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洞房花燭夜,那麼「洞房」這個詞怎麼來的?與一位仙女有關

2020-12-11 梨花的月亮灣

常說洞房花燭夜,那麼「洞房」這個詞怎麼來的?與一位仙女有關

不論哪個國家都有許多習俗,這些習俗都是從古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有些習俗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因為不符合時代要求,在歷史的大長河中被淘汰掉,但有些習俗卻被我們世代相傳並默許遵守使用。大家都知道在古代中國結婚是非常複雜的,因為古人認為結婚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地位越高的人家就越看重結婚時的儀式,相應的結婚舉辦的婚禮就越高級。像古代王室的婚禮總是免不了大赦天下,普天同慶之類的活動,就算是普通百姓家只要是看重自己的孩子婚禮就絕不是簡單的一個過場而已。也正因為古代結婚非常的繁瑣麻煩,所以現代人更加喜歡西式婚禮的原因,只要發下誓詞,敬下酒吃個飯就可以了。

中國古代結婚的儀式簡單點來說,就是男方家裡抬轎接來新娘子,用紅色同心結,新郎新娘各持兩端,新郎把新娘牽出花轎,然後跪拜父母,夫妻對拜,因為古代迷信所以還要拜見天地,這些都拜完後新郎要向來到婚禮現場的所有見證的人敬酒,最後才到整個儀式最關鍵的一項就是洞房。雖然洞房這個詞歷史比較久遠,但我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這個詞,也知道洞房就是挑開紅蓋頭,喝交杯酒,預祝百年好合,同結連理,然後雙方就成為彼此的人,以後要恩愛扶持。那又是為什麼新婚之夜這最後的儀式要要叫洞房呢,而不是其他的詞語?今天我們就解釋下洞房這個詞的由來。

洞房這個詞其實是遠古神話流傳下來的,相傳堯帝在剛成為統治者的時候,為了穩住民心,也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再加上堯帝本身就是非常賢良仁義的統治者,堯帝非常關心民情,經常去各地查看百姓的生活情況。有一次來到一個以放牧為生的地方,堯帝像往常一樣查看這百姓的生活情況,富庶程度,這時堯帝看到草原上有位非常美麗動人的女子,她的一舉一動都能牽動堯帝的心,於是堯帝趕忙去詢問當地的居民那位女子是誰,牧人告訴了堯帝關於這名女子的事情,原來她是一位鹿仙女,堯帝知道後非常的開心,想要去和鹿仙女搭話,但是轉眼卻不見她去了哪裡。

因此堯帝像瘋魔般的一直在尋找這位鹿仙女的下落,派人四處打聽,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有人告訴堯帝在晉南附近有處地方稱為仙女洞,那裡有很大可能就是鹿仙女的家。堯帝聽後立刻動身前往晉南,堯帝聽到終於有鹿仙女的消息後是非常的開心,因此到達後一心想著趕緊見到仙女就直直的往洞裡走去,但一直走到最裡面也沒見到仙女,堯帝非常失望的打算離去,誰知這時洞裡不知道從哪裡突然竄出了一隻巨大的蟒蛇襲擊堯帝,堯帝和大蟒打了不久,體力消耗過快,被逼到了角落,堯帝已經打算放棄抵抗,沒想到在大蟒張大了口準備吃掉堯帝時,鹿仙女出現大敗了大蟒,把大蟒趕了出去。

最後堯帝和鹿仙女就在洞中拜堂成親,幸福的一直生活在洞中,據傳堯帝和鹿仙女成親時洞外白雲繞天,百花都綻放開來,百鳥都來賀喜,出現了一片生機盎然之景。因為堯帝和鹿仙女成親時的這派景象太讓人驚奇,人們都認為這預示著祥和平安,洞房這個詞就在民間流傳開並且一代代的傳承了下去。

