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接受訪問表示,過去有陸生來臺就學,讓臺灣在少子化的斷崖上堵住了一半,大專院校經營沒有發生太大問題,現在兩岸關係不佳、加上疫情影響,「九二共識」沒了,陸生也不來了,高中畢業生又有出境升學的選擇機會,預估今年8月9日大學指考放榜,私立大專院校退場的危機就會提前浮現。
他指出,截至今年初,已經有5所私校退場,還有1所可能也要退場,私校負擔全臺近6成學子教育,所以少子化及私校退場就會成「國安」問題。
陳振貴建議,蔡當局能否讓公私立學校同步減招,開放合併,或對私校校地校產鬆綁增加退場誘因,否則2028年110所私立學校就有可能倒閉3分之1,剩下3分之2也會受嚴重影響,只能縮小規模,殘存知名科系。
陳振貴表示,陸生來臺人數,研修生從2009年起2888人逐年增加,2015年3萬4114人是最高峰,此後開始下降,2016年3萬2640人。學籍生從2011年928人開始逐年增加,2016年達到最高峰9327人,此後逐年下降。
他指出,臺灣第一波少子化的問題是在2016年浮現,當年臺灣因應的很好,是因為有陸生4萬多人(研修生加學籍生),而且還有招收國際學生,讓臺灣在少子化的斷崖上堵住了一半,現在兩岸關係不佳、加上疫情影響,「九二共識」沒了,陸生也不來了,近年來國際名校廣收外籍生,臺灣高中畢業生多了出境升學的選擇機會,預估今年8月9日大學指考放榜,私立大專院校退場的危機就會提前浮現。
他分析,實質來講,陸生如果不來會有兩個缺點,第一,兩岸青年的交流受到打壓或是暫緩,對兩岸的和平發展是有負面的影響。
第二,對臺灣各大專院校生存,尤其有招收陸生的學校,或是招收大陸研修生的技職體系院校,提前出現退場危機。
另外,公立學校有臺當局補助,但私校主要經費來源是學雜費,所以學費較公立學校貴一倍(1人約新臺幣5萬餘元),生源不足,就會影響私校運作與生存。
來源:中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