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不來加速臺灣私立高校倒閉?臺校長:今年大考驗

2020-12-14 海峽導報

臺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接受訪問表示,過去有陸生來臺就學,讓臺灣在少子化的斷崖上堵住了一半,大專院校經營沒有發生太大問題,現在兩岸關係不佳、加上疫情影響,「九二共識」沒了,陸生也不來了,高中畢業生又有出境升學的選擇機會,預估今年8月9日大學指考放榜,私立大專院校退場的危機就會提前浮現。

他指出,截至今年初,已經有5所私校退場,還有1所可能也要退場,私校負擔全臺近6成學子教育,所以少子化及私校退場就會成「國安」問題。

陳振貴建議,蔡當局能否讓公私立學校同步減招,開放合併,或對私校校地校產鬆綁增加退場誘因,否則2028年110所私立學校就有可能倒閉3分之1,剩下3分之2也會受嚴重影響,只能縮小規模,殘存知名科系。

陳振貴表示,陸生來臺人數,研修生從2009年起2888人逐年增加,2015年3萬4114人是最高峰,此後開始下降,2016年3萬2640人。學籍生從2011年928人開始逐年增加,2016年達到最高峰9327人,此後逐年下降。

他指出,臺灣第一波少子化的問題是在2016年浮現,當年臺灣因應的很好,是因為有陸生4萬多人(研修生加學籍生),而且還有招收國際學生,讓臺灣在少子化的斷崖上堵住了一半,現在兩岸關係不佳、加上疫情影響,「九二共識」沒了,陸生也不來了,近年來國際名校廣收外籍生,臺灣高中畢業生多了出境升學的選擇機會,預估今年8月9日大學指考放榜,私立大專院校退場的危機就會提前浮現。

