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是如何做到垃圾回收率歐洲首位的

2020-12-20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固廢網訊:統計顯示,在比利時,採取垃圾分類的家庭比率約為90%。2018年家用包裝廢棄物的回收率高達89%,在歐洲居首位。

垃圾分類被列為學校教育的一門「必修課」。從幼兒園到大學,政府通過發放指導手冊、舉辦知識講座、組織實地觀摩垃圾處理廠等多種方式開展環保教育。

近年來,比利時更加重視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生。重環保、零浪費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普通的比利時家庭裡,常常可以看到幾種不同顏色的袋子,它們在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白色的是用來裝廚餘垃圾等不可回收垃圾的袋子;藍色的袋子用於裝塑料瓶、金屬包裝罐和飲料盒等廢棄物;黃色袋子裝廢紙、紙板等;綠色袋子裝樹葉、枯枝等園林垃圾……

比利時的垃圾處理如何做到精細化?如何讓環保的觀念真正深入人心?記者來到位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一家可回收垃圾分揀中心,親身觀摩了解了這裡的垃圾回收系統。

垃圾處理基本實現了全自動化操作

上午9時半,這裡的回收工人已「滿載而歸」,正在將從大街小巷收集的垃圾袋在分揀中心內卸貨。引導記者參觀的講解員傑羅姆·瓦特萊德介紹,布魯塞爾市所有的藍色和黃色垃圾袋都被運到這裡。分揀中心每年可處理2萬噸塑料瓶、金屬包裝罐、飲料盒以及8萬噸廢紙及紙板。

高大的廠房內,巨大的機器和傳送帶被刷成藍色和黃色,標明不同類型垃圾的分揀處理線。廠房裡有些許異味和粉塵,但整體乾淨整潔。垃圾車進進出出,卻很少看到工人操作的身影,這裡基本實現了全自動化操作。

藍色區域主要收集可回收包裝,分揀步驟多、技術較為複雜。首先,機器將藍色垃圾袋打開,兩名工人手工分揀垃圾,將誤放的垃圾取出;接著,風力傳動裝置將垃圾袋吹走,垃圾按不同種類被自動分揀到幾個傳送帶上。

通過光學識別顏色和材質,機器將不同顏色的PET塑料瓶、飲料紙盒等區分出來;利用磁力探測方式,可以「鎖定」金屬包裝罐;對鋁製金屬的專門檢測則負責「挑出」鋁製包裝。

在另一邊的黃色區域,大紙板、白紙、文件紙、報紙等不同類型的廢紙也通過自動識別被分揀出來,送往不同的傳送帶。

運送到分揀中心的垃圾極少有誤放的情況。垃圾回收工米歇爾介紹,所有垃圾袋都是透明的,這樣市民誤放垃圾,很容易就會被發現。

對於誤放或在規定時間外堆放的垃圾,回收工人會給垃圾袋貼上拒收的標誌以示警告,如多次不改,則將面臨60至600歐元不等的罰款。

分揀中心所屬公司還設有一家垃圾焚燒廠,通過焚燒不可回收垃圾,可以生產用於發電或供暖的能源。「最後的步驟才是填埋。」傑羅姆說:「在比利時,只有不到1%的垃圾無法回收利用。」

形成從垃圾到產品的完整閉環

「6.7萬個330毫升的鋁製罐可以回收1噸鋁材。這些回收的鋁材可以生產265輛自行車,節省2.4噸鋁土礦、1000升水、一臺冰箱使用129年所需的能量、一輛中型家用汽車行駛4.5萬公裡的排放量等。

人們知道垃圾分類後的真正用途,才能多一分理解和支持。」傑羅姆告訴記者,從1998年開始,分揀中心承擔著比利時垃圾分類教育的任務,他和同事每年要帶領上千市民在此參觀。

垃圾分類被列為學校教育的一門「必修課」。從幼兒園到大學,政府通過發放指導手冊、舉辦知識講座、組織實地觀摩垃圾處理廠等多種方式開展環保教育。

兩個小時的參觀行程安排緊湊。參觀者在嚮導的帶領下進入廠房和教學室,看視頻、聽講解、互動問答。教學室是廠房上方搭建的一個玻璃房,可以俯瞰分揀中心全景。裡面有用於教學的電子屏幕和一系列互動設施,可以讓參觀者學習垃圾回收利用的過程、原理、意義。

