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狂轟濫炸,志願軍空軍一個月建五個師,卻有兩個師一仗沒打?

2020-12-20 烽火雄獅

11月27日,是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成立70周年紀念日。從11月20日到12月20日,在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人民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將)有多支老部隊迎來自己的70歲生日。

▲比如圖中的兩支部隊,其實「生日」只差兩天,也就一前一後地迎來了成立70周年

而回到70年前的夏天,對於百廢待興、處處需要人力物力的新中國來說,即使朝鮮半島上的戰火已經愈演愈烈,原本也不可能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去建設一支規模龐大的現代化空軍。

即使到了1950年8月26日,周恩來副主席在軍委會議上關於東北邊防軍準備工作的報告中,仍然指出:「空軍今年不可能再增加,現上海兩個驅逐團(註:第4混成旅10、11團,當時戰鬥機稱驅逐機),南京一個轟炸團(註:第4混成旅12團),徐州一個衝擊團(註:第4混成旅13團,當時強擊機稱衝擊機),東北三個噴氣團(註:驅逐第3旅7、8、9團),到今年十二月,遲至明年一月底可勉強配合作戰。」

▲人民空軍建立第4混成旅時,韓戰還未爆發,所以它混編了驅逐機衝擊機轟炸機,預備為以後長遠發展做種子;但一旦需要迅速擴軍時,那就得打破計劃、開枝散葉了

然而戰場局勢的惡化速度,註定了我們要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和人民軍其他技術兵種的命運類似,之前面對強敵仍然敢於主動出擊,並以雅克-9活塞式戰鬥機先後取得擊落F-80噴氣式戰鬥機、B-29戰略轟炸機等戰績,湧現出「共和國英雄」金基玉、李東奎等優秀飛行員的朝鮮人民軍空軍,此時終因勢單力孤,損失掉了最後一架飛機。朝鮮的天空,徹底落入美軍之手。

當中央軍委召開那場會議時,人民軍空軍只剩下不久前從陸路轉入延吉駐紮休整的26名飛行員和數十名地勤官兵——為了掩護這支頑強的小部隊的身份,會議商定並通知朝方,將他們的代號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10航校」。此後人民軍空軍開始以我軍各場站為主要基地,從蘇聯接收各型飛機並培訓飛行員,其間也多次參與空戰,以及一些對地攻擊任務,到1953年8月回國時機隊已恢復到230架左右。

▲人民軍空軍早期重建時主要使用的也是拉-9,1950年12月上旬重新部署到新義州機場,但旋即遭遇美軍轟炸,損失慘重

雖然前往我東北地區協防的蘇聯空軍別洛夫師,此時已經到達瀋陽,但該部當時主要任務是教學剛剛接觸噴氣式戰鬥機的人民空軍,無暇承擔一線防空任務;所以在軍委會議的第二天——1950年8月27日——美軍首次空襲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分三批對我安東機場和臨江縣進行掃射,導致3人死亡、21人受傷時,美機完全如入無人之境。

▲抗美援朝紀念館裡的統計圖局部

戰火竟如此之快,就燒到了我們的國土上。雖然在多數普通人看來,1950年國慶節的氣氛可謂喜氣祥和,但當時空軍各部隊(除擔負受閱任務的之外)均進入戰鬥值班,就連正在為人民空軍培養飛行員的各驅逐機航校,在對教練機進行疏散隱蔽的同時,也都要安排8-10名蘇軍教官坐進拉-9的座艙,擔負一等值班任務。

10月8日,毛主席發出了那封著名的電報《給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第二天蘇聯空軍也同意部隊轉場到安東機場執行防空任務(可有條件越境「數裡」)。但當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請求再抽調一個高射炮兵團增援東北,並詢問軍委能派出多少轟炸機和戰鬥機配合時,毛主席雖然立刻從上海(此時面對國民黨空軍的空襲壓力也非常大)抽調了一個高射炮團開赴瀋陽,「惟空軍暫時無法出動」

▲即使知道沒有空中掩護,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仍然帶領著那群青春無畏的鋼鐵勇士,義無反顧地跨過了鴨綠江

