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錢兄弟親,下句是經典,老祖宗的經驗

2020-12-17 葉三說

經典俗語:有錢兄弟親,下句是經典,老祖宗的經驗

俗語是我國古代熟語的一種,也屬於我國傳統語言文化之一。農村俗語來自於古代勞動人民們千百年來積累的經驗和教訓,是他們寶貴的智慧和知識,和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

俗語的形成和發展記錄了不同地區文化群體的理念,人情世故和各個地方的環境特色等等,並且用口耳相傳的形式一代一代流傳到現在,散發出燦爛的金光。有些俗語大家若是可以細細品味,便能發現它其中的人生道理,令人驚嘆。

比如筆者接下來要給大家講的這句俗語,說的是「有錢兄弟親,沒錢算老幾」。大家知道這句俗語是在說什麼嗎?

正所謂「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說到老虎,大家肯定熟悉,這是一種十分兇猛的野獸。打老虎更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一個不小心就會把自己的命搭進去。所以,若是要找和自己一起打老虎的人,一定要找和自己最親近信任的人,彼此之間十分熟悉,配合只需要一個眼神或者是一個動作,就能明白對方的意思,這個人便是自己的親兄弟。

兄弟之間的坦誠與真心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農村,以前人們的生活條件不好,過得十分艱苦。這樣一來,親兄弟之間就會相互照顧,就算以後分家了,只要自己家裡面有活兒,親兄弟還是會二話不說前來幫助自己。

要是家裡面有什麼好吃的,肯定也會帶上一份送給自己的兄弟,不管有什麼難題。都會去幫助他。

或許生活中有些事情會讓兄弟之間產生隔閡,但這樣的隔閡只是短暫的,過上一段時間,隔閡便會消除。兄弟之間又會變得十分和睦,因為他們有手足之情,從小一起長大,生活在同一個家裡,是一輩子的親兄弟,這點不論什麼都無法動搖。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的經濟變好了,人們對腰包也變鼓了,這就有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那就是人們以前的生活方式與狀態,當兄弟兩家的貧富一樣的時候,他們的感情很深,彼此相互照顧。

一旦其中一家變得有錢了,貧富差距明顯了,這就有了隔閡,甚至有的親兄弟鬧得反目成仇。雖說筆者以前也相信手足之情無法撼動,但正如這句俗語說的,有錢了很多事情就變了,就連兄弟之間也可能被錢影響。

筆者所在的農村就有這樣一對親兄弟,他們因為一筆錢鬧出了不少的矛盾。多年以前老大去南方打工,拼搏了好些年賺了不少錢回家了,一回家老二就找自己的哥哥借錢,他想做點生意。作為哥哥,他當然會借錢給自己的親兄弟了,於是二話不說借給了自己的弟弟,老二在老大的幫助下也賺了很多錢。

但幾年之後,老大破產了,老大想找老二借一些錢,老二也借給了他,但老大不滿足,他覺得老二是靠自己扶持起來的,他不能只還自己借的那一部分錢,再多給他一些錢也是應該的。老二這就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也有家庭需要照顧,實在是拿不出錢。

於是親兄弟有了矛盾,而且這樣的矛盾一直持續了十幾年,直到現在兩家人見了面還是不說話,村裡人很是不解。親兄弟之間怎麼會鬧成這樣呢?這就是俗語所說的「有錢兄弟親,沒錢算老幾」。

大家看完這件事情,是否覺得有些無奈。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俗語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別看它只有短短的一句話,其中的內涵可是很豐富的,所以大家今後還是要多去學習一些俗語。

