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9篇論文遭撤回,俄羅斯曝出學術不端醜聞

2020-12-25 芥末堆看教育

原文:Putin wanted Russian science to top the world. Then a huge academic scandal blew up.

來源:《華盛頓郵報》 作者:Robyn Dixon 編譯:阿宅 圖源:unsplash

八年前,俄羅斯總統普京要求俄羅斯必須成為科研強國。這意味著,到2020年,俄羅斯至少要有5所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俄羅斯科學論文被引用的次數也需大大增加。

但是如今俄羅斯科學院反科研造假委員會(RAS Commission for Countering the Falsifi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撤回了至少869篇科學論文,主要撤回原因是剽竊。

該委員會的科學秘書Andrei Zayakin表示,「這是俄羅斯科學史上最大的一次論文撤回事件。之前從未出現過數百篇論文被撤回的事情。」他補充道,兩年前可能有個別論文被撤回,但批量被撤回還未出現過。

政策加壓,「論文工廠」出現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許多科學家認為普京2012年頒布的法令雖然提供了更多資金,但同時科學家們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以致於他們不顧質量,每年都要大量生產論文。

批評人士還指出,俄羅斯科學與高等教育部也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2018年,俄羅斯科學與高等教育部長Mikhail Kotyukov表示,俄羅斯研究論文的出版量必須增加一倍。大學為發表更多論文的人提供了工作和升職的機會,而發表論文少的人則不享受這些待遇。

俄羅斯科學編輯與出版商協會(Russian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Editors and Publishers)是俄羅斯最大的科研出版機構,其倫理委員會主席Anna Kuleshova表示,「大學在儘可能上報更多論文,營造出像波將金村一樣的虛假繁榮景象,但其實沒有人會認真閱讀這些論文。」

去年,俄羅斯科學院反科研造假委員會要求撤回541家俄羅斯期刊中的2528篇論文,這些文章涉嫌剽竊、複製其他文章和署名不清。截至1月6日,已有263家期刊同意撤回869篇論文。該委員會預計,未來幾個月將有更多論文被撤回。

這些論文中出現的問題包括剽竊其他文章,同一作者在多篇論文中使用基本相同的數據,同一篇論文被多人署名。

內科醫生Zayakin表示,研究人員面臨兩難境地,要麼出版論文,要麼失去工作或經費,這才導致「論文工廠」的出現。

9個俄羅斯國家杜馬成員中就有1個學位有問題

2013年,為打擊學術論文和學位論文中的不端現象,以及為牟取私利買賣著作身份和學位的現象,Zayakin與其他人共同成立了Dissernet。「博士論文買賣現象已經很多年了。」他說。

2018年,藉助反剽竊技術,Dissernet發現之前四年中俄羅斯有7251個學位被授予給涉嫌剽竊或有其他問題的作品,其中包括529個醫學學位,經濟學、教學和法律學位佔多數。

莫斯科國立大學生物信息學和遺傳學教授Mikhail Gelfand表示,俄羅斯科研經費和大學排名由發表的論文數量決定。「儘管有些人沒有時間進行有意義的研究,但他們還是得發表論文。俄羅斯大學的教學工作量很大。」

去年,Dissernet對676所俄羅斯高等教育機構的負責人進行調查,發現112所學校有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其中61所學校中已被授予的學位著作涉嫌剽竊。

2017年,俄羅斯高等認證委員會(Higher Attestation Commission)主席Vladimir Filippov曾表示,2012-2017年,授予學位的數量從約2.4萬降至不足1.3萬,減少了一半。他說這主要是因為論文要求越來越嚴格,在認證各階段對提高名譽、加強責任和增加透明度做出了努力。Zayakin表示,但這說明之前被授予的很多學位都有問題。

2016年,據Dissernet報導,9個俄羅斯國家杜馬成員中就有1個學位有問題。一年前,Dissernet曝光時任國家杜馬主席、現任對外情報局局長Sergei Naryshkin的經濟學博士學位論文涉嫌剽竊。但Sergei Naryshkin對這些指控不屑一顧,而且其學位並未被撤回。