11月5日,在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第一次戰役取得輝煌勝利、給予美偽軍以迎頭痛擊後,史達林下令蘇聯空軍12個師轉場入境,開始擔負我東北、首都圈以及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防空任務。這種相對充足的兵力,使得蘇聯空軍先期來華的兩個師138架飛機(其中122架米格-15),此時終於可以交付給空3師和空4師。

蘇聯對我空軍建設支持力度的加大,更是使得建軍計劃得以加速。11月15日,空軍首長建議,應當藉機提前組建第三批空軍航空兵部隊。當時計劃組建空5師-空9師這五個師,除了空7師因當時人力物力不足,直到1951年12月才接收飛機和飛行員之外,其餘四個師均在11月20日-12月20日這短短一個月內組建完成;如果算上根據毛主席10月28日批准的命令,於11月25日成立的空2師,空軍還是實現了一個月組建五個師的目標。

雖然空6師在這五個師裡組建最早最快,11月20日即告成立,但相對來說也是底子最薄弱的:該師以步兵170師師部和所屬508、509團團部為基礎成立,並等待航校的飛行學員分配到部隊後,於1951年2月開始飛行訓練。另外空6師在7月改裝米格-15之前,還先飛了幾個月的米格-9,這款性能不佳的、處在活塞式與噴氣式時代間的過渡產物,對新飛行員們來說確實是個麻煩。

▲另外,雖然各師在換裝蘇制戰機時大都採用蘇軍「一幫一」的教學模式,但如果師裡有一個現成的飛行團作為底子,另一個團在訓練管理模式上就有參照,可以縮短換裝周期

空2師相對來說底子就好很多,該師首任師長為國民黨空軍起義第一人劉善本,其11團即為原混成4旅11團,雖然裝備的是活塞動力的拉-11,但該部飛行員多為東北老航校飛行員和國民黨空軍起義飛行員,飛行水平較為穩定;14團則以空軍第5航校1期甲班成績較好、提前選調的學員為主,且一步到位換裝了米格-15。

12月5日成立的空5師,其模式與空2師類似,13團即為原混成4旅13團(衝擊機團),15團是在步兵617團團部的基礎上組建的,其30名飛行員均是從空軍第7航校(該校教員多為東北老航校日籍教官)選調而來。由於這兩個師相對來說底子較好,因此均在1951年1月初即投入了飛行訓練。

▲伊爾-10是人民空軍衝擊機部隊建軍時的標配

略顯奇怪的是,作為人民空軍第一支轟炸機師,11月27日在四平市成立的空8師,並沒有接收人民空軍第一個轟炸機團——此時仍駐南京的混成4旅12團,而是和空6師一樣完全以陸軍為基礎,並接收蘇軍駐紮四平的圖-2。混成4旅12團最終於1951年1月10日編入在南京組建的空10師,改番號為28團。

12月20日在吉林市成立的空9師,也與空6師和空8師類似,是完全在陸軍基礎上組建而來的部隊。而由於飛行學員,這導致該師4月才投入飛行訓練,裝備的則是與拉-11大差不差的拉-9(前者主要是增加了航程)。該師25團於1952年6月調給海軍,轉隸為海航4團(1976年後改為海航8師22團),空9師整體則於1955年轉隸為海航6師,為此1956年空軍又組建了新的空9師。

▲開枝散葉的老空9師,也是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旅和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旅共同的前輩

不過雖然這一批快速組建的五個師,與抗美援朝確實有著直接的關係;但包括兩次轟炸大和島,實現人民空軍轟炸航空兵史上的多個第一,事跡可歌可泣的空8師在內,這幾個部隊的實際參戰時間其實並不算長。

以空2師為例,該師在1951年10月底11月初進入鳳城大堡場站和東港大孤山場站做臨戰準備,原計劃也是要大幹一場;但由於當時停戰談判出現了可能達成協議的跡象,11月24日軍委批准了空軍首長提出的,「要爭取寶貴時機,讓更多部隊得到實戰鍛鍊」的作戰方針。在此方針下,志願軍空軍要求空2師「進行三五次戰鬥後就回到上海,以便讓出位置給空6師和空15師鍛鍊。」

