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撤稿事件
美國醫生為什麼不會被大面積撤稿 《腫瘤生物學》期刊107篇來自中國作者的論文被撤,有人提出一個問題難住了我:「據說考核和指標的壓力,國內國外都一樣。為什麼國外作者不會被大規模撤稿呢?」 我被問得目瞪口呆。
-
國際期刊撤稿事件查出「三元兇」
中國科協9月17日對外公布了對國際期刊撤銷中國作者論文的有關情況,分析出現撤稿事件的三原因。 今年3月27日,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BioMed Central(簡稱BMC)宣布撤銷旗下12種期刊43篇論文,其中41篇是中國作者的論文。
-
2019十大撤稿事件:一次性撤下400多篇論文,這本期刊創紀錄了
有期刊被迫一次性撤稿四百多篇,杜克大學因員工學術不端賠償政府上億美元……近日,Retraction Watch 發布了 2019 年的十大撤稿事件。>來源 the Scientist 撰文 Retraction Watch 翻譯 秦達然 編輯 戚譯引 2019 年已發生 1433 次撤稿事件
-
年終盤點:2020年十大學術不端/撤稿事件
後翟天臨時代,學術不端事件頻發,其中不乏令人尊敬的學術大牛,甚至院士,讓人目瞪口呆。 今天,小編帶你回顧過去這一年發生的十大學術不端/撤稿事件,引以為戒。
-
湘雅醫院兩醫生因撤稿事件 被取消職稱晉升資格一次
據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官網消息,該院日前發布《腫瘤生物學》集中撤稿論文責任作者調查處理結果的公告。公告稱,根據《教育部科技類學風建設辦公室關於妥善落實集中撤稿事件涉事作者處理意見的通知》(教技司[2017]295號)、《中南大學關於斯普林格(Springer)期刊撤稿事件處理結果的報告》(中大科字[2017]33號)文件要求,現將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涉及《腫瘤生物學》集中撤稿事件論文的調查處理信息進行公布。
-
107篇論文撤稿事件-新聞專題-科學網
採訪中,林誠再三表示,此次撤稿論文事件定性應該是同行評議造假,不是論文造假,概念不同,性質更不能等同。「我可以保證,論文中的實驗數據是真實的。至於第三方找到的論文評審專家,偽造同行評議,這個我完全不知情。」想想這件事,林誠有點無奈,「這就如同,將自己的『孩子』交給了保姆,結果沒有想到,保姆把我的『孩子』賣了。」
-
施普林格撤稿事件續|南華大學通報:取消一人博士研究生學籍
施普林格撤稿事件續|南華大學通報:取消一人博士研究生學籍
-
撤稿事件該由誰背鍋?聽聽COPE怎麼說
不可迴避的是,「學術論文造假」已在輿論場形成刻板印象,隨著一次次事件的積累,人們也在重新檢視中國學界存在的問題:如何破除唯論文論的評價體系?如何整治學術造假,剎住不良科研風氣?如何切斷學術造假灰色產業鏈?為此梅斯醫學採訪了著名學術出版商Wiley的研究誠信與出版論文的主任、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副主席Chris Graf。
-
視頻丨年度五大令人尷尬科學事件:狗腦左右搞反、韓春雨撤稿
科學研究原本應該是最嚴謹的,偏偏還是出了許多烏龍、意外、醜聞,令人尷尬到臉酸我們盤點了2017年科學界那些令人一言難盡的尷尬事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踏踏實實,與諸君共勉。華人論文遭撤稿撤稿,對很多科研人員來說是非常尷尬的一件事情。這不僅意味著對其學術水平的否定,還意味著學術生涯上的不良記錄。今年有兩起華人論文撤稿事件受到了整個學界的關注。一是韓春雨團隊歷經15個月,終於撤回稿件。
-
這本5分期刊,竟然也與107篇撤稿事件有關
1.文章標題:The Downregulation of MicroRNA-146a Modulates TGF-β Signaling Pathways Activity in Glioblastoma一作:Lv Shunzeng,通訊:馬文斌;單位:北京協和醫學院撤稿原因:審稿造假。
-
追問哈佛撤稿事件:那些盲目跟風者怎麼辦?
