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十大撤稿事件:一次性撤下400多篇論文,這本期刊創紀錄了

2020-12-15 騰訊網

有期刊被迫一次性撤稿四百多篇,杜克大學因員工學術不端賠償政府上億美元……近日,Retraction Watch 發布了 2019 年的十大撤稿事件。

圖片來源:Pixabay

來源 the Scientist

撰文 Retraction Watch

翻譯 秦達然

編輯 戚譯引

2019 年已發生 1433 次撤稿事件。在 Retraction Watch 上線的第十個年頭,我們再一次看到了一個新紀錄、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以及幾個古怪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今年的十大撤稿事件,序號僅為標記,排名不分先後。

1. CAR-T 細胞免疫療法研究撤稿

2018 年 9 月,研究者們在《自然》(Nature)上發表論文,宣布他們發現了使用 CAR-T 細胞免疫療法對抗實體腫瘤的方法,轟動了腫瘤學界。但是時間不長,科學家們開始發現論文中一些圖片有問題。《自然》期刊最初表示正在審查研究有效性,到今年二月決定撤回這篇論文,理由是「圖片和基礎數據存在問題」。在此之前,《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於 2019 年 1 月撤回了一篇關於 CAR-T 細胞免疫療法的綜述,其中還討論了《自然》上的這篇論文,而《自然》撤稿聲明表示這一決策與該事件無關。

2. 杜克大學賠償上億美元研究經費

《兒科研究》(Pediatric Research)在今年 9 月撤回了時任杜克大學研究者的 Erin Potts-Kant 和她的同事於 2013 年發表的一篇論文,這是她被撤稿的第 18 篇。但是杜克大學的工作人員內心可能惦記著另一個更大的數字——Potts-Kant 使用虛假數據向學校申請了數千萬美元的研究經費,事件被揭發後杜克大學同意向美國政府支付 1.125 億美元。這位揭發者獲得了近 3400 萬美元的獎勵。『

擴展閱讀:因研究人員造假,杜克大學賠償逾1億美元

3. 期刊一次性撤稿 434 篇

一個期刊被迫一次性撤下 434 篇論文,創下了已知的一次性撤稿的記錄。該期刊為《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雜誌》(Journal of Fundamental and Applied Sciences),被撤下的稿件均在國際應用研究學會(Universal Society for Applied Research)2018年學術會議的學術論文合集當中。今年 5 月,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將該雜誌從其旗下的 Web of Science 中除名,因此該學會決定撤下發表在《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並將它們發表在其他學術聲譽更好的期刊上。

4. 韓國官員子女掛名事件

今年 6 月美國司法機構對大學入學受賄醜聞進行了審理,8月時韓國也爆出類似醜聞。前韓國法務部長曹國被爆出幫助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女兒,在大學獲取不正當優待。在輿論壓力下,曹國已於 10 月辭職。稍後,《病理學與轉化醫學雜誌》(Journal of Path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和《韓國病理學雜誌》(Korean Journal of Pathology)撤回了 2009 年他的女兒作為第一作者發表的一篇論文,當時她還在讀高中。據路透社報導,曹國的女兒後來就讀於國立釜山大學(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醫藥學院,她兩次未通過考試,但仍然留在學校裡,並且還獲得了近 1 萬美元的獎學金。

擴展閱讀:讓子女掛名發論文,韓國再查處 11 名教授

5. 《自然》氣候研究撤稿

2018 年 10 月,一些氣候學家在《自然》上發表了一篇令人擔憂的論文,宣稱他們發現海洋變暖的速度比之前所認為的要快。不出所料地,這個研究迅速成為了懷疑論者的攻擊目標,他們認為這個分析不正確。論文作者迅速將他們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告知了《自然》。2018 年 11 月,《自然》雜誌向讀者們進行了提示。然而到今年 9 月,《自然》認為這項研究中有過於顯著的不確定性,因此決定撤下這篇論文。研究者們表示計劃更正他們的分析,並向另一個雜誌重新提交這篇論文。

