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養的原則系列二:了解並理解孩子
「了解並理解孩子」,這是對孩子的教養中最有用的詞語。我們一定要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需求與能力,而教養技巧也必須隨孩子的成長而改變。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會有不同的需求。一個2歲的孩子發脾氣時,父母需要作出的反應,與一個4歲的孩子發脾氣所要作出的反應,是截然不同的。
-
教養孩子的原則序篇
有那麼幾次,這個孩子面對新環境或新玩具開始不知所措,母親就用眼神向他示意,父親也用肢體語言給他以引導與鼓勵。這就會讓他得到一條明確的信息:需要改變自己的行為。對孩子來說,這是一種讓他感到安全的行為方式。而父母的態度,體現了一種沒有壓迫感的權威。這一過程的始終,都好像在親子之間存在著條「情感連接線」,在指揮、引導和鼓勵著孩子勇敢地「探索新大陸」。很明顯,其親子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融洽的。
-
教養的原則系列七:培養孩子的自信
有正常感受的孩子才會有正常的行為。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如果有著正面的自我形象,那麼就容易被管教。 他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因而會用有價值的方式來作出各種行為。當這個孩子真的犯傻的時候,他會很快地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沒有太大的必要去責罰他。
-
父母的修養,孩子的教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修養的父母會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在一個充滿關愛又不乏規則的環境裡成長,這樣的孩子肯定也是善良而向上的。科學研究發現,教養這個詞應該涵蓋兩個方面的內容:關愛和約束。不難理解,教養分開來看就是教育和養育,養育需要關愛,而教育則是約束,教會孩子在這個世界生存的規則和禮儀。
-
讓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是父母的重要責任,教養是孩子的人生名片
很多父母都很溺愛孩子,習慣為孩子包辦一切,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也會找各種理由來幫孩子推脫責任,這樣的管教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毫無責任心,做事缺乏底線,當孩子逐漸長大之後,就很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的問題也只會依靠父母,自己不懂得去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樣的孩子一生都很難取得成就。
-
教養,成就人的一生!一個孩子「有教養」的15個表現!
有教養的孩子,都自帶「氣場」。一個人的教養,其實就是他靈魂的樣子。孩子的教養,更是折射出父母的修養。有教養的孩子,都自帶氣場。同齡人佩服他,長輩喜歡他。從小有教養的孩子,一生的運氣都不會太差,因為「教養」就是最好的護航員。有的父母為孩子打下了「金山銀山」,但孩子或傲慢無禮,或懶散成性,早晚有一天,定會「坐吃山空」。有的父母,平凡無奇,但讓最珍貴的「教養」,在孩子心裡紮根、生長,終有一日,孩子的人生定會「枝繁葉茂」。
-
教養的原則系列三:幫助孩子尊重權威
為人父母,就必須得管教好自己的孩子,這是家庭教養人門的基本原則。但是你做了父母,並不意味著你就能自然而然地在孩子教養中扮演好一個值得信賴的權威角色。如果你要求孩子必須聽你的話,你可能會說「你必須....否則我就....」.他可能會照你的話去做。但是,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怕你,而不是尊重你。
-
有教養的孩子,來自有教養的家庭,這是關鍵因素
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不僅在生活中處處體現著禮貌和修養,而且能夠在很多事情上處理得當。同樣一件事情,有教養的孩子會讓周圍人覺得很懂事,而沒有教養的孩子總是「橫衝直撞」「目無規矩」,被人們稱呼為「熊孩子」。教養,對一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是孩子後天發展必備的好習慣之一。前段時間,在網絡上看到一則新聞事件。
-
教養孩子原則系列一:儘早建立密切的親子關係
父母與孩子之間健康的親密關係是教養的基礎。要想知道如何教養孩子,你必須首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深刻了解,會深深地銘刻在父母的心中,從而可以導致親子之間敏感的「直覺&34;感情聯結最關鍵的時期。而我們的獨生子女夫婦的二人世界的生活,將不可避免地錯過這樣的大好時機,使孩子的「依附性」只能指向生命周期剩餘時間相對短的祖輩。
-
教養的原則系列五:期待孩子服從管教
他們以自己「太忙了」,或自己孩子「太任性」為藉口,覺得這只不過是孩子的-一個特殊的成長階段,過了這段以後他就會自然好起來。其實,在孩子出生後的最初幾年裡,如果你不告訴他,他壓根兒就不明白什麼行為是可接受的,什麼是不可接受的。自然成長是指要順著孩子的個性教養孩子,並不是說可以沒有目的地進行管教。我們用下面的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
