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新能源高比例併網,電網如何應對?

2021-01-10 國際電力網

隨著我國作出「碳達峰、碳中和」承諾,並要求到203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十四五」期間勢必將有更多清潔能源併網,新能源滲透率將進一步提高。這意味著電力系統需要接納更多的波動性電源。事實證明,跨區互聯電網通過採用更靈活優化的運行方式,統籌送受端調峰安排,在空間維度實現互聯互濟,可有效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

「十四五」即將開局,作為能源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平臺——電網將如何發展?多位受訪業界人士近日表示,「十四五」期間,電網將向著以電為中心的能源網際網路演進,跨區輸電通道容量將呈增長態勢,近期電網則以發揮資源配置作用為主。同時,能源與信息技術融合實現雙向友好互動,除提升需求側靈活調節能力外,還可滿足「十四五」及中長期高峰用電和大規模新能源消納需求。

全國互聯電網將不斷強化

截至目前,我國除臺灣地區外電網已基本實現互聯。其中,華北電網和華中電網採用交流實現同步聯網,其餘大區電網之間通過直流實現異步互聯。截至目前,我國在運特高壓達「13交16直」,其中,國網經營區有「13交12直」,南網經營區有「4直」。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國電網網架結構日漸優化,電網作為大範圍、高效率配置能源的基礎平臺,其重要性愈加凸顯。

國網能源院預測數據顯示,我國跨區輸電通道容量將持續增長,全國互聯電網將不斷強化,2035年、2050年跨區輸電容量將達4億、5億千瓦以上,這反映出在高比例清潔能源背景下堅強互聯大電網的必要性。

國網能源院不久前發布的《中國能源電力發展展望》報告指出,未來電網大範圍資源配置能力將持續提升,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為主要送端,華東地區、華中地區和華北東部地區為主要受端,資源富集區外送規模將呈逐步擴大趨勢,尤其在2035年前將保持快速發展。資源配置與調節互濟是未來跨區互聯電網的兩大主要功能,近期電網仍以發揮資源配置作用為主。

國網能源院電網發展綜合研究所所長韓新陽對記者表示,「十四五」期間,為更好地銜接電力系統發展需求,電網將向著以電為中心的能源網際網路演進,能源網際網路三大體系——能源網架體系、信息支撐體系、價值創造體系建設成為重要內容。其中,能源網架體系是能源網際網路的物理基礎,對遠距離大規模資源優化配置具有基礎性、保障性作用。

更多新能源對電力系統提出新要求

國網總經理助理趙慶波認為,新徵程、新格局、新目標決定了「十四五」電力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是新能源,新能源進一步發展決定了發電形態、電網形態、消費形態需加快改變。總體來看,當前我國新能源發展模式還相對粗放,採取開發、併網、輸送、消納的簡單邏輯,尚未從系統全局的角度調整發展模式。

「『十四五』是新能源發展的關鍵時期,在發電環節,可通過技術手段、配套機制,使新能源發電具備電力平滑、能量平衡、調頻調壓的能力,支撐電力系統動態平衡;在電網環節,要進一步提高大規模新能源併網、輸送、消納和安全運行的能力。」趙慶波表示。

韓新陽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國特高壓交流網架尤其是東中部大受端地區的特高壓交流網架及電網支撐能力將逐步加強,特高壓交直流電網運行方式更加靈活,輸電能力將不斷提升,電網跨省跨區資源配置能力和互濟調節能力將不斷加強。同時,配電網雙向智能互動、局部供需平衡、彈性恢復能力也將不斷提升,支撐業界對我國新能源跨越式發展的預期。」

此外,國網能源院電網發展綜合研究所研究員代賢忠還認為,未來應立足服務大規模新能源消納和多元化新興負荷用能需求為目標,推動縱向源網荷儲協同互動、橫向電熱氣冷多能互補,實現能源生產消費的安全接入、靈活轉換、高效輸送、便捷存儲、經濟使用,不斷創新迭代能源網際網路新業務、新業態、新模式,支撐電網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承載能力邁上新臺階。

配電網是能源網際網路重點環節

當前,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5G等為代表的數位技術正加速與電網深度融合。

韓新陽認為,能源網際網路業務服務是能源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企業和用戶已形成的發展共識。數位技術與能源系統將深度融合,完善能源網際網路信息支撐體系,打造能源網際網路價值創造體系,提高能源網際網路業務服務水平,提升能源網際網路傳統價值和新興價值的含金量。

