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人為什麼這麼喜歡吃牛雜

2020-12-23 中國廣州發布

本文授權轉載自遇見廣州(gzyjgz)

要說在廣州街頭,有什麼小食可以代表廣州,牛雜一定高票當選。

相傳清朝時期,有一年天氣大寒,牛肉需求增加,供不應求。廣州西關地區有位回族廚師則嘗試將牛內臟與蘿蔔進行燜煮,加入八角、香葉、陳皮等香料,以此招待客人。

結果煮出來的一鍋,香飄滿屋,也飄遍了西關,獲得了街坊們的喜愛。

自此,牛雜這款小食走進了這座城市,成為了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廣州人為什麼喜歡吃牛雜,可能廣州人自己都說不出個所以然。

但無論是在收租路上的房東,還是剛下班、放學的上班族、學生,每每在街上有人在賣牛雜,都會不自覺地停下腳步。

溼冷的冬天,悶熱的夏天,牛雜攤檔前,總不缺來尋味的人。更有甚者,會為了一碗牛雜而大排長隊。

一口大鐵鍋,鍋裡的牛雜冒著誘人香味,伴隨著剪牛雜的「鏘鏘」聲,總能調動起我們的食慾。

軟韌有嚼勁的牛肺、牛腸,入味的麵筋、蘿蔔,再淋上「黃金搭檔」蒜蓉辣醬,簡簡單單,卻讓人食指大動。

站在小攤前吃、邊走邊吃,或者在街邊「擔凳仔」...好像這樣的環境,吃牛雜才更有味道。

記得小時候,在校門口或者學校旁的小路上,總會看到牛雜攤檔的身影。

那個時候,總期待能早點放學,看看賣牛雜的阿叔有沒有「開檔」。這些家長眼中沒有營養的「口垃圾」,我們總是吃得津津有味。

記得那時,一碗蘿蔔、一串麵筋、牛肺都是五毛,奢侈一點的會要一塊錢一串的牛腸。

當時一天只有幾塊的零用錢,幾乎一大半都用來買牛雜了。

不知多少人,吃著學校附近、家樓下的那檔牛雜,從孩童到長大成人。牛雜檔的阿叔看著我們一點點長高,我們看著他慢慢地變老。

我們吃的牛雜,不僅僅是味道,還有多年幫襯而建立起來的,如好友般的牽絆。

這些街頭巷尾的牛雜檔,陪伴無數廣州年輕人的成長。

每部小推車、每鍋牛雜的背後,是他們需要肩負起的東西:生計、老人小孩、家庭......

他們見過凌晨的四點廣州,從天沒亮就要開始忙碌。備齊一天的貨、清洗味大且難洗的牛雜、還有數小時的燜煮...每個步驟,都要付出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我們常會聽到賣牛雜賣到可以買車買樓的故事,但個中的辛苦,又有多少人看到呢。

如今,牛雜已經成為廣州小食的一張名片,街邊的牛雜檔也越開越多,有些甚至還開了連鎖店。

有人說街邊檔才正宗,有人說老字號的味道出眾,要說哪裡的牛雜最好吃,在廣州,找不到一個標準的答案。

因為每個廣州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那碗牛雜。

丨阿婆牛雜丨

在芳村陸居路賣了30年牛雜,每次出來擺檔,都是大排長隊。有時排著排著,牛雜就賣完了,就只能「下次請早」了。

30年對味道、品質的堅持,讓阿婆牛雜獲得無數擁躉。不少廣州街坊,不惜排上數小時的隊,就是為了一嘗這碗美味的牛雜。

阿婆的牛雜吃起來會有些許甜味,因為牛雜的湯汁中,除了有自製的柱候醬,還會加入片糖、自製花生醬,使牛雜更鮮甜、香口。

如今阿婆已80多歲,難以自主經營,在去年4月開始,阿婆已經把手藝傳承給了「甜園甜品」創始人,並在花蕾路的甜園甜品開檔,漸漸讓年輕人去打理。

數月後,阿婆牛雜有了屬於自己的IP,也走出了芳村。味道如何見仁見智,但這也成就了廣州飲食行業的一段傳奇。

桂珍阿婆牛雜:花蕾路1-7號

阿婆牛雜·非遺小吃:文明路6號,西湖路9號首層

丨文記蘿蔔牛雜丨

農林下路小學旁開檔的文記牛雜,在這裡擺了十多年檔。不知多少在農林下路小學讀書的街坊,是吃著文記牛雜長大的。

多年後的某天,再聞到這熟悉的味道,是否會忍不住要吞口水呢?

