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名片,孩子表現出來的教養反映了家庭教育的成敗。育兒千成條,教養第一條,今天我們一起聊聊教養。
教養是人發自內心的行為,是我們在後天生活環境和教育過程中長期歷練出的內在品質。教養是家庭的傳承,是家長對孩子最直接、最高級的表達愛的方式。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教養的人,家長可以這樣做。
桂林市臨桂區人民法院介紹,2019年11月24日, 趙某夫婦帶著三歲多的女兒陪朋友到桂林某汽車銷售公司看車,沒想到女兒趁大人不注意,用小石子在展示車上隨手塗鴉,4S店內共有10輛奧迪遭殃,共計造成大小10餘處劃痕,其中還包括一輛近百萬的Q8。事發後,雙方在調解過程中發生分歧,最終該糾紛訴至法院。-來自於《中新網廣西新聞》2019年12月5日報導
又是一個「熊孩子坑爹」的新聞,屢見不鮮的熊孩子背後往往都是家庭生活中教養的缺失。
很多孩子都喜歡隨意塗畫,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家裡的牆壁、家具不可以隨意塗畫。為孩子設立一塊專門的塗鴉牆,讓孩子想畫時可以隨時畫,但不是隨地畫。生活中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明白做事的邊界,懂規矩的孩子長大後做事也會有原則。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應該有合理的規矩,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這些:
1. 哭鬧並不能解決問題
2. 吃飯前和入廁後必須要洗手。
3. 吃飯時必須坐在餐桌旁,不能到處跑。
4. 不按時吃飯就沒有飯吃,只能等到下一頓。
5. 自己的玩具玩完了必須收拾
6. 電源等危險設備是不能動的。
7. 垃圾不能隨意扔,要扔到垃圾筒。
8. 不可以搶別人的玩具或食物等,可以和小朋友交換。
9. 不可以打人、罵人和咬人。
10.公共場所不可以大吵大叫。
對於小學生來說,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這些:
1. 服裝整潔,講究衛生。
2. 不逃課、不逃學。
3. 必須要完成作業
4.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 遵守交通法規和公共秩序。
6. 誠實守信,知法懂法。
7. 積極參與家務勞動。
8. 未經允許不進入他人房間、不準動別人的包包等私人物品。
9. 對待長輩要講禮貌、對待同學要尊重,不打斷別人說話,懂得適度等待。
10. 對於不適合看的電視節目或手機遊戲,家長提醒後就一定要停止看或玩。
我們說看到一個孩子就看到了家長,同樣,看到了這個家長也就看到了孩子,家長的言行、三觀無形之中就會影響著孩子的言行。生活中,我們要給孩子樹立榜樣,用自己的言行引導孩子養成習慣。對於小一點的孩子來說,模仿父母就像是在做遊戲,潛移默化的身教讓孩子浸染其中,這也正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用行動感染孩子而不只是單純的用理智和認識向孩子說教。
我的爸爸就是用行動教會了我尊重。小時候家裡條件很一般,爸爸經常給奶奶買好吃的,還總是買好了讓我送過去。上中學後每周還讓我放學後在學校邊上的店裡給奶奶買,奶奶牙不好,爸爸就讓我給她買香蕉、紅蛋糕這種軟軟的食物。
現在我也有了孩子,深知父母用心,也讓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孩子出生後公公婆婆過來照顧,每次帶孩子去超市,我都會有意的讓孩子給爺爺奶奶每個人選一件商品,當然孩子也只能給自己選一件,我會建議孩子給爺爺奶奶選什麼樣的食物或用品更適合。現在孩子上小學了,我們和公公婆婆住在不同的城市,像端午節、重陽節、春節等節日孩子都會想著給爺爺奶奶準備禮物,每周我會提醒孩子給爺爺奶奶打電話聊天。寒、暑假孩子會把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當做重要的活動。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場景,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成長的法寶。主動幫助別人,如看到獨自過人行道的老人扶把手,看到拉很重貨物的三輪車搭把手;尊重為我們服務的人,如小區的保安、保潔員,餐廳為我們上菜的服務員;不輕易給別人添麻煩,如不小心掉在地上的垃圾能夠撿起來再次扔到垃圾筒;克制自己的情緒不傷害別人,如開車時不謾罵擠過車道的新手司機;公眾場所守秩序,如看電影或演出時排隊入場,場內把手機調為靜音;與人保持適度的距離,如銀行取錢時站在一米線以外等待,超市付款看到別人在輸密碼時轉過身去;懂得謙卑,如不在別人面前過分炫耀自己,也不貶損別人等。
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時刻提醒自己注重細節,讓孩子將所見無形中轉化為應該、轉化為習慣。
培養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是父母一生的財富!
說說生活中孩子「照你樣子」模仿的趣事吧!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作者簡介:小雨沙沙,寫字、育娃、走天下,育兒路上與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