同時,通過開展智能終端、邊緣計算、數據中臺和雲計算等能源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可提升能源網際網路的狀態感知能力、調度控制能力、智能互動能力、經濟運行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尤其是需要打破條塊分割的傳統數據和業務壁壘,構建開放包容、協同高效的能源網際網路數位化支撐體系,打造能源網際網路大數據平臺,支撐能效服務、市場交易、數據增值、金融服務、企業和經濟社會治理等能源網際網路新業務、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韓新陽說。

趙慶波也認為:「未來能源利用形態將發生重大變化,電能的應用範圍將更加廣泛,電網形態升級將推動能源利用實現電氣化、智能化、網絡化。」未來電網將匯聚各方力量,建設各類主體深度參與、高效協同、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網際網路生態圈。此外,配電網貫穿電力生產、傳輸、存儲、消費全鏈條,具備能源網際網路全要素,是發展的重點環節。


相關焦點

  •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併網挑戰來襲!大同電網要如何應對?
    專家學者從「電網與電力靈活性」入手,探討了目前各行各業對大同電力靈活性資源系統價值的認識以及「十四五」規劃期間大同電網的發展走向。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楊雷主持了本場會議。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趙俊屹、北京啟迪華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孟凡軍、啟迪瑞景能源環境科學研究院諮詢經理楊樂鋆、國網大同供電公司副總工程師張建平四位行業資深專家做了專題報告。
  • 從「十四五」規劃看新能源與傳統電源的協調發展
    近期有一些學者陸續撰文闡述了新能源與傳統電源的關係,包括探討了「十四五」新能源與傳統電源的規劃容量比例,還有的結合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情況對「十四五」電力規划進行了展望。應該說,這些觀點立意都是鮮明的,其中也不乏見解深刻,但新能源與傳統電源的關係,既是影響電力生產力的重大關係,也是直接觸發電力生產關係作出調整的重大因素,很難一言以蔽之,需要能源界必要的討論,尤其是針對一些觀點的深入研討。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王偉勝:我國新能源消納面臨的挑戰與思考
    (三)新能源裝機布局變化明顯「十四五」期間,受「三北」地區新能源消納困難影響,新能源裝機空間分布將繼續向消納形勢較好的中東部轉移。另外,隨著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和建設經驗的積累,「十四五」期間我國海上風電將迎來大發展,具備建設條件的海上風電將全面開工,接入消納條件好的華北、華東電網。我國將成為全球海上風電增速最快、潛力最大的國家。
  • 「十四五」展望!新形勢下我國新能源及新能源數字經濟發展的影響和...
    「十四五」展望!電網側新能源場站項目管理和服務業務包括新能源項目接網管理、接網工程前期、物資招標、物資採購、物流運輸、接網工程建設、交易合同籤署、併網運行、電力市場交易、結算和補貼等。由於上線推廣應用國網新能源雲(新能源數字經濟平臺),國家電網經營區內新能源項目接網管理、接網工程建設、結算和補貼等原先需要「人工驅動」的方式進行,疫情防控期間通過手機APP、外網PC開展線上新能源業務辦理,顯著克服了疫情的不利影響。
  • 這個肩負北京七成供電的電網憑啥領先?冀北電力放三大招讓新能源唱...
    截至2019年年底,冀北電網新能源裝機突破2116.6萬千瓦,佔冀北統調發電裝機容量的59.9%,位居國家電網系統第一,繼續保持冀北電網第一大電源地位,新能源裝機滲透率、單位面積新能源發展規模均位居全國前列。「十三五」以來,冀北電網新能源裝機年均增長率達到19%。
  • 「合理利用小時數」新政下的新能源項目併網容量、併網時間及規則
    今年9月,三部委下發了關於《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財建〔2020〕426號,以下簡稱426號文件)、財政部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審核有關工作的通知》(財辦建〔2020〕70號,以下簡稱70號文件),對於新能源項目容量、併網時間及監管規則進行了明確。今天,我們為您梳理相關政策規定。
  • 併網難的光伏和風電≠垃圾電
    由此可見,光伏的容量價值一開始是比較高的,但是一旦達到晚上6點這個截點以後,往後的容量價值直線下降。降低太陽能成本的意義就在於增加裝機量,但是裝機量增加到一定比例,往後就沒有太多價值。二、電網靈活性如果電網的淨負荷發電量能根據太陽能發電的特點自由調整,那當然是最好了。
  • 陽光電源助力新疆準東新能源基地木壘項目成功併網!
    6月30日,從新疆傳來喜訊,新疆準東新能源基地木壘1GW項目成功併網發電,這意味著全球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送電距離最長的準東-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進一步完善。陽光電源為項目提供了70%的逆變器,是木壘1GW項目中最大的逆變器解決方案供應商。
  • 「十四五」新能源發展的首要推動力是來自IRR的吸引力
    「十四五」新能源發展的首要推動力是來自IRR的吸引力 第二屆光伏新時代論壇10.23北京第一屆智能配電網建設研討會10.29杭州新基建充電樁發展論壇11.3無錫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