他分析,實質來講,陸生如果不來會有兩個缺點,第一,兩岸青年的交流受到打壓或是暫緩,對兩岸的和平發展是有負面的影響。

第二,對臺灣各大專院校生存,尤其有招收陸生的學校,或是招收大陸研修生的技職體系院校,提前出現退場危機。

另外,公立學校有臺當局補助,但私校主要經費來源是學雜費,所以學費較公立學校貴一倍(1人約新臺幣5萬餘元),生源不足,就會影響私校運作與生存。

來源:中評網

相關焦點

  • 臺灣專家:陸生不來,會加速臺灣私立高校倒閉
    臺灣學生海外留學人數增加,臺灣教育產業總工會秘書長劉亞平接受訪問時表示,受到廣設大學與少子化的衝擊,臺灣高等教育競爭力不夠,又受教育全球商品化,各國搶人才,人才挑強校,加速出走。此外,預估臺灣有三分之一大學會倒,陸生不來將會加速臺灣私校退場。
  • 臺灣教育界人士:陸生不來會加速臺灣私校倒閉 大學教育堪憂
    (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高雄9月23日電(記者 蔣繼平)臺灣境外學生人數增加,教育產業總工會秘書長劉亞平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受到廣設大學與少子化的衝擊,臺灣高等教育競爭力不夠,又受教育全球商品化,各國搶人才,人才挑強校,加速出走。此外,預估臺灣有三分之一大學會倒,陸生不來將會加速臺灣私校退場。
  • 教育部:暫停大陸生赴臺就讀;40%的臺灣私立大學或將加速倒閉!
    此消息一出,震驚臺灣高校界。實踐大學校長表示,臺灣私立大專院校倒閉的危機可能會提前浮現。同時,大陸高校今年對臺招生政策不變,有關高校招生信息已在內地高校面向港澳臺招生信息網發布。大陸生赴臺就讀工作始於2011年。凡是參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高中畢業生,均可報考臺灣地區有關招生高校。
  • 臺灣世新大學校長:島內私立高校2016年後將陸續倒閉
    受到少子化衝擊,島內愈來愈多大學招不到學生,面臨生存危機(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2月7日消息 臺灣的大學學測剛落下帷幕,許多考生正考慮要填什麼志願。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認為,2016年開始臺灣的私立學校會陸續倒閉。他主張,應該擴大招收大陸學生,增加生源。  據臺灣「東森新聞網」報導,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表示,1998年逢虎年,當年的新生兒只有28萬人,算是特別少,這些人將在2016年進入大學就讀,就算全部讀,也填滿不了臺灣快170所大學。他認為,2016年起會有私立高校陸續倒閉。
  • 島內大學校長:陸生不來,臺灣高校損失幾億元學費
    大陸則為此多次呼籲臺灣解禁,甚至實施反制措施,例如下令今年起不再讓大陸畢業生來臺升學,讓原本就受少子化嚴重影響的臺灣高教雪上加霜。第二是目前只是限制學位生來臺,若兩岸關係持續惡化,不排除連交換生(或選讀生)都被限制不能來,或者大陸各省看風向自行擴大管制,那麼除了兩岸大學交流完全中斷,兩岸的大學生更加隔閡,對交換生很多的大學更是一大經濟損失。
  • 臺灣新規或致私立高校倒閉潮 大陸學生難「救市」
    原標題:臺灣新規或致私立高校倒閉潮 大陸學生難「救市」 臺灣島內高招會現場  時至開學,臺灣一些私立技職院校的老師卻無心授課。位於臺南的崑山職高傳出教師工資被打六三折,屏東縣永達技術學院拖欠工資達7個月,有的教師被迫借債度日。
  • 臺灣私立高校大陸招生遇瓶頸 10年內或1/3倒閉
    對於學生和家長,臺灣高校是否值得一上?  1994年,臺灣成立「教育改革委員會」,建議教育部門多設立大學以緩解就學壓力,這一決策導致島內大學激增,可謂後患無窮。臺灣目前共160餘所大學,評論稱「以人口密度算,堪稱全球第一」。與此同時,臺灣人口出生率卻呈下降趨勢,「少子化」現象嚴重,不受政府資助的私立高校生存因此面臨嚴重困境。分析認為,10年內,臺灣將有1/3大專學校面臨倒閉。
  • 臺灣私立高校大陸招生遭遇瓶頸 10年內或有1/3倒閉
    與此同時,臺灣人口出生率卻呈下降趨勢,「少子化」現象嚴重,不受政府資助的私立高校生存因此面臨嚴重困境。分析認為,10年內,臺灣將有1/3大專學校面臨倒閉。  2011年起,臺灣高校向大陸學生拋出橄欖枝,有島內學者稱其為「經濟的邏輯」,是招生,更是「救市」。但在留臺學生的家長、北京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洪成文眼中,「招生」、「救市」這些提法之外,「雙贏」的說法更準確。
  • 臺灣高校去行政化從校長遴選開始 衝破官派制
    過去20多年間,臺灣高校去行政化的步伐由法規修訂到具體實踐,走出了一條譽大於謗的「教授治校」之路。  遴選校長 臺大帶頭衝破官派制  大陸高校體制的特點,一言以蔽之,就是事業單位、校長官派。大學校長不僅是校長,亦是有行政級別的官員。事實上,在臺灣「解嚴」之前的漫長歲月裡,公立大學的校長也一直都採官派、委任制。
  • 臺灣高校闖「大限」:今年生源少5萬 未來大學砍三成
    臺灣大學穩居臺灣高校排行榜榜首。圖為臺大的象徵——紀念傅斯年校長的傅鍾和椰子樹,有「聞聲惕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意。高雄一位私立大學的教授告訴記者:「一班40個學生,畢業後能勝任所學專業工作的,有六七個我就高興了。有的學生上我的第一堂課就問好不好過,這樣的學生就不去管他了。但有心向學的我還是用心教的,要對得起良心。」據臺灣媒體報導,連臺大這種頂尖大學的校長都曾抱怨:「不提專業,畢業生基本的文字、口語表達能力都太差!」   這樣的校園環境還會引發另一個惡果——優秀教師出走。
