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農曆十月初一,民間俗稱「寒衣節」,中國傳統祭祖的日子

2021-01-07 尚思修善學佛

中國素來對先人有崇高的敬意,每年有「清明節」,清明節前一天還有「寒食節」,另外還有「中元節」、「寒衣節」、「下元節」等等,加上不同地方的不同風俗,每年有很多祭拜祖先的日子。

《詩經》裡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從農曆九月開始天氣逐漸轉冷,就要慢慢加衣服了,而到了農曆十月開始,冬天就要來了,換季的衣服必須要備好。

農曆十月初一,寒食節

活著的人要添衣,逝去的先人也要添衣。這也是表達我們後輩,不忘先祖,繼承他們血脈和遺志的一種心靈寄託。

寒衣節表感恩

傳說孟姜女丈夫被拉去戌邊修長城,當時天氣轉寒,孟姜女千裡迢迢給丈夫送衣服。等到了,才發現丈夫已經離世,悲慟之下的孟姜女哭倒長城。

自此以後,寒衣節開始流傳起來。

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寒衣節這天,婦女們都要準備好過冬的衣服給家人換上。如果天氣尚暖,也要象徵性的穿一下,圖個吉利。

點一盞心燈,照亮他們

另外,人們還要在今天用紙象徵性地紮好衣服,上墳祭祀,燒了給先人送去。

北方管這叫「燒包袱」,甚至還會燒一些紙紮的房子、被子,讓親人在那個世界,過一個暖和的冬天。

寒衣節起源於周代,歷史悠久,與清明節、上巳節、中元節,並稱為「中國四大鬼節」。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這樣的節日就是表達感恩的日子。

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逝者安息,生者如斯。」通過我們對先輩的懷念、哀思,一是心靈上的寄託,二是給後人做的示範教育。

這也是所謂的「事死者,如事生」。

在中國人傳統的意識裡,已經逝去的親人,不過就是換了一個住的地方而已。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人,我們需要用同樣的關懷來對待他們。

這樣對待逝去的親人,就是孝道,就是為自己和子孫後代積累福報。

《論語》裡說:「子曰:『未知生,焉知死!」通過知道生,通過活著的人來了解、明白死去的人。因此我們要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活著的時光。

願生者好好修行

昨天,農曆九月二十九日是佛教消災延壽藥師佛的聖誕。

我們可通過誦經、吃素、供燈、禮拜祈願佛光護佑法界一切眾生。

這兩個緊挨著的節日一個是護持活著的眾生,消災除障,保佑我們現世的人祛除疾病、遠離痛苦,清淨煩惱!一個是祭祀祖宗,讓他們「豐衣足食」,免遭罪苦。

藥師佛未成佛之前,曾經發下十二大願來利益眾生,願意為眾生消災免難、增福延壽,為了成就這些願望,他也曾經修習諸多法門;待成佛後,他又開示諸多藥師法門來滿足眾生所願。

消災延壽藥師佛能祛災免難

所以藥師佛具醫治大願力,能夠為世人拔除一切疾病痛苦,解脫厄運,延長壽命,所以又被稱為消災延壽藥師佛。

藥師佛聖誕與寒衣節互相之間的意義

為什麼這兩個節日緊挨著呢?是巧合嗎?

