮氣的重量。

只剩最後1天,可還有一大半的蠶繭沒有採。我趕緊聯繫了另外兩個師傅,讓她們一大早過來。天氣預報顯示,第三天上午仍然下雨,下午才變多雲。

一早,我們進蠶室,氣氛緊張。採了約3個小時後,師傅們突然大聲喊我:蠶室的一角突然射進了陽光!

等了1個小時後,我們預感上午不會有雨。於是,立即把所有蠶繭器具抬到室外去曬太陽——蠶絲吸溼強,排溼也快,不到半小時,就變得乾燥,大大降低了採繭難度。

到了下午5點左右,我們終於把所有蠶繭全部採完!

作者小記

生在中國最古老蠶區的養蠶人家,卻被從小告知要離開村莊去做城裡人。2008年大學畢業後,即在奧美北京辦公室從事品牌工作。始終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比較糾結,覺得不能就此一走了之,於是在2011年辭職,去中國首個「社區支持農業(CSA)」農場小毛驢農場實習;更進而去廣西與越南交界的壯族村寨做鄉建志願者大半年;並最終返回自己的村莊。

2013年,與妻子梅玉惠一道發起「梅和魚」項目,旨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由蠶農成立、以蠶農為靈感的絲綢品牌。改變絕大多數絲綢品牌——「或者是奢侈品牌,或者是設計師,或者是紡織廠老闆,或者是工匠大師,或者是貿易商」,卻沒有養蠶人自己的絲綢品牌的千百年現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七彩童年:你的文具盒裡養過蠶寶寶嗎?
    大概是二年級的時候吧,姑姑給奶奶送了幾十條蠶寶寶。那年,姑姑不知道在誰家裡弄來的蠶寶寶,但是自己又忙,沒時間養。養過蠶寶寶的都知道,蠶寶寶要不停的吃桑葉,才能長成大蠶,正巧我家門口就有一株很大的桑樹,姑姑就把蠶寶寶都送過來了。
  • 塵世間10丨養蠶舊事
    在母親的指導下,把蠶一隻只捉到乾淨的直徑三尺的大簸籮裡,再清理掉蠶吃剩的桑葉,糞便拿去堆肥。五釐蠶種雖然只有三齡,也有四五個大簸籮,夠捉很久了。捉完了用手把蠶撒開,鋪上滿滿的桑葉把它們蓋上,不一會兒就看見黑黝黝的小嘴從桑葉下冒出來,桑葉也有了許多小孔。
  • 從10隻養到約2000隻 擔心開學後沒時間照顧 11歲男孩小區門口賣蠶
    11歲的他沒想到,自己養的蠶會變得這麼多,壓力變得好大。不過最近幾天,他體驗了一件辛苦又有意義的事。3次賣了16元 媽媽幫他製作「廣告牌」4月23日16時,作業寫完了,成於宣第一次拿出自己養的蠶,在小區擺攤售賣,10隻蠶一元,約3個小時後,他賣了7元。
  • 在杭州養10條蠶寶寶至少花2500元?家長崩潰!
    據我知道,一條蠶寶寶一生要吃一斤左右的桑葉,按照這樣計算,養十條蠶寶寶光桑葉就需要2500元!」 收到時,王媽媽發現賣家真會做生意,買了一包桑葉,還送了幾隻剛剛出生的蠶寶寶,個頭像頭髮絲這麼細。每次清理時,生怕把它們捏壞了。 為保證新鮮,桑葉要放進冰箱,餵之前提前拿出幾片,擦乾淨晾一天再喂。等蠶寶寶長大,不知道還要再買多少桑葉。這位媽媽說,「養蠶雖然複雜,不過,能感受到生命變化的過程,對小朋友來說很珍貴。」
  • 從10隻蠶養到上千隻 西安11歲男孩小區門口賣蠶給媽媽買甜甜圈
    4月23日下午4時,作業寫完了,他第一次拿出自己養的蠶,在小區擺攤售賣,10隻蠶一元,約3個小時後,他賣到7元。第一天賣蠶結束後,他總結經驗,回家請媽媽幫他做了一個「廣告牌」。「廣告牌」是用食品包裝盒(紙盒)製作的,媽媽用彩筆塗了兩個大字「賣蠶」,旁邊標註:一元十隻。4月24日下午,他賣到了6元;4月25日早上,他也「出攤」了一會兒,賣到了3元。
  • 在杭州養10條蠶寶寶至少花2500元?家長崩潰:自己都吃不好!
