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情懷還是吃味道?沒有了阿婆的「阿婆牛雜」,你還捧場嗎?

2021-01-15 玩食星球

前一段時間,在芳村把牛雜賣成了一道風景線的阿婆決定不再出攤了。

當年排隊在陸居路排隊四五個小時只為吃一碗阿婆做的牛雜,排晚了還不一定能吃到。有人說能吃上阿婆的牛雜簡直是緣分。

然而阿婆宣布了「退休」,她的牛雜卻沒有「退休」。並且在4月7日,搬進了芳村花蕾路的甜園甜品店,每天下午三點準時出檔。

價格是20元一碗,有幾條青菜,牛雜,魚丸,還有麵筋跟蘿蔔。看起來是很大一碗, 20元也不算特別貴。作為曾經有幸嘗過一次阿婆親手賣的牛雜的小編決定再吃一碗試試。然而實話實說…並沒有特別驚豔的感覺。甚至甜甜的口感有點膩人。

後來才知道,原來在6月初,北京路也出現了一家「正版」的阿婆牛雜,據說是阿婆的「親傳」人阿亮使用「數字標準化製作牛雜」。開張當日,34年未離開芳村的阿婆也來到了店裡「坐鎮」。

可以看到,阿婆牛雜的招牌上,除了中文,還有對應的英文。看得出來,這個跟隨阿婆學習製作牛雜一年多的老闆,他的野心,絕對不只這一家店而已。

據網友說,兩家的味道也是不太一樣的。

除了這兩家,上下九中山六路等等地方也出現了「阿婆牛雜」的招牌,但是此「阿婆」非彼「阿婆」。

有買到了北京路「正宗」阿婆牛雜的廣州本地人卻認為,雖然花生醬味還是那麼濃鬱,但是也許是因為流水線操作,牛雜並沒有那麼入味,口感也篇韌,沒有原來那種酥軟的感覺。

沒有了阿婆的「阿婆牛雜」果然是回不到當初小街小巷的味道。

小編不知道,這樣與大眾網紅店沒有多大區別的「阿婆牛雜」,能不能把這一道響徹芳村的美味傳承下去。

總之,如今的阿婆牛雜沒有了阿婆,遍地開花,你還會為「阿婆牛雜」埋單嗎?

