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陰符經》上講「八卦甲子,神機鬼藏」,即是說,奇門遁甲的神妙之處均藏在八卦和甲子之中。所以我們要想學好奇門遁甲,那必須要有紮實的易學知識和深厚的五行幹支基礎,這樣你就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學會奇門遁甲這門絕學。
由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的組合而成的六十花甲子是以時間為主要特徵的全息符號,以後天八卦為主的九宮八卦是以空間為主要特徵的全息符號。奇門遁甲就是將這二者按一定的規則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融時空為一體,包括天、地、人、神(宇宙中的暗物)在內,多維立體的動態宇宙思維模型,以模型中的時間資訊為主,進行系統思辨,從而達到預測萬事萬物、以利趨吉避兇的預測法。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個天幹符號,除去其代表時間概念的特定意義以外,還含有特定的意義,明白了這一點,奇門遁甲就應刃而解了。
1、 甲為首長,為元帥,他經常隱蔽在幕後,所以叫遁甲。
2、 乙、丙、丁為三奇,是領導身邊最得力的三個助手。
乙為文官,叫日奇;
丙為武官,叫月奇;
丁負責後勤保障供應,叫星奇。
乙、丙、丁三奇,也可以作為三支奇兵來理解,出奇制勝往往都靠它。也有人從陰陽五行的概念來解釋乙、丙、丁為何稱為三奇,即甲為主帥,為陽木,最怕庚金克殺(陽金克陽木為七殺,最兇);而乙為陰木,好比甲木的妹妹,乙庚相合,甲將乙妹嫁給庚金為妻,這樣甲木就解除了威脅,乙自然可稱得上實行「美人計」的奇兵了;丙為陽火,木生火,他好比甲木的兒子,能克殺庚金,保護甲木之父,所以他自然也是一奇;丁為陰火,她好比甲木的女兒,也能克傷庚金,保護甲木之父,所以也是一奇,為此她還有「玉女」的美稱。
戊、己、庚、辛、壬、癸叫做六儀。
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相配,形成六十甲子,則十天幹每個都會用六次,這樣就形成了六甲、六乙、六丙、六丁、六戊、六己、六庚、六辛、六壬、六癸。
「百年來步兵難敵騎兵」。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勝負往往並不取決的雙方傷亡的絕對數量,而是士兵的士氣,當一方絕大多數部隊陷入恐懼,失去了繼續廝殺的勇氣,也就宣告了他們的失敗。而人是盲目的,所謂勇氣,很多時候是依賴於身邊是否有站立的戰友,我方是否能夠保持完整的陣容。只要一個戰陣依然完整,哪怕被重重圍困,身邊的將士也能給士兵以繼續作戰的激勵。
而對於戰陣,說是靠在一起,其實不然。可以想像,一旦雙方步卒戰線平平地對擊,面對面的廝殺,過分緊密的隊形將導致我方兵器無法有效揮舞,而對手的長戈卻有機會作到一擊數人。因此,所謂完整的陣容,其實是鬆散的,這也給了馬軍以可乘之機。
馬上騎兵相對於步卒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其一往無前的氣勢、強大的衝擊力對於戰線的破壞性。正統的戰法,即所謂「衝陣」,是百騎齊發,在正面從多個點衝破對方戰線,直抵陣後,再勒馬回身反向衝擊。這種反覆衝擊的作用並不在於殺傷,而是使對方任何兩個士兵之間的聯繫隨時有被匹馬截斷的危險,使單個的步卒產生孤立無援的錯覺,在整體上將完整的隊形破壞為一盤散沙。加之騎兵衝鋒時有如鐮刀割麥,極高的速度造成巨大的能量,單獨的步兵一旦正面被撞,不會有任何格擋或反擊的機會。這種死亡的恐懼在孤獨感的作用下會越發顯著,從而導致個體失去戰意,進而發展為群體的潰敗。
靜止的騎兵是弱小的。騎兵攻擊步兵的模式,其實充滿著虛張聲勢的成分。由於本身實際的攻擊範圍並不比步卒大,坐騎的存在又導致受打擊面積遠大於步卒,因此他們只能利用無休止的跑動和不規則的路線,依靠瞬間的爆發力衝擊毫無防備的、落單的步卒。一旦有舉槍提盾、互相依靠、嚴陣以待的步兵集結紮堆,騎方往往會輕巧地繞開。這些扎堆的「刺蝟兵」雖然難殺,卻也無法對有意識避開他們的騎兵造成傷害,也就在事實上造成了一方實際戰鬥人員數量的損失。他們不動,則無用;動,則會產生鬆動,露出破綻。
騎方通過來回地衝殺,製造混亂和恐慌,等待那些「刺蝟兵」自行散開,再逐一收割。因此,騎兵的衝擊路線雖然沒有規律,但實際上往往會選擇眼前人比較少,隊伍較薄弱的方向前進。
騎方的手段,是在敵陣前後兩端之間來回衝擊;目的,是造成恐慌和混亂。步方的劣勢,是無法兼顧安全性與機動性,無法與騎方堂堂正正地對決。
所謂八卦陣,實際上是一種經過事先針對性訓練的,步卒應對馬軍的手段。在對方衝擊時,有意識地在戰線的某些位置讓出真空,引誘騎方下意識地集中向這些路線行進。待其殺入陣中之後,我陣雖破卻不散,一路上在兩邊集結固守,讓出前方空間任由敵人衝刺。
陣勢的核心在於:這種路徑可以通過事先操演確定,通過有意識地引導,讓對方本來是戰陣兩端的直線衝殺,變成我方主導下的,在陣內的環型路線!連續不斷地接觸,無窮無盡的敵人,將會逐步消耗馬軍的氣勢和體力。而由於馬軍自身的特性,他們又不得不按照這條「安全」的路線衝鋒。所謂「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隨著時間的推移,陣內的敵軍最終會被逐漸消耗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