▲前文提到了國民黨空軍對上海的頻繁轟炸,當中蘇朝空軍在1952年初已經提升明顯時,客觀上也需要空2師歸建,以應對蘇軍調離上海之後的防空壓力。此圖是在蘇軍離開前,華東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為參與上海防空作戰的全體蘇軍官兵頒發的「上海防空紀念章」

因此在完成為空8師第二次轟炸大和島護航的任務後半個月,空2師4團即與師部於12月13日先行回到上海。在副師長張慶和的指揮下,空2師6團也於翌年1月15日結束輪戰鍛鍊,返回上海歸建,在70餘次戰鬥起飛中,該團副團長邢海帆擊落擊傷F-80戰鬥機各1架,楊木易擊落B-26轟炸機一架。

▲兩度進駐一線參戰的空6師,成了這批部隊中抗美援朝作戰經歷最為豐富的一個,該師16團2大隊在1964年(當時稱16大隊2中隊)被空軍授予「神炮中隊」稱號

而作為當時人民空軍唯一有戰鬥力的衝擊機師,空5師與抗美援朝的緣分也頗為曲折,而且這段經歷還連帶著空8師和空9師。空5師建師時,首任師長馬勇年僅28歲,他原為陸軍61軍182師545團團長,調任川北軍區作戰處處長不久後,1950年7月被上級選拔到錦州航校學習飛行,1951年1月畢業後擔任師長,準備帶領全師入朝參戰。

▲上圖是馬勇的畢業獎狀,下圖是馬勇在全師大會上講話

1951年3月9日,中蘇朝空軍初步商定,空5師將進駐平壤附近的安嶽、新幕、平康等前進機場,為志願軍地面部隊提供近距空中支援。儘管從4月開始,美軍就對這幾個機場進行連續轟炸,使得空軍6月向軍委的匯報中「暫時不提出直接配合地面部隊作戰任務」;但7月志願軍空軍仍然組建了衝擊機指揮所,該指揮所於8月初派遣後勤部及5個供應大隊入朝,為指揮空5師(以及將於10月轉場至吉林的、同樣裝備伊爾-10的空11師),以及為之掩護的空9師進駐朝鮮境內機場做準備。

▲1951年10月1日,空5師出動36架伊爾-10,編成4個九機編隊受閱,初步體現了訓練成果;受閱的還有空9師27團的9架拉-9,後來的「科研試飛英雄」滑俊就是其中一架的飛行員

▲27團機務大隊部分幹部合影,居中者為二中隊中隊長,後來的殲-10總師宋文驄院士

儘管完成受閱任務凱旋的空5師和空9師,仍等待著那道命令;然而在1951年10月22日停戰談判雙方規定了中立區之後,為防止我機誤入板門店中立區,給敵以藉口,10月25日軍委電令,「空軍驅逐機限定在平壤以北執行原任務,衝擊機部隊繼續原地待命」,使得志願軍空軍進駐朝鮮參戰的機會已然渺茫。

▲馬勇使用的飛行包及手繪的航線草圖,圖上有朝鮮境內(平壤以北)幾個機場,可見空5師當時已經開始進行了相關準備

進入1951年11月,志願軍空軍撤銷衝擊機指揮所,改組為空3軍軍部,空11師也從吉林調回徐州,此後空3軍除繼續指揮空5師和空9師之外,還指揮當時東北唯一的轟炸機部隊空8師。12月9日,軍委進一步指示,「無論朝鮮停戰談判有無結果,我空軍均暫不進駐朝鮮境內機場」,衝擊機指揮所後勤部及供應大隊亦於月內回國,這使得空3軍的任務暫時轉為內線作戰。

就在空9師25團轉隸海軍後不久,1952年7月,軍委命令空軍編成一個混合團前往四川廣漢機場,配合陸軍執行殲滅川西地區土匪武裝任務。由於空3軍下屬各師訓練時間相對較長,技術較好,加上這些部隊當時不太可能進駐朝鮮參戰,空軍遂電令空9師27團與空8師24團各自抽調5架拉-9和6架圖-2轉場前往。它們於1952年7-8月間出動17架次,投彈72枚,發射槍炮彈1330發,雖然數量不多,但對於空9師來說,也算是把未能參戰的這口氣撒出來一點了。至於空5師的伊爾-10未能參加,則是因為該師還要執行1952年國慶閱兵任務。

