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深陷學術獻金醜聞 為數百篇論文支付好處費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本報駐美國記者 高 石

  核心閱讀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稱,谷歌通過資助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高校教授的研究項目來影響輿論以及公共政策制定,為其所面臨的市場監管辯護。過去10年來,谷歌出資5000美元至40萬美元不等的「好處費」,資助了數百篇研究論文。這一「學術獻金」醜聞,使得谷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維護自身商業利益,資助某些特定學術論文的研究和發表

  美國維權組織「問責運動」近期公布的報告顯示,谷歌撥款資助了329篇發表於2005—2017年的公共政策研究論文。其中一半以上屬於直接資助,其餘由谷歌支持的組織或機構間接資助。論文作者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英國牛津大學及德國柏林經濟學院等全球一流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

  報告還稱,過去10年間,谷歌一直資助某些特定學術論文的研究和發表。這些論文普遍支持維護谷歌的商業利益,反對諸如反壟斷和反盜版等監管層面對谷歌的挑戰。「這些所謂獨立的司法和學術著作其實都是谷歌製造的。」「問責運動」執行董事達尼埃爾·史蒂文說,谷歌試圖通過自身實力「影響每個層面的政策制定者」。

  谷歌對此回應稱,該報告是「高度誤導的」。谷歌公司公共政策主管萊斯利·米勒稱,期望學者披露其資金來源並保持其獨立性。米勒還回擊稱,「問責運動」不肯透露自己的財務支持者,卻言必稱問責制和透明度,這實在是「有點諷刺」。

  根據《華爾街日報》獲取的數千頁郵件內容,一些研究人員會在其論文發表前與谷歌分享,並且允許谷歌提出建議。不過,不是所有教授都會披露谷歌對其研究的資助,並且幾乎沒有人會在後續相同或類似主題的論文中披露這層經濟關係。

  「滲透」學術界是矽谷向決策者施加影響的幕後手段之一

  《華爾街日報》引用前谷歌僱員的爆料稱,谷歌在華盛頓的管理人士曾經擬好學術論文的「願望清單」,其中包括每篇擬定論文的暫定題目、摘要和預算,然後尋找願意寫論文的作者。這也就是說,谷歌實際上在對論文進行「招標」,而花在這項研究計劃上的資金僅有數百萬美元,對谷歌來說只是九牛一毛。

  然而,這些資助帶來的政策影響力是巨大的。2012年9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已接近就是否起訴谷歌違反競爭法作出決定,起訴的具體內容包括谷歌在搜索結果中偏向自己的購物和旅行服務。當時,谷歌的代理律師事務所給聯邦貿易委員會主席寫了一封八頁長的辯護信函,並附上了谷歌資助的研究論文來支持自己的觀點。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最終裁定,谷歌在搜索排名中突出顯示自己的服務,並未違背反壟斷或反競爭法,這直接鞏固了谷歌在網際網路領域的主導地位。

  2010年,谷歌向多名研究人員提供了40萬美元經費。這些學者研究的課題是如何改善用戶的網絡隱私,時任史丹福大學研究員的瑞安·卡洛就是其中之一。卡洛表示,為了保證準確性,與所涉及公司討論研究內容的做法很常見。不過,他同時也表示,谷歌管理人士會選取與他們本身觀點存在共鳴的研究,然後擴大這一研究的影響力。

  對於谷歌「滲透」學術界的行為,很多人持不同意見。加州大學哈斯汀法學院的羅賓·費爾德曼去年在哈佛大學法學刊物一篇文章中表示,這種公司資助行為可能會產生這樣的印象,即學術界人士成為說客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學者。通過向有利於本公司的學術研究提供資金,從而支持公司在華盛頓的遊說活動,這種做法是矽谷向決策者施加影響的幕後手段之一。這也表明,由於已經避開了華盛頓監管環境的約束,企業的遊說活動越來越難以被發現。

  大型高科技公司成為在華盛頓佔據主導地位的政治遊說力量

  由於大型高科技公司令人豔羨的盈利能力,它們能夠拿出巨額資金,並施展強大的軟實力,力求避免監管機構作出不利於自己的裁決,正悄然成為在華盛頓佔據主導地位的政治遊說力量。根據美國「政治響應中心」的數據,大型高科技公司用於遊說聯邦政府的資金在2015年合計達到創紀錄的1.81億美元,這讓它們成為第二大企業遊說團體,僅次於大型製藥企業。