    據我知道,一條蠶寶寶一生要吃一斤左右的桑葉,按照這樣計算,養十條蠶寶寶光桑葉就需要2500元!」每年,一到三四月份,杭州一群小學生又要開始養蠶了。這其中有樂趣,也有煩惱,對家長來說,為了找到合適的桑葉,也是一言難盡。剛剛養好蝸牛又要開始養蠶了!
  • 蠶寶寶生病,千戶蠶農絕收
    張福紅介紹,正常情況下,養6天後,蠶寶寶的體長就能達到九釐米左右,而現在,大部分蠶寶寶只有五六釐米長,有的還不到三四釐米,個別蠶寶寶甚至開始萎縮。    「養得好的話,8天就可以上架了,一個月左右就能出繭了。現在卻只能把這些蠶寶寶扔了,痛心啊!」張福紅養了4張紙的晚秋蠶,每張紙約有20000隻蠶種,目前集體出現了病害。
  • 可愛的蠶寶寶作文(精選4篇)
    又過了一段時間蠶寶寶的身體開始越來越亮了,躺在蔟裡一動不動,給它桑葉也不吃,我還以為我精心養的蠶寶寶要死了呢!第二天我一早就去問自然老師,才知道蠶寶寶們要吐絲了,我按照自然書上的步驟幫蠶寶寶做了二個蠶蔟,我把它們一個個放進了自己的蔟,吐絲了。蠶繭樣子很漂亮,有白色、黃色、粉色,真像五彩繽紛的小花生殼。
  • 那些年我們一起養過的蠶寶寶,它們的死法絕對是大家心中永遠的噩夢!
    不知道現在還記不記得,在小學的某一堂課程,老師應該都有要求大家飼養蠶寶寶,將它們的成長紀錄下來的經驗吧?雖然說學校附近的文具店、雜貨店都可以買的到,其實蠶寶寶這種生物真的非常難養,尤其在那個好動的年紀,根本沒有辦法好好照顧這些小動物呀~~~下面小編就來介紹幾個那些年我們一起養過的蠶寶寶的回憶吧!!
  • 東江「蠶寶寶」難抵酷暑病夭
    還有幾天就可以上蔟結繭了,但「蠶寶寶」卻騷動不安,到處亂爬,甚至拒絕食桑而死亡,蠶頭數日漸銳減。眼下,金城江區東江鎮的蠶農手裡最忙的活不是採桑餵蠶,而是揀死蠶餵魚。這批蠶是否還有收成?    7月26日,金城江區農業局蠶業專家現場會診:受持續高溫天氣影響,加上蠶農管護不善,致使東江鎮「蠶膿病」爆發、流行。    蠶農忙撿蠶屍餵魚    作為金城江區重點種桑養蠶基地之一,東江鎮永興、裡仁村的蠶農經過多年實踐,掌握了一定的養蠶技術。近年來,蠶農雖也偶遇蠶發病死亡現象,但極少有「蠶膿病」爆發和流行。
  • 忻城縣:好消息好消息,現在養四齡蠶的貧困戶有額外補貼了!!!
    買四齡蠶有補貼從今春開始,忻城縣拿出2700多萬元的財政資金,對貧困戶蠶農進行養蠶補貼,2014、2015年退出戶購買四齡蠶的補貼170元/張,2016至2019年已脫貧戶補貼220元/張,預脫貧戶補貼300元/張,每年每戶扶持四齡商品大蠶12張為上限。
  • 「蠶媽媽」教學生感受生命成長
    4月10日,當蠶卵變成白色時,蠶寶寶就孵出來了……」課桌上,還擺放著學生們養蠶時觀察到的蠶的孵化記錄表,每名學生認真記錄了蠶卵孵化蠶寶寶,再到蠶破繭成蝶直至死亡的全過程。趙文霞說,去年有一次上課時,學生捉了幾隻螞蟻,圍著她詢問螞蟻的生命構造以及生活習性,雖然大學學的是生物專業,但有些學得還是不夠透徹,作為老師的她沒能回答出學生的問題。為了解生物的更多習性,趙文霞和學生一起養起了螞蟻。通過體驗式學習,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越來越高。螞蟻課程結束後,為了讓學生們親身體驗更多生命的奧秘。
  • 蠶寶寶張口就吐成布 金華農交會開幕去看稀奇
