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又叫「祭祖節」,這天都有什麼講究?

2020-12-17 芷天說

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又叫「祭祖節」,這天都有什麼講究?

從古至今,我們似乎對於去世的親人有一種特殊的情懷,於是乎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祭祖,現在大家所熟知的和「祭祖」有關的節日就是清明節和中元節。在清明節這一天,很多人都會回老家祭祖、掃墓。從而表達自己對於祖先的尊重,對於已故親人的緬懷。

其實在民間,人們將祭祖的節日合稱為三大「鬼節」,前面兩個清明節中元節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但是這第三個,或許很多人都不了解。

可能是因為地域原因,筆者之前也並沒有聽說過節日,它就是農曆十月初一的「寒衣節」,別稱「祭祖節」、「十月朝」、「冥陰節」等等。這個節日起源於北方,或許有一些南方朋友並不是很了解。

當然「寒衣節」並不僅僅只是為已故之人送寒衣,同時也是提醒生者快要進入冬天了,該注意保暖了。農曆十月初一在北方已經比較冷了,北方很多地區還沒有進入十一月就開始下雪了。

在這一天人們會做很多事情,尤其是婦女。她們會將自己做好的棉衣給自己的丈夫和子女,好讓大家都做好換季的準備,避免著涼生病。筆者每次換季的時候都會感冒發燒,年年都逃不過,所以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照顧自己,就算是小感冒也很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

言歸正傳,在這一天,就算是天氣還沒有完全轉涼,婦女們也會讓自己的家人試一試棉衣,就算是一個形式,從而也為家人討一個吉利。男人們在這一天也要做一些事情,類似於整理火爐,煙筒,還要習慣性地生一下火,這樣才能保證天冷了家裡不會太冷。

這天全家人還會一起祭祀,需要準備的東西有食物、酒水、香燭、紙錢,最重要的就是冥衣。大家會在這一天把自己準備好的冥衣給祖先燒過去,保證祖先在「另一個世界」不著涼,當然也會祈求逝者保佑生者,這是我們國人一直以來的信念。雖然不提倡,但是這都是大家對於美好生活的願望,也並不能加以制止。

另外,不同的地方其實有著不同的習俗,筆者也簡單地為大家介紹一下。在山西,大家在做寒衣的時候還會往裡面塞一些棉花,據說這是為了給已故之人做棉衣還有棉被用的。同時還會準備帽子、鞋子、被子等等,甚至還會做一個紙房子,看上去相當的精緻。

在河南洛陽,人們在這一天會做很多的烹炸食品,也會包餃子同時準備供奉祖先的食物,這些食物大多數都很油膩,因此有「十月一,油唧唧」的說法。還有很多人並不會去祖先的墓地祭祀,而是選擇在十字路口焚燒紙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其他沒有人管的「遊魂」送溫暖,當然這就有一點迷信了。

在山東,人們都習慣在郊外的路口焚燒寒衣,這些寒衣大部分都是用彩紙剪裁製成的。最後就是在南京,大家會把各種各樣的寒衣裝在一個紅袋子裡面,然後在裡面寫上已故之人的名字以及身份,先將紙袋供奉一段時間,之後在進行焚燒,從而祈求家族興旺,子女平安。

現在記得這些節日的人越來越少了,當然焚燒物品本身是一個不好的習慣,大家應該慢慢地改正過來。對於已故之人的懷念,有的時候放在心上並不比用形式表現出來的差勁。祭奠逝者,想必也是想讓他們看見我們現在過得很好,不必為我們擔心吧。但是迷信的東西大家還是不可信,畢竟這是一個科學的社會。

