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關係》即將劇終,金潤醬被嚇了個趔趄。號稱「不婚主義」的公關界大神,跳過戀愛步驟,一上來就告訴江達琳:「我要做你丈夫」。
這也未免太神轉折了吧。
那個奉「衛哲法則」為金科玉律的霸道總裁上哪去了?
還有焦慮症是個什麼鬼?
談戀愛真的可以治焦慮症嗎?
對於焦慮,我們其實都不陌生。比如在演講、考試、面試的時候,我們會體驗到緊張不安、心慌出汗。在疫情爆發的高峰期間,有不少人恐慌失眠。
焦慮的障礙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以致人無法發揮正常、應有的功能。
在電視劇中,衛哲多次焦慮發作,有過面部痙攣、開車失速、暈倒。澳洲裁員案中的焦慮發作,更是讓他無比痛苦。
意識到自己的情況會影響工作,衛哲找到了心理諮詢師。
諮詢師對衛哲採用了森田療法進行治療,不過劇情的安排,應該更偏向於行為治療的系統脫敏療法。這一方法是治療焦慮障礙的首選。
系統脫敏治療的理論基礎是:一個人不可能在同一時間裡既體驗到深度的放鬆,又體驗到恐懼。也就是說,這兩種反應是「交互抑制」的,也就是說,在既定時刻,只有一種反應可以存在。
這一療法的創立人沃爾普曾經做個這麼一個實驗:
他將小貓放在鐵籠中,經過多次點擊,小貓一看到鐵籠就害怕。即使餓了幾天,也不敢去吃籠子裡的魚,甚至對實驗室都產生了恐懼。
為了治癒貓咪的焦慮,他先將貓放在離實驗室很遠的地方。貓雖然有輕微的恐懼反應,但是能基本進食。
之後,沃爾普逐漸把貓向實驗室方向挪進,每當接近到一定程度,貓又會出現輕微焦慮。這時,他立即給貓餵食。同第一次一樣,貓起初不太自然,但不久便適應了。
最後,貓回到鐵籠也能平靜生活了,它的焦慮被治癒。
沃爾普認為,這就是交互抑制的作用。飢餓的貓在進食後得到一種滿足和快意,這種滿足和快意可以抑制焦慮緊張反應。
在表白之後,衛哲向江達琳講述了自己的童年:
小時候,衛哲的爸爸是位地質學家,常年在野外。父母關係惡劣,每當父親回來,和母親不是冷戰就是吵架,最終兩人離婚。
離婚後媽媽專心於自己的藝術事業,衛哲連相見母親都需要預約。
因為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和家庭的溫暖,他產生了對親密關係的恐懼,最後甚至泛化到工作上的焦慮。
對於衛哲這種因為失去父母之愛而焦慮的情況,是可以使用情緒意向脫敏法的。
也就是通過誘發來訪者興奮的歡快情緒,用這種積極情緒來對抗由恐怖刺激物引起的焦慮反應。進而一步步抵制和驅散恐懼和焦慮心態。
要注意的是
使用系統脫敏法要循序漸進,要幫助來訪者樹立治療的信心。每次治療,要對來訪者正確的行為加以讚揚,以強化其適應性行為。
這一點,劇中說錯治療方法的心理諮詢師倒是做得不錯。當衛哲與江達琳第一次接吻導致焦慮症發作,她欣喜地指出這是一個好現象。當衛哲不明確自己的感情的時候,她指出這是一個正常人的煩惱。
衛哲,希望你餘生幸福。
另一個案例:
醬醬小時候去親戚家拜年,曾經被狗咬過。當時小小的我,面對身軀龐大的狗,嚇得著實不輕。
在我每次看到狗的時候,我父母並沒有立即把我抱起來,安慰我寶貝別怕。相反,他們買回來一隻小狗「嚇我」。
現在依舊清晰地記得那隻小狗剛到家的時候,連一支牙刷長都沒有。肚子鼓鼓地,每當跟我甩尾巴的時候,整個身子都晃起來。
於是這隻小狗就陪我長大了,每天早上送我上學,我想甩都甩不掉它。
長大後,媽媽說:「每次看見狗舔你的時候,我好害怕,好擔心它照著你的臉一口咬下去」。
我媽才是真的心理師,系統脫敏玩得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