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私立高校大陸招生遭遇瓶頸 10年內或有1/3倒閉

2020-12-16 央廣網

  中廣網北京7月29日消息(記者沈靜文)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心大了,世界就小了。對於上一輩人,「北京」就是最具吸引力的大學所在地;而對今天的高三學生,視野則開闊得多。除了美國、英國、香港這些傳統目的地,臺灣也被更多人所知。

  但環顧周圍,去美國、香港讀書者眾,前往臺灣的學生,卻並不多。相比之下,臺灣對大陸學生的開放姿態,多少透露出「五味雜陳」的意味,到底是想讓大陸學生來,還是不想?對於學生和家長,臺灣高校是否值得一上?

  1994年,臺灣成立「教育改革委員會」,建議教育部門多設立大學以緩解就學壓力,這一決策導致島內大學激增,可謂後患無窮。臺灣目前共160餘所大學,評論稱「以人口密度算,堪稱全球第一」。與此同時,臺灣人口出生率卻呈下降趨勢,「少子化」現象嚴重,不受政府資助的私立高校生存因此面臨嚴重困境。分析認為,10年內,臺灣將有1/3大專學校面臨倒閉。

  2011年起,臺灣高校向大陸學生拋出橄欖枝,有島內學者稱其為「經濟的邏輯」,是招生,更是「救市」。但在留臺學生的家長、北京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洪成文眼中,「招生」、「救市」這些提法之外,「雙贏」的說法更準確。

  洪成文:第一,能不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問題;第二,考慮其實文化上面的考慮,臺灣是目前來講中國文化圈裡邊,傳統文化保存最好的地區之一,去接受教育可能是一方面,去接受文化薰陶也應該要考慮;第三,語言的問題,香港可能首先看英語程度怎麼樣,然後考慮你會不會日常的廣東話,到臺灣留學的話這樣的事情不需要考慮;第四,從成本講也不一樣,到香港留學學費動輒10來萬一年,相對來講臺灣的學費比較低廉,雖然比大陸的學費略高,但是與香港相比它有很大的經濟成本優勢。

  縱有千般好,大陸學生真想成行,也要歷經種種麻煩。根據臺灣教育部門今年發布的最新「大陸地區高等學校認可名冊」,臺方共採認111所大陸高校學歷,涵蓋除公安、軍事、醫療等院校外幾乎所有「211工程」高校,但每年赴臺學習陸生名額仍限定為2141人。而在此之外,臺灣媒體人陶允正介紹,臺灣目前對陸生仍實行「三限六不」。

  陶允正:「三限六不」原則,指的是限校、限量、限領域的「三限」,以及不加分,不影響本地招生名額,不能領獎、助學金,不能校外打工,不能考證照,不能在臺就業的「六不」。其中所謂的限領域指的是陸生來臺不能攻讀高科技領域,像核能、海灣研究等七所。這些都是影響陸生來臺求學的重要因素。

  臺方招收陸生熱情有所上升,但數據顯示,陸生赴臺的意願並不強烈。

  學生:沒報考臺灣的大學是因為我對臺灣不太熟悉,也是因為那兒的私立大學可能收費比較高,不太適合。

  學生:臺灣的教育主管部門做了很多這方面的限制,我一直就很質疑,他真的可以吸引優秀的大陸學生來臺,真的可以達到效果嗎?

  學生:主要是臺灣大學還有新竹清華大學這些公立大學都不招我們高中生,所以我們也就不考慮了。

  以陸生赴臺就讀碩博研究所的招生為例,臺灣今年共錄取631名研究生,錄取率僅為56.4%,比2011年首次招生的38%有所提高,但與去年相差無幾。其中有多少人因為一條「不能在臺就業」的規定卻步,我們不得而知。但北京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洪成文對這一規定表示理解。

  洪成文:開始就有一個承諾,沒有在臺灣直接就業的法律許可,不可以在臺灣就業。這種情況也有它的考慮,可能給大陸生特別是優秀的大陸生去臺灣留學可能製造一些障礙,但是我們也要從發展的眼光來看,將來臺灣這樣的政策也會逐漸檢討,它是不是有改變,是臺灣的事情,是其他人不可以評論的,應該由臺灣當地人來決定。但是我想我希望他們開放,因為這樣更有利於臺灣的發展。

  在臺灣高校的經營困局和大陸招生困境中,各方艱辛,不能道盡。陶允正說,陸生即便排除困難在臺灣就讀,畢業後,仍有不少煩惱。

  陶允正:一位臺灣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在參加招聘會時就被大陸的招聘官問說,臺灣怎麼會有清華?是山寨版的嗎?其實臺灣的學歷並不像大家預期般那麼優越,也沒有明顯的劣勢,就像一位陸生所說的,臺灣公司往往傾向招募臺灣學生,在大陸的臺商又傾向招募大陸學生。來臺灣留學的大陸生反而變成在夾縫中求生存,不敢聲張,自己就像一隻經歷實驗的小白鼠,面臨著諸多考驗。