其中最直觀的教學設備是一組展示櫃,每個柜子都設有三個透明窗口,分別擺放著不同種類的垃圾、垃圾分揀處理後產生的原料、循環利用製成的產品。

通過展示櫃的介紹,參觀者可以直觀地「看到」礦泉水瓶經處理後被粉碎成PET原料,這些原料最終用來製作聚酯纖維面料的衣服。

生活中常見的雞蛋盒、文件袋、汽車模型、硬紙板等都可以用回收垃圾製作而成。在家庭中初步分類的垃圾在分揀中心實現了更精確的劃分,再被壓縮綑紮,賣到有需要的企業進行循環利用。

經過分揀處理的垃圾價格並不便宜,但仍有不少企業購買。「企業認同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而公眾對可回收垃圾生產的環保產品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從而形成了相當規模的市場,形成從垃圾到產品的完整閉環。」傑羅姆介紹。

助力打造「零垃圾」環境

近年來,比利時更加重視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生。重環保、零浪費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可以說,垃圾分類越精細,回收利用就越精準,處理的費用也就越低。例如推廣使用新的橙色垃圾袋,專門用來裝食物殘留物,就是更為精細化的體現。

「新袋子的使用讓回收利用的種類劃分更加精確,從原來的全部焚燒,變為一部分可以用於堆肥或其他。精細化依然是未來垃圾分類的方向。」傑羅姆介紹。

在分揀中心教學室的牆上貼著一張垃圾處理流程的海報,前兩步分別是預防垃圾產生和重複使用,第三步才是垃圾分類和利用。

一同參觀的布魯塞爾市民塞西爾最近開始實踐「零垃圾」生活方式。「現在我外出吃飯都自帶飯盒和餐具,喝完的啤酒瓶用作花瓶,用回收的布料自製購物袋,還用板材搭了一棵很多年都可以使用的聖誕樹。所有努力都能助力打造『零垃圾』環境。」塞西爾表示。

為減少垃圾生產,比利時政府也在積極行動,增加回收品類,鼓勵重複利用。在布魯塞爾埃特爾貝克區政府門廳,擺放著大小、顏色、形狀各異的回收箱,電池、燈泡、眼鏡、濾芯、食用油瓶等都有相對應的箱子,牆上還張貼了詳細的重複利用「攻略」。