相關焦點

  • 人生的四大喜事之——洞房花燭夜
    洞房,就是新婚夫婦的房間。花燭,是指舊式新婚之夜,洞房裡要點上花燭,上面多用龍鳳圖案等做裝飾。洞房花燭一詞最早出現在北周·庾信的《和詠舞》詩中:「洞房花燭明,燕餘雙舞輕。」那為什麼要把新婚夫婦的房間叫作洞房呢?
  • 為何古代男人和女人結婚的晚上叫洞房花燭夜?原來與這個傳說有關
    倘若說起結婚一事,人們都會想到婚姻,想到洞房花燭夜的美好。不過,雖然人們總是將這樣的字眼掛在嘴上,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種說法的來源。其實,古代男女結婚的晚上叫作洞房花燭夜,是有一定的傳說依據的。對此,堯自己是感覺非常奇怪的,於是便開始尋找來源,他發現在自己的遠方,有一位漂亮的女子手執火種飄然而來。堯對此自然感到非常的震驚,並詢問對方的來頭。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原來這個女子並非是普通人,而是鹿仙女。這件事情在堯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因此此事過後,他食不甘味,一心惦著仙女,決計下山尋仙。
  • 文化:為什麼男女結婚第一夜叫「洞房」?洞房是什麼意思?
    古人將「洞房花燭夜」當作人生四大喜之一,那麼,洞房究竟是何意?又為何將男女結婚第一夜叫做「洞房」呢?「洞房」一詞,在古漢語中有七種意思,其中與男女結婚有關的意思有兩種:1、完婚;2、新婚夫婦的臥室。一、洞房一詞的由來「洞房」一詞,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當時這個詞的意思指的是幽深的洞穴,也就是以洞穴作為房屋的意思。
  • 為何新婚之夜叫「洞房」,到底有什麼含義?原來是這樣!
    古代結婚時一件很莊重的事情,古時候,新婚之夜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洞房花燭夜」,在這,就有不少人問了,古時候為什麼把新婚之夜叫做「洞房」呢?在原始社會,還未文明開化的人們實行的是群婚制度。雖然到了黃帝統治時期,群婚制度就被廢止了,但是延用這個制度很久的人們一時之間根本沒有辦法接受群婚制度的廢止。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群婚存在著很大的弊端。
  • 一樹梨花壓海棠:5首詩詞帶你體會古人的洞房花燭夜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人生在世,自有悲歡離合。古來有《四喜》詩,至於作者,莫衷一是。有人說是宋代神童汪洙,也有人說是紀曉嵐,也有人說是杜甫。民間結婚時有對聯云:詩歌杜甫其三句,樂奏周南第一章。杜甫第三句,就是《四喜詩》的「洞房花燭夜」這一句;周南第一章,《詩經國風周南》第一章《關雎》。這兩句都是描寫男女相愛的。儘管作者目前不可考,但《四喜詩》卻基本上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傳統婚俗,也是非遺的重要內容。既然是人生最大的喜事之一,人們是不是有更加熱烈的表達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幾首關於「洞房花燭夜」的詩詞。當然,我們只講比較文雅的。
  • 古代皇帝進洞房前後,都要幹些什麼,看看溥儀是怎麼說的
    在古代,洞房花燭夜是人生四大喜事之首,尤其是在自由戀愛極為稀缺和以孝為先的古代,結婚其實就是彼此了解的開端,也是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大事。不過,古代新婚夫婦結婚用的房屋不叫「洞房」,而叫「青廬」。那麼,古時候的「洞房」又叫什麼呢?「洞房」在唐代以前並不是指新婚夫婦的婚房,而是指宮廷中豪華而又幽深的居室。《楚辭》中有這樣的描述:「姱容修態,絚洞房些。」司馬相如在《長門賦》中描寫失寵的陳皇后時,也提到了「洞房」一詞,「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
  • 洞房夜蘇軾寫了一首詞,通篇都是「抄襲」,不料卻名傳千古,太肉麻
