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的表演形式不同於京昆等戲曲劇種,也不同於話劇、影視劇的表演方式,具有屬於自己的表演特徵,為此,如何正確把握越劇表演的程式與遷移,是每一個演員必須研究的課題。越劇表演首先是技藝層面的支撐。越劇是戲曲劇種的一類,她必然滿足戲曲表演的基本特徵,即「以歌舞演故事」,所謂「歌舞」指的是戲曲身段程式方面的內容。一個戲曲演員的成才需要從小培養,經過數載甚至十數載時光的專業訓練,才能立足於舞臺,成為一個合格的戲曲從業者。戲曲基本功的紮實直接影響到你舞臺上創作人物、表現人物的能力,所以可以說戲曲程式是越劇表演中技術環節的支撐。
就如同高樓大廈的地基一般,如果沒有牢固的地基,就不會有萬丈高樓平地起。這一點我在主演《大漠驪歌》的創排過程中深有體會。《大漠驪歌》是一出文武兼備的劇目,相比武戲而言,文戲的難度更高,因為人物的經歷坎坷,情感層次非常豐富,在演武戲的時候只要把平時的戲曲基本功結合劇情展示出來就可以了,而文戲的演繹過程中,卻需要演員自己有一個運用程式、遷移程式、表現程式的過程。
比如千金公主初逢少時青梅竹馬的戀人,轉眼間由喜變悲被和親出塞,這一段情感的巨大轉折中,要恰到好處地表現出少女重逢戀人的喜悅,聽聞和親的震驚和不敢相信,最終發現無可挽回時的悲哀絕望,這三層情緒的鋪排遞進需要身段、臺步、表情、眼神的配合,尤其是選擇怎樣的身段和臺步來表現人物此刻的心境,這是需要自己選擇程式並加以運用的地方。再比如「明心」這場戲,相比較題詩的悲憤更複雜更壓抑。千金公主初出場時的羞恥憤恨,聽聞長孫晟來訪時的愛恨交織,兩人傾訴心聲時從怨恨到坦然,最後化解仇恨回歸初心的不舍與眷戀,這場戲感情上大起大落層次豐富,但是外在形體上遠遠不如題詩時的幅度大,因此在設計身段動作時確實感到難度很大,似乎演員學過的程式動作在這裡都用不好,用了也不是那麼合適,這個問題讓我一直糾結了很久,每當自己單獨創作人物時都有一種不知該選擇怎樣的程式動作,不知道該如何讓程式更貼近劇情和人物。
越劇表演其次是生活中情感經驗的提煉與升華。小編認識一位越劇朋友,曾經參加過一次在浙百「《五女拜壽》傳承班」的一個月培訓經歷,讓她學習了很多如何創作人物、如何表演人物的方式。《五女拜壽》是劇團也常演的戲,正是在這種熟得不能再熟的經典戲裡,由於浙百原生代名師的指點,讓我有了「山重水複」後的「柳暗花明」。
那段時間,她來回奔波於杭州和嵊州之間,高速公路開了幾千公裡,幾千公裡的路程仿佛讓她從越劇表演的瓶頸走了出來。她在傳承版《五女拜壽》裡飾演二女兒雙桃,這是浙百原生代吳海麗老師的經典人物,在學戲的過程中,她得益於吳海麗老師和陳輝玲老師的精心指導,她們不僅指導唱腔念白,更會詳細地分析人物關係,以及人物與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情感關係,由此對念白的語氣、輕重不厭其煩地指點,在一次次念白練習中,她才深刻地體會了什麼叫做「千斤念白四兩唱」,念白的語氣是最能體現人物心理、折射人物關係的地方,如果把這一部分抓住了才能更好地塑造人物。
我們平時都使用越劇韻白,往往流於形式、節奏單一,陳輝玲老師卻要求她們回憶生活中相似情境中的語氣特點,把它化用到越劇念白中,比如雙桃柴房斥妹那場戲,雙桃氣勢洶洶地興師問罪,開口喚「三春,你給我出來!」就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自己原來演的時候順口就念了,但是陳老師卻要求她念出雙桃興師問罪的氣勢來,而且要在這一句話裡體現出人物的性格跋扈,她示範了幾次後提示我可以想想平時生活中生氣地叫一個人出來責問她時的語氣,然後把這種語氣用越白念出來,果然整個對手戲的氛圍就有了微妙的變化。再如越劇中夏蓮上場時嗑瓜子的動作,她要求不要那麼僵硬地運用戲曲動作,而要把生活中嗑瓜子的體驗遷移過來,有磕的動作、吐瓜子皮的動作、偷聽的動作、丟掉手裡瓜子拍拍手的動作,這些生活中我們做過無數次的動作,在舞臺上用戲曲程式加工改造,讓它更具有戲曲的美感。
在一個月的學習過程中,從唱腔、念白、身段到最後人物的呈現,她學到了很多也領悟了很多,難怪袁雪芬大師曾經把崑曲和話劇作為越劇的奶娘,從崑曲中越劇得到的是戲曲技術層面的規範,而從話劇裡得到的是運用體驗的方式塑造人物的過程。在舞臺上塑造人物,要學會情感的體察和遷移,把生活中的相關體驗調動起來,去填充人物的心理過程,只有人物內心豐滿了,才會真正讓人物立起來。
回顧《大漠驪歌》《五女拜壽》《袁雪芬》三部戲的創作歷程,小編也深刻地體會到作為越劇演員的不易,如果只是考慮完成唱腔念白等形式,充其量也就是完成了一部戲的演出。而要真正從模仿式的完成走向自己的獨立創作,作為青年演員還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積累更多的舞臺創作經驗,從而完成演員自我層面的提升。路漫漫其修遠兮,演員的路很艱苦但也很幸福,那一個個塵封在歷史中的生命,在等待著你去發掘他們、思考他們,讓他們重新鮮活地出現在現實人生,用他們的悲與苦、愛與恨,接通現代人的生命體驗,帶給人生更多的啟示,這是演員的幸福。而戲曲演員更擔負了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用民族曾經的歷史創新未來,這是責任也是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