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鋼:讀書是個不公平競爭的機會,可我又擔心你讀不好

2021-02-20 古典古少俠

寫在前面:

《躍遷》這本書剛寫個初稿的時候,就發給了萬維鋼,希望聽聽他的意見。當然是如履薄冰的,因為老萬讀的書太多了。

他之前是留美學者,乘著勢頭從物理學教職轉型做內容創業,一下子做成了頭部。每天讀一本英文原版書剖析給你聽——你想人家一個10人編輯團隊做的事,他一個人幹了,還兼職帶娃。

這時代雖然書多讀書人更多,但能讀明白書的人就不算多,能順利讀英文書的人更少,再加上他帶著搞物理的上帝視角回頭看個人成長、職業發展、心理學什麼的,看的一清二楚;不過最難得的是,這麼個人還是個對於人很感興趣的人,網上聊了幾次,插科打諢,百無禁忌。

我對他說,你就別回去了搞物理了,你這個名字英文翻譯就是One Way Gone,一條路走到黑啊!

他說,不錯。我要找個角度點評你這書。

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

我覺得,用這個角度讀書,不會中雞湯的毒。


 鳥類學家想告訴鳥的話 

文/萬維鋼

古典老師早年是新東方名師,現在專注於個人事業發展的顧問工作。他經歷過高強度競爭的大場面,指導過職場新人和行業高手,影響過很多很多大好青年。他在「得到」的專欄《超級個體》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這本《躍遷》,是古典給讀者的最新奉獻。

 

書中有英雄的成敗經驗,有科學家的嚴格研究,更有古典老師從第一線獲得的洞見。書中思想代表了時代的最新見識 —— 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想,倘若有人不了解這些思想,想要跟了解這些思想的人競爭,豈不是非常吃虧嗎?



讀書行為帶給人的是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可能有的人高喊著「努力!奮鬥!」的勵志口號埋頭苦幹,但是根本摸不著現代社會的門道  ——而這本書告訴你怎樣藉助新時代的工具,怎樣外包大腦。可能有的人把高手奉若神明,以為做事都要有「妙招」才行 —— 而這本書告訴你所謂「妙招」恰恰是落了下乘,系統化的進步靠的是「51%的效率」。

 

所幸的是現在你已經把這本書拿到手裡了。可我又擔心你讀不好,所以我想說說個人的一點淺見,這本書到底應該怎樣讀。現實是,就算你把這本書倒背如流,也未必能成為真正的高手。

 

「科學史」和「科學哲學」是兩個非常有意思的領域,有些研究這兩個領域的專家,會忍不住總結一套科學進步的規律,告訴科學家應該怎樣搞科研。可是物理學家費曼是出名的反感哲學,他有一句話說——科學史家和科學哲學家之於科學家,就如同鳥類學家之於鳥。


 

鳥們並沒有接受過鳥類學家的指導,但是鳥都飛得很好。那科學家為什麼要聽科學史家的話呢?

 

我對費曼這個類比有點不以為然。鳥天生就會飛,但科學家可不是天生就會搞科研。我聽過一些科學家的經驗之談,也讀過「科學史家」對科學方法的歸納總結,我只恨自己沒有在更早的時候就知道這些。就連費曼本人,也忍不住在不止一本書裡談到自己的研究方法論,以及對「科學」這個行業的看法 — 他想讓年輕人知道,而年輕人也的確樂於學習他的經驗。

 

但是如果你去問費曼、或者任何一位某個領域的高手,他們大概不會說,我作為一隻鳥,是因為通讀了鳥類學家的書才飛得這麼好 — 我飛得好是我自己的事兒。

 

所以這個問題就是,這書到底應該怎麼讀,這經驗到底應該怎麼用呢?