    在新婚洞房之後,蘇軾給王弗寫過一首肉麻的情詞,這首詞可謂是肉麻至極、情感細膩,令人讀來不禁臉紅。我們來欣賞一下這首詞:南鄉子·集句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淨如,豆蔻花梢二月初。通讀全詞,既有對愛妻王弗美貌的讚美,也有對洞房花燭夜幸福的描述。特別是那句「羅帳細垂銀燭背」,流露出了洞房之夜香豔的一面,讓很多讀者感到臉紅和肉麻。此時此刻,蘇軾不是豪放不羈的文人,只是一位掉入溫柔鄉的才子!
  • 古人為什麼把大喜之日稱之為洞房?答案很簡單
    古代人大喜之日稱之為洞房,這就意味著組建了一個新的家庭。後來「洞房花燭夜」成了古代的四大喜事之一。但很多人卻不知結婚為什麼叫洞房。關於「洞房」的來歷,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有個很有才華的人叫「新郎」,他有點恃才自曠地在家門寫了12個字:有志不在年高,無志枉活百年。
  • 洞房花燭夜作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婚禮上鬧洞房習俗的由來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是人生四大喜事,而其中洞房花燭夜是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最能夠引起共鳴的。而鬧洞房作為婚禮習俗之一,也是深受年輕人喜愛。那麼鬧洞房是怎麼來的呢?鬧洞房婚禮習俗的由來傳說鬥數之主紫薇星有一次無聊來人間遊玩,在人家晃蕩遊玩的過程中,正好遇見一戶人家娶親,好熱鬧的紫微星,於是便隨著娶親和看娶親的人,混在人群中看熱鬧。
  • 貴州遵義新郎官被朋友綁在樹上抽打,傷痕累累,難過洞房花燭夜
    新婚之日良辰美景與佳人,洞房花燭夜人生一大幸事。我們為什麼會把結婚的日子,稱之為大喜之日?無非就是在結婚的那一天,表示成家,完成人生三大事之一,因此開心快樂,所以稱之為喜事。喜事的喜,表示著開心與快樂。可是倘若在結婚的當天,遭到鞭打。打得疼痛難忍,傷痕累累甚至是連入洞房的能力都沒有,焉能開心得起來?
  • 古代四大樂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上句是什麼?
    古代四大樂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上句是什麼?  古人常說人生有四大樂事,最出名的當是下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那上一句是什麼你知道嗎?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其實前三個實現的機率要比「金榜題名」高得多,畢竟,在古代要考取一個功名是非常困難的。於是,有人也把這四個稱為「四大憾事」。有才的網友也不當過這個機會,將這四大「樂事」進行改編,讓人啼笑皆非:  ‖ 人生四大悲(一):  久旱逢甘霖,一滴。他鄉遇故知,債主。  洞房花燭夜,隔壁。金榜題名時,做夢。
  • 描寫洞房花燭的4首古詩詞,千年後讀來妙趣橫生,忍不住會心一笑
    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描寫洞房花燭的3首古詩詞,千年後讀來妙趣橫生,忍不住會心一笑。第1首,《近試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朱慶餘。詩歌的意思也很明顯,是說女子和夫婿洞房花燭後,第二天要起來拜見公公婆婆。(古人把公婆稱為舅姑。)
  • 古代貴族新婚洞房夜,通房丫環也必須穿睡衣在旁待命,這是為何?
    洞房有的地區人們會要求新郎新娘反串,由新郎穿著新娘的衣服來扮演新娘,並且對新娘展開嫵媚攻擊,因為性別的差異性,新郎女裝的樣子自然其貌不揚,引來大夥的歡笑。又或者蒙住新娘的雙眼,讓一群伴郎站在新娘的面前,新娘依靠盲人摸象的方式來判斷到底誰是自己的丈夫。以上這些小遊戲,整蠱了新郎新娘洞房內歡聲笑語,雖然鬧出了笑話,但是也鬧出了感情。