軟韌的牛腸、牛肺,爽脆的牛脆骨,入味的牛雜,十幾塊滿滿的一盒,可以說是「大份夾抵食」

如果想要吃得飽,還可以點個面,或來一碗牛三星湯,滿滿一大碗,風味十足。

雖然我們離開了學校多年,再次回味,味道、價格可能有所不同,但總能想起快樂的過往。

地址:農林下路小學側(近犀牛路口站)

丨阿叔車仔牛雜丨

隱藏於建設三馬路居民樓,開店時間飄忽,要買阿叔的牛雜,我們要做好「撲了個空」的心理準備。

牛雜可以選擇不帶牛肺或帶牛肺的。不帶牛肺的有脆骨、牛腩、牛筋、牛肚...全都是精華部位。脆骨爽脆不難嚼,牛肚牛腩入味有嚼勁。

帶牛肺的牛雜雖然沒有牛腩、牛筋這些,但吸飽湯汁的牛肺、牛腸,相當入味。

雖然阿叔給人一種「高冷」的感覺,但在與熟客還是會交談甚歡。或許他的暴脾氣,只是自己心中的一份堅持,堅信自己的牛雜是最好的。

地址:建設三馬路中段(近桃記自行車修理檔)

丨肥佬牛雜丨

以前在東山口讀書時,就開始幫襯肥叔的牛雜,那時候他還在小巷裡擺檔。午飯時間或晚修開始前,攤檔前總是擠滿了幫襯同學。

從窄巷中擺檔,到如今入鋪經營,二十多年來,陪伴了一代又一代東山學子的成長。

就算畢業多年,每逢校慶,校友們除了回校看看老師同學,還會幫襯一下肥叔,來一份心心念念的牛雜。

除了軟韌入味的牛肚、牛腸、牛膀,以及肥叔自製的醬料,還有那些值得回味的記憶。

圖片來源:網絡

地址:廟前直街12號

丨阿姨牛雜丨

曾經在北京路小馬站,有一檔牛雜,環境相當簡陋,卻憑著讓人垂涎的出品,不管冷風還是烈日,都能有不少食客捧場。

圖片來源:網絡

除了美味的牛雜,阿姨這裡,還有魚蛋、豬紅湯、缽仔糕、豬腳姜......逛北京路逛累,來這裡補充下體力,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圖片來源:網絡

後來小馬站拆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阿姨牛雜找到了新的地址。更大的門面,更顯眼的招牌,還登上了大眾點評必吃榜。

32年的經營,從小馬站到北京南,變的是地址,不變的,是那濃濃的牛雜飄香。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VanvanvanEW

地址:北京路南勝東裡5號

丨容意發牛雜店丨

從市場口的車仔檔,到入室經營的老字號,儘管年年漲價,仍然吸引無數吃貨前來打卡。

容意發牛雜店裡,除了有蘿蔔牛雜,還有招牌牛羊雜湯和牛三星湯,種類比較齊全。

圖片來源:網絡

牛雜軟爛、蘿蔔入口即化,一口濃鬱的牛雜湯入口,香味久久不散。細細品味,還能品出一些藥材的味道。

圖片來源:網絡

地址:詩書路56號(近廣州日報後門)

廣州街頭的牛雜檔數不勝數,因為篇幅有限,我們只列舉了以上的牛雜檔。更多好的好牛雜,歡迎在留言區給我們介紹介紹哦~

/////

廣州人為什麼喜歡吃牛雜,我們不得而知;廣州人有多愛吃牛雜,我們有目共睹。

成行成市的牛雜檔,以及攤檔前的人潮湧湧,就是最好的證明。

時代的洪流衝走了很多美好的事物,如今我們在外面吃的牛雜,好像沒有那麼好吃了。不知是因為味道,還是氛圍。

也許在某個街角,有臺簡陋的手推車,冒著熱騰騰的香氣,有個阿叔在熟練地剪著牛雜...

