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中的「甜味劑」有毒且致癌?就問你怕不怕

2020-12-23 快科技

本文專家:王思露,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中華人民共和國HACCP食品體系內部審核員

本文審稿: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後

最近,很多人「偏愛」的飲料又出現了一則爆點新聞。在前不久剛結束的2018年EASD(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的年會上,有位澳洲的研究者宣布了關於「人工甜味劑」的一項新研究成果,說「人工甜味劑也可以升高血糖」。

正因為有了這個結論,頓時將很多人嚇了一跳,如果是這樣,那喝所謂的含甜味劑的「無糖飲料」是不是也會升高血糖?那豈不是也會增加糖尿病(2型)的患病風險。事實究竟如何?對於「本身就不建議您喝」的飲料,究竟如何是好?

對於甜飲料來說,本身是不建議大家大家飲用的一類飲品,因為攝入糖類過多很容易增加齲齒、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病風險。

既然如此,很多人退而求其次去選擇「無糖飲料」,正因為如此,存在很多「人工甜味劑」的無糖飲料才會被拿來熱議。今天,我們就此來科普一下。

甜味劑是什麼?

甜味劑是現代食品工業使用非常多的一種「食品添加劑」。它是一種可以賦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劑,按照來源可以把其分為「天然甜味劑」和「人工合成甜味劑」。


甜菊糖苷

其中最常見的天然甜味劑像甜菊糖苷、羅漢果糖苷等;人工合成甜味劑相比之下大家會見得更多,比如說像三氯蔗糖、安賽蜜、糖精鈉、阿斯巴甜、麥芽糖醇等甜味劑。

甜味劑在食品工業當中起到的作用相對較大,廣泛應用於各類食品當中,例如甜飲料、果凍、果脯蜜餞等食物。

甜味劑在食品中的作用是什麼?

甜味劑加入到食品當中更多是為了「體現甜度(甜味)」;從專業角度來講,甜味劑加入到食品當中主要是為了替代蔗糖等糖類物質。

甜味劑的甜度相對很高,一般是蔗糖的200-500倍,有些甚至可以高達2000倍。

甜味劑的特點可以總結為6個字「甜度高、熱量小」。


蔗糖

飲料中的「甜味劑」會不會無限量添加?

很多人覺得所謂的甜味劑添加到飲料中是可以「無限量」隨意添加的,其實並不是這樣。對於甜味劑來說,是否可以使用、可以添加的食品類別以及添加限制用量其實都是有明確的限制和規定的。

這些在我國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都有明確的規定。

「甜味劑」安全嗎?

對於可以允許使用的甜味劑來說,都是經過了非常嚴格的食品安全性評價之後才確定可以使用的,只要是按照標準中規定的劑量添加對於身體來說其實並無害處。

為何說「人工甜味劑」有毒?它真的會升高血糖嗎?

網絡上所傳言的「人工甜味劑」有毒,主要是由於近期又有相關言論證明添加了各種人工甜味劑的「無糖食品」其實並不是很安全,食用仍然會增加升高血糖的風險。

其實對於人工甜味劑來說,科學界一直對它存在爭議,雖然它對現代工業產生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之前就有過學者通過研究表示:「一些為期時間較長的觀察性研究發現了食用人工甜味劑與肥胖、體重增加、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相關。」


血糖測試

其實,查詢多項實驗研究,「人工甜味劑」和血糖的升高的確存在聯繫,但首先請您「公正看待」,並不是說人工甜味劑確實可以或多或少的升高血糖,正常人就不可食用,相比之下,沒有您想的那樣可怕,對糖尿病人群也是如此,因為我們的食用量實在有限。

另外,說到人工甜味劑可以升高血糖,主要是由於攝入人工甜味劑之後會影響到我們腸道內存在的腸道菌群(代謝),經常攝入會導致人體當中一些有益菌群(乳桿菌、雙歧桿菌等)的水平出現下降,而這些菌群的下降恰恰還會導致葡萄糖的吸收增加。

正因為如此,才有了開篇所提到的觀點:對於糖尿病、高血糖患者來說,如果經常吃含有人工甜味劑所謂的「無糖食品」,很可能也會導致血糖的升高,當然這也要「因人而定、因量而定」。

話說於此,對於人工甜味劑,您應該知道:如果經常攝入,的確存在升高血糖的風險,原理是它會破壞我們的腸道菌群;但是並不能因此就去說「人工甜味劑有毒」,不同人群,影響存在差異。

就算對於糖尿病人,也不是說吃了就必然會導致血糖的上升,因為還要考慮病情和食用量;另外甜味劑對現代食品工業本身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還有人說「人工甜味劑會致癌」?

