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夫報案,牛舌頭被割走了,包拯:把牛宰了,小偷自然會來自首

2020-12-24 二狗子侃歷史

拂去殘缺題名碑上的灰塵,感受包拯的道德風範。千古不朽的包拯、範仲淹受到紀念,留下許多題詠。受驚的小鳥在庭院裡的柏樹周圍繞來繞去,可是一想起包拯的威嚴,仿佛也不敢在樹上停留了。

千百年來,在人們的記憶裡,包拯,就是公正、公平的代言詞,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親切是稱呼清官為「青天大老爺」。一切的一切,都可見包拯在民間的公信力之深

雖然包拯這一生斷案如神,判案更是無數,留下來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案子,為後世所傳頌,但是大多數都是耳熟能詳的民間傳說,真正被記入正史的案子只有寥寥數件,著名的「牛舌案」就是其中一件。

話說宋朝年間,包拯上任於安徽省天長縣做知縣,因為其斷案如神,更兼正義與公允,因此很受民眾愛戴。無論百姓無論遇見了什麼困難,大到兇殺案件,小到鄰裡糾紛,包拯都會大公無私的處理,所以百姓們也都習慣向這位「青天大老爺」求助。

在某一年的農忙時節,百姓們紛紛耕種務農。民眾們拿起自己在家中放置了一整年的農具,牽出自己家的耕牛,來到田裡播種,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所到之處,一片祥和安寧。包拯作為地方父母官,看到百姓安居樂業,心中也非常開心。

離奇失蹤

只是好景不長,有人歡喜有人愁。這日早晨,縣衙剛剛開門,包拯在僕役的服侍下剛剛洗漱完畢,打算整理一下昨日的案件,剛剛坐下沒多久,便聽到縣衙門口傳來陣陣擊鼓之聲。

在古代,縣衙門口多設立「鳴冤鼓」,每當百姓出現案情,或是想要面見縣官,就要來到堂前擊鼓,以表自己有困難需要官員的相助。聽到了擊鼓聲,包拯知道百姓有難,顧不上吃早飯,就匆匆來到堂前,宣見擊鼓之人。

這次來擊鼓的是一個普通的農夫,他剛剛來到堂前,便「撲通」一聲跪倒在案前,不停地作揖磕頭,眼淚也從眼睛裡流了出來,哭訴著請包拯幫忙。

包拯讓衙役們阻止了這個農夫,叫他抬起頭來,告訴包拯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一拍驚堂木道:「你姓甚名誰,又究竟有何冤屈,快速速道來。」

農夫哽咽了半天才終於開口道:「小人姓劉,單名一個同字。家裡住在幾裡地外的劉家莊,今日是匆匆趕來面見大人,請大人為我伸冤的。」

包拯聽得這番言論,不禁心生好奇。這個劉同不遠萬裡,從十幾裡地外的劉家莊大清早風塵僕僕地趕來,所謂之事定當是關乎民生根本的大事。於是他又問道:「你今日上堂究竟所謂何事?」

劉同哭訴道:「回老爺的話,我昨日將自家的耕牛牽到田地裡準備耕作,卻忘記了自己出門時走得急,沒有帶東西。我將牛綁在田外不遠的樹上,自己便匆匆回去取那遺忘在家的東西了。沒想到只一會的功夫,再回來時,我的耕牛卻被人偷偷地割掉了舌頭,如今奄奄一息,是命不久矣了!」

還沒等包拯發話,這個農民又一把鼻涕一把淚道:「我家裡家貧,連田地都是租來的,全家指望著這幾畝薄田吃飯過日子。家中只有這一頭耕牛,也萬萬沒有錢再買另外一頭牛了,這頭牛一死,我要受到懲罰不說,連帶著我們全家老小,都要餓肚子了。」

包拯聽完,略作思考,認為這次的案子十分難辦。因為一來,這個農民並不是丟失了什麼貴重的錢財。二來,這割掉牛舌頭的人究竟是誰,也沒有旁觀者。那麼怎樣能夠找到兇手呢?

