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判案時,總以「重打幾十大板」作為處罰,原因何在?

2020-12-23 百家號

古代官員判案時,總以「重打幾十大板」作為處罰,原因何在?

文|悠悠歷史風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古裝的影視作品,這些作品一般都是根據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事,或者根據歷史人物編出的故事。有很多人都比較喜歡看古裝劇,其實這也是了解歷史的一種方法。不知道大家在看古裝劇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古代官員判案時,總以「重打幾十大板」作為處罰,原因何在?

想必大家在電視劇中沒少看到這樣的場景,百姓們有什麼不公平的事情都會去衙門告狀,不管是家裡東西被偷了,還是大街上的商人缺斤短兩的,都有被告上衙門的例子。而在這個時候,衙門裡的官員就開始升堂,想必這個時候大家都會想到公堂上的官差們必須要喊的兩個字了吧!就是「威武」二字,就是為了顯示這個官員的威嚴。

而在官員判案結束之後,為了處罰做了壞事的人,就會把他們拉下去重打幾十大板。至於為何不採用其他的處罰方式,可以說有三點原因。第一點,這些官員所判的都是一些比較小的事情,也就是百姓之間的糾紛,商人們有沒有缺斤短兩的行為,再者就是一些人偷了別人家的東西等等。面對這些事情,縣衙裡的官員也只能對其進行警告性的處罰。

對於能夠起到處罰作用,又能直接實行的處罰方式,拉出去打個二三十大板可以說是比較合理的處罰了,所以這種方式就一直在用。第二個原因,跟打的部位有關。在電視劇中我們就能看到,只要是被拉出去打板子的人,一般都是被打屁股,因為這個部位脂肪比較多,一般情況下,是不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的,很快就能恢復,並且不會對以後的生活造成太大影響。

而第三個原因,跟古代的禮儀有關。我們國家從古代開始就一直很講究禮儀,並且對人們的行為舉止也是比較重視的,一切都以禮儀為準。而在古代的禮儀當中,挨板子的部位是代表羞恥的,所以重打幾十大板也是為了讓受罰的人要懂得禮義廉恥,所以在挨板子的時候,不僅僅是身體感受到了疼痛,更難受的是面子問題。

其實這種處罰方式也是有前提的,就是要因人而異,控制好要打多少板,雖然說不太容易造成特別嚴重的後果,但是打的太多了也是會要命的。所以在電視劇裡經常出現的場景中,一般都是打二十大板到五十大板之間,當然,也有處罰更為嚴重的,甚至有些人是挨板子才丟了性命的。看完這些之後,你知道其中原因了嗎?