  高科技企業之間也會「互相攻擊」。比如,微軟向哈佛商學院教授本·埃爾德曼提供了資金,後者是有關谷歌濫用市場主導地位報告的作者。與谷歌存在專利糾紛的晶片製造商高通公司也向支持己方的學術報告提供了資金。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則向各種針對谷歌的報告進行了資助。「問責運動」的背後金主就包括甲骨文公司。

  《紐約時報》2016年的調查發現,美國75家主要智庫的數十位研究專家同時註冊作為遊說人員,一邊在監管爭端和訴訟中擔任外部顧問或是仲裁員,另一邊卻以各種諮詢名義從大企業收取不菲的費用。一些智庫還為遊說者、前政府官員以及企業諮詢顧問提供了非正式研究員的職位。這些人並不需要披露自己的主要收入來源。

  《華爾街日報》早前的一篇報導曾指出,擁有大量智慧財產權的科技公司從消費者創造的數據中獲得越來越多的財富,並越發明顯地擁有了對網絡輿論的影響力,而消費者對企業這樣的行事方式日益感到不安。

  (本報華盛頓7月17日電)

相關焦點

  • 谷歌深陷「學術獻金」醜聞 為研究論文付「好處費」
    谷歌深陷「學術獻金」醜聞 為研究論文付「好處費」 原標題:   核心閱讀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稱,谷歌通過資助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高校教授的研究項目來影響輿論以及公共政策制定,為其所面臨的市場監管辯護
  • 為數百篇研究論文付費 谷歌深陷「學術獻金」醜聞
    核心閱讀《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稱,谷歌通過資助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高校教授的研究項目來影響輿論以及公共政策制定,為其所面臨的市場監管辯護。過去10年來,谷歌出資5000美元至40萬美元不等的「好處費」,資助了數百篇研究論文。這一「學術獻金」醜聞,使得谷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 谷歌深陷「學術獻金」醜聞(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稱,谷歌通過資助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高校教授的研究項目來影響輿論以及公共政策制定,為其所面臨的市場監管辯護。過去10年來,谷歌出資5000美元至40萬美元不等的「好處費」,資助了數百篇研究論文。
  • 臺大醫院再曝學術醜聞 專攻肝癌名醫多篇論文造假
    臺大醫院再曝學術醜聞。(來源:臺媒)海外網1月10日電 2016年前臺灣大學教授郭明良研究團隊多篇論文涉及造假,時任臺大校長楊泮池也擔任數篇論文作者,這在當時臺灣教育界投下一枚震撼彈。時隔兩年,臺灣醫學界龍頭臺大醫院再曝論文造假醜聞,臺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治醫師陳昆鋒的多達10篇論文遭臺「科技部」認定造假,規模不亞於當年郭明良案。
  • 869篇論文遭撤回,俄羅斯曝出學術不端醜聞
    該委員會的科學秘書Andrei Zayakin表示,「這是俄羅斯科學史上最大的一次論文撤回事件。之前從未出現過數百篇論文被撤回的事情。」他補充道,兩年前可能有個別論文被撤回,但批量被撤回還未出現過。政策加壓,「論文工廠」出現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日本民主黨曝政治獻金醜聞 黨首指檢方別有用心
    日本最大在野黨曝政治獻金醜聞,下任首相熱門人選稱相關調查有政治動機  小澤拒絕辭職,指檢方別有用心  □綜合晨報記者徐惠芬、新華社報導  日本最大在野黨民主黨黨首小澤一郎4日說,儘管他的首席秘書大久保隆規因涉嫌非法收受企業政治獻金遭逮捕
  • 谷歌被曝花錢讓學術大咖說好話:贊助學術研究影響政策制定
    據新華社7月13日報導,美國谷歌公司(Google)被曝撥款資助國際權威學者,撰寫符合這家科技巨頭利益的學術文章。 英國《衛報》今日報導稱,美國「問責運動」組織(Campaign for Accountability)公布的報告顯示,谷歌撥款資助了329篇發表於2005年至2017年的公共政策研究論文。
  • 加拿大著名生物學家深陷學術造假醜聞 多篇論文面臨被撤回
    為此,加拿大政府為他提供每年35萬美元的研究經費,為期7年。在麥克馬斯特大學,普魯伊特參與了動物性格的研究,管理自己的實驗室,研究不同物種的動物行為。普魯伊特是加拿大150位著名研究教授之一,曾被譽為該領域的傑出人物。目前,普魯伊特否認了這些指控,稱任何問題都是無心之過。學術造假風波風波起於1月下旬。
  • 谷歌被曝花錢讓學術大咖說好話,試圖影響每個層面政策制定者
    谷歌被曝花錢讓學術大咖說好話,試圖影響每個層面政策制定者 美國谷歌公司(Google)被曝撥款資助國際權威學者,撰寫符合這家科技巨頭利益的學術文章。
  • 學術大醜聞!30名高校領導,259篇論文被指存在剽竊行為