  • 國家電網印發:營銷[2014]174號《關於分布式電源併網服務管理規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力公司,國家電網公司客戶服務中心: 為促進分布式電源快速發展,規範分布式電源項目併網服務工作,提高分布式電源項目併網服務水平,公司制定了《國家電網公司分布式電源併網服務管理規則(修訂版)》,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 十四五光伏新增...
    今年年底光伏發電將超過風電,成為全國第三大電源二是如何進一步融入電力系統?據我們預測,今年年底光伏發電從規模上將超過風電,成為全國第三大電源。隨著大規模高比例的接入電網,光伏的消納將變得越來越困難。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今天都會有這些感受,明天你們會感受很深。
  • 「十四五」期間不建議再繼續增加火電
    「十四五」期間不建議再繼續增加火電「十四五」期間中國的煤電裝機不應進一步增長。綠色和平東亞項目副總監張凱表示:「綠色和平低碳能源政策研究項目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進一步增加煤電裝機預計將造成2000億元的投資浪費,並造成電力系統的僵化、不利於發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實現中國的新氣候目標。」
  • 專家觀點|對「十四五」電力規劃的相關思考(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編者按當前正值編制「十四五」電力規劃的關鍵時期,近期媒體陸續有文章就「十三五」規劃實施效果、分布式發電、西電東送、電網投資等問題進行了探討,並建言
  •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正測算十四五、十五五的新能源發展目標
    這是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12月10日在2020年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透露的信息。他介紹說,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正在測算「十四五」「十五五」時期新能源的發展目標。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十四五」新增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需求將遠高於「十三五」。
  • 重慶「十四五」電網規劃通過國網公司評審
    7月28日,國網重慶經研院牽頭編制的重慶電力220千伏及以下電網「十四五」規劃通過國網公司評審,加上此前通過的主網架「十四五」規劃,標誌著重慶電網未來5年的建設發展方向已基本確立。  2020年,中央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出臺,國家戰略如何落地成為當前的重大課題。
  • 新能源應成為主角 新建火電要慎重
    來源:人民政協報 近日,「新電改破局五周年,從蹣跚學步到披荊斬棘——聚焦電力輔助服務和容量市場主體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專家、學者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路徑進行了探討。
  • 秦海巖:風電「間歇性」真會影響電網安全嗎
    在歐美國家清潔能源發展大踏步前進的同時,中國近幾年風電和光伏的發展其實也非常迅猛,但對新能源電力併網能否達到歐洲那麼高的比例,我們自上而下的信心仍然嚴重不足。  儘管已經大力發展了幾十年,但仍然存在一個十分普遍的觀點,風力發電具有「間歇性」、「波動性」,不如火電「穩定」,因此不是安全的電力供應。
  • 「電池+電網」是必然出路——訪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
    「十四五」期間需要更加關注能源,尤其是把電網與電動汽車如何實時互動納入研究領域並進行推廣,這是新階段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能源評論》:對於慢充和快充的場景和安全性,您怎麼看? 歐陽明高:私人電動汽車充電模式將是慢充為主、快充為輔。
  • @風電人,你們想要的十四五風電「藏寶圖」來了!
    那麼,在還有1個月就到2021年的時間點上,全國各個省份對於風電產業的政策態度如何?在「十四五」期間,給與風電的規劃空間又有多大?;省電網發展「十四五」規劃、省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十四五」規劃列為省級備案專項規劃。
  • 光伏「十四五」迎倍速增長 諸多難題待破解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在會上透露,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正在測算「十四五」「十五五」時期新能源的發展目標。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十四五」新增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將遠高於「十三五」。 超預期的目標刺激了企業擴張的熱情。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的企業也對「十四五」發展表達了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