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誤吞水銀探熱針 家屬與醫院各執一詞(圖)
信息時報訊 5月20日凌晨1時許,在病房陪護的楊先生到廣州醫學院附屬三醫院6樓皮膚科病房探望父親時,發現78歲的父親嘴裡插著一根水銀探熱針,而且嘴角還有血和水銀流出,楊先生立刻上前從父親嘴中摳出已被老人咬碎的探熱針,然而仍有一小截探熱針已被老人吞進肚子。昨日中午,醫生從老人的胃中取出探熱針的尾端和少量玻璃碎片及3粒水銀,目前病人家屬與醫院就事故責任各執一詞。
-
居家如何準確用水銀體溫計測量體溫?來學一下
小小體溫計雖然看似操作簡單,使用起來可是有講究的,個人如何在開展自我健康監測時準確測量體溫呢? 市衛健委說,水銀體溫計腋下測量方法:先將體溫計度數甩到35℃以下,乾燥腋窩,再將體溫計水銀端放在腋下最頂端後夾緊,10分鐘後取出讀數。注意,需要在安靜情況下測量體溫。
-
水銀危害大,水銀體溫計將成歷史!你換電子體溫計了嗎?
因此水銀體溫計成為中國市民家中常備的測溫設備。此項"禁產令"消息一出,不少網友表示:一方面認為水銀體溫計存在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對市面上其他測溫產品能滿足使用需求表示擔憂。為何說水銀含有劇毒一支水銀體溫計中約含有汞1克,如果溫度計破碎,外漏的汞會蒸發,可使一間15平方米房間內的空氣汞濃度達到22.2毫克/立方米。即使是通風也要一個月才能恢復正常。一克汞可能會使一個10萬平方米的湖泊內所有的魚類汙染到不可安全食用的標準。
-
玻璃水銀體溫計測發燒最準
玻璃水銀體溫計測發燒最準 「給寶寶量體溫,安全和準確最重要。」北京兒童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董麗娟對《生命時報》記者說,如果從體溫計材質來說,可以分成玻璃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線體溫計和化學標點四種。人體可以用來測量體溫的部位一共有5處,分別是腋下、額部、耳道、口腔和直腸。每種體溫計測量出的溫度是有差別的,而不同部位的體溫也有不同的發燒標準。 玻璃水銀體溫計最準。
-
測體溫沒注意6個細節,別怪測出的結果不準……
受訪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 王軍宇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胡洋本文記者丨李爽本文編輯丨王璐 海若 王曉晴各種體溫計有啥區別目前市面上的體溫計樣式讓人眼花繚亂,測量體溫的也是方法多樣,它們有什麼區別呢
-
寶寶體溫你會測嗎?體溫輕微升高不一定是發燒
發燒標準 體溫輕微升高不一定是發燒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些家長用手摸一摸,感到孩子皮膚發燙,就認為是發燒了。有些家長認為,只要孩子的體溫超過37℃就是生病了。事實上,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 胡鳳華介紹說,體溫大於37.5℃屬於發熱,體溫稍高於37℃,如37.1℃或37.2℃,常是由於外界溫度較高造成的。
-
「禁產令」來了,水銀體溫計將「絕版」
我們熟悉的水銀體溫計(即含汞體溫計),幾乎伴隨了幾代人成長,如今面臨禁產,網友們的情緒有點複雜:有人認為,這幾年因為水銀體溫計破損導致的危險事件屢屢見諸報端,這樣存在風險隱患的水銀體溫計,確實應該退出市場;也有人覺得水銀體溫計遠比各種電子產品測得準確,不少網友甚至表示要在禁產之前多囤幾支。
-
護士將水銀探熱針放入嘴中 老人誤吞半截進肚子
5月20日凌晨1時許,在病房陪護的楊先生到廣州醫學院附屬三醫院6樓皮膚科病房探望父親時,發現78歲的父親嘴裡插著一根水銀探熱針,而且嘴角還有血和水銀流出,楊先生立刻上前從父親嘴中摳出已被老人咬碎的探熱針,然而仍有一小截探熱針已被老人吞進肚子。
-
腋下體溫怎麼算?
腋下體溫怎麼算? 孩子突然有點不舒服,一量體溫發現超過37.3℃,不少媽媽就會加個0.5℃,這時候有點緊張,數據看起來似乎有點低燒的跡象。近日,在網絡上,一位家長對低燒判斷標準的疑惑,也引起了網友的爭論。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腋下溫度加不加0.5℃,醫生之間確實有不同的意見。但這只是判斷方法不一樣,最後是否發燒的判斷結果基本是一致的。
-
體溫槍是重要監測工具?用錯了就是個擺設!
「我昨天晚上在一家快餐店,從進門到吃完,就沒測出體溫。負責測體溫的人說,因為外面太冷,一開門給體溫槍凍壞了。我前面一個人測量的溫度是34℃。」李女士談到體溫槍很困惑,「這樣測得我都快有低體溫症了,會讓人納悶到底是我有問題,還是體溫槍有問題?」紐約時報中文網也對體溫槍提出質疑,內布拉斯加大學全球健康安全中心醫學專家詹姆斯·勞勒博士直言,用體溫槍或許「只是為了做做樣子」。
-
你真的會給寶寶量體溫嗎?