看似一頭霧水的案情並沒有難倒斷案如神的包拯。他莞爾一笑,對這個可憐的農民說:「你只需要按照本官教給你的,兇手就會自己冒出水面了。」

南湖一聽,連忙大喜過望道:「請青天大老爺明示。」

包拯撫摸著自己的鬍鬚道:「你回去以後,便大張旗鼓地將牛宰殺掉,並且將牛肉拿到集市上叫賣,不出三日,兇手便水落石出。」

真相大白

農戶雖然對於包拯的做法感到奇怪,但是也依然照辦了——畢竟耕牛失去了舌頭,也活不長了,倒不如宰殺掉。

果然就像包拯所說的那樣,農戶剛剛把耕牛宰殺掉,第二天,包拯便派人來通知他,割掉牛舌頭的兇手已經主動來到衙門了。

農戶連忙趕到衙門,卻發現這個兇手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鄰居。

原來,這個鄰居之前與農戶發生過一些口角糾紛,因此對農戶心生怨恨,想要陷害他,所以偷偷將他的耕牛割掉舌頭。

在宋朝,耕牛作為重要的生產力之一,地位非常高,當時的法律規定,農戶們是不能輕易宰殺耕牛的,如果私自殺牛,會受到相當嚴厲的處罰

鄰居就是看中了這一點,因此偷偷將牛舌頭割掉,這樣一來,農戶就不得不將牛殺死。

這時他再來到衙門舉報他,便會讓農戶受到處罰。這一切計劃看似完美,但是好在包拯憑藉自己強大的推理能力,在鄰居舉報時便將他抓住。在包拯的審問下,鄰居也承認了自己割掉牛舌頭的事實。

這就是鼎鼎有名的「牛舌案」。這個案子完全是憑藉著包拯的推理力與觀察力才水落石出,而包拯也因為這個案件在當時擁有了很大的名氣。

其實包拯之所以能夠聞名於後世,不僅與他斷案如神的能力有關,更在乎於他心繫人民百姓,就連微不足道的小事也願意不厭其煩的幫忙,所以才造就了「青天大老爺」的形象。

到了現在,依然有很多關於包拯的電視劇在民間播放傳揚,也讓人們更進一步地了解到了這個清官的形象,而包拯巧斷牛舌案也成為了後世傳頌的佳話之一。料想如果現在的地方官能夠像包拯一樣一心為民,國家的富強也就指日可待了。

