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教育服務功能,2019年10月,鄭州市內九區啟動了中小學午餐供餐工作。截至目前,現有義務教育階段535所中小學校實現了校內午餐全覆蓋,在校就餐人數超過學生總數一半以上。
中午11點40分,在鄭東新區聚源路小學,記者看到各班的餐具、飯菜已擺放就位,有米飯、土豆燉牛肉、番茄炒雞蛋、酸辣白菜、蛋花湯等。學生說:「我喜歡吃學校裡的飯,每天飯菜不但種類多,而且不重樣」。
為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困難,辦人民滿意教育,2019年10月,鄭東新區率先在全市啟動在校午餐供應服務,首批實現轄區內69所公辦中小學的校內午餐全覆蓋。為了保障學生營養均衡,學生配餐每頓飯是三菜一湯一飯,其中菜品是兩葷一素,並且要保障兩周內的學生菜單不重樣。聚源路小學總務主任賈斌說:「學生營養餐我們是參照國家衛建委學生營養餐指南,聘請了營養協會的專家為我們進行搭配,主要兼顧了食品的多樣性、營養豐富,口味以清淡為主,食譜每天也都會變化」。
隨著全市中小學校內供餐服務不斷推進,金水區、二七區、中原區等各地也相繼全面啟動實施新政。為了讓孩子們吃得安全又放心,教育部門結合本地實際,創造性地推出了多種供餐服務模式。
金水區針對學生多、校內面積不足,可新建、改擴建廚房條件有限的學校,依託校外配餐企業建設「衛星廚房」,通過「中央廚房+衛星廚房」模式,由具有校外供餐資質的企業「中央廚房」對食材原料進行初加工,每天配送至由該企業運營的學校「衛星廚房」,進行熱調理烹飪、餐盒分裝後送到學生手中。金水區黃河路第二小學辦公室主任錢晨鑫說:「我們運行的是衛星廚房的模式,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手機APP,來查詢我們廚房後廚的整個製作過程,通過三方甚至多方不同角度監督,來促使我們廚房運營更加衛生、健康、安全」。
針對常態化疫情防控新形勢下的午餐供餐,管城區按照「一校一策、一校一案」原則,每個學校都要制定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午餐供應管理辦法,嚴格落實校長第一責任人制度,確保供餐安全。學生家長張女士說:「學校飯菜孩子回家反映很好吃,孩子在校吃飯也為我們家長解決了後顧之憂,孩子在學校我們也更放心」。
統計顯示,鄭州市內九區現有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535所,在校中小學生近59萬,其中34萬學生目前有在校就餐需求,佔學生總數的57.6%。在全市各部門的不斷努力下,截至目前,市內九區已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午餐供應全覆蓋,省會中小學午餐供應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按照計劃,今年底,省會縣區城區和鄉鎮所在地要實現中小學午餐供應全覆蓋;到2021年6月底,實現全市中小學午餐供應全覆蓋。
記者:羅燕、王妍斐、郝宏傑
通訊員:海潮
編輯:劉榕
統籌:趙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