▲1952年8月31日,已帶領空5師受閱機組轉場到唐山,準備轉場北京的馬勇師長,與13團領航主任崔曉東駕機升空進行氣象偵察時,因氣象惡劣,飛機飛行高度過低而墜毀,兩人壯烈犧牲。馬勇時年僅30歲,是人民空軍建軍以來犧牲的第一位正師級飛行指揮員。

本文使用的幾張與他相關的圖片,均來自其子馬雲飛《我的父親——馬勇烈士》一文

幾支部隊完成任務歸建後,他們的抗美援朝戰備任務仍在繼續。例如把25團支援海航後只剩下一個27團的空9師,一方面要新組建26團,一方面還要負責對朝鮮人民軍空軍第3師團第61聯隊的「一對一」訓練,這使得在一些史料中,甚至會把志願軍空軍26團和人民軍空軍61聯隊的情況弄混——乃至「空9師直接管了個朝鮮團」。

我們之前講志願軍坦克兵的時候,說過從1952年年底開始的抗登陸作戰戰備;作為一個和當年第4混成旅編成有些類似的「混成軍」,空3軍及下屬三個師此時也投入了緊張的戰備訓練。其中空9師27團率先於1953年2月進駐吉林市二臺子機場,以接替在美國總統艾森豪宣布取消「對臺中立」態度後,調往上海廣州兩地加強防空的空18師,預防「聯合國軍」轟炸位於吉林市東南郊區松花江上的豐滿水電站——這座發電量佔當時東北地區50%以上的電力樞紐。

▲不誇張的說,這項任務的意義跟現在的中段反導差不多——一旦炸壞,麻煩大了

3月,為了統一協調二線防空任務,空9師27團被移交給空2軍指揮。除了這個團之外,此時空2軍不僅指揮著正在二線休整的空3師(瀋陽)和空12師(遼陽)這兩支抗美援朝空戰中的頂尖部隊,還有人民軍空軍第1師團(鞍山)和第3師團第61聯隊(吉林)兩支友軍。

5月,空3軍指揮所離開四平,前往朝鮮价川西海岸指揮部,根據上級精神,在38軍和50軍軍部建立轟炸機、衝擊機前進指揮所,在主要防禦地段的陸軍師建立目標引導組,並確定朝鮮境內三處機場為戰機迫降場,與東北軍區海防大隊制定了海上救助飛行人員的方案,可以說一切都是照著一場現代化的陸空一體抗登陸戰役準備。空5師和空8師也加強了臨戰訓練,時刻準備......

▲伊爾-10和圖-2都在進行「力保後牆不倒」的抗登陸戰備,殲擊機部隊也沒有組織為之進行遠距離護航的臨戰訓練,所以在金城反擊戰中就無緣得見志願軍空軍的身影了

最終,「聯合國軍」沒有發動那場「仁川登陸」2.0,1953年7月27日,當年那五支同期組建的空軍部隊,或多或少都有人在前線見證了這來之不易的一刻。等等,其他師沒錯,空2師不是已經回上海了麼?之前帶領6團參戰的副師長張慶和,此時已經升任空2師師長,併兼任志願軍空軍司令員助理;而為了保持飛行狀態,張慶和還常去位於一線的浪頭機場,駕駛戰機升空訓練。

然而就在10月22日,由於塔臺指揮失誤,張慶和駕駛的米格-15比斯與空17師51團一架烏米格-15相撞,三名飛行員全部犧牲。張慶和犧牲時年僅32歲,在空5師師長馬勇犧牲之後僅一年,又出現正師級飛行指揮員犧牲的慘痛事故,在那個優秀高級飛行指揮員很稀缺的年代,這是空2師乃至人民空軍的一個巨大損失。

▲即使為了保護這些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寶貴種子,我軍早已嚴令禁止師級指揮員帶隊升空戰鬥,但在飛行訓練中的犧牲仍然難以絕對避免

常說飛行是勇敢者的事業,面對飛行和戰鬥中的種種未知時,這一批部隊,的確做到了無所畏懼。雖然,空2師和空5師各自失去了一位師長;空6師18團副團長陳琦、16團團長趙文全、領航主任張維清等人先後在空戰中血灑長空;還有,那15位用生命締造出「大和島精神」的空8師先烈們......