6. 一天內「損失」兩大期刊論文

如果說被撤稿是慘痛的經歷,那麼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 Steve Jackson 一定對此感受頗深。在他的合作者承認自己的學術不端行為之後,Steve Jackson 在《科學》(Science)和《自然》上發表的論文在同一天被撤稿。學校的調查者表示,Jackson的合作者,原布裡斯託大學的Abderrahmane Kaidi(現已辭職)至少在其中一篇論文中捏造了數據。這兩篇論文在被撤稿之前都有很高的引用數。

擴展閱讀:Nature、Science同時撤稿!劍橋前博後被舉報欺凌同事,帶出學術造假醜聞

7. 心理學家探討輻射安全論文被撤

《磁化學》(Magnetochemistry)雜誌在今年早期撤掉了一篇爭議稿件,作者是來自紐西蘭的心理學家 Susan Pockett。她在受邀撰寫的評論中宣稱,蔓延的利益衝突使得政府關於射頻輻射安全的報告並不可靠。Pockett 表示,為了更好地論證這點,該雜誌的編輯要求她加入一些數據——也就是說購買一個普通射頻測量儀,然後站在公交車站測量周圍的輻射。她確實這麼做了,但是這些數據沒有打動讀者,他們的抱怨促使雜誌撤掉了這篇論文。抱怨的人表示,這篇論文「沒有做出任何科學貢獻,並且《磁化學》不是一個適合發表這類『觀點』的論壇」。

8、來自學術會議的壞消息

當德國雷根斯堡大學(University of Regensburg)的心理學家 Gesine Dreisbach 在今年早期的一個研究會議上碰到她的朋友時,她並未料到會聽到一個壞消息。在此之前,Dreisbach 曾和這位朋友兼同事分享了一些她的研究組的數據。這次對方告訴她,2018 年發表在《心理學報》(Acta Psychologica)的一篇論文所基於的數據中,有一個腳本裡的編碼錯誤,這個重大的錯誤破壞了整個分析。聽到這個消息後,Dreisbach 衝回她的實驗室查看,發現她的朋友是正確的,這個研究有致命的缺陷。因此 Dreisbach 聯繫了該雜誌要求撤回論文。她表示,「我們都立刻明白,清晰度和透明度是解決此類錯誤的唯一途徑」。

9、同行評審員剽竊論文

同行評審剽竊者(peer review pirates)了解一下。一對來自印度的研究者因在同行評審的過程中竊取一篇論文而被抓捕,他們將這篇論文掛上自己的名字,發表在一本由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創辦的期刊上。這篇論文於 2017 年發表在《晶體工程通訊》(Crystal Eng Comm)上,表面上的作者是印度高哈蒂大學(Gauhati University)的 Priyadarshi Roy Chowdhury 和 Krishna G. Bhattacharyya,但是該期刊表示,論文與另外兩位科學家提交給《道爾頓會刊》(Dalton Transactions)的一份原稿驚人地相似,而論文作者之一正是該原稿的評審員。《晶體工程通訊》雜誌將這篇剽竊的論文撤稿。

10. 正念研究隱瞞利益衝突被撤稿

「來自於我們的贊助商的新研究了解一下。」今年 4 月,PLOS ONE 期刊撤回了 2017 年的一篇關於正念的論文,理由是該論文作者,來自於美國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本森-亨利身心醫學研究所(Benson-Henry Institute for Mind Body Medicine)的研究者們忽略了研究中的商業利益,並且還犯了其他的錯誤。這篇論文題為「Standardised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in healthcare: 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of RCTs」,最初沒有列出任何的利益相關者。但是心理學家 James Coyne 指出,一些研究者受僱於本森-亨利身心醫學研究所,這其中包括 Herbert Benson 本人;這篇論文用所謂的實驗性的結果,掩飾了他們在推銷自己研究所的產品和服務。他還指出,這篇論文的學術編輯本人就來自於哈佛大學,而哈佛大學是美國麻省總醫院的合作者,這是另一個利益衝突。PLOS ONE 的一篇評論也支持了 Coyne 的觀點,並且還指出了該論文中的數個綜合分析上的問題,因此該期刊選擇撤稿。

原文連結: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the-top-retractions-of-2019-66852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科研圈」。如需轉載,請在「科研圈」後臺回復「轉載」,或通過公眾號菜單與我們取得聯繫。