而我們會在這裡,找到我們最愛的味道。

相關焦點

  • 廣州這家牛雜煲排名第一,被2萬多人收藏的美味,憑什麼這麼火?
    經典的沙煲美食是老廣喜歡的美食之一,在粵菜裡面屬於重口味,但這家牛小灶牛雜煲已經開遍廣州。從14年開店,到現在僅僅只有6年的時間,不光在在牛雜煲的排名中第一,而且還被兩萬四多的人所收藏,還多次入了廣州的必吃榜,這家剛開的店為什麼這麼火呢?
  • 廣州最簡陋的牛雜,簡陋到只有一輛小推車,卻造就了廣州美食傳奇
    最近突然降溫了,降溫的時候就特別想吃一些熱乎的東西,煮牛雜肯定就是我覺得最合適的選擇,在廣州有這麼一家車仔牛雜,已經做了30年了,簡陋到只有一輛小推車,卻引得無數人排隊,不少人說這位大叔造就了廣州的美食傳奇,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在廣州街頭尋找一下這位傳說吧。
  • 牛雜聖地大沙地最有煙火氣的牛雜店,吃到廣州最正的炭爐牛雜煲
    最近廣州也開始降溫了,開始隱約有些入冬成功的樣子了。這個時候就真想吃點熱乎的東西,雞煲羊肉煲都吃得差不多了,換換口味,今天我們就來吃一家相當不錯的牛雜煲。這家店是牛雜火鍋聖地大沙地的一家老店,在這裡開了快四十年了,味道很地道非常受附近街坊的喜愛,每次吃過都意猶未盡。讓我們一起來新溪大街1號這家「牛雜大王」嘗嘗!
  • 阿婆牛雜、陳添記、恩寧劉福記……藏在廣州老字號裡的人間煙火
    「年輕的時候怕水(下雨)不怕火(炎熱),現在年紀大了水火都怕,平時就在家保養身體,天氣好了再出來賣牛雜。」 巷子拐角處再也看不到那半邊撐開的藍色大傘了。土生土長的廣州仔阿亮惋惜這門製作廣州傳統味道的手藝失傳。多方打聽,最終在清潔工的指路下,摸上了桂珍的家門。「第一回上門,既不認識人,也沒介紹人,就被拒之門外了。」阿亮說。
  • 牛雜,廣州人心中永遠的白月光!
    via 《風味人間2》上到白髮蒼蒼的老人下到童真可愛的小朋友陪伴著廣州人長大的牛雜味道實在好從下水料到讓人沉迷的珍饈美饌牛雜經過了一次華麗的變身via 《風味人間2》牛雜堪稱身價最高的廣州街頭小食無論是開跑車還是踢人字拖無一例外都要站在街邊食
  • 牛雜牛肉火鍋,冬天吃一次讓你喜歡上它
    我今年冬天同事聚餐喜歡上「牛雜、牛肉火鍋」了!牛雜、牛肉火鍋做法挺簡單。首先要整理牛雜(牛肚、牛腸、牛肝、牛舌、牛蹄筋等)、牛肉。如果是生牛雜那麼你買回來後清洗處理起來挺費時間。現在街上有很多賣熟牛雜的,你可以選擇買生牛肉,用於煮火鍋底湯,買熟牛雜配著吃,這樣省時、方便。買回來的牛肉先泡一天,目的是為了出肉裡的血水;泡好的牛肉涼水下鍋,大火燒開水後小火煮,煮大約2個小時即可;將鍋裡的牛肉撈出,空幹水分後,切5釐米左右的片狀;菜市場買回來的各種熟牛雜(牛肚、牛腸、牛肝、牛舌、牛蹄筋等)改刀切塊或片。牛雜、牛肉都準備好了。下來準備鍋底。如果吃「原味牛肉湯鍋底」最簡單省事。
  • 滄州路邊小攤賣牛雜,還沒出攤就圍滿人,一大桶牛雜30分鐘就賣光