▲2014年,空8師在丹東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為15位烈士修建的墓碑

作為在戰火中組建成長的「第二批」志願軍空軍,他們比起底子相對較好的空4師和空3師,參戰難免更為倉促;底子好一些的空2師,還因為需要擔負上海防空任務而只能短期入朝作戰。另外在這一批組建的部隊中,除了殲擊機,還有轟炸機和強擊機部隊,而這是蘇軍並未實際投入朝鮮戰場的機種——如果說我軍殲擊機部隊還可以在「老大哥」的掩護下學習成長,轟炸機和強擊機部隊一旦上戰場,必須靠自己。所以儘管他們的戰績相比其他部隊有些寒酸,乃至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出擊殲敵,但在我們的心目中,他們都是英雄。

每每想起最近看的那些訪談,那些健在的抗美援朝老戰士們,說到自己的經歷時有多麼豁達,提起犧牲戰友時就有多少老淚縱橫。「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承載著老部隊厚重的歷史,敢於直面空天戰場70年不變的殘酷,即使這一代人未經戰火,但我相信,這些同樣時刻用生命與看不見的風險戰鬥的人們,正時時刻刻為我們每一個人,守護著天空中那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安寧。

▲結束抗美援朝戰備任務後,在1958年金門炮戰和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空5師兩度南下奔赴一線戰備,但均未能參戰;幾經換裝改革,今天的他們,仍然時刻為那一聲從未下達過的號令而準備著......