相關焦點

  • 寒衣節又叫「祭祖節」,為何流行「送寒衣」?這天還有什麼講究?
    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這個具有悠久歷史色彩的節日,並非是一個值得人們歡度的佳節。 寒衣節和清明節、中元節、下元節,並稱為「四大鬼節」之一,又叫「祭祖節」,這天有什麼講究?送寒衣習俗是怎麼來的? 第一、關於寒食節的起源 在西周時期每年的十月初一,都是一年一度的「臘祭日」,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除了祭祀天地之外還要祭祀逝去的親人。
  •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又稱祭祖節,這天都哪些習俗
    寒衣節是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祭祖節」,是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寒衣節流行於北方,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一、寒衣節習俗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古人們也在農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這天有家祭、也有墓祭,而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北方將寒衣節與每年春季的清明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合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
  • 農曆十月初一,單位放假讓員工回家上墳,你們那裡有這種習俗嗎?
    以前只知道每年的清明、中元節和十月初一要上墳祭祖,卻從來沒想過這個日子是個節目。那,今天到底是什麼節呢? 好奇心上來查了一下,原來叫寒衣節。原來,寒衣節是與清明節、中元節齊名的中國三大鬼節之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亦稱冥陰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為其送寒衣。它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這一天,人們會通過各種方式祭奠先人,表達哀思。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 十月初一寒衣節:民間祭祀講究及禁忌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十月初一寒衣節:民間祭祀講究及禁忌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亦是道教五臘日之民歲臘,是我國傳統地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 農村老人說「農曆十月初一不能起的太早」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對於農村老人說「農曆十月初一不能起的太早」 ,這是因為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也被稱為十月朝、祭祖節,一般過了立冬第二天就是寒衣節了,因為這天預示著冬天的第一天,會比較寒冷了,為祭奠家裡的逝者並送寒衣,故而被稱為「寒衣節」。
  • 十月一「寒衣節」,三大鬼節之一,有哪些忌諱和講究
    農曆十月初一,民間有「十月一,送寒衣」的習俗,因此也稱「寒衣節」。作為傳統的三大鬼節之一(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寒衣節的習俗還是有些不同的。因為時值孟冬,天氣漸寒,世間的人開始增添棉衣。出於緬懷和關心,想到天氣寒冷,也給冥界的親人送去寒衣。
  • 寒衣節|勿忘祭祖送寒衣
    寒衣節 是指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又名十月朝、祭祖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不少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逝世親人農曆十月初一恰好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禮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天子在社壇上祭祀,在門閭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布新的作息制度。 清朝的《帝京歲時紀勝》具體提到「寒衣節」時的情形,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 明天農曆十月一,是什麼節日?在農村都有哪些習俗?
    在我們北方,農曆的十月初一這天可是很隆重的,尤其是住在村子裡的很早就會起床去山上,去山上幹嘛呢?不為別的,是為了上墳祭祖。農曆的十月初一是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
  • 今天,農曆十月初一,民間俗稱「寒衣節」,中國傳統祭祖的日子
    中國素來對先人有崇高的敬意,每年有「清明節」,清明節前一天還有「寒食節」,另外還有「中元節」、「寒衣節」、「下元節」等等,加上不同地方的不同風俗,每年有很多祭拜祖先的日子。《詩經》裡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從農曆九月開始天氣逐漸轉冷,就要慢慢加衣服了,而到了農曆十月開始,冬天就要來了,換季的衣服必須要備好。
  • 中國三大鬼節 寒衣節是什麼節
    在我國,一直有對於鬼神之說的說法。在清明、中元節和寒衣節這三大鬼節上,也是得到很好的體現。今天和大家介紹的是寒衣節,這個被稱為三大鬼節之一的節日,它的起源是什麼呢?  據考證,早在周朝時,農曆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禮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閭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布新的作息制度。《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 故前代授衣多在夏曆九月,日期不確定。
  • 寒衣節是什麼意思含義介紹 寒衣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寒衣節是什麼意思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漢族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 2017年寒衣節是哪天寒衣節為什麼又叫鬼節 關於鬼節的傳說及鬼節禁忌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 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 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2017年寒衣節是哪一天?寒衣節有哪些習俗?2017年的寒衣節就是11月18日,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
  • 2018寒衣節是什麼時候 新曆時間每年都是不同的
    寒衣節屬於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所以新曆時間每年都是不同的,那麼今年寒衣節是哪一天,2018年寒衣節什麼時間燒紙?來看看吧!寒衣節屬於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所以新曆時間每年都是不同的,那麼今年寒衣節是哪一天,2018年寒衣節什麼時間燒紙?來看看吧!
  • 每年的陰曆十月一很多人都會去上墳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這是古代流傳下來的節日,農曆十月初一是古時的寒衣節,又叫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孝道的民族,而視死如視生,在對待已故先人的問題上,不敢有半點馬虎。農曆十月初天氣轉冷,應該添加衣服了。為了不讓已故先人在陰間挨冷受凍,家家戶戶便在農曆十月初一這天,來到先人的墳前燒上一些紙錢和紙糊的棉衣,讓先人們過上一個溫暖的冬季。十月初一的寒衣節和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寒衣節的由來據說和孟姜女的故事有關,傳說孟姜女在新婚第一天,丈夫範杞梁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築萬裡長城。秋去冬來,天氣轉冷,孟姜女怕丈夫挨凍,便千裡迢迢為丈夫去送寒衣。
  • 寒衣節為何要祭祀?古人視十月為「正陰之月」,陰氣正甚
    寒衣節是農曆十月裡最大的一個節日,寒衣節的來歷是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就算被世人遺忘,但依舊是一年中足以溫暖的節日。
  • 莊浪民俗:十月一,送寒衣的講究及禁忌!
    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氣候漸漸寒冷。因此,十月初一,又稱為「燒衣節」。 2020年寒衣節是什麼時候? 公曆:2020年11月15日 農曆:2020年十月初一星期日
  • 寒衣節丨風霜涼意濃,寒衣寄念思
    寒衣節今天是農曆的十月初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的寒衣節。和「大名鼎鼎」、眾所周知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相比,寒衣節絕對是一個不太為現代人熟知的傳統節日了。寒衣節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
  • 寒衣節:十月一兒,燒寒衣兒,添衣加被夜寒冷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相傳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為了顯示順應天時,在十月初一這天早朝,行「授衣」之禮,並把剛收穫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嘗新。南京民諺說:「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禦寒冷。」「寒衣節」由此而來。人們還在加衣避寒的同時,也將冬衣捎給遠在外地戍邊、經商、求學的遊子,以示牽掛和關懷。
  • 十月初一送寒衣,這些禁忌你一定要知道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寒衣節流行於北方,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
  • 你一定不知道:寒衣節的由來竟如此悲涼!
    寒衣節,一個被世人遺忘,卻又溫暖的日子。 寒衣節,是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那麼,你知道寒衣節最初是為了紀念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