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強化食品安全 擬對本地產牛肉推共同標示

2020-12-23 中國臺灣網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農業部門負責人陳保基23日陪同臺灣肉牛產業發展協會宣布,26日將在臺南市善化啤酒廠舉辦「2012臺灣牛肉嘉年華」活動,將推廣臺灣出產的牛肉共同標示,讓民眾認購優質臺灣牛肉更安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委」陳保基指出,開放貿易自由化之後,很多農產品都會進口,面對此情況,「農委會」想告訴消費者,臺灣生產的最新鮮、最好吃,且食物運輸裡程最小,最節能減碳。

  他說,往年一年編列200萬元(新臺幣 下同)推廣臺灣牛做生產履歷,今年「農委會」編列800萬元推廣、強化臺灣牛的安全品管。

  「農委會畜牧處代理副處長」朱慶誠表示,目前全臺養牛戶逾800戶,規模較大的約200戶,已申請到產銷履歷的牧場有4戶,分別位在嘉義、屏東及金門;另有申請到產銷履歷的屠宰場及分切場各1家。

  此外,「農委會」還要推廣臺灣出產的牛肉共同標示在牛肉專賣店或攤商使用,讓消費者買得更安心,26日將於臺南市善化啤酒廠舉辦「2012臺灣牛肉嘉年華」活動推廣。

  臺灣肉牛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陳永瀚表示,全臺共養15萬頭肉牛,每年約屠宰3萬頭,牛齡約2年4個月大、重650到700公斤;美國牛肉事件之後,預計需求量會漸漸增加1成。

  陳保基說,臺灣人每吃100公斤牛肉,臺灣牛約佔6到7公斤。陳永瀚說,雖然臺灣牛市佔率不及美、澳及紐牛,但因為質優,價格是當中最高的,活牛交易價每公斤已來到125元。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相關焦點