相關焦點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空軍第二師師長...
    參加革命後,歷任八路軍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空軍師長、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司令員助理等職。一生經歷了大小無數次戰鬥,指揮果敢,作戰勇敢,屢建戰功,多次獲得模範英雄稱號,其傳奇故事在家鄉廣為傳頌。 1938年4月,張慶和參加冀豫抗日遊擊支隊。11月,進入河北抗戰學院學習。河北抗戰學院是當時冀中抗日革命根據地創辦的一所革命學府。
  •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志願軍又和美軍打了一仗,意義重大卻鮮有人知
    英勇的志願軍將士頂著美軍飛機和炮火的轟炸,在上甘嶺上和敵人血戰了整整43個晝夜,美韓聯軍付出了25000多人的傷亡代價,最終卻以慘敗收場。 上甘嶺戰役一戰打掉了美國人的心氣兒,範弗裡特也被提前退役,灰溜溜地離開了朝鮮戰場。不少資料都說,上甘嶺戰役結束後,美軍再也沒有向志願軍發起過營以上規模的進攻。
  • 志願軍損失最大的一仗:180師3千多人被俘,3千多人犧牲
    180師的這場失利,也成為33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損失最為慘重的一個。180師為何會遭遇如此慘重的傷亡呢? 而志願軍之所以幾乎馬不停蹄的發動第5次戰役,其目的就是為了粉碎敵人向北進攻的計劃,奪回戰爭的主動權。因此,此次作戰的目標十分龐大,為了真正的打疼美國人,僅殲敵目標就為5個師和3個旅。
  • 志願軍第五次戰役部署完畢,彭老總:如果打勝,一半功勞算後勤
    新入朝的志願軍三個兵團士氣正盛,3兵團、9兵團和19兵團的主官們個個都鬥志昂揚。9兵團剛剛結束休整,司令員宋時輪求戰心切;19兵團初次入朝參戰,司令員楊得志磨刀霍霍,準備大顯身手;3兵團王近山,綽號「王瘋子」,是一個有名的打起仗來不要命的虎將。彭德懷對手下這一群猛將甚是欣慰。志願軍入朝部隊總人數將要達到95萬人,再加上朝鮮人民軍,總兵力可以達到130萬人,這可真是名副其實的百萬大軍了。
  • 志願軍總計100多個師,入朝作戰,一個師到底有多少兵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志願軍的故事,例如志願軍統帥的人選、志願軍的武器裝備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志願軍每個師的兵力問題。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陸續出動了27個軍入朝作戰。由於每個軍的兵力差異很大,因此,出現了每一層編制都有差別的問題。那麼,志願軍的一個師到底擁有多少兵力呢?每個師又有多大的差距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志願軍空軍第3師入朝,偉人親致祝賀的王牌部隊,打出最強戰績
    1951年10月中旬,為了爭取時間鍛鍊部隊,空軍抓住時機,派遣更多部隊參加實戰。空軍第3師於10月下旬進駐安東浪頭機場,接替轉回二線的空4師執行任務。一、首戰告捷,趙寶桐空中兩開花1951年11月2日,第3師投入實戰,並於2天後迎來了首次空戰。
  • 志願軍180師戰敗,政委吳成德不幸被俘,後來結局怎麼樣?
    說起志願軍180師,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隸屬於第3兵團60軍,前身是華北軍區第8縱隊24旅。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180師為了掩護兵團機關撤退,不幸陷入了敵人的重重包圍。經過一番激烈的突圍戰鬥,部隊損失慘重,全師1.1萬餘人,最後只有四千餘人歸建。
  • 志願軍首任空軍司令,三天擊落26架美機,讓中國一夜成空軍強國
    不過最近網絡上有些言論卻在質疑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些問題,甚至有網命以老兵身份,說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志願軍並沒有空軍,本期視頻就來給大家講講志願軍首任空軍司令的傳奇一生。他在一線時火線升遷,由士兵直接升任連級指揮官,並且他在當上了志願軍空軍司令員之前,居然從未乘坐過飛機,更別說開飛機!
  • ...八研究所所長憶王海司令:直接推動抗美援朝紀念館建志願軍空軍館
    原空軍第八研究所所長憶王海司令:直接推動抗美援朝紀念館建志願軍空軍館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當時在空軍黨委常委會議上,是王海司令說空軍捐款200萬元,抗美援朝紀念館開一個單館。」儘管籌建志願軍空軍館發生在30年前,78歲的秦長庚回憶起當年的情形,仍然歷歷在目。「擴建的時候,經費不足。瀋陽軍區向部位各大單位發了通知。王海知道以後,就派人去丹東問問情況,回來向他匯報。」聽過匯報之後,王海得知新館計劃志願軍空軍陳列相對簡單,「大約15米的展牆,展示著戰鬥英雄的照片。所以後來在空軍黨委黨委會議上,王海提出,空軍捐200萬元,請抗美援朝紀念館建一個新館。」
  • 志願軍入朝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第一仗打得怎麼樣