相關焦點

  • 農夫報案:牛舌頭被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小偷自然會來自首
    但每在茶館裡,說書先生談到足智多謀斷案神速時,永遠也離不開這個人——包拯包青天。「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黑臉仁心,鐵面無私,額中高懸白月牙,身著青衣判官服,儼然大公為民的青天形象也已經融入人們的內心。 宋仁宗慶曆年間,一名農夫到開封府報案:牛舌被人偷了。包拯卻說:把牛宰了,小偷自然會來自首。
  • 農夫報案:牛舌頭被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小偷自然會來自首!
    但每在茶館裡,說書先生談到足智多謀斷案神速時,永遠也離不開這個人——包拯包青天。「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黑臉仁心,鐵面無私,額中高懸白月牙,身著青衣判官服,儼然大公為民的青天形象也已經融入人們的內心。 宋仁宗慶曆年間,一名農夫到開封府報案:牛舌被人偷了。包拯卻說:把牛宰了,小偷自然會來自首。
  • 一農夫家的牛舌頭被人偷了,包拯:將牛宰了,小偷自然會來自首
    宋仁宗慶曆年間,當時39歲的包拯在安徽揚州天長縣做縣令,年輕的包拯體恤民情、心疼百姓,對百姓的訴求儘量都一一解決。上任不久,就接到了一個農夫的求助,農夫無奈且痛心地告訴包拯:自家的牛舌頭讓人給割了。茫茫人海,如何找出兇手?
  • 農夫報案:我家牛舌頭被割了,包拯:小事,你回家就殺牛賣肉!
    包拯在民間的故事傳說中絕對佔據了很大的席位,因為首先包拯在老百姓心目中就是非常的完美的,他鐵面無私而且辦案如神,非常的厲害。在宋仁宗年間的時候有一個人去包拯的府衙上面去報案,說有人把自己的牛舌頭給掉了,然後包拯就讓他把牛給宰掉,這樣的話小偷就會落網了,這是咋回事呢?別著急,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 農夫報案牛舌頭被割了,包拯讓其回家殺牛賣肉,轉天案子就破了!
    農夫報案牛舌頭被割了,包拯讓其回家殺牛賣肉,轉天案子就破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電視劇少年包青天。這部劇是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看到的一部古代歷史劇。在這部劇裡面我了解到了包青天就是我們所說的包大人,他的相貌並不能說是和藹可親,但是智慧卻非常突出。
  • 農夫發現牛舌頭被割,包大人判案:你去把牛殺了,小偷自會投案
    宋朝規定:「殺牛者要處以極刑」,因此這個割牛舌頭案的偵破,成為了開封府任務中的重中之重。包大人辦案經驗豐富,他想到了一個破案的方法,他把農夫叫到身旁,對農夫悄悄說:「你回家把牛殺了,把牛肉拿往市場去賣,害牛的罪犯,會到開封府自首的」,農夫聽到這席話,還是不敢殺牛,因為他知道這是大罪,包拯對農夫說:「與其讓牛忍受痛苦而死,還不如給它個痛快,你殺牛我給你做擔保,朝廷詢問下來,我給他們講明事情的原委。」農夫這才放心下來,拜謝,離開開封府。
  • 宋朝一農民報官,稱自家牛舌頭被割,包拯:把牛殺掉兇手就能找到
    在北宋仁宗年間的天長縣,有一日縣衙接到一位農夫的報案,農夫說他們家的耕牛舌頭被人割掉了,這個案子看起來是很蹊蹺,按理說沒有什麼人會去割牛舌頭。 當時在天長縣任職的包拯聽說這個案子的大概,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就讓那位農夫回去把牛給殺了,農夫並不理解知縣的決定,而包拯就表示,只要你殺了牛,割牛舌頭的人自然就會出現的,果然,那位農夫回家殺掉了牛,立馬真兇就被包拯給抓住了。
  • 老農告狀:牛舌頭被偷盜,包拯:將牛宰掉賣肉,小偷就會投案
    ——塞萬提斯(西班牙)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38,閱讀約2分鐘歷史上包拯鐵面無私,一心為民,不畏強權,贏得了包青天的美譽。他出生在一個官員家庭,28歲考上進士。父母相繼去世後,他辭去官職,回鄉守孝。直到36歲,他才再次步入事業。
  • 歷史上的包拯真的是斷案如神中國福爾摩斯嗎?
    歷史上記載的包拯破案,確實有幾個,其中一個還算有點智慧: 據說包拯有一天接到一位老農的報案,說自己家的牛被人割了舌頭,包拯問,有沒有什麼可疑的人