 

對此我有三點意見。

 

第一是

 「模仿」和「創造」 

讀書的錯誤態度是既然別人是這麼、這麼、這麼做取得成功的,那我就必須也做這些。更錯誤的態度是既然書裡沒說有人那麼做過,所以我就不敢那麼做。

 

其實你仔細讀書中這些案例,高手的名字之所以跟這些道理聯繫在了一起,是因為這些道理是他們首創的。他們不是被動的模仿者,他們是主動的創造者。只會被動模仿,不能算你學到了 — 你得主動創造才算是真的學到了。

 

當然,創造也不一定都是憑空而起,你可以創造性地借鑑。比如書中講到,巴菲特就從棒球手的訓練中學到一個道理,用在了投資領域。那你如果也把這個道理用於投資,你就是還沒學到家。你得能用到別的領域才好。

 

第二是

 「方法」和「事業」 

這是一本講做事業的方法的書。你要幹一個什麼事業,用上這些方法,可以加速進行,甚至事半功倍。成績 = 事業 × 方法。

 

但這也意味著,如果沒有事業,光知道這些方法也沒用。如果一個人埋頭苦幹事業,另一個人整天鑽研方法,我們無法判斷他們兩個誰更可能取的好成績 — 也許第一個人更靠譜。你得先有個孩子,才談得上鑽研育兒科學,先有個事業,才談得上學習方法。

 

這個事業最好是比較大的。如果你只想要生活中的「小確幸」,這本書就只能給你提供談資而已。只有大事業才配得上「戰略」二字。

 

第三是

 「全面」和「一點」 

我們是不是非得全面了解了高手的方方面面,才能出發去成為高手呢?當然不是。你坐在電視機前把各國遊泳教學錄像都看一遍也沒用,直接下水遊才是最好的辦法。

 

你根本不需要掌握這本書裡說的所有方法。你真正要做的是一邊實踐演練一邊借鑑方法。也許書中的某一點正好對你有所啟發,然後你在這一點上做到了極致,那你就可能打敗了絕大多數人。

 

在踐行的過程中,你自己也會有各種體會、各種經驗 — 那時候你回頭一看這本書,可能會有新的啟發,更可能感到不謀而合。那時的再次相見,豈不是比這時候的切磋,更有意思。

 

古典訓練過很多鳥,你聽他的沒錯。你讀這本書不是為了也當一個鳥類學家,你想當一隻飛得更好的鳥。

這篇文章是萬維鋼老師為我的新書《躍遷》寫的序言,希望你們喜歡。

《躍遷》講的是個人如何藉助底層規律放大自己的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裡面還有很多關於「機會太多抓不住、知識太多學不完、問題太多搞不定」的妙(sun)招兒。

還沒入手的,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直達購買——買了的留言告訴我《躍遷》裡你覺得最有收穫的內容是什麼唄!我會選出5個同學,根據你的回答再送一本我覺得最適合你現在情況讀的書:)