    浙江在線10月21日訊金華·華東農交會在農業展覽館正式登場亮相,昨天是農交會的第一天,作為金華市規模最大、企業最集中、產品最豐富的農業品牌盛會,1萬平方米的展示展銷區擠滿了市民。  「這些都是蠶絲,蠶直接吐出來就形成這麼一大張了。」徐春才介紹。  「首先在一張很大的鋼絲床板上,養2萬6千隻蠶,它們在鋼絲上來回走,吐出的絲就能按照床板的樣子,形成一整片。」徐春才說,這項技術是浙江大學研發出來的,在永康、東陽等地有少數企業這樣制蠶絲,他手中的這塊約1米寬、2米長的蠶絲布只是一個平板蠶絲的二十分之一。  記者摸了摸蠶絲布,細膩、光滑。
  • 蠶寶寶作文(精選五篇)
    篇一:蠶寶寶  今年春天家裡養了十二隻蠶寶寶,它們剛出生的時候是個小小的黑粒子,後來慢慢的變成了白白胖胖的摸樣像個白色的大青蟲
  • 蠶寶寶的一生
    你小時候養過蠶嗎?那時候,可沒有這些五顏六色的蠶繭 手捧著一盒盒蠶寶寶,孩子們很興奮,他們要回家親自養。但是,養過這些小蠶後,他們也許就會慢慢懂了。 絲綢是我國一大特產,因其華美輕軟的質地,頗受海內外人士喜愛。俗話說,春蠶到死絲方盡,你了解蠶的一生嗎?在這個明媚的春天,一群孩子在重慶蠶科院的科普教育基地裡,見證了蠶寶寶從蠶種孵化到吐絲結繭,最終紡成絲線的全過程。看著這些白乎乎的小生靈,是否勾起了你養蠶寶寶的童年回憶?
  • 散文《人生如蠶》
    從此,我放學後就多了一項重要任務——採桑葉。那時,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在學習 之餘去觀察這些可愛的蠶寶寶了,它們總能帶給我許多樂趣和驚喜。有一次,我剛換完桑葉,發現兩條蠶寶寶同時在吃一片葉子,就像在進行一場「美食大賽」。不一會兒,一條蠶就遙遙領先了,它不時回頭看一眼後面的小夥伴,仿佛在為對方打氣:「加油哦!」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古蓬上浪:專攻四齡蠶培育 蠶農受益又增收
    「我們培育四齡蠶就是為了讓蠶農有更好的收益,四齡蠶比較穩定,蠶農也可以養得更放心。我們基地發出去98%的四齡蠶都是成功的。」退休後被聘請到廣西匯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擔任技術部主任的黃國秀介紹到。四齡蠶發放現場上浪村上浪屯村民藍莫斷拿著領到的蠶種正往三輪車上裝,笑呵呵地跟我們介紹說,「今天這點蠶還可以的,我們家每次養一張半的蠶,半年的收入大概是一萬元這樣。」
  • 男孩小區門口賣蠶給媽媽買甜甜圈,體驗爸爸媽媽掙錢不易
    他 在小區門口賣蠶,從10隻蠶養到約兩千隻,西安11歲男孩成於宣說,賣蠶讓他知道了父母賺錢不易11歲的成於宣沒有想到,自己養的蠶會變得這麼多,養蠶壓力變得好大,不過最近幾天,他體驗了一件辛苦又甜蜜的事情,味道就像他買的甜甜圈。
  • 陝西老農摸魚撿到一條「金蠶」,拒絕2萬收購,上交祖國後成國寶
    陝西西安,古城長安,歷史上先後有10多個王朝建都在長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許多網友評價西安是「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陝西地下遍處是寶,有一陝西老農摸魚撿到一條「金蠶」,拒絕2萬收購,上交祖國後成國寶。
  • 臺灣生活:來宜蘭農場餵蠶寶寶、還能自己採桑葚
    位於宜蘭縣礁溪鄉的「匏侖蘭陽絲綢農場」入園採區預約制,民眾在農場內不僅可以觀察蠶寶寶還可以採桑葚,農場內有些園區尚未完工,未來還會有可愛動物區,宜蘭ㄚ欣的美食日誌就在社團中帶領大家去匏侖農場玩一天,體驗大自然!▲匏侖農場一片綠意盎然,農場內有許多主題生態園區,小朋友們在這裡一定可以玩得很開心。匏侖農場現正式營運中,免費入園參觀,未來還會有可愛動物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