>>聲明

本翻譯僅作了解之用,並非用於學術研究或商業決策。表達可能與原文有所差異。如需使用,請查證原文。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現學術醜聞:多位大學高層人員259篇​論文被指造假
    來源:科研大匠編譯自Nature Index據 Nature Index 報導,8 月 13日,一份由俄羅斯科學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指派的調查小組發表的報告顯示,包括17名俄羅斯大學校長,13名院長,副校長等大學高層在內,發表在國際期刊上的的259篇論文,被發現存在抄襲和虛假合作署名等學術不端問題。
  • 上百篇中國學者論文遭撤稿,涉及眾多名校
    雜誌社撤回中國學者26篇研究文章,涉嫌套路/批量加工研究成果,包含眾多名校!醫學雜誌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於2020年8月5日撤回了中國學者26篇文章,絕大部分都是非編碼RNA領域,主要原因是套路及批量類似的研究,涉嫌學術不端,其中包括大連醫科大學
  • 論文造假成為日本科研界一大問題
    根據該研究所2018年1月22日公布的調查結果認定,以助教山水康平為第一作者的研究小組於2017年2月發表在美國《幹細胞報告》雜誌網絡版上的一篇論文存在17處捏造和篡改圖像數據行為。這是這家重要科研機構首次曝出論文造假醜聞。京都大學已經申請撤回這一論文,今後將追究包括所長山中伸彌在內的相關人員責任。山中伸彌本人也表示,不排除辭去所長職務的可能性。
  • 學術大醜聞!30名高校領導,259篇論文被指存在剽竊行為
    據 Nature Index 報導,8 月 12 日,一份由俄羅斯科學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指派的調查小組發表的報告顯示,該國發表在國際期刊上的的數百篇論文存在抄襲和虛假合作署名等學術不端問題,其中包括 17 位在俄羅斯各大學擔任高層的學者,同時,報告中也指出,還有13名學校的高級領導,有些是大學院長、副院長,還有的可能是教務處主任,都有類似的論文抄襲行為
  • 國際期刊撤回已發表64篇論文 全部出自中國作者
    10個學術期刊已經發表的64篇論文,全部出自中國作者。  國際期刊撤回64篇論文  昨天下午,2015年首都高校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吳孟超、薛其坤和潘建偉三位院士為首都高校6000名研究生新生作報告。
  • 青島大學4篇論文嚴重不端被撤!校方:將對涉事科研人員記過處理
    就青島大學藥學院兩名教學科研人員共同通訊在《Life SCIences》的研究論文被撤回一事,9月7日,青島大學科技處相關負責人向健康時報記者透露:學校學術委員會已經就此次學術不端事件進行了相關取證調查
  • 今日話題 | 南開校長被曝論文造假,再次敲響學術不端警鐘
    截止到目前,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上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 面對外界質疑,曹雪濤回應稱,「查完了,我會給大家一個回復」。同時,中國工程院辦公廳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會針對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 107篇醫學論文丟大臉,假學術不僅丟國格
    2009年,德國爆發最嚴重的學術造假事件,科隆檢察機關將100名涉嫌學術造假的教授名單向社會公布上,這些教授主要還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他們的學生取得博士學位提供「方便」。這些教授不但丟了教習,而且被檢察機關集體起訴,多數被判3年半有期徒刑。2011年,德國國防部長古藤伯格博士論文涉嫌抄襲被人拱了出來,變成社會重大醜聞。古藤伯格博士學位被取消,隨後被迫辭職下臺。
  • 論文剽竊案頻發,豈能任由學術不端「秀下限」?
    近日,網絡曝光一起學術論文剽竊案,河南鄭州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某一畢業生在微博實名舉報導師剽竊其畢業論文,且未經允許發表在期刊上。如此學術不端之舉豈能一直「秀下限」?其中一件就涉及到論文抄襲:南京大學教師梁瑩研究生在讀期間抄襲、重複發表多篇論文,並使用抄襲論文在職稱申報中弄虛作假,嚴重違反教學紀律、學術規範,故此南京大學學校黨委(行政)
  • Nature發文:關注我國本月實行的最嚴學術不端處理法規
    的調查處理做出明確規定之外,還對那些出售學術論文、捏造數據並代人撰寫或投稿的「論文代寫工廠」也提出了查處方案,該規定被Nature News 評價為中國迄今最全面的學術不端處理法規。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研究不端的問題,引起了全球關注。案件涉及賄賂,竊,偽造數據和偽造的同行審查,並導致大量文章撤回。
