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評出2018十大論文撤回事件

2021-02-12 中外學術情報

2018年是CRISPR年。最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一名研究人員聲稱使用這種基因編輯技術來編輯一對雙胞胎女孩的基因組。(來源/編譯:生物谷)

 十大論文撤回事件 

文/towersimper 

圖片來自Pixabay, Openclipart。

《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排行榜包括一些非常狡猾的角色。這個排行版的頭號位置仍然(也許總是)屬於Yoshitaka Fujii,共有183篇文章被撤回。

如今, 需要至少有20篇文章撤回才能剛好進入這個排行榜的前三十名。對那些想要進入前十名的人來說,41篇文章撤回是最低要求。 

去年秋天,《科學家》雜誌正式啟動了它的論文撤回資料庫。

它為科學家、記者以及任何對論文發表問題和學術不端行為感興趣的人以及任何想知道自己是否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引用被撤回論文的人提供資源。

以下是今年的一些最熱門的論文撤回事件,排名不分先後:

他們不是活力四射的二人組。印度的兩名納米技術研究人員因圖片造假和他們的數據存在問題,如今每人至少遭遇20多篇論文撤回。

這些論文撤回讓Rashmi Madhuri(共24篇論文撤回)和Prashant Sharma(共26篇論文撤回)一起登上了《科學家》雜誌今年列出的論文撤回排行榜。

2018年是CRISPR年。最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一名研究人員聲稱使用這種基因編輯技術來編輯一對雙胞胎女孩的基因組。

《科學家》雜誌還觀察到2017年發表的一篇有爭議的論文被撤回,該論文據稱發現CRISPR可能給細胞帶來附帶損害。

事實證明這篇論文的研究人員無法確定他們觀察到的DNA損傷是由基因編輯引起的,還是一直都存在著的,這種模糊性導致這篇論文的一些作者對這篇論文撤回提出異議。 

故意替換血液。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名研究人員承認使用自己的血液代替將近100名患者的樣品。這名名叫Maria Cristina Miron Elqutub的研究人。

她通過更換樣品獲取數據,申請了兩份資金資助,發表了兩篇論文,其中至少一篇論文已被撤回。

Elqutub也因其不端行為而受到美國研究誠信辦公室(US 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的制裁,包括如果她從事任何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則需要接受為期三年的監督。 

如果不涉及一篇關於疫苗和自閉症之間存在虛假關聯的論文,那麼今年的論文撤回就不會完整。

今年的入選名單:16年前發表在Lab Medicine期刊上的一篇論文,該論文依賴於1998年Andrew Wakefield在Lancet期刊上發表的一篇臭名昭著的(且已被撤回的)首次提出兒童疫苗接種可能導致自閉症的論文。

此後,這篇於2002年發表在Lab Medicine期刊上的論文經常被希望讓這種不可信的觀點繼續存在的其他人引用。它的撤回可能有利於公共健康。

多年來,Piero Anversa一直是心臟幹細胞領域的世界領先人物之一。不過這種情形不再出現了。

2018年,他之前所在的研究機構哈佛醫學院因對他報導的數據的有效性感到擔憂,要求期刊撤回Anversa實驗室發表的31篇論文。

迄今為止,已有14篇論文被撤回。在Anversa的研究工作逐步瓦解的過程中,這些論文撤回僅是最新的,而且無疑也不會止步於此。

這名傳奇人物在5年前就已開始出現問題,包括哈佛大學教學醫院和美國司法部就欺詐指控達成了1000萬美元的和解。

Kim Kardashian是真人秀明星、網絡達人(internet meme machine)和想出名的人,如今也是發表論文的科學家?

Kardashian的名字作為第一作者出現在2018年發表在Drug Designing &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期刊上的標題為「Wanion: Refinement of Rpcs」的一篇論文(後來被撤回)上。

她的共同作者包括比特幣(Bitcoin)的神秘發明者Satoshi Nakamoto和Tomáš Pluskal(如今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後研究員)。

事實上,這篇論文是在麻省理工學院發明的論文寫作算法SciGen的幫助下完成的,是Pluskal憑藉想像力虛構的,旨在是諷刺這個期刊。

這個期刊的編輯們欣然接受了這份惡作劇的手稿,並要求零修改。 

7.如果寫成一本書的話,《論文撤回現場指南(The Field Guide to Retractions)》描述了一組中國材料科學家的「傑作」

今年,因存在著大量的論文發表不端行為,他們的11篇論文被撤回。這些人存在著研究發現雷同、篡改作者身份、篡改圖片、過度自我引用和其他不端行為。他們看起來似乎可能把所有的研究工作都省了下來,僅是適當地編造了他們的研究。

印度工程師Rupali Bhardwaj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等待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期刊來處理她提交的論文手稿。