相關焦點

  • 臺灣私立高校大陸招生遇瓶頸 10年內或1/3倒閉
    1994年,臺灣成立「教育改革委員會」,建議教育部門多設立大學以緩解就學壓力,這一決策導致島內大學激增,可謂後患無窮。臺灣目前共160餘所大學,評論稱「以人口密度算,堪稱全球第一」。與此同時,臺灣人口出生率卻呈下降趨勢,「少子化」現象嚴重,不受政府資助的私立高校生存因此面臨嚴重困境。分析認為,10年內,臺灣將有1/3大專學校面臨倒閉。
  • 臺灣新規或致私立高校倒閉潮 大陸學生難「救市」
    原標題:臺灣新規或致私立高校倒閉潮 大陸學生難「救市」但部分家長擔憂,此舉或促使私校惡意倒閉,讓學生畢不了業、老師失業。臺灣私校何去何從,成為馬「政府」急需面對的難題。  有高校教師工資被打六三折  最近鬧出欠薪風波的永達技術學院,也曾風光過,學生人數一度超萬人。可這兩年,該校招生狀況變得「慘不忍睹」,目前只剩八九百學生。
  • 教育部:暫停大陸生赴臺就讀;40%的臺灣私立大學或將加速倒閉!
    此消息一出,震驚臺灣高校界。實踐大學校長表示,臺灣私立大專院校倒閉的危機可能會提前浮現。同時,大陸高校今年對臺招生政策不變,有關高校招生信息已在內地高校面向港澳臺招生信息網發布。大陸生赴臺就讀工作始於2011年。凡是參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高中畢業生,均可報考臺灣地區有關招生高校。
  • 臺灣世新大學校長:島內私立高校2016年後將陸續倒閉
    受到少子化衝擊,島內愈來愈多大學招不到學生,面臨生存危機(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2月7日消息 臺灣的大學學測剛落下帷幕,許多考生正考慮要填什麼志願。但「少子化」讓許多學校招生不足,私校的情況更是嚴重。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認為,2016年開始臺灣的私立學校會陸續倒閉。他主張,應該擴大招收大陸學生,增加生源。  據臺灣「東森新聞網」報導,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表示,1998年逢虎年,當年的新生兒只有28萬人,算是特別少,這些人將在2016年進入大學就讀,就算全部讀,也填滿不了臺灣快170所大學。
  • 大陸高校對臺灣免試招生正式啟動.臺灣高校如何招大陸學生呢?
    根據教育部《關於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依據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成績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的通知》要求,大陸具有招生資質的384所高校將於2月底、3月初公布招生簡章。這意味著2021年,大陸高校免試招收臺灣學生工作正式啟動。
  • 臺灣高校大陸招生詳單公布 一年至少需5萬
    據了解,首批大陸學生最快有望於2011年9月赴臺灣學習。  2011年臺灣公立大學將招收477名大陸學生,私立大學將招收1523名大陸學生。其中,招收大陸學生名額最多的公立大學是臺灣大學,共73名。  根據臺灣「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就讀專科以上學校辦法」,臺灣公立大學只限碩、博士班招收大陸學生。而私立大學則可以招收大陸學生就讀學士、碩士和博士班。
  • 臺灣私立大學首次大陸招生
    今年是臺灣高校面向大陸招生的第一年,招生標準參考高考成績。5月7~8日,淡江大學、東海大學、樹德科技大學、輔英科技大學、嶺東科技大學等臺灣5所私立大學首次「登陸」招收大陸學生赴臺就讀本科。 今年是臺灣高校面向大陸招生的第一年,招生標準參考高考成績。
  • 臺灣高校大陸招生專題詳解(二):院校分類及地理分布
    相關新聞:  臺灣高校大陸招生專題詳解(一):招生政策回顧與展望   (二)師範/教育大學   師範與教育大學是臺灣公立大學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這些院校有很高的教學水準,並為全臺各級教育體系輸送了大量優良師資。
  • 2011臺灣高校大陸招生簡章公布 報名網站開通
    臺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4月10日公布了臺灣「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2011年招收大陸學生規定及簡章。  招生簡章分為《2011年大學校院碩士班博士班聯合招收大陸地區學生簡章》、《2011年大學校院學士班聯合招收大陸地區學生簡章》,此次招收大陸學生一律實行網絡報名,考生可通過上網刷卡、境外電匯美元或委託臺灣親友代繳的方式繳納報名費。  據悉,今年共有134所臺灣院校計劃招收2141名大陸學生,其中公立院校48所、私立院校86所。
  • 臺灣大陸招生遇冷 公立大學明年或開放招生
    (輔仁大學微博圖片)今年臺灣高校首次面向廣東、福建、北京、上海、浙江、江蘇等六省招生,開放私校招收本科生。「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的數據顯示,1500多名大陸學生網上報考臺校,最終錄取1015人,經確認有200多人放棄錄取。廣東是獲錄比例最高的省份,261人獲得錄取,有79人放棄,佔了全部人數的1/3。