相關焦點

  • 俗語「有錢能使鬼推磨」,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告誡值得一聽
    在農村,當你與老人聊天的時候,往往能夠聽到這句俗語「有錢能使鬼推磨」,其實這句俗語的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告誡值得一聽!完整的一句俗語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便做推磨鬼。」眾所周知,「鬼神之事」,是因為古人缺乏必要的科學知識而產生的遐想。
  • 俗語:「有錢能使鬼推磨」,下一句更加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俗語:「有錢能使鬼推磨」,下一句更加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說起「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俗語,想必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在這處處釋放喧囂的社會,很多人往往對此感概頗多,特別面對現實的諸多無奈,人們常以此句抒發思想感情,雖說,言語間不乏調侃之意,可對金錢至上的社會現象,可謂刻畫的入骨三分。
  • 俗語「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老祖宗說透了親戚之間利益關係
    俗語在農村很流行,很多有智慧的俗語,都是老祖宗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因為說到人們的心坎上,給人以啟發,實用性很強,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和應用。人的一生最親的當然是自己的父母,再就是一奶同胞的手足之情。老祖宗告誡人們,即使是最親的人,也要在錢財上分清楚。
  • 俗語「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老祖宗的經驗之談,不可不知
    俗語文化,其實大多數來源於民間,通常都以簡單的大白話構成,和那些詩詞歌賦不同的是,俗語沒有那麼多平仄押韻,但是背後的道理和智慧,卻能夠引人深思。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有的俗語告訴人們如何養生,也有的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其中就有這樣一句俗語「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說出了古人在人際關係上的領悟程度。
  • 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老祖宗的話,值得細細品味
    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老祖宗的話,值得細細品味表親,即中表之親,指自己與姑母、舅父的孩子的親戚關係。堂親,可以分為「親堂」和「遠堂」,而遠堂又可以被分為同房遠堂和異房遠堂。在父系社會中,堂親一般都是指的是同姓氏的人,指自己與祖父、父親的兄弟的子女的親戚關係。既然堂親和表親都是自己的親戚,而親戚自然也是有遠近之分的,所以是堂親跟自己親還是遠親跟自己親呢?這個問題放到現在來看的話,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有的人跟自己的母親更加的親近而母親又跟自己的兄弟姐妹關係比較好,所以夾帶著自己跟自己的表親就比較親密了。
  • 老祖宗的3句農村俗語,句句現實,道透了人性
    電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裡面也有句經典臺詞:「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老祖宗總結的3句農村俗語,句句現實,道透人性。學會了這3句農村俗語,我們也就明白人情世故,看懂了社會和人性。1、人窮莫走親,富貴不回鄉。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當你窮困潦倒的時候,就連親戚朋友也都看不起你;當你發達富貴了,和你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朋友也都來看望你。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
    說起俗語我們往往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就像這句「笑貧不笑娼」想必很多人都聽說多,但是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下半句是什麼吧!這句話不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詩句,也不是那本經典著作的「名句」,而是民間流傳的俗語。
  • 古人講:「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陶淵明《止酒》在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俗語,其中有關於天氣的,有關於品德的,有關於社會的等等。不管是什麼俗語,都是先人智慧的結晶,老祖宗在生活中的經驗所得。別看俗語聽起來比較粗俗,但都蘊含著一定的道理。而今天我們就說一下關於「酒、色、財的俗語。古人說的「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是何意思?
  •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
    流傳了上千年的俗語,依舊有很好的啟發意義,讓人受益良多。有一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的前半句「老牛吃嫩草」,你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嗎?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這句俗語的引申涵義,蘊含古人的處世大智慧,那就是:有些事情想要做的時候,就要趕緊去做,拖拖拉拉、猶豫不決的時候,也就錯過了最好的機會,等到真的想要去做的時候,也就不會有好的結果了。
  • 農村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下句更加經典,老祖宗給老實人的忠告