精彩回顧

相關焦點

  • 浙大北航等學者被國外期刊撤稿30餘篇
    今年4月,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施普林格(Springer)旗下期刊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批量撤銷33篇論文,加上該期刊近兩年撤下的另8篇論文,總共有41篇,其中39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來自中國。
  • 又一次性撤稿7篇 吉林大學在列
    國家嚴肅處理2017年腫瘤生物學107篇論文撤稿醜聞事件後,我們以為學術不端會有所改善,然而撤稿卻逐年攀升。在國家缺乏有效防範的情況下,我們甚至可以預期今年的撤稿量將再上一個臺階。>一周前,影響因子3.024的義大利SCI雜誌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歐洲醫學與藥理學評論》批量撤下中國學者88篇論文(參見《又見單個雜誌批量撤稿88篇 眾多名校未能倖免》);最近又出現影響因子4.087的美國Wiley旗下Phytotherapy
  • 一次性撤稿 434 篇文章,被「灌水」衝出 SCI
    (數據來源:艾普蕾全球撤稿資料庫、網易數讀)撤稿之最在 Retraction Watch 公布的 2018 年度十大撤稿事件中,印度材料科學家 Rashmi Madhuri而就在 2019 年 2 月 20 日,《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雜誌》(Journal of Fundamental and Applied Sciences ,JFAS)一次性撤稿 434 篇,刷新了 2017 年中國科學家被《腫瘤生物學》雜誌一次性撤稿 107 篇的記錄,雖然這次撤稿不涉及學術誠信問題,但相關文章的作者也受到不小的影響。
  • 浙大北航等機構學者被國外期刊撤稿30餘篇:偽造同行評議
    今年4月,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施普林格(Springer)旗下期刊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批量撤銷33篇論文,加上該期刊近兩年撤下的另8篇論文,總共有41篇,其中39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來自中國。
  • Science大型撤稿報告:IEEE狂撤7000篇論文,中國兩位超級撤稿大戶...
    最近幾年,科學領域一種令人不安的趨勢愈加突顯:過去10年裡,學術期刊撤回的論文數量增加了10倍。在這些被撤回的稿件中,「造假」(fraud)約佔60%。這組數據來自2010年成立了一個跟蹤撤稿事件的網站「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最近,撤稿觀察和Science合作,推出了系列重磅報導。
  • 又一批中國醫院造假被撤稿!他們居然把醫學論文發到了計算機期刊上?
    圖片來源: FGCS細心的讀者從這本期刊名稱想必已經發現, 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計算機理論方法,但奇妙的是,這次被撤稿的 13 篇論文卻都來自生物醫學,特別是臨床醫學領域。除了偽造同行評議外,本次大規模撤稿中還有一個特色:大部分造假論文都來自同一期特刊。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一個計算機相關的期刊,為什麼一口氣撤下來這麼多臨床相關研究?這裡就必須要提到期刊的 「特刊徵稿」。
  • 國際學術發表又被批量撤稿,這次是33篇論文
    國際學術發表又被批量撤稿,這次是33篇論文摘要:今年4月,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多媒體工具與應用》批量撤銷33篇論文,加上該期刊近兩年撤下的另8篇論文,總共有41篇論文被撤,其中39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來自中國。因學術不端問題,國內學術圈又迎來了一次規模不小的「地震」。
  • 撤稿事件回顧
    相比於近年來中國科研取得的成就,107篇被撤稿的論文或許只能算是微小的石子。可是,當這107顆微小的石子投入浩浩蕩蕩的洪流,激起的水花絕不容輕視。524名醫生,119家高校和醫院,這是涉及中國學者人數最多的一次集體撤稿。
  • 被國際期刊瘋狂撤稿,我國醫學論文還有救嗎?
    近幾年發生多起我國醫學領域論文在國際學術期刊被集體撤稿的事件,給中國醫學界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最近,《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經歷了歷史上首次撤稿後重發事件,撤回的文章截至今年6月初已被引用超過3300次。
  • 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是國際期刊把關不嚴的錯?