相關焦點

  • 此魚在古代只許皇家食用,販賣者重打60大板,如今價格比草魚便宜
    魚鰾,這可是一個好東西,在古代,還有「海洋人參」這一稱呼呢,同時它還與燕窩、魚翅齊名呢。我們常見的魚肚,把它製作成菜餚,口感爽滑,細膩,有著濃厚感,特別受小孩子的歡迎,記得小時候,只殺了一條魚,家裡的小孩,都搶著吃魚肚呢。
  • 《古代判案評析》 出版
    聰明的審案官員提出讓兩人搶孩子,捨不得傷了孩子的那位婦人自然就是孩子的生母了。這個故事流傳甚廣,在尚無親子鑑定的古代,官員憑藉聰明才智明辨是非、伸張正義,的確令人嘆服。那麼,如果用當代法律眼光來看待分析這個案子,我們又會有怎樣的視角呢?近日,河北省廊坊市的趙復強、楊金元就做了這樣一件事。趙復強,現任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高級法官;楊金元,從北京大學畢業後獲得律師資格,現任廊坊市政協常委。
  • 古代官員偷偷買房子被查到怎麼辦?五十大板,而且,直接開除公職
    「實施」和當今社會的方法的目的「部」是相同的現在的「實施」是為了經濟平衡,貧富差距縮小,讓那些普通人也去買房而且,當時的「部」不是目的,現在這麼純粹實際上,這個政策在古代的本質上是為了防止官僚的腐敗行為而實行的雖說是「對朝政策」,但奪取了王朝,但在此之前,元執行起來並沒有那麼嚴格這樣一來,下級官員悄悄注意到上級官員購買住宅
  • 慈禧太后真變態,因為一個字,將名伶重打了幾十大板
    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制度,自此中國開始了長達兩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而天子九五之尊的皇帝是封建社會的核心代表,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和榮譽,掌握著生殺大權,作為皇帝的子民戰戰兢兢,唯恐觸犯了皇帝的種種忌諱而大禍臨頭。每個朝代的皇帝都有著不同的忌諱。
  • 太平軍水兵「譁變」,韋昌輝被杖責數百大板,原因何在?
    此時,楊秀清為平息眾怒,表演「天父下凡」,在公眾場合杖責北王韋昌輝數百大板,讓他幾天走不了路。韋以成《天國志》記載:「東王杖北王數百以謝唐正才(水兵將領),至不能起。」可知,楊秀清下手非常狠,韋昌輝很痛苦,也很沒面子。韋昌輝,上帝「第五子」,冊封北王六千歲,地位僅次於東王楊秀清。水兵「譁變」,主管水兵工作的韋昌輝應當負責,但不一定非要杖責不可。那麼,楊秀清為何要杖責韋昌輝呢?
  • 「拖出去重打五十大板」,哪個板子打人最疼?淮安府署的故事
    在正堂內的右側,有三個行刑用的板子,常聽到的古裝影視劇裡的臺詞「拖出去,重打五十大板」,就是這個大板,看著很嚇人吧。府署的講解員拋出了第一個問題,這三個板子,哪個打起來更疼?大家直覺上會以為大的板子打起人來更疼,其實,恰恰相反,打人最疼的是最小的板子,受力面最小,打起人來也就格外疼。
  • 第一個用儒家經典判案的法官
    由此聯想到我國古代的判案方法,說起來竟與英美法系的特徵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我國古代的法官在判案時,遵循的不是基於法律條文產生的判例,而是先秦時期的儒家經典。法官們往往根據儒家經典中的片言隻語定罪量刑,成為中華法系的一大特色。  這種方式成為古代法官判案最重要的司法原則,而他的發明者也因此名垂青史,他的光輝不只閃耀在法律的領域,更是照亮了整個封建社會的政治天空。
  • 看中國古代的垃圾管理,你會大吃一驚
    處罰力度大大提高,對生活垃圾處置單位,未按要求分類處置的,最高可以處以50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可吊銷經營服務許可證。  上海生活垃圾管理真的很嚴?  不!    看看中國古代的垃圾管理,你會大吃一驚!  中國是一個擁有衛生傳統的國度,4000年前,河南睢陽平糧臺龍山文化時代,就有地下的陶瓷排水管道。
  • 自古「不作為」就是罪,上至官員下至百姓,只要「不作為」就嚴懲
    那麼,在我國的古代,法律又是怎樣的呢?它們又是怎樣規定犯罪的呢?在古代,「犯令」和「廢令」指的就是玩忽職守之罪。所謂的「犯令」是指:不讓你做的事,你卻做了,也就是越職。而「廢令」則是指:你應該做的事,你卻沒有做。這兩種都是違反了法律條令。在秦朝,朝廷要求官員必須按照法律行事,如果,犯了「犯令」和「廢令」,就要承擔一定的刑事責任。
  • 古代神奇的交通規則處罰打屁股
    那在古代呢,行人和車輛是否也需要遵守交通規則,如果違規又將受到怎樣的處罰。交通規則在我國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當時採取的是男走右邊,女走左邊,男女分開走,中間讓馬車走。歷經了春秋戰國的禮崩樂壞,使得交通規則漸漸形同虛設。《禮記.王制》中記載:「道路,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
