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中午放學,不用回家,
也不用去午託部,
直接在校享用到營養可口的午餐。
5月12日,
鄭州航空港區投資1200萬元
改擴建的58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生食堂,
正式開始實行午餐供應,
實現了午餐供應全覆蓋。
新學期,
我市還有哪些中小學校實現午餐供應,
一起來圍觀!
(排名不分先後)
記者了解到,5月12日航空港區中小學正式實現配餐全覆蓋。記者進入校園看到,各班的餐具、飯菜已經擺放就位。來看看午飯有什麼?在鄭州航空港區土牆小學,午餐是饅頭、土豆燉雞塊、麻婆豆腐、酸辣綠豆芽、小米紅棗粥、蘋果;鄭州航空港區宋家小學午餐是饅頭、燒黃豆芽、冬瓜燉排骨、燒豆腐、麵湯;鄭州航港區實驗小學北校區午餐是土豆燉牛腩、木須肉片、西芹炒豆乾、鳳凰玉米羹、香蕉……
據鄭州航空港區教育處負責人介紹,區管委會高度重視學生飲食營養安全,調整預算為全區義務教育階段不具備供餐條件學校改擴建食堂,大部分學生食堂都是學校自營,已經籤訂食堂託管經營的,後期將逐步過渡到自營,最終實現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實現全區各級各類學校午餐供應全覆蓋。
目前,午餐標準統一為「三菜一湯一主食一水果」,餐費標準一律不超過10元,區財政為每位學生提供午餐就餐專項補貼。為保證菜品質量,鄭州航空港區教育處要求學校提前一周上報預設菜譜,兩周內不重複。
據了解,為最大可能保證孩子學校到家「家校兩點一線」,減少外界不必要接觸,更好地實現校園的封閉式管理,復學前,金水區按照「校內供餐為主,校外配餐為輔」的思路,投入2500餘萬元加快學校食堂改擴建、給32所學校加裝了餐梯,為13所學校食堂接通天然氣,積極推進校內供餐,集中遴選企業、規範實施校外配餐,拓展供餐能力、創新開展校際配送等,確保50所區屬小學在復學三周內能夠全部實現午餐供餐,尤其是13所學校採取的「中央廚房+衛星廚房」的模式供餐,不僅破解了學校學生多,面積小的供餐難題,又縮減了從飯菜出鍋到學生餐桌的時間,有效減輕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壓力,全力保障師生身體健康。
為確保供餐安全,金水區嚴格實施常態陪餐制度,對學校食堂食材採買、食品加工等流程全程檢查,常態運行「網際網路+明廚亮灶」工程,實現了供餐各環節、全時段、全方位監控。復學前,金水區教體局會同區衛健委、區市場監管局逐校進行食品安全督導評估。復學後,還將定期組織食品安全專項檢查組,隨機進校督查日常管理並陪餐。
開學首日,鄭州市高新區各學校也開始了「開學第一餐」供應。全區22所學校,共計1萬8千餘名學生報名在校午餐,午餐供應三菜一湯,並配有水果和酸奶。
5月11日上午,高新區社會事業局黨委書記、局長田鴻鵬先後到科學大道第三小學、育林小學、鄭州中學附屬小學等學校查看復學和午餐供應情況,關切詢問孩子們就餐情況和餐廳的飲食安全,並在鄭州大學實驗小學陪同學生就餐。
鄭州大學實驗小學學子用餐
為紮實推進「美好午餐」工程,真正解決學生午餐難的問題,高新區利用假期時間對全區小學餐廳進行改造,通過招投標的形式,引入四家大型、具有配餐資質的餐飲企業進行統一經營管理。各小學根據所處地理位置和學生人數分為四個區域,四家餐飲企業分別負責各自區域的午餐供應,實現「即做即吃」,保證學生吃得上熱飯,吃的飽、吃的好。
據了解,經開區現有36所公辦中小學,學生32370餘名。為圓滿做好轄區中小學午餐供應工作,前期,區教文體局向全區學生家長發放徵求意見表,廣泛徵求對午餐供應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逐一分析,摸索出校內改建、自建食堂,聯合周邊、就近供餐,公開招標、集中配送等多種舉措。
去年12月開始,經開區中小學第一批學校開始午餐配送供應,目前,已完成全區25335名就餐中小學生午餐供應全覆蓋。
按照「透明、自願、公益」的基本原則,學生午餐價格根據健康、營養和經濟的原則進行制定。所需餐費由學校食堂負責人根據成本價格向在校就餐學生監護人收取,由學校午餐服務專項工作組進行價格監督。
你家娃所在學校實現配餐嗎?
吃得咋樣?
對鄭州建設「美好教育」還有哪些期待?
歡迎留言!
來源:大河網,記者 張楠;鄭州教育信息網等。
為孩子午餐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