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判案時,總以「重打幾十大板」作為處罰,原因何在?
文|悠悠歷史風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古裝的影視作品,這些作品一般都是根據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事,或者根據歷史人物編出的故事。有很多人都比較喜歡看古裝劇,其實這也是了解歷史的一種方法。不知道大家在看古裝劇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古代官員判案時,總以「重打幾十大板」作為處罰,原因何在?
想必大家在電視劇中沒少看到這樣的場景,百姓們有什麼不公平的事情都會去衙門告狀,不管是家裡東西被偷了,還是大街上的商人缺斤短兩的,都有被告上衙門的例子。而在這個時候,衙門裡的官員就開始升堂,想必這個時候大家都會想到公堂上的官差們必須要喊的兩個字了吧!就是「威武」二字,就是為了顯示這個官員的威嚴。
而在官員判案結束之後,為了處罰做了壞事的人,就會把他們拉下去重打幾十大板。至於為何不採用其他的處罰方式,可以說有三點原因。第一點,這些官員所判的都是一些比較小的事情,也就是百姓之間的糾紛,商人們有沒有缺斤短兩的行為,再者就是一些人偷了別人家的東西等等。面對這些事情,縣衙裡的官員也只能對其進行警告性的處罰。
對於能夠起到處罰作用,又能直接實行的處罰方式,拉出去打個二三十大板可以說是比較合理的處罰了,所以這種方式就一直在用。第二個原因,跟打的部位有關。在電視劇中我們就能看到,只要是被拉出去打板子的人,一般都是被打屁股,因為這個部位脂肪比較多,一般情況下,是不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的,很快就能恢復,並且不會對以後的生活造成太大影響。
而第三個原因,跟古代的禮儀有關。我們國家從古代開始就一直很講究禮儀,並且對人們的行為舉止也是比較重視的,一切都以禮儀為準。而在古代的禮儀當中,挨板子的部位是代表羞恥的,所以重打幾十大板也是為了讓受罰的人要懂得禮義廉恥,所以在挨板子的時候,不僅僅是身體感受到了疼痛,更難受的是面子問題。
其實這種處罰方式也是有前提的,就是要因人而異,控制好要打多少板,雖然說不太容易造成特別嚴重的後果,但是打的太多了也是會要命的。所以在電視劇裡經常出現的場景中,一般都是打二十大板到五十大板之間,當然,也有處罰更為嚴重的,甚至有些人是挨板子才丟了性命的。看完這些之後,你知道其中原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