  • 古代沒有315,消費者怎麼維權?硬核《唐律疏議》,讓人極度舒適
    而負責監督校秤的管理員如果沒有察覺到秤的問題,他就要被打六十大板,如果知道了還不管,那也要打七十大板。聽完了上面的例子,大家是不是很解氣呢?諸造器用之物及絹布之屬,有行濫、短狹而賣者,各杖六十(不牢謂之行,不真謂之濫)比如,有一個人叫張三,他去廚具店,買了一口鍋,商家吹噓這鍋是不鏽鋼的,不粘鍋,無汙染,用十年都沒問題。
  • 古代官員也有試用期?
    這就是為官者要使轄區內物阜民豐……  中國古代官吏銓選和管理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出現官員一詞的古籍可追溯到《周書·盧辯傳》。  古代官員如何進行考核?  中國古代有一套系統的官吏考核制度, 「考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政績考核。所謂「考課」,包含著兩種意義:一是考,就是考查自中央至地方各級官吏在其任職期間執行國家法令的具體表現;二是課,就是依照國家的行政計劃進行督課。
  • 古代女子坐牢會遭受的四種處罰,一個字「慘」,兩個字「很慘」
    今天看到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問「古代女子被關入大牢之後,會有什麼處罰」。其中問題,可參見清人小說《活地獄》,在裡面就有描述。不過那本書是文言寫成,大獅這裡用白話來給大家說說著古代女子坐牢會遭到何種處罰,各位看官,且睜大眼睛往下瞧!
  • 晚清老照片: 官員坐在椅子上判案, 弓箭手射箭讓人忍俊不禁!
    晚清老照片:官員坐在椅子上判案,弓箭手射箭讓人忍俊不禁! 弓箭手射箭讓人忍俊不禁,看著弓箭手的姿勢,還挺威風的,然而但我們看到右邊的標靶時,著實讓人忍俊不禁,沒想到他射箭的時候,竟然會是這樣的結果,著實讓人好笑,要是在戰場上這名射箭
  • 古代上班打卡為啥叫點卯?古代學子上課是否也點名?
    古代上班打卡叫「點卯」 對於大多數上班族來說,「打卡」意味著早起、堵車、擠地鐵、等電梯。有人說:如果生活在古代就好了,可以睡覺睡到自然醒。 在古代真的可以睡到自然醒嗎?當然不是。 《詩經·齊風·雞鳴》有記載:「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意思是「公雞已開始打鳴,太陽也出來了,上朝的官員已經到了」。這段話描述的就是古人上班的情形,可見從春秋時代開始,古人就要在雞鳴時去上班。
  • 古代科舉考試也有作弊和替考?被發現後,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
    記得當年臨近高考時,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我們班主任說的那句話:沒有經歷過高考的學生,人生是不完美的!今年由於疫情原因,高考日期延遲一個月。如今高考將至,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將近萬千學子埋頭苦讀,終於可以等到一個結果。十年寒窗苦讀,高考作為現代最為嚴格公正的考試,這一天也是證明天下莘莘學子的時刻。
  • 五聽三訊:中國古代刑事案件審理的規範化過程
    法官作為統治階級在司法領域的代理人,如果對於案件事實的認定等同於神明的指示,那人們對判案的結論自然會心服口服。一談到中國的神證斷案,神獸獬豸的傳說立時便躍出腦海。時至今日,我們仍在使用獬豸的形象作為司法公正的圖騰。
  • 山東的高考舞弊案,在古代會怎麼處罰?放到美國又是什麼罪?
    又是一年高考時。十年寒窗無人問,金榜題名天下知。正因如此,高考被賦予了特殊的色彩,引起了社會極高的關注。有人說,高科制度是中國社會最公平的制度,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基石,是國家選拔人才的最重要途徑。
  • 判案兩法官,生死一句話;輸贏看武藝,曲直獸來定,不同尋常的依「法」判案
    奇趣判案咱們都知道有了冤屈找法院,讓法官評評理。驚堂木「啪」一拍,對錯立馬見分曉。問題來了,堂堂中華民族5000多年歷史,先人是怎樣依「法」、「公平公正」地判案呢?有哪些出乎意料的「奇葩」案件呢?筆者,現在就給您講兩個,解解饞。
  • 縱火嫌犯終獲死刑,古代都怎麼處罰縱火犯?
    放火罪作為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刑事犯罪,多國法律都要求從重處罰。且莫某故意放火造成的損失超過了兩百萬,已經遠遠超過法律對重大損害的界限,被判極刑也在意料之中。其次在莫某和辯護律師的辯護中,提到了「莫某發現火勢難以控制,有第一時間報警並試圖營救被困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