    打頭陣、第一仗,是人們非常關注和重視的大問題。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的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的戰鬥力怎麼樣?入朝後各自的「第一仗」打得怎麼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幾個志願軍軍。
  • 志願軍180師作戰失利,從兵團到軍再到師,為什麼說都有責任?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第180師在第五次戰役中作戰失利,損失頗為慘重,後來歸建的兵力僅有4000餘人。從部隊隸屬關係來看,當時志願軍第180師隸屬於志願軍第三兵團第60軍。在作戰失利之後不久,志願軍第60軍軍長韋傑、第180師師長鄭其貴等多位軍師級將領被免職,調任其他工作。那麼,志願軍第180師作戰失利的原因有哪些呢?
  • 志願軍空軍首戰告捷
    1950年12月,志願軍空軍第4師第28大隊作為首批入朝空軍部隊,在師長方子翼的率領下進駐安東浪頭機場,在友軍配合下進行實戰鍛鍊,為大部隊參戰摸索經驗。1951年1月21日,美國空軍20多架F—84型戰鬥機,對平壤至新義州沿線鐵路進行轟炸掃射,企圖阻滯志願軍的後方補給。
  • 誰說步槍不能打飛機?188師一天毀傷18架敵機!打得美國人懷疑人生
    在我志願軍入朝作戰初期,因為沒有空軍的掩護,甚至連高射武器都很少,使得敵機的氣焰異常囂張,經常肆無忌憚的超低空飛行,對任何可以看見的目標轟炸掃射。 ▲美軍對朝鮮境內的目標狂轟濫炸 1951年4月18日天剛亮,大批敵機就如同上班一樣準時抵達我軍的上空,開始了一天的例行空襲任務。
  • 中美空軍在朝鮮對決
    1951年6月,朝鮮戰場形勢發生了變化,中國人民志願軍地面經過5次戰役,把美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7月開始,敵對雙方舉行停戰談判,進入相持階段。美軍企圖從空中對中朝方面施加壓力,為配合談判,以炸壓談,其空中作戰兵力增加到19個聯(大)隊,共有作戰飛機1500餘架,約佔其全部空軍的五分之一,兵力上佔有很大優勢。
  • 抗美援朝志願軍180師為何全軍覆沒,為何沒有人救他們出來?
    但此時的第六十軍軍長卻犯了難,在志願軍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的部署中,第六十軍的181師配屬第十二軍在東線戰場打穿插,179師配屬給第十五軍在中線戰場作戰,而180師則作為兵團的預備隊,這意味著在接到阻擊掩護兵團撤退的任務時,第六十軍軍部才能指揮自己的部隊。
  • 新中國空軍實戰錄:王牌搖籃—空3師9團(多圖)
    王海大隊「英雄的王海大隊」  抗美援朝戰爭時,在志願軍空軍部隊中曾湧現出了一個英雄的大隊。一1951年冬初,志願軍空軍第3師9團一大隊,肩負著黨和祖國人民的期望,飛到了炮聲隆隆,烽火連天的朝鮮前一線。一到前線,大隊長王海和戰友們就接連進行了幾次熟悉戰區、航線的飛行。朝鮮那美麗的三千裡江山在美帝國主義鐵蹄下到處是硝煙瀰漫、斷壁殘垣、廢墟累累……。這一切激起了一大隊全體同志的無比憤慨,他們個個義憤填膺,恨不得馬上把美國強盜消滅乾淨,方解心頭之恨!
  • 志願軍180師從挫折走向勝利!
    志願軍跨過鴨綠江180師在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受到很大挫折,多年中讓180師的將士們飽受委屈和白眼,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料披露,讓我們能夠更真實地了解了真情,還給了180師將士們一個公道180師在這次戰役中,主要由於上級決策的原因,遭受了巨大挫折,受到巨大損失,但遠非人們所說的覆滅。解放軍檔案館中保存的180師的原始作戰日誌 從中可以看出,1951年6月五次戰役結束後,整個三兵團(轄12軍、15軍、60軍)減員39558人,平均每個師都減員4500人左右。
  • 蘇軍秘密抗美援朝,撤離時移交3000架飛機,志願軍成空軍強國
    6月19日,首支成建製作戰隊伍——空軍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成立,該旅先是駐防上海,隨後為應對朝戰轉場至遼陽,在接收一批新銳的米格-15戰機後,與一同調來的空三旅第7團被一起整編為赫赫有名的空四師。志願軍正式入朝參戰後,日後屢立戰功的王牌部隊也相繼成立(如空三師,空十二師和空十五師)。
  • 180師差點全軍覆沒,軍長被彭總點名起立,罵到會議結束沒敢坐
    此時志願軍在經過第四次戰役後,順利掩護了志願軍第十九兵團,第三兵團,第九兵團集結完畢,從而使志願軍一線作戰部隊增加到了三個兵團11個軍33個師又四個炮兵師,加上人民軍三個軍團,共60萬人,在地面作戰部隊上佔據優勢。
  • 志願軍入朝首戰,敵軍把炮兵擺在最前面,褚傳禹納悶這是什麼戰術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按預定計劃向朝鮮境內開進,為了出奇制勝,志願軍隱蔽行軍避開大路,晝伏夜出。杜魯門在問到中國出兵朝鮮的可能性時,麥克阿瑟斷言可能性很小:「他們能夠越過鴨綠江參戰的部隊只會有5萬人至6萬人,他們沒有空軍……如果中國人試圖南下平壤,他們將遭受到最慘重的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