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素來對先人有崇高的敬意,每年有「清明節」,清明節前一天還有「寒食節」,另外還有「中元節」、「寒衣節」、「下元節」等等,加上不同地方的不同風俗,每年有很多祭拜祖先的日子。
《詩經》裡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從農曆九月開始天氣逐漸轉冷,就要慢慢加衣服了,而到了農曆十月開始,冬天就要來了,換季的衣服必須要備好。
活著的人要添衣,逝去的先人也要添衣。這也是表達我們後輩,不忘先祖,繼承他們血脈和遺志的一種心靈寄託。
寒衣節表感恩
傳說孟姜女丈夫被拉去戌邊修長城,當時天氣轉寒,孟姜女千裡迢迢給丈夫送衣服。等到了,才發現丈夫已經離世,悲慟之下的孟姜女哭倒長城。
自此以後,寒衣節開始流傳起來。
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寒衣節這天,婦女們都要準備好過冬的衣服給家人換上。如果天氣尚暖,也要象徵性的穿一下,圖個吉利。
另外,人們還要在今天用紙象徵性地紮好衣服,上墳祭祀,燒了給先人送去。
北方管這叫「燒包袱」,甚至還會燒一些紙紮的房子、被子,讓親人在那個世界,過一個暖和的冬天。
寒衣節起源於周代,歷史悠久,與清明節、上巳節、中元節,並稱為「中國四大鬼節」。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這樣的節日就是表達感恩的日子。
「逝者安息,生者如斯。」通過我們對先輩的懷念、哀思,一是心靈上的寄託,二是給後人做的示範教育。
這也是所謂的「事死者,如事生」。
在中國人傳統的意識裡,已經逝去的親人,不過就是換了一個住的地方而已。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人,我們需要用同樣的關懷來對待他們。
這樣對待逝去的親人,就是孝道,就是為自己和子孫後代積累福報。
《論語》裡說:「子曰:『未知生,焉知死!」通過知道生,通過活著的人來了解、明白死去的人。因此我們要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活著的時光。
昨天,農曆九月二十九日是佛教消災延壽藥師佛的聖誕。
我們可通過誦經、吃素、供燈、禮拜祈願佛光護佑法界一切眾生。
這兩個緊挨著的節日一個是護持活著的眾生,消災除障,保佑我們現世的人祛除疾病、遠離痛苦,清淨煩惱!一個是祭祀祖宗,讓他們「豐衣足食」,免遭罪苦。
藥師佛未成佛之前,曾經發下十二大願來利益眾生,願意為眾生消災免難、增福延壽,為了成就這些願望,他也曾經修習諸多法門;待成佛後,他又開示諸多藥師法門來滿足眾生所願。
所以藥師佛具醫治大願力,能夠為世人拔除一切疾病痛苦,解脫厄運,延長壽命,所以又被稱為消災延壽藥師佛。
藥師佛聖誕與寒衣節互相之間的意義
為什麼這兩個節日緊挨著呢?是巧合嗎?
這當然不是巧合,這是在告訴我們活著的人,要以消災延壽藥師佛的大願力、慈悲心,來對待逝去的祖先,去給他們消災除障,去超拔他們往生極樂世界。
藥師佛是一位慈悲大愛的藥王佛,能為世間一切有情眾生消災解難、增福延壽,拔眾生苦,醫眾生病。他始終實踐著大願,故藥師佛尊稱消災延壽藥師佛。
我們通過昨天藥師佛聖誕的加持,而免災多難、身心快樂,然後把藥師佛的加持轉接給離世的祖先。這才是藥師佛和寒衣節兩個日子緊挨著的意義。
我們在今天這個日子裡,捎去對逝去親人的思念,捎去要對他們說的話語,捎去子孫對他們的心願:願他們能生起信心,脫離苦海,願佛菩薩能加持他們,使他們早日得到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