    據 Nature Index 報導,8 月 12 日,一份由俄羅斯科學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指派的調查小組發表的報告顯示,該國發表在國際期刊上的的數百篇論文存在抄襲和虛假合作署名等學術不端問題,其中包括 17 位在俄羅斯各大學擔任高層的學者,同時,報告中也指出,還有13名學校的高級領導,有些是大學院長、副院長,還有的可能是教務處主任,都有類似的論文抄襲行為
  • ICML 2019收錄774篇論文:谷歌153篇,清華北大26篇
    論文數量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別是谷歌、谷歌大腦、微軟、DeepMind、Facebook,論文數量分別為:82、42、35、29、23。谷歌及其子公司佔據了前五名中的三席,總共有153篇論文被收錄。中國被收錄論文最多的公司是騰訊,數量為10篇。另外,阿里被收錄5篇、百度1篇。
  • 國際學術發表又被批量撤稿,這次是33篇論文
    國際學術發表又被批量撤稿,這次是33篇論文摘要:今年4月,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多媒體工具與應用》批量撤銷33篇論文,加上該期刊近兩年撤下的另8篇論文,總共有41篇論文被撤,其中39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來自中國。因學術不端問題,國內學術圈又迎來了一次規模不小的「地震」。
  • 2020谷歌學術指標出爐!各領域Top20期刊名單如下:
    7月8日,谷歌發布了2020版的谷歌學術指標(Google Scholar Metrics,GSM)。
  • 科學網—谷歌學術搜索,你信嗎?
    谷歌微軟出手讓傳統科技出版巨頭如坐針氈
  • 107篇醫學論文丟大臉,假學術不僅丟國格
    2009年,德國爆發最嚴重的學術造假事件,科隆檢察機關將100名涉嫌學術造假的教授名單向社會公布上,這些教授主要還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他們的學生取得博士學位提供「方便」。這些教授不但丟了教習,而且被檢察機關集體起訴,多數被判3年半有期徒刑。2011年,德國國防部長古藤伯格博士論文涉嫌抄襲被人拱了出來,變成社會重大醜聞。古藤伯格博士學位被取消,隨後被迫辭職下臺。
  • 2019谷歌學術指標出爐,各學科top期刊列表
    日前,谷歌學術發表了2018年最新的學術期刊和會議影響力排名。今年榜單上,Nature仍高居榜首,Science則位居第三。
  • 谷歌學術推出「經典論文」排行,涵蓋八大領域294專業,你的學科有哪些不容錯過的經典?
    2017年6月14日,谷歌學術於官方博客宣布推出新服務——「經典論文」(Classic Papers),涵蓋八大領域294專業,論文共計2515篇。這是谷歌繼 h 指數之後推出的新一類學術排名,目前尚僅統計了發表於2006年的論文,但作為一項新穎的論文瀏覽及評價功能,其功能和後續發展值得科研人員關注。
  • 接連曝光學術醜聞讓東京大學「蒙羞」—新聞—科學網
    7月25日,東京大學相關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針對該校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原教授加藤茂明的研究團隊所發表的論文中存在多處篡改和捏造數據的事實,東京大學已完成初步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顯示,有43篇論文應予以撤銷。
  • 谷歌2019 學術指標發榜:CVPR首次進入Top 10,何愷明論文引用最高!
    今天,谷歌正式發布了2019年版的學術指標(Scholar Metrics)。  本次發布涵蓋2014-2018年發表的文章,並包括了截至2019年7月在谷歌學術中被索引的所有文章的引用 。  最新版的谷歌學術指標有以下亮點:  兩大自然科學頂刊Nature和Science分別排名第一和第三;  計算機視覺頂會CVPR首次進入綜合榜單Top 10;  一共有六個人工智慧類頂會進入綜合榜單Top 100;  多篇人工智慧論文出現在Nature的高引論文中;  何愷明的「深度殘差學習」論文是最近5年CV類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
  • AI技術為科研學術築起高牆,75億學術費用背後是生物醫學論文亂象
    ,例如2020年1月,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的6篇學術論文也涉及一圖多用的學術醜聞,其中也是發表在頂刊《SCIENCE》上的重磅論文,為何BIK教授每次都會對中國學者發難?主要是BIK教授發現大量PS圖片的論文大部分來自中國醫院,甚至可能是「同一論文加工廠」的手筆。一年75億的學術推廣費為何中國的醫院會是生物醫學論文造假的重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