不妨留言說下你的看法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Moilio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阿婆牛雜、陳添記、恩寧劉福記……藏在廣州老字號裡的人間煙火
    這些儀式過後,才開火熬牛雜。 起初,桂珍三點開攤,擺到宵夜點還沒賣完。她每天只拿一副牛雜,賣不完不收攤。她賣的牛雜厚實、新鮮又乾淨,在街坊裡有了口碑。街頭巷尾都知道拐角處藍色傘下的「阿婆牛雜」。不少食客慕名而來,嘗了都誇上一句「阿婆牛雜,第一就是好吃。」阿婆卻會回復道,「乾淨才是第一。」賣牛雜的時候,桂珍一直盯著大鍋,隨時準備往鍋裡加食材。
  • 廣州人為什麼這麼喜歡吃牛雜
    站在小攤前吃、邊走邊吃,或者在街邊「擔凳仔」...好像這樣的環境,吃牛雜才更有味道。記得小時候,在校門口或者學校旁的小路上,總會看到牛雜攤檔的身影。那個時候,總期待能早點放學,看看賣牛雜的阿叔有沒有「開檔」。
  • 臺灣小店人情濃厚感動網友:想吃阿婆的味道
    「結果…結完帳要離開的時候,看到超感人的一幕…」原PO表示,有一名老奶奶帶孫子來包便當,從穿著上看起來家境應不寬裕;阿婆似乎已很了解祖孫的狀況,結帳時要多包一個便當給對方,「而老奶奶一直推託說不用,她們祖孫倆共吃一個就好。」    ▼原PO分享在自助餐見到的感人一幕。
  • 阿婆的玉米餅
    重慶一中寄宿學校初2022屆4班 喬楠 指導教師:王濤許久沒有吃上玉米餅,心裡想得緊,於是跳動的雙腳跟隨著期待的心,快步踏入了那個熟悉的店鋪。還未進門,就隱約發現如今的店鋪和往昔相比,有些不同:那用來磨玉米的石磨早已落滿灰塵,那木質的手柄也日漸腐朽,看得出,這制餅的工具已經許久未用了。
  • 鄰家阿婆的豬腳黃豆湯
    轉而又無比溫柔地說:「今天我燒腳爪黃豆湯給你吃。」等到中午,大腳阿婆將一碗飯端到八仙桌上,上面澆了一勺湯,十幾粒黃豆,並沒有我期待了一個上午的豬腳爪。「腳爪呢?」我輕聲地問。大腳阿婆大聲回答:「還沒燒酥。」我就用十幾粒黃豆將一碗白飯塞進沒有油水的小肚子裡。
  • 肚子餓去街上吃了碗雲吞,阿婆給弄錯了,這錢我該付嗎?
    昨晚上肚子餓,去街上吃了碗雲吞,阿婆給弄錯了,這錢我該付嗎?本來我跟阿婆說,一碗在攤上吃,一碗等下打包,然後就坐在一邊等。不一會雲吞就端上來了,我也沒注意就直接吃了起來,突然我感覺有點不對勁,好像今天的雲吞量特別多?
  • 廣州本地人怒贊的美食攻略,跟著吃就對了
    從街邊最為平常的零食、牛雜、粥粉面再到粵菜餐館,大街小巷都是好吃的。你想品嘗最正宗的廣州美食嗎?今天小編帶你來看看一些廣州本地人都強烈推薦的美食,來跟著吃吃吃。店名:阿婆牛雜美食介紹:阿婆牛雜檔,其實只是一個由一位老婆婆賣牛雜的小攤而已。
  • 又到清明—愛笑溫暖的阿公阿婆 天國春暖花開了嗎
    突然發現,有的人剛從你的身邊逝去的時候,其實並沒有什麼感覺。但隨著時間推移心中的思念會越來越濃烈。要問我說到清明,最懷念的人是誰?我會說,我最懷念的是我的阿公阿婆。他們前後間隔不到一年,離開我們快六年了。我從小與外公外婆不生活在一個地方,我在北京而阿公阿婆在雲南。看上去似乎沒有什麼交集,感情也不那麼深厚。
  • 聽著阿婆的歌,回憶童年
    小的時候沒有一句「阿婆」能帶給我們心底的滿足感和安全感。小的時候總是怕黑,睡覺時被阿婆在懷裡摟著,用溫暖慈愛的手掌慢慢拍在自己的身上,猶記得當自己睡眼朦朧的時候撩撩眼皮確認阿婆還在才肯睡去。這種感覺隨著聲響伴隨著孩提時多少的美夢。小的時候總是得病,不知是什麼病,阿婆總有他神奇的魔法讓我再次活蹦亂跳。
  • 童年趣事:少年毛澤東和夥伴們太搗蛋,偷阿婆的果子吃得津津有味
    少年毛澤東和他的夥伴們見到果子,恨不得化成一隻小鳥,飛到樹上去,一口一個,挨個把樹上的果子吃個痛快。但是房子的女主人鄒四阿婆就不一般了,她看得很嚴格,一隻螞蟻都不放過。每到這個時候,鄒四阿婆手裡總會拿起一根長長的竹竿,守在房子門口嚴陣以待,好似要隨時準備教訓一些不知好歹的人。
  • 好阿婆冰淇淋聯合樂刻健身,美味與運動的完美結合
