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告狀:牛舌頭被偷盜,包拯:將牛宰掉賣肉,小偷就會投案

2020-12-23 醉影在心

歷史家的職責是要確切、真實、不感情用事;無論利誘威脅,無論憎恨愛好,都不能使他們背離真實。——塞萬提斯(西班牙)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638,閱讀約2分鐘

歷史上包拯鐵面無私,一心為民,不畏強權,贏得了包青天的美譽。他出生在一個官員家庭,28歲考上進士。父母相繼去世後,他辭去官職,回鄉守孝。直到36歲,他才再次步入事業。

包拯沒有民間傳統的那樣神,公孫大人也沒有。王朝·馬漢協助他,但他確實破了許多驚人的案子。史料顯示,宋仁宗慶曆年間,包拯時任天長縣知縣。一個農夫來抱怨他的牛舌被偷了。他不知道該怎麼辦。沒有牛舌怎麼吃飯?那不是餓死了嗎?。

在古代,養牛的地位比較高。宋朝法律曾規定,殺牛者要判刑。當時醫療相對落後。舌頭被割傷後,傷口感染,沒幾天就死了。但如何破案呢?在古代,沒有照相機。小偷在黑暗中。抓他很難。如果沒有目擊證人,甚至會成為懸案。

包拯經過一番思考,對農夫說:「把牛帶回家殺了賣肉,賊一定會自首的。」老農不明白為什麼。一旦殺了牛,不是沒有證據嗎?盜賊為何從首而來?

不過,既然鮑大人說話,自然有他的意思。老農到家後,用刀把牛殺了,拉到集市上賣。由於宋代市場上很少出現牛肉,很快就有人前來問價,紛紛購買。

第二天,一名男子來投訴,稱有人殺了他的牛,到集市上去賣。包拯問:「你偷了人家的牛舌,還敢抱怨?」

此人聽了後面的作秀恐懼,只好認罪,原來男子和老人恩怨,為了陷害他,這才割了牛舌,讓它流血而死,然後到官府告老人殺牛。

包拯提前識破了陰謀,從而讓老農提前將其宰殺,牽出兇手。他不得不說,這太聰明了!

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歌德(德)

