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農曆十月十五,就是下元節了。#下元節#
有始有終,上下對應,有下元節就有上元節,那麼大家還想得起來上元節是什麼節日嗎?
是不是突然這麼一問,還有點懵?
其實上元節就是我們熟知的元宵節,只是元宵節這個名號太響了,以至於很多人一時想不起來,它還有個名字叫上元節。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中元節,這個在之前的文章裡面已經介紹過了,名氣也不小,通常被稱作為中國的鬼節。
那麼下元節為什麼不被人熟知呢?它到底又是一個怎樣的節日,有什麼風俗習慣呢?
下元節不被人熟知,追根溯源,是因為道教文化的衰落。其實,不論是上元、中元還是下元,都是道家的說法。
元宵節之所以興盛,是因為背後有諸多文化的支持。而且元宵節被稱為大年的最後一天,過完元宵才算是真正過完了年。就算單位不放假,很多打工人還是會在家過完元宵才開始一年辛苦的打工之路。足以見得,元宵節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中元節有融入了孝道的精神,作為中國鬼節,讓人們不忘祭拜先祖,傳承孝道,所以也並沒有被人遺忘。
而只有道教文化支撐的下元節,在民國之後就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下元節在道教中被稱為解厄日,由水官下界為百姓解除厄運。聽上去也是一個比較美好的節日,但對於很多沒有道教信仰的人而言,凡事都有因果,求人不如求己。向下元水管訴說生活的苦楚與焦慮,祈求生活順意的祭祀活動,也慢慢地被人們遺忘了。
一些至今還過著下元節的人,多半都是祭拜一下先祖。如果在寒衣節忘記給先祖送寒衣了,下元節可以補送寒衣。
至於下元節的節令食品,當數豆沙包。這種現在十分常見的小吃,在幾百年前已經成為節令食品了。豆沙包當數以紅豆沙作餡的最為美味,上至70歲的老人,下到3歲小孩都非常喜愛。
由此可以看出,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以往的節令食品隨時都可以吃到了。自然,也少了對節令的期盼。很多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漸漸被人遺忘。希望多年之後,你的孩子問起,什麼是下元節,你還能侃侃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