  • 少子化衝擊下 臺灣高校出路何方
    而受到最直接衝擊的,莫過於島內的高校。 少子化帶來的影響已經持續多年,根據島內教育機構的最新數據,島內有十二所大專校院註冊率未達六成,瀕臨「淹水線」,校數創近三年來最高。對此,臺灣觀光學院代理校長王燕軍表示,受少子化等因素影響,今年註冊率偏低,學校已停招併力拼轉型。
  • 臺灣一私立大學停辦 私校工會憂更多學校有倒閉風險
    新華社臺北5月14日電 位於臺灣嘉義縣的私立大學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14日宣布將於今年7月31日停辦,引起島內關注。臺灣私校工會表示,學生數在3000人以下、註冊率低於六成的學校恐有倒閉風險。臺灣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短期內可能會有其他私立院校效仿這個做法。臺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正在推動私立學校退場條例在今年年底前出臺,私立學校如依據新的條例停辦可能損及董事會的利益,因此有些學校會爭取按現有辦法停辦。
  • 生源少5萬未來大學砍三成 臺灣高校闖「大限」
    陽明大學校長梁賡義溫和表示會以投票方式了解學生想法,並由校務會討論並校事宜。  但是,臺教育主管部門已畫出紅線,公立學校新生註冊率不足八成即依比例縮減預算。因此,梁校長說:「大家都在努力往前走,陽明不能只是原地踏步。」校方說服學生的理由是,陽明的醫科結合交大的信息、光電、電機等科系,學生可適應遠程醫療、生物科技的發展,對將來就業有幫助。其後,記者從陽明大學獲知,並校方案未獲通過。
  • 臺灣高校招攬陸生大作戰 校長端出「優惠套餐」
    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   少子化寒流襲來,臺灣高校日子不好過。在本地生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搶招境外生成了各大專院校的一致行動。據臺教育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度臺灣高校在境外共招收了110182人,其中近四成是陸生,可謂臺灣大專院校的「大補貼」。眼下,一場招攬陸生的大作戰正在臺灣高校間上演。
  • 女校長和她的大學--觀臺灣私立大學現狀
    校長成嘉玲對記者說。  現在的世新大學擁有4個學院、一萬多名學生,並且有了博士班、碩士班,教學、研究、財務等綜合評鑑在全臺新改制的大學中名列前茅。  成嘉玲女士為留美博士,回臺後擔任東吳大學經濟系主任、商學院院長;1991年成舍我先生去世後,成嘉玲承繼父業,被聘為學院第一任院長。迄今,她擔任這一職務已整整10年,這在臺灣委實不多見。
  • 臺灣大學搶陸生 優勢學科有賣點
    在臺當局尚未採認大陸學歷前,島內媒體經常大篇幅報導臺生「偷渡」赴陸求學的個案,似乎北京大學、北京清華的名氣比臺大還響亮;然而,根據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學排行榜—上海交通大學所做的世界大學排名結果,兩岸三地排名第一的大學不在北大與北京清華,而非臺灣大學莫屬!且從二○○三年上海交大首度公布世界大學排名至今,臺大已長達七年蟬聯兩岸三地「首席」王座,僅在二○○六年以九名之差敗給北京清華。
  • 臺灣私立大學首次大陸招生
    今年是臺灣高校面向大陸招生的第一年,招生標準參考高考成績。5月7~8日,淡江大學、東海大學、樹德科技大學、輔英科技大學、嶺東科技大學等臺灣5所私立大學首次「登陸」招收大陸學生赴臺就讀本科。 今年是臺灣高校面向大陸招生的第一年,招生標準參考高考成績。
  • 臺私立大學校長:兩岸關係停擺 臺灣面臨嚴重困境
    華夏經緯網6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私立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27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兩岸關係目前看起來不是很樂觀  張光正強調,自己不是官員,也不知道怎麼該怎樣建言,但站在中原大學的立場,長期推動兩岸學術交流,包括學生老師交流都盡全力,今年就多達千人透過中原大學兩岸學術交流,雙向學習,有的是學位生有的是交換生,也有短期交流生。
  • 臺灣高校博士班招生陷入困境 臺大清華招不到學生
    臺灣《中國時報》24日刊文分析島內高校博士班招生困境。文章摘編如下:  自從五年五百億元「邁向頂尖大學」計劃後,各大學為增加研究產出,紛紛增開博士班。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日前公布2014學年各大專校院系所註冊率,公立大學居然有29個博士班註冊率掛零,說明已超額擴張。
  • 都是「少子化」惹的禍 臺灣私立高校亂象叢生
    圖書館職員蔡芝穎兼11個系主任東南網6月1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薛洋 整理)高考結束,火熱的招生季馬上要開始,在海峽的另一端,臺灣各大高校也在為生源你爭我奪隨著「少子化」的降臨,臺灣私立高校普遍出現招生難,繼而衍生「7分上大學」、「教師淪為招生業務員」等亂象。本來讓人稱道的臺灣高等教育,正面臨品質下滑的挑戰。對於那些有意赴臺念書的大陸學生而言,在填報志願前,一定要擦亮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