  • 臺灣地區已開始實施牛肉包裝食品原產地標識
    食品夥伴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自20日起臺灣地區所有含牛肉的包裝食品應清楚標示牛肉產地,牛肉乾、牛肉泡麵等含牛肉的包裝食品需標出牛肉原料的原產國。        臺灣"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規定,自9月12日起對銷售含牛肉的散裝食品場所、供應含牛肉餐食飲食場所,須依規定標示牛肉原料原產地(國);另外自9月20日起生產製造含牛肉的包裝食品(如牛肉乾、牛肉泡麵等),須清楚標示牛肉原料來自於哪個國家。        臺食藥局區管中心表示,各縣市政府衛生局共檢查114家銷售含牛肉或牛可食部位包裝食品業者,均符合規定。
  • 散裝零食未標示食品添加劑
    華夏經緯網12月1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散裝零食百百種,但食品衛生安全卻有大漏洞。根據臺灣消基會抽查市售散裝零食的衛生安全發現,高達100﹪的食品未標示食品添加物名稱,96﹪未標示品名內容物名稱及重量、容量或數量,明顯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而且包括知名的小豆苗、新東陽、新光三越信義店樓下的布老爺與每日果實都在違法名單之列。
  • 臺灣地區食品安全再亮紅燈
    、強制標示、排除內臟」四大原則,「有條件開放」含瘦肉精的美國牛肉進口。美牛問題已不是單純的農業問題、消費問題,或是食品安全問題,而是涉及經貿、外事交流、政治甚至臺島安全等領域。連日來,臺灣H5N2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雖然已得到初步控制,但民眾的憂慮與不滿尚未消解,更延燒至政壇。一場針對當局有關部門的問責風暴正山雨欲來。
  • 臺灣6成火鍋湯底不合格 盤點近年來臺灣食品安全事件
    繼出現餿水油、飼料油、「國民點心」豆乾含致癌物之後,臺灣的食品安全一路亮著紅燈,最近臺灣又出現新的食品安全問題。天冷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吃火鍋,熱鬧又溫暖,可是下肚的湯底都包含什麼成分呢?「餐飲衛生科長」鄭維智說,鼎王等知名火鍋業者爆出湯底問題後,「食藥署」就提出項目計劃,請學術組織秘密訪查,從源頭追查火鍋湯底是否標示屬實。 鄭維智表示,54件市售包裝火鍋湯底(粉)檢驗,共有32件不合格,其中18件未詳細標示成分、16件產品名與本質不符,像是德樂仕企業的「紅燒牛肉高湯」沒有牛成分,「羊肉爐調味鍋底」沒有羊成分,「薑母鴨調味鍋底」更驗不出鴨成分。
  • 臺灣地區制定食品和食品添加物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
    2014年12月22日,臺灣地區「衛生福利部」發布部授食字第1031303857號公告,制定「包裝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散裝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及「食品添加物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自2016年1月1日生效。
  • 臺灣地區要求嬰兒配方食品顯著標示推動母乳餵養的辨識標記
    2015年8月11日,臺灣地區「衛生福利部」發布部授食字第1041302265號公告,修正「經本署查驗登記許可之嬰兒配方食品及較大嬰兒配方輔助食品,應以直接印製方式顯著標示辨識標記於容器上,以利消費者辨識」,名稱並修正為「特殊營養食品之嬰兒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應以直接印製方式顯著標示辨識標記於容器上,以利消費者辨識」,並自即日生效。
  • 強化風險交流 讓食品安全與健康科學信息深入人心
    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食品工業也顯露出食品原輔料供應鏈不健全、冷鏈物流疫情防控能力亟待強化、多元化健康食品供應跟不上快速放大的市場需求等新矛盾和新問題,亟待通過各方協同並通過科技的力量予以逐一破解 。「在今年疫情期間,中國食品行業的應急保障功能及戰略儲備功能凸顯,發揮了保障民生的中流砥柱作用,成為我國工業經濟的亮點。」
  • 臺北市抽驗兒童休閒食品 5件標示不合格
    原標題:臺北市抽驗兒童休閒食品 5件標示不合格  中新網3月30日電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為了幫學童食品安全把關,臺北市衛生局今天(30號)公布,2015年度兒童休閒食品查驗結果,一共稽查45件產品,質量檢驗都符合規定,不過36件包裝產品的標示,有5件不合格,不合格率達13.9%,包括「美廉社紅燒魚片」、「臺灣童趣-巧克力豆豆
  • 臺灣查核團報告:臺灣吃牛肉比美國還安全
    中新網5月29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專程赴美國查核牛肉生產安全的臺灣地區考察團團長宋華聰28日說,查訪團此行赴美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到底美國有沒有落實食品安全?」
  • 標示過敏原:食品安全必有主張
    在專業領域上,「食物致敏原」是指某些「食品」攝入人體後,可選擇性激活免疫細胞,誘導機體內產生特異性抗體後,引起人的消化系統或全身性的變態反應,這就是食物過敏,食物過敏原和食物過敏是「因果」關係。中國營養與食品安全所主任樊永祥介紹,關於食物過敏問題各國情況不同。在國內,有一定比例的人對某些不同食物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這與地域、體質、環境等各種因素有關。
  • 臺灣消基會:過敏原強制標示應一次到位
    食品夥伴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臺灣地區消基會日前抽驗53件乾貨發現,金針、竹笙逾2成檢出過量人工過敏原。7月起政府卻僅強制標示6種天然食品過敏原,臺消基會呼籲9種建議標示及人工香料等過敏原也應一次到位。
  • 臺灣新規:無牛肉塊的方便麵不能叫牛肉麵(圖)
    據「中央社」報導,對方便麵外包裝廣告與實際內容「相差很大」問題,臺灣地區近日公布新規,不僅圖案系供參考字樣須放大4倍,而且沒有牛肉塊就不可稱為牛肉麵。  臺灣相關部門12月3日邀請包括統一企業、味全食品工業、味丹企業、味王公司及維力食品工業等開會,商議改善之道。
  • 食品保質期指南-各國關於保質期、保存期的標示
    食品保質期是決定食品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判斷食品安全銷售期限的一個最直觀的依據,是消費者選購食品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2020年7月16日,央視315晚會曝光漢堡王過期麵包更改保質期後售賣,使「食品保質期」再次成為輿論熱點。
  • 寫入教材:轉基因食品危害健康!名單:2018食品安全十大事件
    三、2018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舉行  2018年7月17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9部門共同舉辦的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在京啟動,主題為「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讓生活更美好」,國務委員王勇出席宣傳周啟動儀式。2018年宣傳周曆時12天,以每天舉辦一個「部委主題日」的形式,先後開展法律法規宣講、道德誠信教育、科學知識普及、技術技能培訓等近百場主題活動。
  • 中國臺灣金管會擬推新能源金融產品
    索比光伏網訊:新能源產業被臺灣於今年5月開始執政的新政府列為重點發展產業之一,直接強化了相關產業的信心。相應於新能源產業發展,臺灣金管會規劃推動多項綠色金融產品,一方面為新能源產業提供所需的金流支援,另一方面也創造更多的融資收益管道。
  • 美國鬧出食品風波!臺灣衛生官員:禁止美國進口瘦肉精牛肉違規 世界...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臺灣在今天(11月12日)審查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劑的美國進口豬肉與牛肉課題,衛生部門官員陳時中表示,依目前規定能禁止美國豬肉含有瘦肉精,但不能禁止美國牛肉含有瘦肉精。至於衛生安全,他強調將持續與美方討論赴美檢查廠家的可行性,如果不符合標準將不允許進口。
  • 臺灣連續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毒澱粉擴散引恐慌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林曦】 下班在路邊買杯珍珠奶茶犒賞自己,小心裏面的粉圓可能是毒澱粉;在超市買的「義美小泡芙」是過期原料製作的;到五星級飯店吃飯總安全吧,也難說,原料商篡改標識把過期食材賣了進去。如今,臺灣人的生活如此危機四伏,島內輿論也不禁開始反思。更讓臺灣難堪的是,這些黑心食品可能已經流入大陸。
  •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常見問題解答(中)
    答:本標準規定,營養成分表應以一個「方框表」的形式表示,可在營養成分表中標示的內容包括本標準表1中所列的營養成分、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和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告中允許強化的除表1外的其他營養成分。不屬於上述內容的,不應標示在營養成分表中。
  • 臺灣強化食品安全措施 冬季水果空運香港特賣
    人民網香港11月1日電 臺灣農委會委託香港臺北貿易中心舉辦的「臺灣優質冬季水果特賣會」,於10月30日至11月10日在香港永安百貨彌頓道店進行。據香港臺北貿易中心表示,受臺灣地溝油事件影響,9月份香港進口臺灣食品總量比今年8月減少50%。臺灣現已加強食品安全措施,希望能顧重拾消費者信心。
  •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徵求意見稿)》公布 進一步明確食品名稱標示...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7日訊 近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徵求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徵求意見稿)修訂草案意見的函。新修訂標準(徵求意見稿)代替原有的GB 7718-2011《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