門廳中還有一個櫥櫃,裡面放著酒杯、書籍、花盆等二手生活用品供市民免費挑選。區政府工作人員介紹,該區開展了幾十個環保項目,通過電影放映、農場體驗日、講座和交流等多種形式倡導環保、零浪費、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環保組織「歐洲零廢棄」廢棄物管理專家費倫·羅薩表示:「分類、回收等方法固然重要,但實現物品重複利用,才能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的產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比利時皇室也有伊莉莎白女王?還是歐洲首位Z世代女性君主!
    比利時曾為法國與荷蘭的一部分,直到1830年獨立運動爆發後,比利時才成為獨立國家。獨立後,比利時沿用歐洲大多數國家使用的政體「君主立憲」制,1831年利奧波德一世(Leopold I)成為首位比利時國王,而現今在位者則是菲利普國王(Philippe Léopold Louis Marie)。
  • 歐盟玻璃瓶回收率最高達90%,節省1.89億噸原料
    歐洲玻璃生產工業形成了一個龐大供應鏈條,為食品、飲料、香水、化妝品、藥品等商品提供各類玻璃包裝瓶。在綠色經濟的理念下,歐盟大力倡導舊玻璃瓶回收利用,其平均回收率高達70%。 歐洲玻璃生產工業形成了一個龐大供應鏈條,為食品、飲料、香水、化妝品、藥品等商品提供各類玻璃包裝瓶。在綠色經濟的理念下,歐盟大力倡導舊玻璃瓶回收利用,其平均回收率高達70%。
  • 比利時是歐洲新冠病死率最高的國家?衛生部發言人稱:我們更誠實
    據英國《MSN》4月18日報導,最近一段時間比利時躍居歐洲新冠肺炎病死率首位,佛蘭德斯(Flanders)作為比利時疫情最嚴重的地區遭到了人們的質疑:是因為許多人在去往義大利滑雪途中染病帶回比利時,還是人口稠密的老齡化城市加劇了疫情的傳播?
  • 臺北資源回收率竟達56%
    北極星固廢網訊:外媒昨天盛讚臺灣是「全球的垃圾處理天才」,資源回收成果不僅優於美國,甚至可媲美德國、奧地利等先進國家。據統計,去年全臺資源回收率高於4成5,其中以臺北市表現最佳,回收率達56%,不過雲林、臺東、澎湖及連江縣的回收率尚未突破4成,有待加強。
  • 長相普通的廣東姑娘,留學時邂逅比利時王子,成歐洲首位中國王妃
    一個長相普通的廣東姑娘,在留學的時候邂逅了比利時的王子,兩人相愛,這位廣東姑娘也成為歐洲首位中國王妃。 童話照進現實,灰姑娘遇上王子 有一天,比利時的利沃家族的查爾斯王子,在一家奢侈品店購物,當時接待他的銷售就是李然。
  • 近距離 | 歐洲垃圾分類推行20多年,從最初垃圾袋上寫名字抽查,到...
    垃圾必須分類這一環保理念,在歐洲小國比利時,早已深入人心。在比利時負責垃圾回收事務的FostPlus組織,工作人員布喬伊自豪地對記者說,「從整個歐洲來說,很少有國家能在垃圾分類這個領域超過比利時。」   分類標準逐步細化   杜蒙特夫人是記者的鄰居,也是這棟樓裡的老住戶了,一應物業維護都是她在負責聯繫,對於垃圾分類自然也是非常熟悉。
  • 歐洲留學|比利時
    比利時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國。安全,非常安全,全世界沒有比這裡更安全的國家了。比利時的留學生人數不多,而優質學校數量多,這是同學們要劃重點的地方。2020年的世界排名中,比利時有5所大學排進了前200,魯汶大學、魯塞爾自由、特衛普大學,以及比利時排名第一和歐洲排名前20的商學院:Vlerick Business School。
  • 我國PET飲料瓶回收率超94%
    根據兩家機構的研究測算,在這一回收體系下,全國PET飲料瓶回收率可達94%以上,回收情況比較樂觀,隨著垃圾分類在全國的普及,PET瓶的回收有望得到進一步加強。  回收率真有這麼高?  在趨利性市場法則作用下,農村回收利用率一般高於城市地區  廢PET飲料包裝自身兼具資源價值和環境價值的雙重屬性,PET飲料包裝的主要去向包含:主動或間接地回收利用、垃圾填埋場、垃圾焚燒場、廚餘垃圾處理場,還有部分散落於海灘等。
  • 在歐洲的「心臟」比利時,吃著薯條逛城堡
    圖/比利時瓦隆旅遊局供圖位於歐洲中心的比利時,被稱為歐洲的「心臟」,分為瓦隆大區、法蘭德斯大區和布魯塞爾首都大區,幾千年的歷史演變為比利時留下了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蹟。11月17日至22日,比利時公主阿斯特裡德率史上最大規模經濟代表團來華訪問。訪問期間,來自比利時瓦隆旅遊局和比利時布魯塞爾旅遊局的成員在北京和上海與中國旅遊業界代表會面洽談,向中國遊客介紹當地的古蹟、文化、藝術還有美食。
  • 歐洲發布塑料化學回收報告
    近日,Cefic委託可持續性諮詢組織Quantis發布報告稱,作為機械回收的補充,化學回收可以在歐洲循環塑料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塑料的化學回收已經成為機械回收的替代工藝。因為它可以用來回收那些不能用機械回收的塑料,可以減少塑料被焚燒、垃圾填埋的數量,還可以減少洩漏到環境中的塑料數量,提高回收率。不過,由於化學循環利用是一項新技術,化工業可以採用生命周期評估(LCA)方法,評估其環境效益和弱點。報告稱,歐洲化學和機械回收的結合將實現到2050年使塑料再循環比例達到62%。屆時,塑料或將與金屬一樣成為可循環利用的產品。
