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陪伴,才是孩子幸福感的源泉

2020-09-05 吾為勸學來

李開復曾經這樣呼籲過:


「中國的家長,多陪陪孩子,無論多麼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地談心。


陪孩子就是跟隨他再經歷一次童年,完成一次成長。」

今年有兩張刷屏感動無數人的照片:
一張是重回視野的重慶「棒棒」冉光輝師傅。

重慶「棒棒」冉光輝師傅

當年被網友評為:他肩上扛著生活,手中牽著希望。

十年後,冉師傅靠自己的肩膀在重慶市區買了一套房,蹣跚學步的兒子長成了壯小夥,成績優異,還當上了班長和課代表。

疫情期間,商場遲遲不復工,冉師傅到處忙著找活。

兒子心疼爸爸,偷偷下廚,給爸爸錄了一段視頻:


生活其實並沒有那麼困難,不需要你去那麼拼命。


你不一定非要一個人去承擔那些壓力,我可以跟你一起。


爸爸,我非常感謝你用扛貨扛來的錢養育了我14年,我現在很想對你說一句:爸爸,我愛你。

還有一張:7歲案板女孩柯恩雅。

侷促在媽媽的滷肉攤下上網課,小恩雅卻心態樂觀:更願意在案板下學習,因為這樣可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人民日報評論: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未來。

愛心人士捐款捐物,恩雅媽媽婉拒:不缺錢,最缺的是陪孩子的時間。
這是一句讓父母們值得深思的一句心裡話。

生活再苦再難,他們依舊選擇將孩子留在自己身邊。

一面背負著生活的重擔,一面澆灌著孩子的成長。

物質條件打了折扣,但是卻給了滿分的愛和陪伴。

綜藝節目《少年說》中,有一位高三男生這樣對他的媽媽說:

「小時候,你為了讓我過得更好,你獨自去廣東工作,到自己創業,經歷了很多坎坷,很心酸,我應該感恩你,給我創造了這麼好的物質生活。

可是,從我的童年開始,你就很少陪我了。

有時候,我很羨慕別人的媽媽可以管著他們、陪伴他們,而媽媽你從來都是一句,兒子,你可以的。

媽,我不需要這些遙遠的助威,我只需要你的陪伴。」

兒歌《愛我你就抱抱我》的創作家彭野,曾問女兒想要什麼獎勵,女兒的回答是:「多陪我玩一天。」

彭野深受觸動:

「很多家長會從物質上考慮,給孩子玩具之類的,其實孩子更需要親情。」

在孩子成長中,最珍貴的是父母每一分每一秒的用心和陪伴。

共同締造難忘的親子時光,時間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分。

相關焦點

  • 孩子想要父母陪伴,父母想讓孩子感恩,聰明的父母懂得如何愛孩子
    孩子想要父母陪伴,父母想讓孩子感恩。對於大多數中國父母來說,教育孩子就像是養牛餵羊,只要辛苦賺錢,給孩子吃飽穿暖,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並且感恩自己的付出。聰明的父母,懂得適時陪伴孩子。孩子畢竟年齡小,他來到這個世界,就像是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急需找到歸屬感和幸福感。
  • 有父母陪伴睡覺的孩子,幸福感爆棚
    孩子幼年時期,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親子關係的重要時期,錯過了這個關鍵期,很難再讓孩子和父母變得親近。所以,趁一切還來得及,停下來,讓自己慢一點,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哪怕每天就那麼十幾分鐘,也請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更聰明
    這孩子生下來幾個月,就放在爺爺奶奶身邊,上小學時候才被父母接回來。心理親密關係被迫兩次中斷,我想這是孩子有問題的根本原因。《窮爸爸、富爸爸》裡就有一句,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陪伴」,這兩個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佔據著絕對重要的地位。
  • 【聆聽】內心豐盈,才是幸福的源泉
    內心豐盈,才是幸福的源泉 作者 | 楊傳玲 主播 |江南金蟬子 攝影 也許有人會認為,在這個物慾橫流功利的時代,擁有豪車、別墅,富甲一方才配擁有幸福的資格。殊不知,物質的富有,只是快樂的一部分,富饒的精神,豐盈的內心才是幸福的源泉。
  • 媽媽必看:高質量的陪伴影響孩子一生,父母需要做到這5點
    血緣,是孩子生命的開始,而陪伴,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石。 三歲之前,孩子需要父母的貼身陪伴,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需要的不再只是單純的時間堆積,也不是純粹處在同一空間內。 這時,質量的重要性,就遠超於時間數量的堆積。陪伴不僅是時間和空間的維度,更要有質量的維度。
  • 孩子愛哭鬧,因為幸福感太低?養育高需求寶寶,兩點原則很重要
    孩子愛不愛哭,跟幸福感並沒有直接的聯繫,真正影響孩子的,是孩子的性情特點、情緒和父母家人的陪伴照料。但是二兒子元寶就不一樣了,現在3歲了,雖然我從孩子1歲多開始就做全職爸爸一直陪伴他,媽媽下班回到家就會陪著他玩耍,現在也習慣了幼兒園的生活了,但是小傢伙總是離不開我們,只要我們不在身邊,就會開始緊張,大呼小叫,經常會情緒緊張,哭鬧起來,這種時候,我們必須及時的響應或者跑到他身邊陪著他才行,所以,家裡經常會出現爸爸媽媽姐姐一起陪著弟弟玩耍的場面。
  • 孩子多希望有父母的陪伴,就像小時候的自己一樣
    直到自己帶孩子,這樣的感覺才沒有了,重心轉移到了孩子身上。我自己骨子裡就缺乏安全感,還有些性格缺陷。童年這個重要時期,缺少父母陪伴,就很容易缺乏安全感,也會影響一些品格的養成。而陪伴可以增加安全感,與孩子一起面對成長中的挑戰。
  • 這5件事最容易讓孩子擁有幸福感,但大多數父母做不到
    孩子生命最初的那幾年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間,尤其是3歲前的孩子眼裡,家就是他們的全世界。這段時間裡,孩子和外界的接觸甚少,所以對他們來說,最大的幸福莫過於父母的愛與陪伴。但現實社會,很多父母忙於生計,覺得根本就抽不出時間來陪孩子。然而等他們慢慢長大了,就開始獨立,與父母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遠,到那個時候,你或許才懊悔陪伴孩子是一件不能等的事情。
  • 父母的「有效陪伴」,才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所以我們給了孩子陪伴,但那是有效的嗎?只有家長樂於陪伴,善於陪伴,有效陪伴,才能更了解孩子,並最大限度地滿足孩子成長的身心理需求,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懷和愛。所謂有效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父親或母親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動,心無旁騖沒有跑神,沒有想著壓力,也沒有想著工作。
  • 只有高質量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陪伴
    父母為了生計在外拼命奔波,一不小心就會忽略掉需要陪伴的孩子。畢竟孩子除了物質需求,情感上的需求更加重要,而作為孩子最親密的家長更應該加強對孩子的陪伴。而陪伴也不僅僅是呆在孩子的身邊,如果家長不懂的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最後的結果是無法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使孩子把自己內心世界封閉起來,漸漸地,家長與孩子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擁有一對共同成長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這讓我經常想到,在育兒中,那件「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莫過於陪伴。 因為,陪在孩子身邊,這看起來似乎是件很簡單的事。但是,如何給孩子最好的陪伴,讓陪伴變成孩子探索世界的原動力,讓陪伴給孩子一雙飛往未來的有力翅膀,則需要父母更加懂得陪伴的意義,也需花費更多的心思。
