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半島記者 黃靖斐
青島市語言藝術研究會正式成立不久,即推大動作。研究會邀請到當代著名快板書相聲表演藝術家張志寬來青,並舉辦了為期三天的2019快板藝術交流展演活動。近日「中國名家張志寬快板藝術青島曲藝傳承培訓基地」揭牌,張志寬,青島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春生,共同為青島市語言藝術研究會主席趙樂平授牌,標誌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快板書傳承人張志寬快板藝術青島曲藝傳承培訓基地正式掛牌成立,這也是山東省首家快板藝術傳承培訓基地。
中國快板書相聲表演藝術家張志寬(左),青島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春生(右),為青島市語言藝術研究會主席趙樂平授牌「中國名家張志寬快板藝術青島曲藝傳承培訓基地」。
為愛徒站臺,傳承是我的責任
年逾古稀的老藝術家張志寬,以生動有趣的講解和身體力行的努力,踐行著一位藝術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他表示,青島市語言藝術研究會的成立是一件大好事,可喜可賀,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快板書傳承人,進行傳承與創新是我的責任。
張志寬透露說,這次來青是應愛徒趙樂平的盛情邀約,「趙樂平是我的愛徒,也是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李鴻基的愛徒,他既掌握著快板藝術,也懂得山東快書的藝術,培養了很多的後備軍,這次他當選為青島市語言藝術研究會主席,從語言藝術入手,將更為綜合的舞臺表演藝術融入到快板說唱藝術中去,這是我們共同的使命和責任。」
對於青島市語言藝術研究會舉辦的這次活動,作為研究會的主席,趙樂平表示:「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民族藝術,讓我們在語言藝術的這片沃土上深耕,讓我們不斷地學習進取,從語言、節奏、形體、表演等綜合舞臺藝能的快板說唱藝術中,汲取更多語言技巧,獲得進一步提升。」
張志寬向愛徒趙樂平託付快板藝術在青島傳承與創新的重任,趙樂平現場領板與眾學員一同打起快板響連聲。
張志寬今年74歲,是我國著名快板書相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他師承快板書藝術大師李潤傑,相聲大師白全福,是曲藝界公認的「李派」快板書優秀繼承人。
記者在現場看到,張志寬把講臺當成了舞臺,一招一式,現場演繹。一顰一笑,聲情並茂,將快板書的藝術精髓表現得淋漓盡致。「快板書講究有人有事有情有趣,這需要在傳承過程中不斷地摸索」。為了唱好快板書,他曾經向戲劇演員求教,「演《三打白骨精》的時候,我就找到中國京劇院的董文華,也曾向聲樂教授虛心求教,二者之間都是節奏的藝術,有共通之處。」
「唱打多變,穿成一線,高中低音,隨情轉換,快而不亂,慢而不斷……」活動現場,張志寬從快板書的基本技法到曲藝精髓,生動形象地與島城的快板書愛好者進行了交流。
現場學習快板藝能的中青少兒,認真練習提升快板說唱的技巧。
不拒新事物,用微信口傳親授教學生
一輩子鍾情快板書事業的張志寬,對傳承快板藝術非常執著。他說:「我已經退休十多年了,按說應該頤養天年,但總覺得自己身上有個使命,要把快板藝術理論和藝能傳授給下一代,所以這些年,從沒有停下過腳步。」
張志寬極為欣慰地表示,現如今據粗略統計,約有50萬的小學生在學習快板書:「我自己也有一百多個徒弟,多一個徒弟,就多一個火種,就能將快板書帶到更多的地方」。張志寬表示,現如今有很多南方城市,很少接觸北方曲藝的地方,也興起了快板書熱潮,這就是傳承的一種體現。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方便教學,這位古稀老人變成了「手機達人」,「我現在用微信教學生,每發一條語音是60秒,我就是利用這一個一個的60秒,給學生做指導。」張志寬說:「就像當年李潤傑老師為了培養我,把自己的新段子都說給我一樣。現在,我也要把自己的多年所學傳給下一代。」
圓滿完成三天的快板藝術交流展演,學員們收穫滿滿。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當下仍具有重要意義,面對老人摔倒扶不扶都成為問題的時候,當贍養老人當成負擔在子女間推來推去的時候,我們還不反思嗎?傳統文化的缺失會帶來太多的問題。
張志寬的愛徒趙樂平告訴記者,非遺快板書要有人傳承下去,作為快板藝術傳承人,我們有責任盡最大能力來傳播。「快板書裡都是正能量,有成語故事,有《弟子規》等,不僅豐富孩子們的知識,還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
趙樂平發揮著傳幫帶作用,在青島也培養了一批活躍在島城曲藝舞臺和語言藝術教育領域的愛徒和學生,在這次張志寬來青期間,又見證了趙樂平新添5位愛徒:劉冠霆、紀曉德、紀郅煬、郭祖辰、欒雅琪。快板藝術薪火相傳,多一個徒弟多一個火種。
中華傳統文化非遺傳承快板藝術後繼有人:郭祖辰、紀郅煬、趙樂平、張志寬、紀曉德、欒雅琪、劉冠霆(由左至右)。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