因此當這個期刊拒絕她的文章時,她很沮喪。幾天後,她由沮喪變成憤怒。

原因在於這個期刊發表了Bhardwaj撰寫的這篇文章的抄襲版本。碰巧的是,這種情形並不是第一次發生。

這個期刊如今撤回了三篇論文(涉及大致相同的參與者),撤回的理由在於它們竊取了未發表的文章中的信息,而且這種竊取可能是在論文同行評審過程中進行的。

論文撤回通知通常就像鴨子那樣(你會明白這一點!):它們呈現出一個整齊的場景,卻掩蓋了表面下的混亂和攪動。

嗯,下面的這個例子讓人很鄙視。當瑞士科學家們指責其他的研究人員剽竊他們在2018年發表在Nature Energy期刊上的一篇論文時,受指責方立即還擊,並在領英(LinkedIn)網站上發表了一系列帖子用於揭露這些指控,並對當時的情況做出了更為複雜的解釋。

最終,瑞士科學家們勝出,這篇存在剽竊行為的文章被撤回。

Brian Wansink可能非常想要忘記2018年。作為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名食品營銷研究人員,他曾經因在份量大小(portion size)如何影響食物攝入量、孩子的飲食習慣和其他華而不實的主題上的研究而成為媒體的寵兒。

但是,近年來因他的數據有效性存在問題,他的研究工作一直受到質疑。

今年,在他的17篇論文被撤回後,他的大量論文發表成果被一筆勾銷。他的一篇論文甚至經歷發表、撤回、再次發表和再次撤回的過程。

參考資料:

Top Retractions of 2018

———————end———————

送福利!關注本號,1、後臺回高薪獲得眾多百萬薪酬的碩博職位;2、回復公開課,獲取中外讀博/申博/訪學、研究方法、英語課程哦。3、回復婚戀,獲取兩千多名中外名校單身博碩聯繫方式。

說明:本平臺多數文章為原創或首發編譯,或獲授權轉發。部分優選文章無法聯繫作者,若有不當,請及時聯繫我們處理。投稿、合作、建議等可後臺回復「約」加本站編輯

更多重要優質信息,敬請關注:

本站分平臺:人民網-人民號「中外學術情報」;新浪微博「學術與高校」。

想讀博/發論文?點下面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019十大撤稿事件:一次性撤下400多篇論文,這本期刊創紀錄了
    有期刊被迫一次性撤稿四百多篇,杜克大學因員工學術不端賠償政府上億美元……近日,Retraction Watch 發布了 2019 年的十大撤稿事件。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今年的十大撤稿事件,序號僅為標記,排名不分先後。 1. CAR-T 細胞免疫療法研究撤稿 2018 年 9 月,研究者們在《自然》(Nature)上發表論文,宣布他們發現了使用 CAR-T 細胞免疫療法對抗實體腫瘤的方法,轟動了腫瘤學界。
  • 869篇論文遭撤回,俄羅斯曝出學術不端醜聞
    這意味著,到2020年,俄羅斯至少要有5所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俄羅斯科學論文被引用的次數也需大大增加。但是如今俄羅斯科學院反科研造假委員會(RAS Commission for Countering the Falsifi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撤回了至少869篇科學論文,主要撤回原因是剽竊。
  • 2018《環球科學》十大科學新聞:霍金逝世、賀建奎事件
    但在科學快速進步的同時,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心肌幹細胞發現者造假事件,也足以引起我們的反思:如何建立更好的機制,預防和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不管是讓我們歡呼雀躍的進步,還是促使我們反思的爭議事件,我們都真切地希望,它們最終都會化為科學前進的動力。
  • 《科學》2018年十大科學突破:基因編輯嬰兒為「負面事件」
    2018年十大科學突破:單細胞尺度細胞譜系追蹤技術生物學家在單細胞尺度上揭曉了每個基因何時啟動並誘導細胞分化,推動這些技術進步的是從活生物體中分離成千上萬個完整細胞的技術,然後有效測序每個細胞中表達的遺傳物質,並使用計算機或標記細胞,以重建它們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關係。
  • 盤點2018十大科技醜聞,連娛樂圈都甘拜下風
    (原標題:盤點2018十大科技醜聞,連娛樂圈都甘拜下風)
  • 美評出2018年度十大新物種 「加西莫多」蝦上榜
    新華社華盛頓5月28日電(記者周舟)新的類人猿、像頭髮一樣的細菌、靠螞蟻行走的蟲子……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和林業科學學院近日評出2018年度十大新物種。該機構從2017年各科學期刊上公布的新物種中選出最與眾不同的10種。
  • 韓春雨NgAgo基因編輯論文不存在主觀造假,持續兩年多的事件就此落幕?
    BIOON/---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發布了《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為此,這個持續兩年多的韓春雨論文事件最終落下帷幕。2018年9月1日,韓春雨就河北科技大學公布撤稿論文調查處理結果表示接受,並且表示在國際前沿的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領域,存在許多不可預知的問題。
  • 偽造圖表,日本東京大學知名教授一論文被《科學》雜誌撤回
    年發表在《科學》(Science)的論文被正式撤回。這是渡邊嘉典5篇涉嫌圖表造假的論文中,第一篇被撤回的。去年8月,東京大學收到匿名舉報信,稱包括渡邊嘉典在內的6個東京大學實驗室涉嫌論學術不端,覆蓋22篇已發表論文。當年9月,東京大學啟動調查。2017年5月,東京大學完成調查,並於8月正式宣布調查結果,稱渡邊嘉典的5篇論文存在圖表造假和捏造數據問題。
  • 新華社評出2018年國內十大新聞
    新華社評出2018年國內十大新聞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宇宙物質起源、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  實習記者 張佳欣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
  • 國際期刊撤回已發表64篇論文 全部出自中國作者
    國際期刊撤回已發表64篇論文 全部出自中國作者 2015-09-17 02:53:47中國科協重申和明確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主要行為規範,包括不由第三方代寫論文等「五不」行為準則。  國際期刊撤回64篇論文  昨天下午,2015年首都高校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吳孟超、薛其坤和潘建偉三位院士為首都高校6000名研究生新生作報告。
  • 中國團隊撤回《自然》「最小恐龍」封面論文,但通訊作者稱「撤稿...
    · 研究動態 中國學者撤回《自然》封面「最小恐龍」論文,但通訊作者稱「撤稿妨礙科學自我糾正」 7月22日,由中美科學家合作完成的Nature封面論文「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
  • 2018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解讀
    嫦娥四號  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搭乘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順利上天。  2018,令人喜悅,令人驚訝。一連串科技新聞史的高光時刻,我們與您見證和分享。  國之大事,首重科技。今年科技日報評出的國內十大科技新聞,較往屆視角更為全面,不僅涵蓋各類學科的重大突破,還包括象徵中國實力的工程成就,以及被科技界廣泛關注的負面事件。儘管難免遺珠之憾,但我們相信,今後若干年再回首,會發現這些新聞具備最深遠的影響力。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宇宙物質起源、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
  • 全球top10醫學院《nature》重磅論文被撤稿,涉及多名華人科學家
    and Tgif2》的論文做出撤稿的決定,該篇論文當時揭示了miR-34a作為關鍵的破骨細胞抑制劑和潛在的治療策略,可賦予骨骼保護和改善癌症的骨轉移。該篇論文也是作為非編碼RNA領域的重要論文,隨著這篇重磅論文的被撤稿,讓非編碼RNA研究蒙上了陰影,而這篇重磅論文的作者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西南醫學中心不僅是美國最頂尖的醫學院和生物醫學研究中心之一,培養了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且也是世界top10級別的醫學院,西南醫學中心在2016年的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世界大學排名)中被排在全球醫學院第
  • 因圖片重複等問題,Nature期刊撤回一篇關於利用CAR-T細胞療法治療...
    2019年2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2018年9月,由美國貝勒醫學院科學家領導的27名研究人員在Nature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標題為「A homing system targets therapeutic T cells to brain cancer」的論文。這篇論文報導了一種允許免疫細胞胞越過血腦屏障並靶向難以觸及的腦瘤的新技術。
  • 美通社評出2013企業十大中英文新聞稿
    北京2013年12月27日電 /美通社/ -- 美通社於今日評出2013企業十大中英文新聞稿。從2011年起,連續三年對經美通社發布的企業和機構中英文新聞稿進行評選,標準綜合考慮了新聞價值、發布效果、網絡關注度和微博轉發、評論等數據。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 1.宇宙中物質起源之謎的首個佐證 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也被稱為電荷共軛宇稱反演對稱(CP對稱)。被稱為費米子的基本粒子群包括含有電子、繆子、陶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的輕子。日本T2K中微子合作組研究發現,輕子中存在CP對稱性破缺。
  • 中國杭州十大名茶和優質紅茶評出
    中國杭州十大名茶和優質紅茶評出  5月12日上午,中國杭州名茶評比暨紅茶品評活動舉行頒獎大會,評出中國杭州十大名茶和中國杭州優質紅茶。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蔡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程渭山,省政協副主席陳豔華,副市長戚哮虎,市政協副主席何關新等出席頒獎。  據了解,這一活動自今年年初啟動以來,通過各區、縣(市)層層推薦,最終確定了11個綠茶、19個紅茶品種參評。
  • 濰坊評出「十大最美古樹名木」
    (原標題:濰坊評出「十大最美古樹名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