  • 進軍比利時,愛馳汽車歐洲版圖再擴充
    而就在昨日,愛馳汽車宣布與比利時合作夥伴Cardoen達成深度合作,進一步完善歐洲市場業務板塊。而這也意味著,繼法國、德國、荷蘭、以色列啟動銷售後,歐版愛馳U5也將在比利時正式開售,售價39,950歐元起。愛馳汽車執行副總裁柯力世博士表示:「比利時對長續航裡程的電動車需求日益增長,愛馳U5憑藉 WLTP工況下超400km的續航裡程,將在比利時市場受到很高的關注。」
  • 看臺灣如何有效實現垃圾分類回收
    這還要從臺灣的「垃圾不落地」政策說起。臺灣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小區內不設垃圾桶、垃圾箱、密閉式清潔站等生活垃圾暫存和中轉設施,居民必須在家裡對垃圾進行粗分類,不分類則會被拒收或被處罰。臺灣的分類垃圾桶      臺灣的垃圾回收分類細緻,主要分為普通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廚餘垃圾三大類。
  • 關於「加標回收率」的討論
    詳解加標回收率1加標回收率的作用加標回收率的大小不僅反應了分析人員的操作技術水平,更重要的是它反應了分析方法是否適合被測基體,幫助分析人員及時地發現分析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分析數據準確、可靠。2加標回收率的含義加標回收率就是在測定樣品的同時,於一樣品的子樣中加入一定量的標準物質進行測定,將其測定結果扣除樣品的測定值,而得到加入標準物質的回收率。
  • 2018歐洲最具創新力大學排名 魯汶大學奪得首位(組圖)
    如果以所轄高校的創新能力來評價城市的創新潛力,那麼歐洲的創新中心或許不是倫敦、柏林或巴黎等大城市,而是比利時一座人口不到10萬人的小城。  建於1425年的魯汶大學:最古老,最創新  最近,英國路透社公布了「2018年度歐洲最具創新力大學排名」,排在首位的不是英國的牛津、劍橋,也不是德國法國的名校,而是比利時的魯汶大學。事實上,這已是該校第三年摘得該榜單的桂冠。
  • 歐洲紅魔比利時:國內文化差異為何如此之大?
    文/王凱迪提起布魯塞爾,人們會想起這個城市是歐洲聯盟(歐盟,EU)的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NATO)總部駐地,素有歐洲的首都之稱。而這個城市所屬的國家比利時,更似乎是歐洲大地上人畜無害的和諧文化國家。
  • 紙箱回收率低 快遞包裝回收的難點在哪裡
    寄快遞的人,可能要花十元錢買一個包裝箱,收快遞的人,卻因如何處理這些紙箱而煩惱。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王月清建議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對包裝物的使用和回收制定標準,同時建議快遞企業要回收包裝。   本報昨日C 06版已對快遞包裝的情況進行了報導:目前紙箱回收率非常低,那麼,快遞包裝回收的難點在哪裡?快遞公司是否有解決措施?
  • 「騙人」的回收率
    的朋友會遇到檢驗結果距離預期有較大差距的情況,或者批間差距(波動)比較大的情況,自己也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沒準還挨老闆(領導)訓,「你怎麼搞的」、「你做沒做過回收率呀」、「回收率都沒有問題,檢驗怎麼就出問題了!」
  • 留學者說 | 歐洲留學之——比利時魯汶大學!
    今天她會為分享她的比利時留學心路,如果對比利時留學有興趣的同學就請繼續看下去吧!每個人都有回顧過去的時刻,我有時候回想那段被專業課困住的時光,想到如 果當時沒有轉成英專,就不會進到有歐洲交換名額的學院,也許就不會去考雅思一考就 自考8分,更不會爭取到全獎Erasmus的機會,不會有隨後遊歷歐洲各國的經歷,which, 直接塑造了之後堅定留學歐洲,一直到現在堅定留歐的自己。【這裡插一句,若有不滿意當下專業的學弟學妹們,如果學校提供轉專業機會千萬不要 放棄!
  • 作為「歐洲的十字路口」,去比利時旅遊需要注意些什麼?
    比利時作為「歐洲的十字路口」,因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國,在看盡了英法德荷的歷史變遷的同時,也沒有這幾個大國固有的刻板印象(法國的浪漫、德國的古板),反而有它低調謙虛的獨特的韻味。那麼去之前都需要準備些什麼呢?比利時不像巴黎那麼繁華,也沒有倫敦那麼國際化,但是卻吸引了無數藝術家的到來。
  • 歐洲王室新網紅英國頂級私校畢業,比利時準女王成長記
    伊莉莎白公主所就讀的中學是比利時大名鼎鼎的羅馬天主教學校——聖約翰伯奇曼學院(St John Berchmans College),1604年建校。這所學校教出了好幾位大人物,其中包括比利時第23任首相亨利·卡爾東·德維亞爾,第32任首相赫伯特·畢埃羅、歐洲經濟學家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專家級教授保羅·德·格勞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