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洞房花燭夜,那麼「洞房」這個詞怎麼來的?與一位仙女有關
不論哪個國家都有許多習俗,這些習俗都是從古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有些習俗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因為不符合時代要求,在歷史的大長河中被淘汰掉,但有些習俗卻被我們世代相傳並默許遵守使用。大家都知道在古代中國結婚是非常複雜的,因為古人認為結婚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地位越高的人家就越看重結婚時的儀式,相應的結婚舉辦的婚禮就越高級。像古代王室的婚禮總是免不了大赦天下,普天同慶之類的活動,就算是普通百姓家只要是看重自己的孩子婚禮就絕不是簡單的一個過場而已。也正因為古代結婚非常的繁瑣麻煩,所以現代人更加喜歡西式婚禮的原因,只要發下誓詞,敬下酒吃個飯就可以了。
中國古代結婚的儀式簡單點來說,就是男方家裡抬轎接來新娘子,用紅色同心結,新郎新娘各持兩端,新郎把新娘牽出花轎,然後跪拜父母,夫妻對拜,因為古代迷信所以還要拜見天地,這些都拜完後新郎要向來到婚禮現場的所有見證的人敬酒,最後才到整個儀式最關鍵的一項就是洞房。雖然洞房這個詞歷史比較久遠,但我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這個詞,也知道洞房就是挑開紅蓋頭,喝交杯酒,預祝百年好合,同結連理,然後雙方就成為彼此的人,以後要恩愛扶持。那又是為什麼新婚之夜這最後的儀式要要叫洞房呢,而不是其他的詞語?今天我們就解釋下洞房這個詞的由來。
洞房這個詞其實是遠古神話流傳下來的,相傳堯帝在剛成為統治者的時候,為了穩住民心,也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再加上堯帝本身就是非常賢良仁義的統治者,堯帝非常關心民情,經常去各地查看百姓的生活情況。有一次來到一個以放牧為生的地方,堯帝像往常一樣查看這百姓的生活情況,富庶程度,這時堯帝看到草原上有位非常美麗動人的女子,她的一舉一動都能牽動堯帝的心,於是堯帝趕忙去詢問當地的居民那位女子是誰,牧人告訴了堯帝關於這名女子的事情,原來她是一位鹿仙女,堯帝知道後非常的開心,想要去和鹿仙女搭話,但是轉眼卻不見她去了哪裡。
因此堯帝像瘋魔般的一直在尋找這位鹿仙女的下落,派人四處打聽,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有人告訴堯帝在晉南附近有處地方稱為仙女洞,那裡有很大可能就是鹿仙女的家。堯帝聽後立刻動身前往晉南,堯帝聽到終於有鹿仙女的消息後是非常的開心,因此到達後一心想著趕緊見到仙女就直直的往洞裡走去,但一直走到最裡面也沒見到仙女,堯帝非常失望的打算離去,誰知這時洞裡不知道從哪裡突然竄出了一隻巨大的蟒蛇襲擊堯帝,堯帝和大蟒打了不久,體力消耗過快,被逼到了角落,堯帝已經打算放棄抵抗,沒想到在大蟒張大了口準備吃掉堯帝時,鹿仙女出現大敗了大蟒,把大蟒趕了出去。
最後堯帝和鹿仙女就在洞中拜堂成親,幸福的一直生活在洞中,據傳堯帝和鹿仙女成親時洞外白雲繞天,百花都綻放開來,百鳥都來賀喜,出現了一片生機盎然之景。因為堯帝和鹿仙女成親時的這派景象太讓人驚奇,人們都認為這預示著祥和平安,洞房這個詞就在民間流傳開並且一代代的傳承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