相關焦點

  • 農夫報案:我家牛舌頭被割了,包拯:小事,你回家就殺牛賣肉!
    包拯在民間的故事傳說中絕對佔據了很大的席位,因為首先包拯在老百姓心目中就是非常的完美的,他鐵面無私而且辦案如神,非常的厲害。在宋仁宗年間的時候有一個人去包拯的府衙上面去報案,說有人把自己的牛舌頭給掉了,然後包拯就讓他把牛給宰掉,這樣的話小偷就會落網了,這是咋回事呢?別著急,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 一農夫家的牛舌頭被人偷了,包拯:將牛宰了,小偷自然會來自首
    在割牛舌頭的時候,竟然沒有驚動農夫?忽然,包拯在沉默一會兒後靈機一動,他問農夫:「你來告狀時有其他人知道嗎?」農夫表示自己是秘密前來、無人告知,因牛舌頭一直流血不止,如果被其他人得知牛將要死亡,那他必定會背負官司。
  • 農夫報案牛舌頭被割了,包拯讓其回家殺牛賣肉,轉天案子就破了!
    農夫報案牛舌頭被割了,包拯讓其回家殺牛賣肉,轉天案子就破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電視劇少年包青天。這部劇是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看到的一部古代歷史劇。在這部劇裡面我了解到了包青天就是我們所說的包大人,他的相貌並不能說是和藹可親,但是智慧卻非常突出。
  • 農夫報案:牛舌頭被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小偷自然會來自首
    案件如此離奇,牛舌為何無故被盜,可包拯為何如此果決判斷? 耕牛丟舌牛主伸冤,大人妙算宰牛引賊 某日清晨,包大人方才起床更衣,忽聽府衙外有人伸冤,便馬上整理衣冠,前去升堂。到得堂上來,原來是一位農夫,牽來一頭牛。一問才知,原是好好的老耕牛被割了舌頭。
  • 農夫報案:牛舌頭被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小偷自然會來自首!
    案件如此離奇,牛舌為何無故被盜,可包拯為何如此果決判斷? 耕牛丟舌牛主伸冤,大人妙算宰牛引賊 某日清晨,包大人方才起床更衣,忽聽府衙外有人伸冤,便馬上整理衣冠,前去升堂。到得堂上來,原來是一位農夫,牽來一頭牛。一問才知,原是好好的老耕牛被割了舌頭。
  • 有人告狀自己家牛舌被割,包拯回復:回去把牛殺了
    包拯是一個很著名的人物,他的形象也比較豐富,以包拯為原型來塑造的文學形象林林總總。小編在小時候就非常喜歡看一部講述包拯破案的電視劇。在電視劇中包拯的形象傾向於偵探,歷史上的包拯則是一個剛正不阿的清官廉吏。不過在歷史上倒確實記載包拯巧破牛舌案一事,頗有偵探的風範。
  • 一農夫報案,牛舌頭被割走了,包拯:把牛宰了,小偷自然會來自首
    劉同哭訴道:「回老爺的話,我昨日將自家的耕牛牽到田地裡準備耕作,卻忘記了自己出門時走得急,沒有帶東西。我將牛綁在田外不遠的樹上,自己便匆匆回去取那遺忘在家的東西了。沒想到只一會的功夫,再回來時,我的耕牛卻被人偷偷地割掉了舌頭,如今奄奄一息,是命不久矣了!」
  • 宋朝一農民報官,稱自家牛舌頭被割,包拯:把牛殺掉兇手就能找到
    在北宋仁宗年間的天長縣,有一日縣衙接到一位農夫的報案,農夫說他們家的耕牛舌頭被人割掉了,這個案子看起來是很蹊蹺,按理說沒有什麼人會去割牛舌頭。 當時在天長縣任職的包拯聽說這個案子的大概,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就讓那位農夫回去把牛給殺了,農夫並不理解知縣的決定,而包拯就表示,只要你殺了牛,割牛舌頭的人自然就會出現的,果然,那位農夫回家殺掉了牛,立馬真兇就被包拯給抓住了。
  • 老農的牛被人割掉舌頭,包拯說:你把牛殺了,兇手定會主動來自首
    宋仁宗景祜三年(1036年),38歲的包拯就任天長知縣,成為了管理一方的父母官,在這期間包拯還偵破過一起離奇的案件。《宋史包拯傳》記載「包拯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當時正值秋收時節,一老農一天起來之後發現自己家的牛舌被人割下,這對於依賴於耕牛勞作的農民的來說,可謂是晴天霹靂。
  • 農夫發現牛舌頭被割,包大人判案:你去把牛殺了,小偷自會投案
