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電視劇《少帥》張作霖對兒子張學良語重心長地說:「江湖就是人情世故,不是打打殺殺,能應對就不容易,要懂全了,那絕對不可能。」
電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裡面也有句經典臺詞:「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其實,社會就是一個大染缸,就是一個大江湖,有恩與怨,也有人情世故與世態炎涼。究其原因,還是亙古不變的一個「利」字,正如司馬遷在《史記》裡面所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越是社會底層,越會有赤裸裸的人性展示。老祖宗總結的3句農村俗語,句句現實,道透人性。學會了這3句農村俗語,我們也就明白人情世故,看懂了社會和人性。
1、人窮莫走親,富貴不回鄉。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當你窮困潦倒的時候,就連親戚朋友也都看不起你;當你發達富貴了,和你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朋友也都來看望你。
正如戰國時期縱橫家蘇秦所說:「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忽乎哉!」即:一個人如果窮困落魄,連父母都不把他當兒子,然而一旦富貴顯赫之後,親戚朋友都感到畏懼。雖然這些話聽取來很扎心和殘酷,但這就是無法改變的社會現象,因為是人性使然。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親戚之間也存在著這種現象,即富親戚之間互相交往更加密切,窮親戚之間喜歡互相抱團取暖。於是便出現了「人窮莫走親」、「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人貧不語,水平不流」等社會現象,我們要理解,要用做好心理準備。
現在的農村有種現象:在外面混得不好,很少回家,或者是乾脆不回家;但在外面稍微混好了,都想要買輛小汽車回家顯擺顯擺,用以彰顯自己的「事業有成」、「衣錦還鄉」。他們之所在這麼做,就是虛榮心作祟,想在親戚朋友面前顯擺顯擺。
其中,不僅是今人如此,古人也是如此。史書裡面記載,項羽當上西楚霸王后,打算回老家彭城建都,眾人都力勸他,項羽就是不聽,還反駁道:「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意思就說:富貴了不返回故鄉,如同穿錦繡衣裳在夜間走路一樣,人富貴後就應當榮歸故裡,衣錦還鄉。
人窮莫走親,富貴不回鄉,道透了窮人自卑和富人炫耀的人性,而這就是社會的現實。我們學會了這句俗語,也就明白人情世故,看懂了社會和人性。
2、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
《增廣賢文》裡面說:「誰人背後不被說,誰人面前不說人」,而這種背後嚼舌頭的現象在農村表現得更加突出,因為很多人都羨慕嫉妒他人的好,而對別人的災難幸災樂禍,甚至是津津樂道。這種人就好比是魯迅先生筆下的「看客」,老愛議論別人家的壞事,看熱鬧不嫌事大,而且還讓壞事傳播得非常快。
上層社會人捧人,中層社會人比人,下層社會人踩人。好事不出門,源於人們的嫉妒心理,但為什麼他們崇拜企業家和明星,而嫉妒身邊發達富貴的人呢?因為遠的崇拜,近的嫉妒;夠不著的崇拜,夠得著的嫉妒;有利益衝突的嫉妒,沒利益衝突的崇拜。
比如說,誰家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周圍人表面上是恭喜,內心實則是嫉妒。於是就發生「某家長在群裡面曬孩子錄取通知書,最後被其他人回懟,甚至是清理出群」的奇葩現象。而誰家發大火,哪裡出了災難事故,很快就會被大眾自發的傳播開來。而這一切都是人性使然,我們也該儘早知曉和理解,因為「存在即合理」。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道透了嫉妒心和幸災樂禍的人性。我們學會了這句農村俗語,也可以明白更多人情世故,看懂了社會和人性。
3、鬥米恩,擔米仇。
何為「鬥米恩,擔米仇」?就是說:在別人危難的時候,你給予了他很小的幫助,人家會感激你,韓信一飯千金的故事就是如此。但如果你持續這樣無私地幫助他人,讓人養成了依賴感,突然某次因為什麼原因沒有幫忙他,對方就會記恨你,忘恩負義,將你當成他的仇人。
「大衣哥」朱之文憑藉自己的辛苦付出以及實力出名,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農民歌手,也是名利雙收。他也不忘家鄉人,自費出資給村子修了水泥路,甚至許多人親戚朋友找他借錢,他也都毫不吝嗇地借了。
但後面發生了讓大衣哥心寒的事情:親戚朋友借錢不還,還恬不知恥地繼續找大衣哥借錢花,並且認為這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朱之文不借錢給他們這些人,他們就罵朱之文忘恩負義,有錢後就不認親戚朋友了。
這種人就是典型的「鬥米恩,擔米仇」,別人對他100次好,只要一次不滿足他的願望,他就完全否定之前的所有功勞,馬上撕破臉,露出貪婪和自私自利的嘴臉。
鬥米恩,擔米仇,道透了貪得無厭和忘恩負義的人性,我們要理解它的存在,並提前做好預防,聰明做人,慎重施捨他人恩惠。我們學會了這句農村俗語,也可以明白更多人情世故,看懂了社會和人性。
結語:俗語是勞動人民根據生活實踐而創造出來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經驗和各種願望。正如《菜根譚》中所說:「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俗語看似平淡無奇,但往往蘊藏著老祖宗的大智慧,而且是越嚼越有味道。
老祖宗總結的以上3句農村俗語,句句現實,道透了人性。我們若能學會了這3句農村俗語,讀嚼一嚼,也就明白人情世故,看懂了社會和人性。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朋友們,您覺得老祖宗的俗語實用不?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
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讚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