    [摘要]107篇中國學者論文因同行評審造假被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斯普林格一次性撤稿,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被撤作者還不乏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的。而這次事件距離去年12月底的同類事件才僅僅過去4個月。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破歷史最高撤稿記錄
    2938篇;其中,83%的論文作者為中國大陸學者,17%由中國大陸學者與境外學者共同完成。  3、中國學者撤稿量持續走高  2012年,中國學者被撤稿154篇,2015年,撤稿量猛增到348篇,比上一年翻了一番;2019年,增加到481篇。
  • 107篇論文撤稿事件-新聞專題-科學網
    「不幸」的是,這篇論文也成了此次被撤下的107篇論文之一。           採訪中,林誠再三表示,此次撤稿論文事件定性應該是同行評議造假,不是論文造假,概念不同,性質更不能等同。「我可以保證,論文中的實驗數據是真實的。至於第三方找到的論文評審專家,偽造同行評議,這個我完全不知情。」
  • 107篇中國學者論文遭國外期刊撤稿 中國科協回應
    日前,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發布聲明,撤銷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所刊登的107篇論文,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此次被撤稿論文的作者全部來自中國,撤稿原因稱是論文作者編造審稿人和同行評審意見。換言之,論文作者「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 107篇中國論文遭國外期刊撤稿 同行評審被指造假
    107篇中國論文遭國外期刊撤稿 同行評審被指造假 原標題:   4月20日,美國SAGE出版社旗下的《Tumor Biology》(以下譯為《腫瘤生物學》)期刊發布了一篇撤稿聲明,宣布將撤銷107篇出自中國作者的論文,這些論文涉嫌違規提供虛假的同行評審信息
  • 這篇《Nature》論文造假14年,今天終於被撤稿!
    今天(3月19日)出版的《Nature》期刊發表了一篇撤稿聲明,撤下了美國史丹福大學Erler等人於2006年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從nature官網可以看到,這篇文章已有1846次訪問,953次引用!撤回的原因主要是圖片異常,而且作者無法提供原始數據。作者稱,由於圖片組合和數據方面引起關注,決定撤回本文。
  • 國際期刊集中撤稿107篇中國論文 科技部:正逐一徹查 將「零容忍」
    )上的論文,而這107篇醫學論文的主要作者均來自中國。此次大規模撤稿事件,在學術界引起不小震動。△資料圖:《腫瘤生物學》期刊對於撤稿事件所涉作者的調查處理情況,今天下午,科技部、教育部、衛生計生委、中國科協等單位在科技部舉行記者會,向社會通報。
  • 原標題:國際期刊集中撤稿107篇中國論文,科技部:正逐一徹查,將「零...
    《腫瘤生物學》上的論文,而這107篇醫學論文的主要作者均來自中國。昨天,相關部門舉行記者會,向社會通報,對於撤稿事件所涉作者的調查處理情況。  國際期刊集中撤稿107篇中國論文科技部:正逐一徹查 將「零容忍」  世界著名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在今年4月發表了一篇撤稿聲明,宣布撤回107篇發表在期刊《腫瘤生物學》(該期刊曾是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旗下期刊)上的論文,而這107篇醫學論文的主要作者均來自中國。
  • 這本SCI期刊因圖片造假,連撤中國學者8篇論文,其中半數來自同一家...
    近日,Phytotherapy Reaearch雜誌一連撤稿8篇論文,這8篇論文被撤稿的原因全部為論文圖片問題,8篇被撤稿論文中,4篇來自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山東省濰坊市人民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吉林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各1篇。8篇論文中有6篇為miRNA相關研究。
  •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論文頻被撤稿的背後
    兩次被撤稿論文的作者絕大多數來自中國的醫療系統,包括一些知名大學的附屬醫院。其中,施普林格的撤稿中有61篇來自中國;在被BMC撤稿的43篇論文中,中國則佔了41篇。頻頻撤稿施普林格在關於此次撤稿事件的聲明中說,該集團的期刊編輯最先發現一些論文評議人電子郵件地址的真實性存在問題,隨後展開的內部調查發現了偽造的同行評議報告。
  • 年終盤點:2020年十大學術不端/撤稿事件
    後翟天臨時代,學術不端事件頻發,其中不乏令人尊敬的學術大牛,甚至院士,讓人目瞪口呆。 今天,小編帶你回顧過去這一年發生的十大學術不端/撤稿事件,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