  • 北宋時期,看包拯如何巧破耕牛丟舌案?眾人驚呼:妙哉
    在過了一段時間,包拯則是被朝廷安排到了建昌縣,讓他去擔任知縣。但是因為包拯的父母年齡都不小了,需要人照顧,所以包拯就沒辦法去。 一直等到自己的父母都去世以後,把父母的後世全都處理完,自己才接受了朝廷的分配。這個時候包拯就擔任了天長縣的知縣 。
  • 老農的牛被人割掉舌頭,包拯說:你把牛殺了,兇手定會主動來自首
    包拯,一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中國民間對於包拯的評價就是鐵面無私,斷案如神,是中國歷史上公正廉明的代表性人物。在中國《三俠五義》等古代小說中,包拯頭頂月牙,面如黑炭,又有能人俠士輔佐,引發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這也是我們對包拯印象的一個重要來源。
  • 有人告狀自己家牛舌被割,包拯回復:回去把牛殺了
    包拯是一個很著名的人物,他的形象也比較豐富,以包拯為原型來塑造的文學形象林林總總。小編在小時候就非常喜歡看一部講述包拯破案的電視劇。在電視劇中包拯的形象傾向於偵探,歷史上的包拯則是一個剛正不阿的清官廉吏。不過在歷史上倒確實記載包拯巧破牛舌案一事,頗有偵探的風範。
  • 採訪途中接了一個電話褲子被小偷割爛一拃長
    我在採訪途中接了一個電話,褲子被小偷割爛一拃長李萬卿 這是我最尷尬的一次經歷。1999年春末,我去河南汝州採訪,乘坐的是一輛破舊的中巴,咣咣噹噹,四下漏風,加之乘客吸菸打嗝放屁扯著喉嚨交談,我坐上車就處於「半昏迷」狀態。
  • 北宋清官包拯為什麼會受人尊稱「包青天」,甚至被當成神明祭拜?
    他的官級步步高升,其中也不乏很多給他送禮想走後門的,或者朝廷權貴辦了見不得人的事,想賄賂他免去查辦的,包拯從來不待見他們,因為他知道不能因為一點小利益而壞了規矩。雖說當官的有俸祿會比平民百姓過得顯貴,可包拯卻像百姓一樣,過著樸素的生活。
  • 中考文言文《包拯》全文詳細翻譯
    包拯 原文: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 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 詩人看到農夫割麥子,寫下一首唐詩,堪稱最具良心文人之作
    這首古詩就是白居易的《觀刈麥》,雖然是一首古詩,雖然全文也比較長,但是全文幾乎不許借用任何的翻譯,大家一讀就知道寫的是什麼。題目當中告訴我們就是寫夏天割麥子場景的故事。兩首古詩的理解很容易,可以分為三個段落。第一個段落包括前12句,都是在寫整個夏天大家如何的忙碌。
  • 王爺中了包拯的計,皇上意想不到會是他,心痛
    王爺親自登門,先是假惺惺的替包拯痛心不已,稱他一生公忠為國,沒想到卻被奸人所害,這裡我想說一句你不就是那奸人嘛,怎麼下得去手的,然後又趁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讓他們打開棺蓋,豈料打開後兩眼一瞪,這下好了吧,你們猜猜棺材裡躺著是誰?
  • 《包拯》劇照出爐,公孫策包拯一黑一白,而少年展昭又萌又帥
    02《新少年包拯》包拯和公孫策一黑一白而這部《新少年包拯》看起來再大的劇情線上是跟之前的版本差不多的,而包拯的飾演者金世康,是一個新生代的演員,看劇照中,他也為了能還原出包拯鐵面無私的感覺,在臉上做了造型,把整個臉都弄黑了,但是一鬢一笑中,那個神色也像極了包拯。
  • 最有正義的小偷,在偷東西時發現毒品報案,你說他盜竊該怎麼算
    帶著喜悅的心情,王大錘就開始了翻、找、趴等一系列盜竊動作,嫻熟的動作讓他事半功倍,很快就找遍了大半間屋子。突然,王大錘仿佛找到了一樣特別的東西,沒錯,這件東西是挺特別的,因為它既可以可以讓人如痴如醉,也可以讓人發瘋下跪。這件東西讓很多家庭家破人亡,同時也讓很多人妻離子散,還能讓人沉淪地獄,它就是萬惡的「毒品」。
  • 《哈哈農夫》:走不出圍城,但可以暫時逃離
    芒果TV最近又重磅推出了一部頭部綜藝,號稱「國內首檔沉浸式鄉村人文體驗真人秀」的《哈哈農夫》,四位固定MC分別為TFBOYS組合的王源、火箭少女101的楊超越、賈乃亮和通過《你和我的傾城時光》走紅的金瀚。《哈哈農夫》海報但假若不是《哈哈農夫》請來的嘉賓都具有龐大流量,其要像《妻子的浪漫旅行》等那樣出圈著實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