    宋朝規定:「殺牛者要處以極刑」,因此這個割牛舌頭案的偵破,成為了開封府任務中的重中之重。包大人辦案經驗豐富,他想到了一個破案的方法,他把農夫叫到身旁,對農夫悄悄說:「你回家把牛殺了,把牛肉拿往市場去賣,害牛的罪犯,會到開封府自首的」,農夫聽到這席話,還是不敢殺牛,因為他知道這是大罪,包拯對農夫說:「與其讓牛忍受痛苦而死,還不如給它個痛快,你殺牛我給你做擔保,朝廷詢問下來,我給他們講明事情的原委。」農夫這才放心下來,拜謝,離開開封府。
  • 歷史上的包拯真的是斷案如神中國福爾摩斯嗎?
    歷史上記載的包拯破案,確實有幾個,其中一個還算有點智慧: 據說包拯有一天接到一位老農的報案,說自己家的牛被人割了舌頭,包拯問,有沒有什麼可疑的人
  • 北宋時期,看包拯如何巧破耕牛丟舌案?眾人驚呼:妙哉
    在過了一段時間,包拯則是被朝廷安排到了建昌縣,讓他去擔任知縣。但是因為包拯的父母年齡都不小了,需要人照顧,所以包拯就沒辦法去。 一直等到自己的父母都去世以後,把父母的後世全都處理完,自己才接受了朝廷的分配。這個時候包拯就擔任了天長縣的知縣 。
  • 秉公執法不徇私情的包拯
    包拯當了二十幾年官,歷任知縣、知州、監察御史、戶部副史和地方三路轉運使、御史中丞、三司使和樞密副使,不管在何處當官,他都是克己奉公。 在天長縣當知縣時,一天有個農民來告狀,說他家的牛昨晚被人割了舌頭,請求查清此案為民伸張正義。包拯詢問了一些問題,估計是冤案,但沒有證據,就對農民說:「你先回去吧。」
  • 古代牛的地位有多高?封疆大吏都不敢動它
    隨便屠殺了青壯的耕牛,搞不好要掉腦袋,「王法禁殺牛,犯禁殺之者誅」。   隋唐、兩宋、五代十國時期,隨著生產力水平提升,對耕牛的保護加大了力度,老弱病殘的耕牛也不允許屠宰,只有自然死亡後的耕牛允許百姓食用。
  • 北宋清官包拯為什麼會受人尊稱「包青天」,甚至被當成神明祭拜?
    包拯判案從來都是公正廉明,有一日,縣衙來了一個農民,鳴鼓告狀,說有歹徒割了他們家耕田的牛的舌頭,請包拯主持公道。可能在很多人眼裡,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有些官員肯定不會審判,直接叫他回去。而包拯卻仔細聽他說來,從描述中判斷割牛舌之人肯定不是為了利益而這樣做,很有可能是仇家故意為之。當時宋朝有一律法,宰殺耕田的牛是犯法的,所以包拯讓農民故意把牛拉到市場上去宰殺,那個仇家不明所以,還速度跑去縣衙告狀,這個案子就破了。事小,可以放任不管,但是管卻需要智慧才得以破解,足以證明包拯為人民著想的決心。
  • 中考文言文《包拯》全文詳細翻譯
    包拯 原文: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 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 農村一種「牛舌頭」野菜,不僅是個好食材,而且用途也很多!
    這種野菜一般被農民成為「牛舌頭草」,大概是因為這個野草的外形長得非常像牛舌頭,所以被稱為牛舌頭,現在想來農村的很多野菜的名字來源都是非常有趣。當然這樣的草,看起來與我們食用的油麥菜也很相似,有的不認識牛舌頭草的農民就會誤以為是油麥菜。不過這樣的牛舌頭草,大多是會生長在陰暗潮溼的水溝附近,比如在農村的一些房屋背後的屋簷下有時候就看得到,是比較常見的。
  • 為什麼日本很少有小偷?
    有許多偷盜行為的發生,並不是因為犯案人自己買不起,而是通過偷盜尋求刺激,釋放壓力。國民教育方面,從幼兒園開始,學校就對孩子進行法律教育,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可以據為己有。日本的民眾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且非常珍惜自己的名譽,將偷盜視為一種非常可恥的行為。
  • 廈門警方通報待宰活牛被注水:食品公司法人代表等4人被刑拘
    11月13日晚,福建省廈門市公安局在官方微博通報稱,11月12日,集美警方接到舉報,有人在集美某肉聯廠內向待宰活牛注水。集美警方高度重視,立即開展調查。經查,犯罪嫌疑人黃某福(男,47歲,泉州人,廈門某食品公司法人代表)從外省收購活牛運至集美某肉聯廠屠宰。近一個月以來,黃某福授意其公司員工黃某水(男,51歲,泉州人)、汪某(男,37歲,安徽蕪湖人)、林某永(男,51歲,莆田人)在屠宰前使用水管強行向活牛注水。13日凌晨0時許,警方將犯罪嫌疑人黃某水、林某永、汪某抓獲。13日凌晨,黃某福到僑英派出所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