    現在天氣冷了,再加上豬肉的價格一直在上漲,都快要能夠和牛肉相提並論了,很多人也是在這個時候選擇購買一些牛肉來吃。而且在這麼寒冷的冬天裡面,有什麼比一碗香噴噴的牛雜湯更能讓人暖和起來的呢,每天都能夠吃一碗牛雜湯,不知道是多少朋友在這個寒冷冬天中的願望。
  • 廣州上下九,從街頭吃到街尾,最喜歡的美食街
    我第一次來廣州便直奔上下九,這裡是老城區,承載著歷史歲月的騎樓,有著復古招牌的店鋪,老店雲集的街道,在這裡可以喝到四元一碗的番薯糖水,買到九元一斤的榴槤,在這裡,我仿佛發現了新大陸。逛著吃完了一條街,我來分享下都吃了些什麼美食吧。
  • 元宵節吃麥粟香餅和一品牛廚牛雜別有一番風味
    又逢元宵佳節,家家戶戶都忙著煮湯圓或做團圓飯,似乎這已經是一成不變的節日習慣。但,有沒有人想換換口味吃吃香餅或來碗牛雜啊?2月17日,廣州麥粟香餅連鎖加盟企業聯手廣州電視臺至經濟欄目組「進社區送著數」。活動地點選擇了廣州華景新城陶然庭苑社區,雖然當天天氣比較寒冷,但似乎街坊們的熱情完全把這股寒意蒸發掉。麥粟企業有什麼「著數」送給街坊們呢?那就是把新鮮做好的麥粟香餅、麥粟豆漿、一品牛廚牛雜讓街坊們免費試吃,同時還有遊戲互動送大獎!
  • 兩廣牛雜:特色美食,不變的老味道
    兩廣牛雜就是要將牛雜牛腩煲做到極致,要做牛雜牛腩煲之王,這樣的決心和動力讓如今兩廣牛雜在全國餐飲行業中有聲有色。兩廣牛雜背景港風勢起的年代,廣叔3歲便跟隨父母離開廣州到香港開檔謀生,父輩所創立的牛雜檔憑藉味道的出色,特色湯味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掀起牛雜熱潮。
  • 忘記牛雜大王吧!這間藏在居民樓下的牛雜煲店,人均30抵到爛!
    紅極一時的牛雜大王(現已搬遷)也曾定居於此,如今稱霸這條街的就數樺仔牛雜和牛香薈秘制牛雜了!中午11點開始營業,但老闆一天會有兩輪購買食材的時間,下午4點左右正趕上了第二次的採購,以應對晚上的覓食人潮,保證食材的新鮮!
  • 重慶牛雜火鍋 牛雜愛好者不能錯過的美食盛宴
    在重慶這座包羅萬象的城市裡,有一大批雞雜、牛雜愛好者,慢慢的牛雜火鍋衍生出來。完全不輸傳統火鍋,牛雜愛好者快來看看吧。田牛雜老火鍋在鬧市中的一家牛雜火鍋店,對面就是大坪的時代天街。正所謂大隱隱於市,但排隊的人還是很多。牛雜是分類擺放的,自助拿取,種類很多。牛肉、千層肚、牛蹄筋、牛舌等等,基本一應俱全。58一斤,按重量稱。
  • 吃情懷還是吃味道?沒有了阿婆的「阿婆牛雜」,你還捧場嗎?
    前一段時間,在芳村把牛雜賣成了一道風景線的阿婆決定不再出攤了。當年排隊在陸居路排隊四五個小時只為吃一碗阿婆做的牛雜,排晚了還不一定能吃到。有人說能吃上阿婆的牛雜簡直是緣分。然而阿婆宣布了「退休」,她的牛雜卻沒有「退休」。
  • 吃開封:初生牛腩不怕虎!咕嚕咕嚕的炭爐牛雜煲來咯
    不用打飛的去廣東,在西坡街就能吃到地道廣味!一大鍋冒著熱氣的牛雜上桌,打底的牛骨湯選用高鈣牛骨,再加上十多種名貴中草藥,明火燉滷5個小時而成。現切牛雜和濃湯mix在一起,哪怕是續湯也是這份精心熬製的牛骨湯!
  • 深圳真正的老字號:阿叔牛雜,有人在這裡吃了一二十年