  • 陪伴不是「陪著」:擁有一對陪伴成長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用愛陪伴,不僅能擁有一個卓越的、走向未來的孩子,也能讓父母成為更好的自己。,也許就需要父母付出更多時間去陪伴;有的孩子獨立性很強,也許需要的是父母放手式的陪伴。,再小的孩子,也能分得清父母的敷衍和全心陪伴的不同。
  • 怎麼樣陪伴孩子,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80後或者90後的父母,從孩子一出生就早早習慣了給孩子買買買的節奏,為了孩子,我們願意付出一切。尤其是在我們陪伴不足的情況下,大家更加願意通過「買」來補償自己的虧欠心理:「臣妾陪不到,但是可以買到你開心為止」。
  • 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教育,父母如何更好陪伴孩子?
    這不得不讓我們重新思考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花時間更好的陪伴孩子?當然,不是說,夫妻一方必須辭職全職帶小孩,這在中國也不現實,但當父母的,有沒有竭儘自己所能,給孩子最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呢?家庭教育和心理專家都指出,孩子0到12歲,尤其0到3歲之間是成長的關鍵時期,父母不應與孩子分離,不要以任何藉口和孩子兩地分居,或者放在身邊也置之不理。能否跟父母尤其母親建立親密的依戀關係,關乎孩子一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建立。
  • 哈佛研究:幸福感是孩子成才重要因素,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那麼我們在保持孩子競爭狀態的時候,如何把孩子的這種狀態發揮調整到最好,這與孩子的幸福感是分不開的。裡面的教授講得很好:&34;現在隨著孩子的社交圈子的複雜化和孩子們學業負擔的加重,我們的寶寶有的時候,看似快樂,卻也學會了隱藏。那麼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呢今天結合目前國內幼兒教育學者的最新研究,就家庭教育培養孩子的幸福感這一方面為大家支幾招。讓孩子幸福地學習和幸福地生活,在幸福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運氣也從來不會差。
  • 父母陪伴孩子與孩子的逆反心理
    作者:胡豫(上海明德學習型組織研究所研究員)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赫克曼說,「孩子早期教育不需要投入很多錢,最昂貴一流的幼兒園,遠不如父母親力親為的教育!」換句話說,父母與兒童的陪伴對兒童一生的影響十分重要。那麼父母的陪伴能夠給孩子什麼?
  • 陪伴是一種力量,沒有人一直是孤島,給孩子高質量「陪伴」很重要
    我問朋友:「你家孩子怎麼這麼乖,這麼獨立,不像我家孩子,遇到問題就選擇放棄。」朋友回答:「其實就是多陪孩子,他自然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陪伴其實對孩子成長意義很大。」「陪伴?我每天都陪孩子啊,可是為什麼孩子並沒有那麼獨立,還是會迎難而退啊?」我疑惑問朋友。「陪伴並不是陪著,你一定要找到高質量的陪伴才對孩子有利。」朋友說。
  • 積極的價值觀才是孩子責任感的源泉
    我們總以為,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就是讓孩子能夠幫忙做家務,能夠好好學習,能夠不給家長添亂。但其實責任感不應該來源於一些瑣碎的具體的事情,我們對孩子的責任感培養,應該放到價值觀,大框架中思考,不要局限。積極的價值觀才是孩子責任感的源泉。
  • 陪伴孩子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優秀父母一定要明白3件事,很主要
    陪伴孩子成長,就是重回生命最初的快樂時光,是一件多麼值得我們感恩的事情啊!人們常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可為什麼有些陪伴推遠了孩子,還喪失了自我?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陪伴的真正意義。只有孩子擁有了獨立思考、分辨是非的能力,未來才能更加良好的適應社會。父母應該正確的陪伴孩子,在陪伴裡教會孩子做人、做事,悲觀時為他們託起信念,前進時讓他們站得更高。在孩子探索的過程中,幫他排除可能遇到的危險,在孩子向我們求助時,給與他你的建議和溫暖,做孩子的觀察者和協助者,而不是代勞者。
  • 孩子需要的不是24小時的陪伴,高效陪伴法:高質量陪伴才是關鍵
    為人父母后,我很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段時光,看著孩子邁著不太穩當,當時非常堅定的步伐,懷著好奇心和求知慾去探索這個奇妙的大千世界,我也感到濃濃的滿足感與幸福感。一:陪著≠陪伴就像家長們喊冤的那樣,說自己明明花時間去陪在孩子身邊了,為什麼孩子仍舊不滿足。這就可能是家長們把陪著,誤以為是陪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