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CRISPR年。最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一名研究人員聲稱使用這種基因編輯技術來編輯一對雙胞胎女孩的基因組。(來源/編譯:生物谷)
十大論文撤回事件
文/towersimper
圖片來自Pixabay, Openclipart。
《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排行榜包括一些非常狡猾的角色。這個排行版的頭號位置仍然(也許總是)屬於Yoshitaka Fujii,共有183篇文章被撤回。
如今, 需要至少有20篇文章撤回才能剛好進入這個排行榜的前三十名。對那些想要進入前十名的人來說,41篇文章撤回是最低要求。
去年秋天,《科學家》雜誌正式啟動了它的論文撤回資料庫。
它為科學家、記者以及任何對論文發表問題和學術不端行為感興趣的人以及任何想知道自己是否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引用被撤回論文的人提供資源。
以下是今年的一些最熱門的論文撤回事件,排名不分先後:
他們不是活力四射的二人組。印度的兩名納米技術研究人員因圖片造假和他們的數據存在問題,如今每人至少遭遇20多篇論文撤回。
這些論文撤回讓Rashmi Madhuri(共24篇論文撤回)和Prashant Sharma(共26篇論文撤回)一起登上了《科學家》雜誌今年列出的論文撤回排行榜。
2018年是CRISPR年。最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一名研究人員聲稱使用這種基因編輯技術來編輯一對雙胞胎女孩的基因組。
《科學家》雜誌還觀察到2017年發表的一篇有爭議的論文被撤回,該論文據稱發現CRISPR可能給細胞帶來附帶損害。
事實證明這篇論文的研究人員無法確定他們觀察到的DNA損傷是由基因編輯引起的,還是一直都存在著的,這種模糊性導致這篇論文的一些作者對這篇論文撤回提出異議。
故意替換血液。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名研究人員承認使用自己的血液代替將近100名患者的樣品。這名名叫Maria Cristina Miron Elqutub的研究人。
她通過更換樣品獲取數據,申請了兩份資金資助,發表了兩篇論文,其中至少一篇論文已被撤回。
Elqutub也因其不端行為而受到美國研究誠信辦公室(US 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的制裁,包括如果她從事任何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則需要接受為期三年的監督。
如果不涉及一篇關於疫苗和自閉症之間存在虛假關聯的論文,那麼今年的論文撤回就不會完整。
今年的入選名單:16年前發表在Lab Medicine期刊上的一篇論文,該論文依賴於1998年Andrew Wakefield在Lancet期刊上發表的一篇臭名昭著的(且已被撤回的)首次提出兒童疫苗接種可能導致自閉症的論文。
此後,這篇於2002年發表在Lab Medicine期刊上的論文經常被希望讓這種不可信的觀點繼續存在的其他人引用。它的撤回可能有利於公共健康。
多年來,Piero Anversa一直是心臟幹細胞領域的世界領先人物之一。不過這種情形不再出現了。
2018年,他之前所在的研究機構哈佛醫學院因對他報導的數據的有效性感到擔憂,要求期刊撤回Anversa實驗室發表的31篇論文。
迄今為止,已有14篇論文被撤回。在Anversa的研究工作逐步瓦解的過程中,這些論文撤回僅是最新的,而且無疑也不會止步於此。
這名傳奇人物在5年前就已開始出現問題,包括哈佛大學教學醫院和美國司法部就欺詐指控達成了1000萬美元的和解。
Kim Kardashian是真人秀明星、網絡達人(internet meme machine)和想出名的人,如今也是發表論文的科學家?
Kardashian的名字作為第一作者出現在2018年發表在Drug Designing &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期刊上的標題為「Wanion: Refinement of Rpcs」的一篇論文(後來被撤回)上。
她的共同作者包括比特幣(Bitcoin)的神秘發明者Satoshi Nakamoto和Tomáš Pluskal(如今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後研究員)。
事實上,這篇論文是在麻省理工學院發明的論文寫作算法SciGen的幫助下完成的,是Pluskal憑藉想像力虛構的,旨在是諷刺這個期刊。
這個期刊的編輯們欣然接受了這份惡作劇的手稿,並要求零修改。
7.如果寫成一本書的話,《論文撤回現場指南(The Field Guide to Retractions)》描述了一組中國材料科學家的「傑作」。
今年,因存在著大量的論文發表不端行為,他們的11篇論文被撤回。這些人存在著研究發現雷同、篡改作者身份、篡改圖片、過度自我引用和其他不端行為。他們看起來似乎可能把所有的研究工作都省了下來,僅是適當地編造了他們的研究。
印度工程師Rupali Bhardwaj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等待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期刊來處理她提交的論文手稿。
因此當這個期刊拒絕她的文章時,她很沮喪。幾天後,她由沮喪變成憤怒。
原因在於這個期刊發表了Bhardwaj撰寫的這篇文章的抄襲版本。碰巧的是,這種情形並不是第一次發生。
這個期刊如今撤回了三篇論文(涉及大致相同的參與者),撤回的理由在於它們竊取了未發表的文章中的信息,而且這種竊取可能是在論文同行評審過程中進行的。
論文撤回通知通常就像鴨子那樣(你會明白這一點!):它們呈現出一個整齊的場景,卻掩蓋了表面下的混亂和攪動。
嗯,下面的這個例子讓人很鄙視。當瑞士科學家們指責其他的研究人員剽竊他們在2018年發表在Nature Energy期刊上的一篇論文時,受指責方立即還擊,並在領英(LinkedIn)網站上發表了一系列帖子用於揭露這些指控,並對當時的情況做出了更為複雜的解釋。
最終,瑞士科學家們勝出,這篇存在剽竊行為的文章被撤回。
Brian Wansink可能非常想要忘記2018年。作為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名食品營銷研究人員,他曾經因在份量大小(portion size)如何影響食物攝入量、孩子的飲食習慣和其他華而不實的主題上的研究而成為媒體的寵兒。
但是,近年來因他的數據有效性存在問題,他的研究工作一直受到質疑。
今年,在他的17篇論文被撤回後,他的大量論文發表成果被一筆勾銷。他的一篇論文甚至經歷發表、撤回、再次發表和再次撤回的過程。
參考資料:
Top Retractions of 2018
———————end———————
送福利!關注本號,1、後臺回復高薪,獲得眾多百萬薪酬的碩博職位;2、回復公開課,獲取中外讀博/申博/訪學、研究方法、英語課程哦。3、回復婚戀,獲取兩千多名中外名校單身博碩聯繫方式。
說明:本平臺多數文章為原創或首發編譯,或獲授權轉發。部分優選文章無法聯繫作者,若有不當,請及時聯繫我們處理。投稿、合作、建議等可後臺回復「約」加本站編輯。
更多重要優質信息,敬請關注:
本站分平臺:人民網-人民號「中外學術情報」;新浪微博「學術與高校」。
想讀博/發論文?點下面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