    農村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下句更加經典,老祖宗給老實人的忠告烏龜是一種非常可愛的生物,但是因為它膽子特別小,遇到一點碰撞就連忙把頭縮進烏龜殼裡,被人們叫做縮頭烏龜,用來形容那些遇到事情只知道逃避的人。其實除了膽子小,在人們的印象中,烏龜還是一種非常長壽的動物。
  • 古語說「酒不護賢,色不護病」,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人生四戒
    常言道:「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老祖宗創造的精神財富,時至今日依然讓人們受益匪淺。 他們將生活百態、親身經歷,都融匯在了一句句俗語中,當我們遇到挫折和困難的身後,就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不至於吃虧上當。
  • 俗語「伸手不打笑臉人」,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俗語「伸手不打笑臉人」,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我國的歷史很悠久,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而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世世代代的農民們根據自己的畢生經歷總結而來的。
  • 農村俗語: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是什麼意思?下半句非常現實
    下半句非常現實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有很多人都是非常重視血緣關係的,他們認為只有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才是自己最親的人,但是不管怎麼樣,對於這些有著血緣關係的人,他們也是分親疏的,比如說有些老人就認為外孫是沒有家孫子親的,可是不管是家孫子還是外孫子他們的父母都有著同一個媽,所以小編認為他們之間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
  • 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下句是老祖宗留下的忠告,最好長個心眼
    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下句是老祖宗留下的忠告,最好長個心眼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我們每一天都是要和人進行交往的,所以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人與人之間是不一樣的,所以在處理方式上面也就會多種多樣,比如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交往的人是正人君子
  • 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啥意思?一生至少明白一個
    在人生這條路上,沒有重來這一說,想要規避風險,不走彎路,只能參考前人的經驗。老祖宗們經過一番磕磕碰碰之後,都會為後人積累下來寶貴的生活經驗。而這些經驗,往往就會流傳在老人的口中,再傳給我們,這就是俗語。
  • 俗語:「有錢能使鬼推磨」,下一句更加經典,卻鮮為人知!
    俗語:「有錢能使鬼推磨」,下一句更加經典,卻鮮為人知!俗語之所以可以頻繁應用於我們的生活中,是因為它的通俗易懂,簡潔明要性。通常很簡單的一句話就可以表達我們想要的意思和看法,就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俗語「有錢能使鬼推磨」,它是出自南朝劉義慶的《幽明錄·新鬼》,其中所講的故事雖然是杜撰的,但是表達的含義卻是躍然紙上。那麼這個故事是怎麼樣的一個故事呢?
  • 古人云:「男人嘴大吃四方」,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生活智慧
    為了能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傳下去,所以古代先賢都講這些經驗編成俗語,這樣一來後人即使不能理解,也能學會應用。諸葛亮就曾留下"觀人七法"的口訣,比如"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意思就是說詢問關於計謀方面的問題,從而觀察一個人的學識、見識。
  • 俗語「豬變窮,狗變富」,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告誡不得不佩服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留下了無數的文化和瑰寶,俗語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來自於勞動人民的智慧經驗總結,因此俗語也是我們在生活中運用最為廣泛的。俗語帶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內容貼近人們的生活,語言簡單,而且蘊含著人生的智慧和哲理,都說話糙理不糙,俗語就是用淳樸的語言來講述老百姓身邊的故事,頗具趣味性,俗語包括的內容也很多,大多都是和老百姓周圍發生的事情有關,其中有關家畜的俗語也不少。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能做到的人,掙錢不是問題
    但是很多朋友記這些俗語都會有一個問題:只知上句不知下句,或者只知下句不知上句。今天腦洞要說的這個俗語很多朋友都聽過,就是「笑貧不笑娼」,不過它其實還有下半句,而且下半句更經典也更實用。「笑貧不笑娼」這句俗語就是在這樣的環境產生的。這句話中第一個「笑」並不是單純的嘲笑之意,而是看不起、瞧不起的意思,第二個「笑」才是嘲笑、笑話之意。
  • 俗語: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老祖宗談識人,準嗎?
    筆者說俗語文化是諸多文化中與大家日常生活最貼近的一種文化,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還是,這種文化最初就來源於人們的平日生活,最終也大多依然作用於人們的平時生活。我們大家了解到的大部分經典的俗語老話,都是當時我們的老祖宗通過在自己平時生活中的不斷觀察、實踐、積累、總結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