江湖傳言:吃人工甜味劑很可能會致癌。其實,這樣的理論完全是謠言。

在正常控制攝入量的情況下,甜味劑對於人體的影響微乎其微。對於市面上所謂的致癌理論「給大鼠餵食大量糖精後,其患膀胱癌的機率明顯上升」;其實並不科學(靠譜)。

對於人體而言,本身和大鼠(動物)存在差異,不可直接替換;另外在這個實驗中餵食的糖精量已經達到幾百罐可樂當中的含糖精的量,對於正常人而言根本無法攝入,更何談作用(危害)?

再換一角度說,我們國家對於甜味劑的攝入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拿糖精舉例,雖然允許糖精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於食品中,但對其可添加的食物類別和添加量有著明確的規定,另外也限定對於人體來說每日攝取的安全容許量是每公斤體重2.5毫克。

所以,「甜味劑致癌」的理論並不靠譜,請不要相信。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人工甜味劑」?

說到「人工甜味劑」,我們應該從三方面對其進行看待,不可過分偏激,請理智對待。

1、「人工甜味劑」在現代食品工業的發展和已經取得的成績中發揮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本身「不可磨滅」,它並不像很多人評價的「一無是處」。

2、任何物質都需要站在「劑量」的基礎上去談它的作用或者毒性,對於甜味劑也是如此,如果說將其「一棍拍死」,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對於人工甜味劑來說,因為「擾亂腸道的菌群」可能會進一步影響體內的葡萄糖的調節能力,但是人工甜味劑相比於正常的蔗糖、葡萄糖來說,既不會那樣快速的升高血糖,又可以在「無糖食品」中提供相應的甜味,相比之下它還算是一種「糖尿病(高血糖)的可選食品」。

換言之,限量食用的情況下,雖然它會影響到血糖,但是也不會像糖類那樣「嚴重」;對於病情較為穩定的糖尿病患者(老糖友)來說並不需要驚慌,就像「糖尿病可以吃水果」一樣,只要做到「科學食用」是不會對血糖造成較大影響的,少量食用、選對時間、減少主食食用量才會更加靠譜。

3、現實生活中,人工甜味劑更多添加的食品大多是我們不建議大家常吃的各種「甜食」,無論是甜飲料還是果脯蜜餞,甚至還有小朋友偏愛的各種精製糖類食品。現實生活中,雖然人工甜味劑對於身體的影響非常小,但也並不代表著您就可以放心喝飲料、吃果凍了,糖類攝入越多,您患齲齒、肥胖、糖尿病、痛風的機率就會越高;所以,從根本上減少這些「零食」的攝入才是根本,對於以甜飲料為代表的各種甜食,請您「嘗嘗即可」。

一則關於「人工甜味劑」的科學探究,一時間導致很多人對其出現了極端性的誤導,其實大可不必,不同人群,不同看待;劑量不同,作用(危害)不同;對於市面上流傳的各種「食物、健康類信息」,請您依照現實層面和科學角度共同看待。凡「食」請「三思」,並沒有那麼多的「危害」都會讓您遇到。

