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識社區知乎舉辦了媒體開放日活動,正式宣布「知乎書店」上線,今後用戶可直接在知乎購買、下載和閱讀知乎電子書,實現購買、閱讀、傳播和延伸討論這一獨有的閱讀討論閉環。
知乎創始人兼CEO周源分享了知乎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了打造「以知識平臺為核心的生態」的長期願景。除此之外,知乎還盤點了專欄讚賞、付費授權、知乎Live、值乎4個產品,回顧了相關數據及運營情況。
周源首次透露了知乎的平臺化發展清晰規劃,「下一步,我們要面向廣泛知識消費者和機構夥伴建立一個大型知識平臺。並展開更多產品探索與市場創新。」
●南方日報記者 彭琳 實習生 柯超
動態:「電子書店」助力場景拓展
周源表示,知乎內容量的增長會帶來海量的信息消費,知乎需要把內容結構化的工作提上重要的日程。在這個過程中,知乎電子書將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知乎電子書將成為一個嶄新的角色,我們對此的預期是,電子書絕不會僅是讀物,而將成為解決問題的工具。」
據悉,隨著知乎書店上線,用戶可直接在知乎購買與閱讀知乎電子書。同時,電子書的相關動態也將通過社區內的社交關係進行傳播,打通了電子書購買、閱讀、傳播、延伸閱讀討論等環節。
在周源看來,書不再是知識生產的終點,孤立在另外的平臺被購買和閱讀,而是成為了社區討論的一個節點。
據介紹,在知乎「電子書店」中,用戶閱讀完一本電子書後,不僅能通過社區基礎的問答功能進一步就書中內容進行拓展討論,更可以瀏覽作者的專欄、文章延伸閱讀,或者參與作者的Live 進行實時互動,通過「值乎」進行一對一個性化諮詢。「這就是知乎知識共享經濟帶來的閉環效應,這也是平臺化的效果所在。」周源如是說。
盈利:平臺為內容創作者提供收益
高質量的原創內容,始終是市場的稀缺資源。知乎產品總監黃濤介紹,「知乎專欄」是在問答基礎上知乎為個人創作者提供的更加便利的寫作工具,在年初升級後,知乎的專欄數量增長超過3倍,文章數增長了15倍,瀏覽數、獲贊數增長也都超過5倍以上,湧現出一批百萬加、十萬加的文章。而最新開通的「專欄讚賞」功能也讓優質的內容創作者增加了依靠知識分享獲得收益的機會。目前部分優質專欄,平均每篇文章讚賞收益在500元至1000元左右。
而除了問答和專欄外,隨著用戶場景化、個性化需求的延伸,知乎Live和值乎也應運而生。
根據知乎官方數據,截至9月20日,總計557場Live中,參與者人均消費為52.08元,重複購買率達37%。周源表示,紮實的數據反映出人們對於此類實時討論方式的認可,也驗證用戶願意為有價值信息付費。上線4個月以來,「知乎Live」講者的平均時薪已經超過1萬元,其中最高單場收益達15萬,人數最多的一場Live獲得了近43000人參與。周源表示,要讓每一個知識分享者有機會用「認知盈餘」賺錢。
此外,值乎在頻繁經歷了迭代後,也由知乎聯合創始人李申申在現場公布了新的產品方向:一對一諮詢。一對一諮詢支持文字提問,文字、語音和圖片多種形式回復。據悉,值乎作為知乎社區的基礎功能之一,將在問答和專欄這類普適性的知識信息外,進一步滿足用戶獲得個性化信息服務的需求。
周源表示,我們希望每一個有個人專長和積累的知識分享者都可以通過分享對他人有用的信息而獲得尊重,並獲取間接和直接的收益。
發展:未來野心要做知識社交平臺
周源稱在他的腦子裡,未來的知乎應該更像一個網絡,讓溝通和交流變得更高效,並成為人們可以按需使用的基礎資源。為此,知乎將會探索知識分享產品的多場景發展,這不僅僅是知乎的前行,更是對整個知識分享經濟的一個推動。
在未來規劃中,知乎不僅可以成為認知盈餘的優質信息平臺,還有機會成為知識經濟的基礎設施。周源表示,「我們會不斷地迭代推出創新產品、建立市場機制,讓白領通過白領的方式獲得收益。」
據了解,未來知乎會連接更多組織和機構形成更豐富的網絡。知乎已經從2016年7月開始為部分各行業的機構提供全新的機構帳號系統,預計在2017年初會進入一個規模化的階段。
周源表示,未來知乎的野心是做知識社交平臺。為了進一步實現平臺化發展,將在四方面進行拓展,除了建立知識服務市場外,還包擴展使用場景,滿足更大和更細分用戶的需求,從而實現和平臺媒體價值相當的廣告收入。「從長遠而言,把知乎打造成為一個以知識平臺為核心的生態,幫助人們實現生活、工作、學習和創新場景中的需求,並對相關的行業有深刻的影響和積極的改變。」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