    阿叔牛雜可能對於很多深圳人來說都不陌生,這家店從1991年開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多年,阿叔的兒子年紀輕輕,也已經對做牛雜這件事情駕輕就熟了,因為在學校的時候,就經常給老爸幫工。店子從最開始的,車仔檔開始做,一步步做到鋪子,時間久了,積累的老顧客也就多了,對很多人來說這裡是「附近最好吃的牛雜」有人來店裡打包帶走,有的就在店裡吃,還有人搬走了也專程過來打卡,最遠的還有從美國回來的顧客,不管對阿叔還是他的兒子來說,這些顧客都已經成了朋友。
  • 廣州人每天最愛吃的美食,相信去過廣州的人都吃過,來自老廣的味道
    地域文化不同,造就了不同性格的人們,大江南北,一個城市匯集了各個地方的人,有的人一開口我們就能知道他是哪裡人,比如說廣州人,廣州人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非常能吃苦,注重實幹。
  • 廣州本地人怒贊的美食攻略,跟著吃就對了
    在廣州這樣一個美食之都,各種美食可謂遍地開花,不勝枚舉。從街邊最為平常的零食、牛雜、粥粉面再到粵菜餐館,大街小巷都是好吃的。你想品嘗最正宗的廣州美食嗎?今天小編帶你來看看一些廣州本地人都強烈推薦的美食,來跟著吃吃吃。
  • 博白「牛狀元」牛雜火鍋免費吃,快來圍觀~~~
    博白「牛狀元」牛雜火鍋店開業了,帶你免費吃牛雜火鍋去」「什麼是牛狀元??」吃多少送多少… (送的分量和消費的分量等同)驚喜三:開桌即送啤酒!!!              開業期間開桌即送哈爾濱啤酒一支,同時,哈爾濱啤酒買二送一!這麼給力的活動,看的小編已經激動不已,恨不得馬上就去嘗一嘗~~
  • 牛雜的新吃法,一般人都覺得「噁心」,吃法卻傳遍了全中國
    牛雜的新吃法,一般人都覺得「噁心」,吃法卻傳遍了全中國說到動物雜碎,都想到大腸、血塊、肝臟等等。以前人們不會吃把這些丟掉,現在的人們越吃越精充分利用各個部位,做到物盡其用,美食無處不在。世界美食看中國,中國美食看廣東,廣東人什麼都敢吃,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網上流行一句話:「廣東人吃胡建人」,當然只是開玩笑,不得不承認廣東人對美食有鑽研的態度。單單去吃一頓廣東早茶就能看出來,其他省份早餐就是包子豆漿油條胡辣湯米粉粥等等,胡亂吃兩口早餐就算過去了。在廣東早上各種五花八門的早點,形狀可愛精緻裡面的餡也是絕了,每一種個頭都很小,保證你吃的豐富吃的滿足。
  • 華輝美食人:廣州風情美食街,廣州人:沒吃過3條,別說你來過
    廣州必吃美食街:同福路推薦店鋪:芬芳甜品、安樂燉品、雄記雞粥、森記小食店、華輝拉腸等等。2019大眾點評必吃榜在廣州發布,廣州同福路入選全國「必吃街」!同福路的美食多種多樣 從粥、拉腸等特色早餐,到傳統竹升面、蒸飯等正餐,再到甜品、燉品等小食,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