-
孩子性格問題源於父母教養方式
有著良好教養的父母,知道用正確的教養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才能使幼兒生活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從小接受父母傳遞的良好習慣。教養成功是對父母最大的獎賞和鼓勵,看到自己的兒女有出息是做父母的最大心願。良好的教養方式也能大大增加父母的自我價值和生活滿意度,深化父母之間的感情,從而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及親情。
-
教養的原則系列八:塑造孩子的行為
孩子們生來就帶有一些行為特徵, 有些被發揚光大了,而另一些需要被克服掉。這取決於孩子們被如何教養成人。另些行為特徵,是通過灌輸和積極的鼓勵培養起來的。所有這些行為特徵合成了一個整體,最終形成了孩子的個性。父母作為培養孩子的園丁,所使用的就是我們稱之為「塑造」的工具。
-
教養,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們從這個男孩子的行為上,就大概能看出他的家庭對他的教養,讓他成為被人尊敬的對象。如果一個人沒有教養,那麼他就算再成功,或者智商再高,也很難被別人真心對待。反觀那些有教養的人,他可能學習並不好,但是卻在人們面前都很玩得來,因為別人能從他身上感受到那種真心的態度。而教養,是從小就開始給孩子培養的,也是父母送給孩子一生的禮物。
-
為什麼你的孩子比不過別人?有時候教養比才能更重要
她對於怎麼教育孩子,有一套特別的方式,而且堅持了自己的原則,所以她的孩子也特別優秀。其實在早前,馬伊琍就發過一篇關於教育方面的微博。這則微博是關於她帶孩子參加一場跳舞比賽,之後發現空蕩的劇場裡剩下一地的垃圾,它們被清潔人員掃成了一堆一堆,特別刺眼。而馬伊琍看到以後,忍不住在微博中發問,這樣的素質拿再多的獎有什麼意義?
-
你的言傳身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養
,是因為父母不負責教養兩個字合起來反映的是素質,拆開來是教和養的問題。其實這也有失偏頗,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為他的觀察學習能力都很差,需要家長的引導和調教。如果我們只做不說,孩子也有可能覺察不到父母是自己該學習的榜樣。所以,正確的教養孩子的方法是,言教為輔,身教為主。很多人引用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
熊孩子又來了!2招教育出有教養的孩子,聰明家長學起來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名片,孩子表現出來的教養反映了家庭教育的成敗。育兒千成條,教養第一條,今天我們一起聊聊教養。 教養是人發自內心的行為,是我們在後天生活環境和教育過程中長期歷練出的內在品質。教養是家庭的傳承,是家長對孩子最直接、最高級的表達愛的方式。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教養的人,家長可以這樣做。
-
專斷型的教養方式有多可怕?別讓孩子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教養方式這一概念首先出現在發展心理學領域,是指父母用於撫養孩子的廣義策略。在不同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孩子會擁有不同的偏好,態度和技能。正確的理解,不同的教養方式,有助於我們培養更好的親子關係。專斷型的教養方式是指父母要求孩子絕對服從,並且對孩子施加嚴格的控制。專斷型父母試圖用一系列行為準則塑造控制並評估孩子的行為和態度,這種行為準則通常是有更高的權威定製的,神聖不可侵犯的絕對標準在這種教養方式下,父母將遵從看成是一種美德,並在兒童的行為和信念與他們理解的正確行為發生衝突時,喜歡用懲罰性強迫性的手段來限制孩子的自我意志。
-
教養八原則:記住,教養是靠自己爭的,不是靠別人說的
注意教養的八條建議在談到對人印象時,我們往往喜歡用「這個人有教養」,來表示好感,而用「這個教養不夠或沒教養」,來表示不喜歡的程度。有沒有教養往往成了評論一個人好壞的第一印象。一些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在歸納的基礎上,提出了注意教養8條建議:一、具有較高層次的清潔觀和打扮美學。穿衣戴帽要整潔大方,服飾同自己的身份、身材相符,給人以一種和諧美。邋邋遢遢,使人看了不舒服;油頭粉面,會給人以油滑輕浮的印象;化妝過濃,也會失去原有的靈氣。
-
教養無關貧富,良好的教養,是為孩子心靈世界的一盞明燈~
教育不是教養。而「教養」含有形容一個人受教育程度的意思。是一個人的品德。最好的教養,就是不讓人難堪。有教養的孩子,從他的言行舉止就能感覺到。家教好就是最好的闡述。1懂禮貌是有教養的體現我們小區的小明同學,可是一個家喻戶曉人見人愛的孩子。因為他從小就很懂事,爸爸是工程師,媽媽是老師,把小明教育的一看就是很乖而又有思想主見的孩子。
-
藏在細節裡的教養,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也許家長日常給予孩子的教養能說明一切。1有個周末我陪著同事去鞋店買鞋,同事試鞋的時候,她的兒子就在鞋店裡拿著新鞋跑來跑去玩,可能小傢伙看見店員總是跟著他,於是不跑了,索性就把他身高能夠夠得著的貨架上的新鞋全部扔到地上,店員和我連忙去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