相關焦點

  • 萬維鋼《高手》和你有關的 5 個知識點
    你打開了老顯的第 392篇文章這是2019年我的第 11篇原創文章 | 本文字數:4000 字文 | 老顯知道萬維鋼這三個字當時我訂閱了他的「得到」文章專欄,購買了他的著作《萬萬沒想到》,讀起來感覺不錯。萬維鋼老師的核心優勢,在於英語閱讀論文無障礙+理工科的訓練,他能把對美國流行的最新書籍、報刊雜誌、論文的理解,通俗易懂的講給國內的人聽。從知識的源頭上獲取的能力,這一點就屏蔽了80%的國內讀者。
  • 好書推薦——萬維鋼推薦好書
    從讀書的角度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讀書是為了掌握技能,通過考試或者純粹是為了娛樂。另一種人讀書卻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內力。只有後一種人,才配稱為「讀書人」。今天這期翰林書友會的好書推薦為大家放送的是「得到」專欄著名作者萬維鋼老師推薦的幾本經典書籍,希望能讓你在洞悉精英階層的生活狀態和為人處事的世界觀裡能尋找到通往精英階層的道路。
  • 萬維鋼:網際網路催生的時代之子
    萬維鋼    物理學家轉型專職作者,萬維鋼完成了由專精之才到博雅之士、由奧秘探索者到知識布道者的蛻變。    萬維鋼,筆名同人於野,物理學家和專欄作者,迄今為止出版過兩本書:一本《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是央視評選出的2014年中國好書;今年出版的《智識分子:做個複雜的現代人》,又入選了南方都市報十大好書的榜單。    萬維鋼的專欄一直強調用理工科的思維理解世界,這和「羅輯思維」追求的理念不謀而合。    何為理工科思維?
  • 萬維鋼:知識分子過時了,要做就做智識分子!
    總有親友認為我是nerd    南都:你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系研究員,一名物理學家。印象當中,物理學家應該是整天待在實驗室裡,不苟言笑,是什麼促使你創辦了博客「學而時嘻之」,並開始發表大量的以理工思維理解現代世界的文章?    萬維鋼:有的人寫文章是出於憤怒,我寫文章是出於興趣。如果你是因為好奇而喜歡物理學的話,你不可能只對物理學好奇。
  • 讀萬維鋼《你會跟誰結婚》
    萬維鋼,有以下標籤:前物理學家,現科學作家,物理學博士,暢銷書《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得到APP《精英日課》專欄作者。這些標籤,好像隨便拎一個出來都好像能否定他寫出情感雞湯的可能性。所以,當他寫了《你會跟誰結婚》和《三種浪漫體制》這兩篇文章時,我就開始雀躍的想:他來了他來了,他帶著他的理性和數據分析,來給這個被感性分析的快要糊掉的領域送來一絲清醒的涼意。那麼,用科學來研究感情這回事,你到底會跟誰結婚呢?美國的婚姻樣本顯示,強強聯合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高收入和高收入結婚,高學歷和高學歷結婚。
  • 學習萬維鋼精英日課的經歷與打算
    得到app最初的產品大多是年付費產品,我印象中除了萬維鋼,李笑來老師外,還有劉潤老師,吳軍老師,古典老師,吳伯凡老師,薛兆豐老師,劉蘇裡老師,傅佩榮老師,武志紅老師等,他們的課程都還不錯。但如今上面的老師都不再做全年大課。甚至,就我所知,在得到現在的知識產品中,仍在堅持做全年訂閱大課的,也就只有萬維鋼老師。
  • 萬維鋼:在中國,社會關係就是第一生產力.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書籍是萬維鋼的《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
  • 萬維鋼發明的星號標記法靠譜嗎?
    萬維鋼最近火得不要不要的,《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智識分子:做個複雜的現代人》兩本書大賣,在羅輯思維的得到專欄《萬維鋼精英日課》也人氣爆棚。什麼?你還沒有聽說過萬維鋼?他是這樣的一位大咖:萬維鋼,筆名同人於野,物理學家和專欄作者,迄今為止出版過兩本書:一本《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是央視評選出的2014年中國好書;今年出版的《智識分子:做個複雜的現代人》,又入選了南方都市報十大好書的榜單。物理學家轉型專職作者,萬維鋼完成了由專精之才到博雅之士、由奧秘探索者到知識布道者的蛻變。
  • 讀書,是一次不看臉不拼爹的競爭,努力就有機會
    讀書,是人生一次不用看臉,不用拼爹的公平競爭,只要你努力就有機會勝出,同時也是很多普通人最佳逆襲的出路。讀不讀不重要,上不上大學不要緊,只要夠努力,將來就一定能闖出一片天地。與此相反的是,越是富裕的家庭,就越重視子女的教育,他們認為知識才是真正的財富,知識越豐富,人生才越容易獲得成功。
  • 萬維鋼力薦!競爭越激烈,這本書越能讓你絕地突圍
    今天要為你推薦一本湛廬好書——《飛奔的物種》,這裡面不只有畢卡索的「扭曲」法則,還有愛因斯坦也用過的「融合」法則。它史無前例地用腦科學知識告訴我們:談創新不必開口要資源要人脈,聊創意也不只有大師才能做到,只要你願意多動動腦子,你同樣可以絕地突圍。
  • 高考,是人生最後一次公平競爭的機會,至少高考是相對公平
    高考還有還有3天,這將是學生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最後一次公平競爭的機會,至少相對公平的多。窮人家的孩子想讀書其次,就業你有多少選擇,一方面取決於你的能力,而更一方面就是你的家庭能支持你到什麼程度,如果錢多到任性,完全可以去創業,何必打工呢?