  • 臺灣高校今年大陸招生1693人,有學生感嘆老師像藤野先生
    142所臺灣院校面向大陸招生據臺灣《中國時報》2015年報導,臺灣共有159所高校,但受到臺灣少子化現象的衝擊,預計到2023年大學新生只有18萬人。與大陸「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激烈競爭不同,臺灣的高校資源供大於求,在這種情況下,2010年,臺灣甚至出現了考生最低原始總分10分(3科)就可申請上高校的現象,被坊間笑稱在臺灣上大學「十分」容易。「開放大陸招生可以說是大部分臺灣高校的訴求。這樣做不僅能緩解臺灣私立大學招生難的壓力,更有利於高校的開放、發展,增強與外界的交流。」
  • 臺灣高校大陸招生放棄比例超四分之一
    2010年底,聽說臺灣的大學要到大陸招收學生,他就萌生了辦網站的想法,「讓臺灣的學校把各自的資訊放在上面,方便學生和家長搜尋」。2011年3月,「臺灣教育在線」正式上線,然而麻煩緊跟著就來了。5月25日,國臺辦發布文件稱,未經批准,大陸任何機構不能介入陸生赴臺事務,「臺灣教育在線」正在「未經批准」之列。
  • 臺灣首次面向大陸招生 酒香還需吆喝(圖)
    招生進程一直處於潛伏狀態,各高校訊息寥寥,加之簡章中的諸多限制性規定,都大大削減了學生的赴臺意願。  面對香港、澳門高校的來勢洶洶,僅僅派「第二梯隊」私立院校來內地招生的臺灣高校要靠什麼博出位?今年又會否淪為赴臺留學的觀望年?
  • 臺灣高校2012面向大陸六個省市招生1566人
    近日,臺灣高校面向大陸2012年招生計劃出爐,輔仁大學、銘傳大學等全臺91所高校預計共在大陸招生1566人,但仍只面向廣東、福建、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蘇等六省市,招生名額未按各省市分配。高考成績達到本科二批分數線以上的考生,不限專業背景,均可報名。不過,大陸學生畢業後,仍不能留臺就業。
  • 都是「少子化」惹的禍 臺灣私立高校亂象叢生
    )高考結束,火熱的招生季馬上要開始,在海峽的另一端,臺灣各大高校也在為生源你爭我奪,部分私校老師甚至有招生任務,若完不成,還要扣工資。隨著「少子化」的降臨,臺灣私立高校普遍出現招生難,繼而衍生「7分上大學」、「教師淪為招生業務員」等亂象。本來讓人稱道的臺灣高等教育,正面臨品質下滑的挑戰。對於那些有意赴臺念書的大陸學生而言,在填報志願前,一定要擦亮眼睛。
  • 臺灣高校大陸招生專題詳解(一):招生政策回顧與展望
    曾先後赴臺北大學、臺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大學交換、訪學。現為臺灣大學研究生、教學助理及大陸籃球隊隊長。   近日,臺灣院校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公布了2014年針對大陸地區學生的學士班招生簡章,標誌著臺灣高校對大陸本科招生進入第四個年頭。
  • 臺灣高校大陸招生遇尷尬 2000學位或招不滿
    大陸學生對去臺灣上大學的熱情還不高。   擬招碩博653名僅幾百人報名   以東莞為例,東莞招生辦公室主任祁沛林說,截至上周末,「根據統計的信息,東莞仍無一人報考臺灣高校。」   昨日,在中山大學舉辦的第六屆海峽兩岸(粵臺)高等教育論壇上,南都記者獲悉,臺灣高校擬招收碩士、博士生653名。目前,碩士生報名時間已經截止,報名人數約有七八百人。   不過,私立院校受到大陸學生冷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臺灣交通大學三個公立學校的研究生報名人數則趨過度飽和。
  • 臺灣高校首次來穗招生 主要參考高考成績
    (記者 梁健敏)今年,臺灣高校首次進駐大陸招生,共有48所公立院校與86所私立院校面向廣東等六省市招收2141名大陸生。昨日,在臺灣排名前十的臺灣輔仁大學在華師附中召開宣講會,成為首個來穗攬生的臺灣高校。據稱,該校將以高考成績劃線作為參照,熱門專業一般只招收重本線以上的學生,與港校動輒過10萬人民幣相比,該校每年學費約2萬~3萬。
  • 陸生不來加速臺灣私立高校倒閉?臺校長:今年大考驗
    臺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接受訪問表示,過去有陸生來臺就學,讓臺灣在少子化的斷崖上堵住了一半,大專院校經營沒有發生太大問題,現在兩岸關係不佳、加上疫情影響,「九二共識」沒了,陸生也不來了,高中畢業生又有出境升學的選擇機會,預估今年8月9日大學指考放榜,私立大專院校退場的危機就會提前浮現
  • 臺灣專家:陸生不來,會加速臺灣私立高校倒閉
    教書資歷30年,現已退休,過去主要教授小學的鄉土教育及資訊教育。目前擔任臺灣教育產業總工會秘書長。 臺灣學生留美人數,2009年15594人,2019年為12718人,留美人數略減。臺灣學生近10年海外留學人數,2009年為33629人,2019年為41559人,增加許多,留美仍為大宗,顯示選擇性更加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