相關焦點

  • 無糖飲料是人工合成的東西,吃了致癌?按規定使用甜味劑是安全的
    謠言:無糖飲料會致癌無糖飲料是人工合成的東西,吃了致癌。闢謠:很多人認為無糖飲料是人工合成的東西,吃了有害,關於它致癌的說法也一直流傳。其實,無糖飲料是用甜味劑製成的。由於甜味劑很容易溶解在水裡,而且也非常穩定,它能產生甜味,但幾乎不會產生能量,在食品加工中應用非常廣泛。目前,甜味劑在美國、歐盟及中國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使用,有的品種使用歷史已長達100多年。從國際範圍來看,甜味劑的安全性已得到國際食品安全機構的肯定。
  • 上海緊急排查臺灣產「有毒」飲料 攝入可能致癌
    起雲劑,飲料中常用的添加劑,如今卻成為致癌「毒藥」。近日,臺灣查獲全球首見的飲料食品違法添加有毒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事件,相關問題產品除在臺灣銷售外,還銷往上海、越南等區域。臺灣已緊急通報世界衛生組織(WHO),並通知大陸。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正在緊急調查,工商部門將協同開展檢查並督促相關產品下架。
  • 闢謠專欄1:喝咖啡會致癌?鮮榨果汁能抗癌?無糖飲料會致癌?
    謠言1:喝咖啡會致癌。蹦躂的最為厲害的時期就是2018年,某公眾號發表一篇文章《星巴克最大的醜聞曝光,我們喝進嘴裡的咖啡,竟然都是這種東西……》在網絡刷屏,直指「咖啡含有的【丙烯醯胺】可致癌」。隨後,官方平臺撰文闢謠,宣明咖啡豆中並沒有含有此種物質,該物質是在咖啡烘培過程中自然出現的,而且,【丙烯醯胺】在人體中致癌的風險並沒有被明確證實。它是屬於【可能對人類致癌】的2A類致癌物。
  • 人工甜味劑會讓人肥胖 你還在喝無糖飲料嗎?
    【1】準媽媽們看過來——懷孕時喝人工甜味劑飲料,孩子出生後易肥胖  近幾十年來,人工甜味劑的消耗量大幅增加,包括孕婦在內。動物研究表明,人工甜味劑在子宮內暴露可能導致後代發生肥胖;然而,這從未在人類中被研究過。
  • 孕婦常喝含甜味劑飲料易早產
    作者:寶寶知道 榴槤x金黃據國外媒體報導,最新研究表明,含人造甜味劑的飲料會對未出生的胎兒造成危害,經常喝這種飲料的孕婦早產的風險會增大。這項由歐盟資助的研究對6萬女性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每天喝含人造甜味劑的飲料與孕婦早產存在關聯。
  • 5種代糖甜味劑及其用法
    現在人們是談糖色變,有糖尿病的人是怕吃糖後血糖升高影響健康,想減肥的人是怕吃糖熱量太高不利於控制體重,但是,日常生活中又離不開甜味,那怎麼辦呢?能夠用哪些食物來代替糖呢?下面就介紹一下主要的甜味劑及其用法。
  • 三氯蔗糖會致癌?各類飲料有添加
    那麼,在飲料、糖果、乳製品等行業應用廣泛的三氯蔗糖,真的會致癌嗎?  廣泛應用於各類飲料  三氯蔗糖俗稱蔗糖素,是英國泰萊公司與倫敦大學共同研製的一種人工甜味劑。三氯蔗糖的甜度是蔗糖的600倍,甜度是由蔗糖加工而來,但它並不是蔗糖,它是將蔗糖中的3個羥基由氯取代而成。三氯蔗糖不會被人體當作碳水化合物,被人體吸收的機率極低。
  • 市面上的「甜味劑」你了解多少?真的對人體無害?
    阿斯巴甜經過消化道分解後,其中含有10%的甲醇成分,在甲醇被進一步分解後,則會產生甲酸和甲醛,甲醛又被認為是一種神經毒素和致癌物質。高果糖玉米糖漿高果糖玉米糖漿是一種高度精製的甜味劑,玉米澱粉從玉米粒中分離出來,再經過酸水解的過程轉化為玉米糖漿,幾乎所有的高果糖玉米糖漿都是由轉基因玉米製成,且是很多人飲食中的一大熱量來源,已得到證明會使肥胖和罹患糖尿病的概率增加。
  • 一瓶普通飲料能有多少糖?一起來看看真相
    關於代糖安全性的爭議也一直沒斷過 有說代糖有毒的 有說代糖致癌的 但到了講證據的時候卻都拿不出來
  • 最理想的人工甜味劑:三氯蔗糖
    甜味劑是世界上研究最多的食品添加劑之一,在食品工業中應用廣泛。甜味劑是指賦予食品或飼料以甜味的食品添加劑,根據它們的來源,可以分為天然甜味劑和人工甜味劑兩類。天然甜味劑,如蔗糖、葡萄糖、乳糖、果糖和D-木糖等,風味好,但其低甜度和高熱值帶給消費者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和齲齒等疾病的風險。