這當然不是巧合,這是在告訴我們活著的人,要以消災延壽藥師佛的大願力、慈悲心,來對待逝去的祖先,去給他們消災除障,去超拔他們往生極樂世界。

藉助藥師佛的加持,超拔先人

藥師佛是一位慈悲大愛的藥王佛,能為世間一切有情眾生消災解難、增福延壽,拔眾生苦,醫眾生病。他始終實踐著大願,故藥師佛尊稱消災延壽藥師佛。

我們通過昨天藥師佛聖誕的加持,而免災多難、身心快樂,然後把藥師佛的加持轉接給離世的祖先。這才是藥師佛和寒衣節兩個日子緊挨著的意義。

我們在今天這個日子裡,捎去對逝去親人的思念,捎去要對他們說的話語,捎去子孫對他們的心願:願他們能生起信心,脫離苦海,願佛菩薩能加持他們,使他們早日得到光明。

相關焦點

  •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又稱祭祖節,這天都哪些習俗
    寒衣節是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祭祖節」,是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寒衣節流行於北方,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一、寒衣節習俗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古人們也在農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這天有家祭、也有墓祭,而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北方將寒衣節與每年春季的清明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合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
  • 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又叫「祭祖節」,這天都有什麼講究?
    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又叫「祭祖節」,這天都有什麼講究?從古至今,我們似乎對於去世的親人有一種特殊的情懷,於是乎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祭祖,現在大家所熟知的和「祭祖」有關的節日就是清明節和中元節。在清明節這一天,很多人都會回老家祭祖、掃墓。
  • 十月初一寒衣節:民間祭祀講究及禁忌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十月初一寒衣節:民間祭祀講究及禁忌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亦是道教五臘日之民歲臘,是我國傳統地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 中國三大鬼節 寒衣節是什麼節
    在清明、中元節和寒衣節這三大鬼節上,也是得到很好的體現。今天和大家介紹的是寒衣節,這個被稱為三大鬼節之一的節日,它的起源是什麼呢?  據考證,早在周朝時,農曆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禮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閭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布新的作息制度。
  • 寒衣節|勿忘祭祖送寒衣
    寒衣節 是指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又名十月朝、祭祖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不少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逝世親人農曆十月初一恰好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禮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天子在社壇上祭祀,在門閭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布新的作息制度。 清朝的《帝京歲時紀勝》具體提到「寒衣節」時的情形,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 寒衣節是什麼意思含義介紹 寒衣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寒衣節是什麼意思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漢族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 農村老人說「農曆十月初一不能起的太早」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對於農村老人說「農曆十月初一不能起的太早」 ,這是因為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也被稱為十月朝、祭祖節,一般過了立冬第二天就是寒衣節了,因為這天預示著冬天的第一天,會比較寒冷了,為祭奠家裡的逝者並送寒衣,故而被稱為「寒衣節」。
  • 今天是初一寒衣節,是上墳祭祖給祖先換棉衣的日子,怎麼樣換棉衣
    今天是農曆十月初一,也叫寒衣節,無論上班的還是種地的男人們,都要在今天早晨去上墳祭祖。之所以是今天上墳,老人們說是天越來越冷了,要給已故的祖先們換棉衣了。為了給祖先們送去換季衣服的冥幣,很多在外上班的男人,就像清明節一樣,都會趕回來上墳祭祖。
  • 農曆十月初一,單位放假讓員工回家上墳,你們那裡有這種習俗嗎?
    今天是周六,但是我們慣例不休周六隻休周日,早上接辦公室通知說下午放假。年輕的同事說,今天是寒食節。我笑:寒食節是清明前好不好?這是農曆十月了。以前只知道每年的清明、中元節和十月初一要上墳祭祖,卻從來沒想過這個日子是個節目。
  • 十月一「寒衣節」,三大鬼節之一,有哪些忌諱和講究
    農曆十月初一,民間有「十月一,送寒衣」的習俗,因此也稱「寒衣節」。作為傳統的三大鬼節之一(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寒衣節的習俗還是有些不同的。因為時值孟冬,天氣漸寒,世間的人開始增添棉衣。出於緬懷和關心,想到天氣寒冷,也給冥界的親人送去寒衣。
  • 農曆十月初十原來是一個古老的祭祖節日,和河圖洛書有關
    十月朝即「十月初十」,原來是一個被淡忘的至關重要的傳統祭祖節日,古唱書曰:十月裡來滿一年,十月忙著來上墳,十月裡來十月朝,家家戶戶把紙燒,家家墳上飄白紙,戶戶送衣又送食。農曆十月初,俗稱:「十月朝」,是繼「清明」、「中元」以後的又一「鬼節」。亦稱「十月朔」。在我國天象文化裡,「朔、望」,是指月象:朔望月,又稱「太陰月」。月球繞地球公轉相對於太陽的平均周期。為月相盈虧的平均周期。以從朔到下一次朔或從望到下一次望的時間間隔為長度,平均為29.53059天。
  • 寒衣節又叫「祭祖節」,為何流行「送寒衣」?這天還有什麼講究?
    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這個具有悠久歷史色彩的節日,並非是一個值得人們歡度的佳節。 《詩經·豳風·七月》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所謂「九月授衣」指的就是,從農曆九月份開始北方的氣溫就要快速下降了,所以人們都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 而十月份的時候由於氣溫更低,所以才會有「送寒衣」的說法,所以在古代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
  • 連雲港地區十月初一寒衣節習俗,這些禁忌要注意!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民間傳統的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祀節」、「冥陰節」。今年十月初一寒衣節,是立冬過後第二天,人們在喜慶豐收的同時,不忘祭祀逝去的親人,天氣越來越冷了,人們給逝去的親人送去寒衣,以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崇敬、感恩;寒衣節與清明節、中元節並稱民間三大傳統祭祀節。
  • 2018寒衣節是什麼時候 新曆時間每年都是不同的
    寒衣節屬於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所以新曆時間每年都是不同的,那麼今年寒衣節是哪一天,2018年寒衣節什麼時間燒紙?來看看吧!寒衣節屬於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所以新曆時間每年都是不同的,那麼今年寒衣節是哪一天,2018年寒衣節什麼時間燒紙?來看看吧!
  • 民間傳奇故事:中國三大鬼節的一些傳說和禁忌
    我們常說的鬼節一般是指中元節,中國陰曆七月十五,民間常叫「七月半」,但實際上有中國三大鬼節,分別是清明、中元、寒衣。先講講中元節這一最大鬼節的由來,而關於這一鬼節的由來也是有很多說法和傳說,一起來看看吧!
  • 2017年寒衣節是哪天寒衣節為什麼又叫鬼節 關於鬼節的傳說及鬼節禁忌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 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 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2017年寒衣節是哪一天?寒衣節有哪些習俗?2017年的寒衣節就是11月18日,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
  • 十月初一送寒衣,這些禁忌你一定要知道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寒衣節流行於北方,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
  • 你一定不知道:寒衣節的由來竟如此悲涼!
    寒衣節,一個被世人遺忘,卻又溫暖的日子。 寒衣節,是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那麼,你知道寒衣節最初是為了紀念誰嗎?
  •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庚子年寒衣節祭祖大典隆重舉行
    11月15日(農曆十月初一),洪洞大槐樹庚子年寒衣節祭祖大典在景區祭祖廣場舉行。此次祭祖大典以「遊山西·讀歷史 敬先祖·興中華」為主題,海內外大槐樹移民後裔、研學團隊齊聚祖地,共祭移民先祖,祈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共話民族鄉愁。(迎請神主)上午10時許,三通鼓響後,祭祖大典在莊嚴、肅穆、神聖的氛圍中拉開帷幕。
  • 你不知道的那些傳統節日
    相比西方節日的追捧程度,中國的不少傳統節日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介紹那些已經快要被我們遺忘的傳統節日。一:正月十五 上元節吳蘸江頭揮墨寶,君邀瀚海領清源。添詩共賀新年好,做賦溫馨度上元。上元節即現在的元宵節,又稱作小正日,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也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