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編劇餘飛深夜髮長文,聯名111位影視製作人,抵制郭敬明和於正。突然一看這麼多人抵制,好像這兩人這麼討人厭,讓同行如此排斥。但認真分析,好像事情也未必有這麼悽涼。
111位影視製作人聯名抵制郭敬明和於正,到底是正義還是眼紅?其實都是一丘之貉,餘飛作為多個協會副秘書長或副會長,邀約這麼多會員來抵制,表面是維護正義,利於行業發展,其實裡面都是利益和私心。
前不久汪海林和於正編劇之爭對罵,餘飛也發表了意見,被於正一同暗諷。至於緣由,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於正最近有上表演類的綜藝節目,而於正作為導師,發表了些自己的觀點。這讓同行們不太爽,因為論資格和輩份,他不夠格。所以作為資深的編劇汪海林最先不滿,協會的高層也不爽,所以才有了爭議,有了罵戰。
一來一合,雙方鬧得不可開交,網友們正在看好戲。突然來這麼一出聯名抵制,還是比較突然的。郭敬明前不久也參加了同類綜藝節目做導師,所以也和於正一起被批。被批的主要內容是說兩人抄襲,而且還有證據,兩人都曾被告,而且都敗訴了。罰了款,但拒不道歉,這也成了被聯名抵制的重要依據。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但其實編劇或作家,創作時都會多多少少去借鑑別人的作品,但這些文人們對抄襲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汪海林的代表作《一起看流星雨》,這個抄得像是《流星花園》授權的一樣,人物劇情都抄,連片名都抄人家的主題曲。然而這並沒授權,但他有自己的一套說辭,反正沒人告,就是說自己不是抄襲。
這111名編劇聯名抵制信,也十分搞笑,把每個人的作品名也寫出來,生怕別人不知他們的名氣,除瓊瑤外,還真沒幾個有名氣的,不過有些影片,還是有些印象,所以把每個人的作品寫出來還是能突顯一下身份,這些也是文人或是些老思想藝術家們想要的「虛名」。
於正和郭敬明兩人的名氣在目前影視市場來說影響很大,不亞於知名明星。兩人的作品有許多,拍紅的影片也很多,捧紅的一線明星,可說是佔了娛樂圈半壁江山。作品出品多,肯定就會有很多雷同,或是把別人的好的東西,放在自己作品上,或是整合在一起。而很多作家和編輯,近十年才出一個作品,這當然可以按自己思路慢慢寫,但出來並不受市場待見。
於正和郭敬明這類人,有時一年都有可能出幾個作品,而且還有流量大火,這是因為他們懂市場,會迎合觀眾,把觀眾喜歡的劇情都整合在一起,所以作品裡會有很多作品的影子。這也就是市場,這就是觀眾想要看的。
於正和郭敬明的抄襲是不對的,但這111名影視從業人員的作品,也不見比他倆好到哪,作品裡也充滿了各種所謂的借鑑和致敬。只是作品不火,沒人去舉報投訴。也有可能大家在一個協會相互包容。
以現在的行情來看,於正和郭敬明其中一個人的作品熱度,都比這111位影視從業人員的所有作品熱度都高。瓊瑤雖然名氣大,但現在也已過時了。瓊瑤和金庸的才華是肯定的,但他倆也是時代的產物,那個時代的娛樂就是看小說,女的看言情小說,男的看武俠小說,這也造就了兩位大師。
現在的年輕人很少看小說了,就算你再會寫,看的人不多,也一樣成不了名。現在流行的是編劇和導演,要用劇情在屏幕上展示出來給大家看,所以這又成就了於正和郭敬明。這也是時代的產物,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需求,要學會改變,接受現實,而不是一味地去批評和抵制。
如果一開始餘飛和汪海林就直接起訴或聯名抵制於正和郭敬明,這還有點說得過去,可以說是淨化行業。但開始先對罵了一頓,佔不了便宜,再來拉同行來聯名抵制,這手段就有點小人了。只能說是一丘之貉,兩方都是「狗咬狗」上不了臺面,惹別人看笑話,這才是對自己行業的抹黑。
娛樂圈本來就一直被人稱藏汙納垢,裡面有太多潛規則。作為行業領頭人,完全沒有威信,動不動就下場對罵,這何來尊重?
大家對這事有些什麼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汪海林稱於正郭敬明被編劇界開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