  • 萬維鋼談理工科思維與科學寫作
    萬維鋼:我原本的專業是受控核聚變等離子體物理學,以科研為生。如果你對物理學感興趣,你就可能對很多領域都感興趣。我在國內上學的時候主要是讀物理學相關的書,出國以後接觸到新出的人文社科方面的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發現這些書並不像傳統的人文著作那樣以「名人」為本,什麼誰誰誰的「經典學說」之類,而是以最新的研究結果為本。
  • 讀書七天樂 | 第一天文末送書-萬維鋼:做個複雜的現代人
    字數共:3283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本書作者:萬維鋼筆名同人於野。如果我是一個工資不高、但是有點現代意識的鉛筆工人,我就想問問為什麼我不能拿高工資,這我就需要了解點經濟學知識。我還想建議工廠在鉛筆上印些字和花紋來促進銷量,這大概涉及心理學。我關心我的工作是否穩定,有人說鉛筆行業快不行了,我怎麼評估這種言論的可信度?我會不會被機器人取代?
  • 讀書是最好走最公平的一條路,你怎麼看?
    一位名人說過:正是讀書,讓大多數孩子擁有了公平競爭的機會,不管你出身如何,長得怎樣,父母是誰,只要你讀書成績足夠好,你就有機會上好的大學,長更多的見識,認識更多的人,過上相對好的生活。 在成績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很多孩子改變命運的重要一環。
  • 被萬維鋼、羅振宇追捧的神書終於來了
    《園丁與木匠》立體書封    2018年,一直「瞧不上」育兒書的萬維鋼老師在他的專欄中,史無前例的推薦了《園丁與木匠》一書。不同於一般的育兒書都是越讀越窄,讀到最後,好像這個世界上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科學地給孩子餵飯、換尿布、哄睡覺,這本書卻是讓人越讀越開闊。    《園丁與木匠》從社會學、人類學等更廣闊的視野出發,通過講解最新的科學研究結果,帶你從更高的觀點看待「人生」和「育兒」。
  • 萬維鋼:我們即將迎來一個「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時代
    【豆瓣評分:8.4分】作者簡介INTRODUCTION作者:萬維鋼(中國)這是一本關於如何理解現代世界的書,作者在這本書中講了一些現代人應該有,而且只有現代人才可能有的「智識」——智慧和見識它會糾正你想當然的判斷,告訴你一些靠譜的社會科學的研究結果,讓你理解或質疑專家的判斷,也許你也能像專家一樣思考。 「學而時嘻之」精粹,大量深度好文首次發布~萬維鋼,筆名同人於野,「學而時嘻之」博主。博文介紹為「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喜歡科學和政治,作品以理性思維見長。1999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現為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系研究員。
  • 被萬維鋼、羅振宇追捧的書來了
    2018年,一直「瞧不上」教養書的萬維鋼老師,在他的專欄中史無前例的推薦了(The Gardener and the Carpenter)一書。這本書也就是今天推薦給你的《園丁與木匠》。在《孩子如何學習》中,艾莉森·高普尼克攜手世界知名兒童發展專家,將孩子超越成人的學習天賦細緻入微地展現在你面前,從理解他人、認知事物和學習語言3個方面詳細闡釋了孩子大腦的學習機制,並分析了背後的原因。
  •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和常青藤的綿羊 萬維鋼
    本文轉載自作者萬維鋼(@GK同人於野)的博客文章發表於《南方周末》,2015年7月30日現在很多憂國憂民的老派人物已經對中國的大學,包括一流名校,有點不敢抱太大希望了。他來自中國某個邊遠地區,身體談不上健壯,帶個眼鏡,社會經驗相當有限,也不怎麼善於言談,簡直除了成績好一無所長。刻薄的人可能會說小明有點讀書讀傻了,是高考的受害者。但小明其實是高考的受益者。他是自己家族,甚至可以說是家鄉的驕傲。為了得到這位全省狀元,清華招生組曾把小明請到北京陪吃陪玩,美其名曰「參觀校園」,直到看著他填報了志願才算放心,簡直是球星的待遇 [2]。
  • 萬維鋼: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科學?
    可是如果你一直都用追星的情緒看科學家的話,你就錯過了最有價值的東西。  擺在你面前的這本《思維簡史》,講的是人類歷史中最厲害的科學家的冒險故事。而你要想從他們身上學到真東西,讀這本書最好的視角就不能是把自己當「粉絲」。你應該想像自己是他們的一員。
  • 高考真的是一次公平的競爭嗎?你還有機會嗎?
    全省14個市(州)共設123個考區、272個考點、1.44萬間考室,考務工作人員近5萬人。以前我們都會說高考是改變孩子命運的唯一方式,現在還是這樣的嗎?更甚者在質疑寒門是否還能出高質素的學子?其實這樣來看好像起跑線確實是不公平,但是我們要知道高考可不是一個短跑比賽,相反它可以說是一個長達12年的馬拉松比賽,既然是馬拉松比賽那麼其實一開始的起跑線並不會顯得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要靠努力以及堅持,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