  • 【網絡闢謠】喝無糖飲料能減肥?它只是「看上去很美」
    聲明:本公眾號對原創稿件享有版權,轉載需註明出處無糖、低糖飲料能讓眾多管不住嘴又怕發胖的人,在享受喝冰鎮甜飲料過足嘴癮的同時,又少了很多「罪惡感」,因此在追求健康體型的人群中無糖飲料備受推崇。
  • 樂活有道|喝無糖飲料能減肥?自欺欺人只能起心理安慰作用
    無糖、低糖飲料能讓眾多管不住嘴又怕發胖的人,在享受喝冰鎮甜飲料過足嘴癮的同時,又少了很多「罪惡感」,因此在追求健康體型的人群中無糖飲料備受推崇——這個夏天無糖飲料火了,貼著無糖、低糖標籤的飲料已經開始向飲料界傳統「大咖」可樂、酸梅湯、冰紅茶等的「C位」發起了挑戰。
  • 傳益達口香糖有致癌成分 專家指木糖醇不會致癌
    「益達口香糖、健怡可樂都因為含有某種甜味劑而有致癌的成分。」在這篇帖子中提到,有些咖啡店供應代糖的小糖包後面會有類似字樣:「This product contains saccharin which has been determined to CAUSE CANCER in laboratory animals。」
  • 甜味劑含量標註不規範 無糖飲料設下"甜蜜"陷阱
    調查篇   「無糖」飲料充斥甜味劑   順應人們對瘦身的追求,一些宣稱不含蔗糖、低糖的飲料粉墨登場,不斷對消費者灌輸「無糖飲料可瘦身」的概念。   處於此次漩渦中心的「零度可樂」,上市時就主推「零糖分,零卡路裡」,一度在市場風頭很勁。
  • 別再被「無糖飲料」騙了!甜味劑也有熱量!
    >使用廣泛 甜味劑是賦予食品甜味的物質,屬於食品添加劑中的一類。 甜味劑對於食品工業而言,是一類重要的食品添加劑,已在包括美國、歐盟及中國等100餘個國家和地區廣泛使用,有的品種使用歷史長達100餘年。 合理使用才安全 根據規定,甜味劑在允許使用的食品中通常規定了相應的最大使用量。
  • 檢察日報:"香水有毒",化妝品咋再陷"致癌門"
    當前位置| 評論首頁 >> 正文 檢察日報:"香水有毒",化妝品咋再陷"致癌門"
  • 阿斯巴甜致癌引爭議 百事健怡汽水宣布不再使用
    百事可樂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百事可樂使用各種經過批准的甜味劑,包括阿斯巴甜來生產美味的可樂產品,在全球阿斯巴甜仍然是一些百事飲料產品中一個重要的甜味劑,包括在中國市場上的百事輕怡產品。  阿斯巴甜會致癌嗎?
  • 甜味劑,甜到憂傷
    人們對甜味的偏愛,來源於漫長進化過程中哺乳動物對生存所需能量物質的追求。甜帶來的愉悅直擊心靈,可如今這「甜蜜負擔」逐漸讓人消受不起。其實有甜味的食物並不一定含有糖,在上一篇無糖,依然可樂我們做了可樂測評,用味覺直觀感受了糖和甜味劑的區別,那麼可樂中呈甜味物質都有哪些呢?僅從配料表上看,經典可樂和無糖可樂的區別在於使用了不同的甜味劑。
  • 【原創】食品裡加了「甜味劑」!你需要糾結如何選擇嗎?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使用甜味劑的低糖、無糖食品和飲料,為需要減糖和控糖的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建議消費者在購買之前閱讀食品標籤,合理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對於糖尿病患者,應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低糖、無糖食品飲料中可能會有其他能量來源,所以「無糖」並不一定「無能量」。
  • 「千滾水」致癌?「隔夜水」有毒?喝水你要知道這些
    水,無疑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一種必須營養物質,所以,每當您在朋友圈看到關於「水」的言論,總是會打開多看幾眼,正因為如此,市面上關於水的驚悚謠言也有不少,比如說「千滾水致癌」,再比如「隔夜水千萬不能喝」,這些說法你信了嗎?我們該如何看待?關於喝水,有些事您還是知道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