大家經常會開玩笑說,養大一個寶寶的父母無所不能。那量體溫這樣的事還不是小菜一碟?別急著下結論,給寶寶量體溫你真不一定會~……這些問題你會答嗎?寶寶的體溫在一天中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會受環境溫度、進食和活動量等因素影響而變化。環境溫度高、進食及活動後體溫會升高。尤其提醒媽媽,嬰兒尤其是新生兒自身調節體溫的能力差,可能會因穿衣太多,室溫過高或在炎熱的環境中,導致體溫升到 38~39℃,所以要讓寶寶穿著適宜,保持舒適。
-
電子體溫計和水銀體溫計誰更準?選購注意這三點
一、電子體溫計VS水銀體溫計,誰更準確?和傳統水銀玻璃體溫計相比,電子體溫計讀數方便,安全無毒,測量時間短,能記憶並有蜂鳴提示,電子體溫計不含水銀;水銀體溫計採用了玻璃外殼,一旦玻璃破裂,溢出來的水銀會對人體有害。因此,現代消費者家中的水銀體溫計慢慢地被電子體溫計所替代。
-
為什麼體溫計能測量體溫?
隨著人體溫度的變化,泡裡的水銀會產生微小的變化,在體積膨脹後,管內水銀的長度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溫度計的刻度也是隨著人體溫度的變化制定的。溫度計下面有個狹窄的曲頸,測量體溫時,受熱脹冷縮的影響,水銀會從頸部的位置上升到管內某個位置,當和體溫達到一樣的溫度時,水銀柱會鎖定在那個位置。
-
電子體溫計和水銀體溫計誰更準?
在疫情期間,大家不僅對自己的體溫特別關心,對別人體溫也很關心,如果聽到旁邊有個體溫37.3度的人,那你可能整晚都睡不著。所以最近體溫計特別暢銷。體溫計哪一種比較適合自己家用呢,選購前要了解哪些?下面就以問答的形式,說說選購體溫計產品時,應該要知道的必備常識。Q:體溫計常用的有哪些呢?
-
還在用水銀溫度計?那你需要點進來看看了!
家裡有孩子的,少不了要處理孩子發熱的問題,量體溫也是日常功課。 很多人都會選擇傳統的水銀溫度計,但大多數水銀溫度計都是玻璃製成,很容易破碎。
-
水銀體溫計摔破咋辦?水銀體溫計、紅外線體溫計,哪個測得準?
如何處理破碎的水銀體溫計?首先快速地將窗戶打開,保持室內通風(至少24小時) ,並立刻關掉熱空調、暖氣等,降低室內溫度,戴上口罩和橡膠手套,用硬紙板、溼潤的棉棒或者是膠帶紙,將灑落在地面上的水銀粘集起來,放進可以封口的小瓶中(請在瓶上註明「水銀廢棄物」),減少水銀蒸發。
-
發燒應該怎麼量體溫
發燒真的是一種非常難受的感冒症狀,體溫上升燒的人都會犯糊塗起來,眾所周知的,其實量體溫是有不同方法的,一般大家常見也是比較原始的就是用那種水銀的溫度計在腋下測溫的,一般夾個五、六分鐘這樣就可以了,隨著科技的發達,電子產品的進入,現在又有了電子測量溫度的方法,那麼我們來看下不同的測量溫度的方法具體測量多少分鐘,以至於以後不會出錯。
-
共用餐具會傳染B肝嗎 這些你需要注意的
B肝是一種容易傳染的疾病,所以一般人都不願和患有B肝的人在一起玩。共用餐具會傳染B肝嗎?有什麼辦法可以不讓自己被傳染到,B肝如何預防?肝病患者的飲食應注意什麼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共用餐具會傳染B肝嗎咱們以往對B肝有許多誤解。
-
測體溫你真的會嗎?成都疾控:這些知識點要注意
發熱是新冠肺炎的常見臨床症狀之一,在其流行期間,加強家人體溫監測,對於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但正確測體溫,你會嗎?25日,成都市疾控中心發布了有關體溫測量的科普知識。 ● 關於體溫的常識: 成年人正常腋下體溫為36℃~37℃,早晨略低,下午略高,1天內波動不超過1℃,運動或進食後體溫會略微增高。
-
正確測量體溫,你會不會?
成人體溫正常值為:口腔舌下溫度為36.3℃~37.2℃,直腸溫度36.5℃~37.7℃比口腔溫度高0.2℃~0.5℃,腋下溫度36.0℃~37.0℃。 人的體溫一般白天略高一點,晚上略低一點,24小時波動範圍在1℃之內。 最常用的測量體溫方法 體溫測量是診斷疾病時常用的檢查方法,有口腔測溫、腋下測溫和肛門測溫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