  • 新婚之夜蘇軾寫下「洞房詩」,卻成為千古絕唱,其內容讓人臉紅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我國古代曾出現過許多詩人,尤其是在唐宋時期,當時的文人騷客非常之多,不管是在什麼場合他們都能寫詩。但有一件是或許會顛覆你對蘇軾的認知,我們所熟悉的詩有很多種,但卻有一種非常少見,那句是「洞房詩」,恰恰蘇軾就寫過一首「洞房詩」,並且還成為了千古絕唱。蘇軾在年輕時就是有名的才子,當時他進入青神古書院學習時,他的老師就是王方,再一次王方帶著學院的學生外出遊玩時,來到了一座寺廟中。
  • 洞房之夜丈母娘指導全家圍觀 新娘新郎直播房事
    洞房花燭夜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有一些奇葩的洞房真的讓人不敢結婚,其中最讓人驚恐就是洞房要丈母娘死親臨指導,這樣的丈母娘非常的彪悍,但是新郎的心理就要崩潰了,讓人哭笑不得。近日,網上流傳一組照片稱,河南鄭州的一對剛剛新婚夫妻洞房的時候,丈母娘在一邊指導,而小姨子在現場觀摩,嶽父大人則待命隨時準備幫忙。照片發出立刻引起了網友們的圍觀了。現場堪比AV片場,新娘和新郎當眾上演了一場AV大戲。當天還有各種的花樣,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不過很多的看客臉都紅了,可憐了新郎,一定不想接第二次婚了,讓人非常的蛋疼。洞房之夜丈母娘親臨指導在什麼地方?
  • 蘇軾結婚當天,寫下一首洞房詩,不料卻名傳千古,讀完讓人臉紅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江城子》1075年,38歲的蘇東坡在夢中見到了亡故十年的妻子王弗,想起兩人過去的點點滴滴,一代文豪不禁落淚。從夢中驚醒之後,他仍然難掩悲傷,揮筆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年的悼亡詩。
  • 洞房花燭夜,蘇軾寫詞一首,大秀恩愛,讀完之後令人心動
    在古人的眼裡,人的一生當中,有四件事情是稱得上「大喜事」,一件就是久旱逢甘雨;一件是他鄉遇故知;還有洞房花燭夜,以及金榜題名時。把洞房花燭夜的美妙之處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也讓文字見證此時此刻夫妻二人的感情。19歲的蘇軾與16歲的王弗,在洞房花燭之時,正是用一首《南鄉子· 集句》,見證了他們倆的甜蜜愛戀,美滿婚姻。
  • 蘇軾最有趣的一首詩,描寫洞房花燭夜,讀後忍不住會心一笑
    雖然說是開玩笑,其實是表現了至交之間的真情實話。戲贈詩,一般語言詼諧幽默,讀起來相對於傳統詩作要更為有趣。比如,蘇軾的詩作《戲贈張先》。張先,字子野,是北宋著名詞人。其詩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他的生活寫照,便是安享富貴,詩酒風流。據說,張先在八十歲的時候仍娶了一位十八歲的女子為妾。
  • 洞房花燭夜
    顧隨,紅學泰鬥周汝昌、詞學大師葉嘉瑩授業恩師, 20世紀一位深邃的學者,一位極出色的大師級的哲人巨匠。本文書中原文題目為《反目》。日間做些針線,夜間同母親安歇:八九年的生活,總是這個樣子。但是伊出落得極美麗,極端重。所以姑母、姨娘、伯母、嬸子們一看見伊,便誇獎道:「真是好孩子!出了閣以後,婆婆丈夫不知怎樣憐惜疼愛呢!」伊一聽見這種話,便烘的紅起臉來,有時急得眼裡滾下淚來:伊自己也莫名其妙。這樣的好姑娘,不用說,父母自然是一百二十分地疼愛。因為額外地疼愛,所以親事也被加倍地謹慎。
  • 古代皇帝進洞房前後需要注意些什麼?一起來看看溥儀是怎麼說的
    古人常說人生有四大喜事,其中之一便是洞房花燭夜,可想而知結婚在一生中的重要程度有多大,不僅是對當事人,對他們的家人來說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自古以來都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而要遵守孝道最重要的就是傳宗接代,尤其是有權勢的家族或者富商,尤其需要後代來傳承家業,所以結婚更是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