  • 國際學術發表又被批量撤稿,這次是33篇論文
    國際學術發表又被批量撤稿,這次是33篇論文摘要:今年4月,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多媒體工具與應用》批量撤銷33篇論文,加上該期刊近兩年撤下的另8篇論文,總共有41篇論文被撤,其中39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來自中國。因學術不端問題,國內學術圈又迎來了一次規模不小的「地震」。
  • 偽造圖表,日本東京大學知名教授一論文被《科學》雜誌撤回
    年發表在《科學》(Science)的論文被正式撤回。這是渡邊嘉典5篇涉嫌圖表造假的論文中,第一篇被撤回的。去年8月,東京大學收到匿名舉報信,稱包括渡邊嘉典在內的6個東京大學實驗室涉嫌論學術不端,覆蓋22篇已發表論文。當年9月,東京大學啟動調查。2017年5月,東京大學完成調查,並於8月正式宣布調查結果,稱渡邊嘉典的5篇論文存在圖表造假和捏造數據問題。
  • 哈佛大牛學術造假,誰的鍋
    一方面是各國政府和機構如火如荼地進行幹細胞研究,另一方面,幹細胞研究領域似乎也淪為近年來學術不端行為的「重災區」。從2014年日本學者小保方晴子幹細胞數據造假,到此次皮耶羅·艾佛薩心肌幹細胞造假,幹細胞研究領域醜聞不斷。
  • 法國生物學領袖被指學術不端
    當調查發現其研究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後,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歐洲最大的基礎研究機構——暫停了植物生物學領軍人物Olivier Voinnet的職務。兩份報告都表示,沒有發現證據顯示Voinnet的論文存在偽造數據、修改圖片等問題。在一份聲明中,ETHZ 執行委員會表示,根據規定,Voinnet在瑞士發表的論文存在錯誤,但不屬於學術不端,不過,它認為Voinnet違反了科研誠信和科學實踐指導原則。2014年12月,有人在PubPeer網站上對Voinnet的論文圖片提出質疑,從而導致CNRS和ETHZ對此開展調查。
  • 《科學家》評出2018十大論文撤回事件
    它為科學家、記者以及任何對論文發表問題和學術不端行為感興趣的人以及任何想知道自己是否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引用被撤回論文的人提供資源。以下是今年的一些最熱門的論文撤回事件,排名不分先後:他們不是活力四射的二人組。印度的兩名納米技術研究人員因圖片造假和他們的數據存在問題,如今每人至少遭遇20多篇論文撤回。
  • Science大型撤稿報告:IEEE狂撤7000篇論文,中國兩位超級撤稿大戶...
    撤稿率最高的國家,伊朗排在第一,每10000已發表論文中就有14篇被撤回而根據第二種衡量方法,即哪個國家已發表論文的撤稿率最高,伊朗排名第一,羅馬尼亞排名第二(如上圖所示)。伊朗的情況可能反映出一些涉及虛假同行評審的醜聞。但這種分析方法可能會誇大伊朗的撤稿率,因為撤稿率是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表的論文計算得出。該計數僅包括用英語發表的論文。
  • 父親學術不端,女兒論文起疑,兩所大學同時開始追查
    呂翔用一篇格式和篇幅接近學術論文的123頁舉報材料,將張裕卿和他的女兒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舉報材料曝出後,張裕卿承認了自己學術不端的事實,並表示願意接受任何處罰,但此事與自己的女兒無關。而張裕卿任職的天津大學也迅速解除了與張裕卿的合同。
  • 研究員開發新算法打擊學術造假 用AI查重論文圖片
    經測算,在所有論文中,約1.5%存在學術不端的嫌疑,0.6%確認存在圖像方面的論文造假。  在學術造假上,圖片是藏汙納垢的死角。《科學》(Science)雜誌和《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2018年發布報告稱,在過去10年裡,學術期刊撤回的論文數量增加了10倍。這些論文中,約有1.7%是因為篡改了論文圖像被撤回。
  • 加拿大著名生物學家深陷學術造假醜聞 多篇論文面臨被撤回
    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博物學家》上,名為「個人和群體的表現受到社會生態位破壞的影響」( 「Individual and Group Performance Suffers from Social Niche Disruption」)。(出於對這些數據的擔憂,他們撤回了兩篇論文,普魯伊特同意了這一做法。)
  • 三峽大學一院長被舉報學術不端 8篇論文重複發表
    高校對學術不端的舉報如何處理,如何公開,容忍程度有多少?這無疑考驗大學的底線。  8篇論文被指重複發表  當2012年年初在學院辦公室翻看期刊《黃鐘》時,葉偉沒有想到,他對院長學術問題的質疑會持續到兩年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