    2020年5月30日,「好阿婆」高品質冰淇淋與「樂刻健身」組了個奇妙的CP,雙方品牌聯合在山東濟南高新萬達廣場開展路演快閃活動,以不同方式打開了一個暢快夏天的大門。好阿婆「真材實料好味道」雪糕,以「夏日冰雪之旅」為主題開展了與樂刻健身品牌聯合的路演活動。
  • 廣州這6間最後好評的牛雜檔,你哋食過幾間?
    第一次來吃阿婆牛雜的人一定會被排隊的場面感染,排隊龍尾都排到了陸居路上,熟客都會自覺帶板凳來,很多人上午9點拿到號,12點才吃到牛雜。阿婆的牛雜是用煤爐慢煮,牛雜老湯搭配花生醬提香,入了片糖增添鮮甜風味,每隔十來碗就會加入牛雜老湯,保證湯料夠味,牛雜軟香,是幾十年如一日的不變味道。
  • 醃糖蒜,用白糖還是冰糖,用白醋還是米醋?看看醬菜阿婆怎麼說
    醃糖蒜有竅門,秘方和比例都告訴你,酸甜開胃,放上一年都不會壞每逢立夏前後,抽完蒜苔,新大蒜就該大量上市了,對於喜歡吃大蒜的河南人來說,這真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相對於老蒜而言,新蒜的辛辣味更足,吃起來非常過癮,現在每次吃麵條都要就上幾瓣新蒜,足足能夠多吃半碗面。
  • 老阿婆做辣椒醬,5斤辣椒、1斤蒜,又香又辣,能吃到明年!
    嘿,小夥伴們,我是你們最愛的美食醬呀,進來就關注一下吧~前天晚上加完班,走到小區樓下已經挺晚了,於是就近隨便找了家粉館來碗麵條,麵條味道很一般,但是令我很意外的是,店裡的辣椒醬出奇的好吃,一嘗就知道是自己手工做的,又香又辣,拌著麵條吃賊爽。
  • 來自芳村的傳奇美食,廣州還真是個神奇的美食天堂
    老闆說,做這個燒雞一定要用最好的荔枝木,其他木材是燒不出來這個味道的。芝士焗番茄可謂是很驚豔了,完全打破了番茄對我的枷鎖,一口下去,芝士、番茄、煉奶瘋狂轟炸我的味蕾。按人頭送的叉燒包,是這裡絕對的黑馬,肥瘦適中,香甜軟糯,吃完還看到火車經過了。榕樹頭嘆佬雞煲。
  • 阿公,阿婆
    在我們這裡,奶奶稱「阿婆」,爺爺稱「阿公」。我的阿公阿婆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在地地道道的農村裡過著地地道道的日子。阿婆經常腿痛,小時候,我每晚睡前都會幫阿婆捶腿,阿婆從來沒有說我捶得好不好,只說我懂事、孝順,直到現在 ,我依然不知道當時那稚嫩的拳頭是否起得了緩解疼痛的作用,可是不管什麼如何,看到阿婆歡喜,我便很願意做這件事情,一做就是十幾年。
  • 迪迦奧特曼:這個眼睛裡滿是和藹的阿婆,善良又孤獨,讓人心疼
    他看起來不像一部特攝片,因為他常常能牽動你的心情。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迪迦第17集《紅與藍的決戰》,這一集裡面那個令人心疼的老婆婆呢,這個老婆婆一個人是那麼的孤單,真的是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呢。初遇阿婆,一個暖心的孤獨老人也不知道那時候的老人是都不怕外星人了嗎,阿婆一出場就已經將這個名叫雷德爾的外星人帶回家了。
  • 南寧阿婆在夜市賣「土豪燒烤」,做了30年,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從南寧傳統的小吃再到各地美食,這裡應有盡有,不長的一條巷子從這頭到那頭,你可以吃到N種美食,飽腹的、解饞的、嘗鮮的,只要你想,一條街逛不完便能吃到肚歪去。最讓人咋舌的還屬那一盤盤的節肢類和甲殼類烤昆蟲,生猛無比,看著都讓人害怕。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土豪燒烤」不是這個,而是蜜汁烤排骨。
  • 阿婆今天做了紅燒肉,塊塊軟爛多汁,香而不膩,吃得太過癮了
    阿婆今天做了紅燒肉,塊塊軟爛多汁,香而不膩,吃得太過癮了!紅燒肉是一道大眾菜餚,估計每家都有自己的心得。以五花肉為主料的紅燒肉經過特殊烹飪製作而成,色澤紅亮,香甜鬆軟、入口醇香,吃過一次就再也忘不了。尤其是阿婆在家自己做的獨門配方蜜汁紅燒肉,那時小編整個童年的回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