此次哈佛大學撤稿對與心臟相關的幹細胞研究意味著什麼?長時間以來,科學家們認為心臟並沒有內源性的幹細胞,而此次撤稿事件的主角Piero Anversa則認為自己的團隊發現了這樣的幹細胞,它們被c-Kit+受體所標記,所以又叫c-Kit+幹細胞。
-
中國論文被大規模撤稿 國際科學形象遭重創
此次大規模撤稿調查源於2015年、2016年連續曝出的撤稿事件。施普林格表示,論文的發表者偽造莫須有的同行評審,論文投稿者「既是運動員,又充當了裁判」。4月21日,中國科協認證的微信公眾號「科協改革進行時」發表文章——「施普林格撤稿,中國科協喊話:出版集團也有責任」——該文透露, 4月18日,中國科協就撤稿事件與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進行了會談。
-
江蘇大學教授學術不端,系抄襲國外學者本科畢業論文被撤稿
4月初,Nature雜誌旗下知名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主頁上刊發一則撤稿聲明,一篇完成於2015年的論文被撤。在解釋撤稿原因時,編輯部認為該論文大量抄襲了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的一篇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被撤論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均為江蘇大學理學院戴美鳳教授。
-
論文一般會在什麼情況下被撤稿?
近幾年來,論文發表後被撤回的事件也越來越多地被相關媒體報導,特別是國際知名出版商連續發生的大規模被撤回的事件,更加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撤回屬於期刊正常的糾錯機制之一。論文一般會在什麼情況下被撤稿?但期刊被撤稿,也是作者不希望發生的事情,同時也會給讀者和期刊帶來不良的影響。
-
又一次性撤稿7篇 吉林大學在列
國家嚴肅處理2017年腫瘤生物學107篇論文撤稿醜聞事件後,我們以為學術不端會有所改善,然而撤稿卻逐年攀升。在國家缺乏有效防範的情況下,我們甚至可以預期今年的撤稿量將再上一個臺階。Research雜誌一次性撤下中國學者 7篇2019年才發表的論文,似乎批量撤稿成為一種常態了。
-
SCI撤稿,是否還要撤回不當所得?
轉載請註明:解螺旋·臨床醫生科研成長平臺去年年底,一位學者因為使用重複的病例數據發表論文而被撤稿。禍不單行,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又因為此事,順便撤銷了該學者的博士學位。1該學者名叫中山美加,於2015年7月17日獲得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的麻醉學博士學位。
-
Science大型撤稿報告:IEEE狂撤7000篇論文,中國兩位超級撤稿大戶...
這組數據來自2010年成立了一個跟蹤撤稿事件的網站「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最近,撤稿觀察和Science合作,推出了系列重磅報導。撤稿觀察還推出一個可搜索資料庫,這個資料庫包含了18000多篇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的撤稿論文和會議摘要(甚至還包括一篇班傑明·富蘭克林在1756年參與的論文),在這個資料庫中,可以看到來自各個國家撤稿的作者姓名、撤稿緣由等詳細信息。
-
撤稿觀察 | 河南科技學院動物科學學院劉長忠兩篇論文一起被撤稿
analysis》被撤稿,該論文第一作者ChangZhong Liu(英譯:劉長忠),通訊作者為ChangZhong Liu(英譯:劉長忠)。撤稿原因:涉及抄襲文章(Plagiarism of Article)的問題。基金支持:文章顯示,本研究得到國家農業研究系統(CARS-589)的資助。
-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論文頻被撤稿的背後
兩次被撤稿論文的作者絕大多數來自中國的醫療系統,包括一些知名大學的附屬醫院。其中,施普林格的撤稿中有61篇來自中國;在被BMC撤稿的43篇論文中,中國則佔了41篇。頻頻撤稿施普林格在關於此次撤稿事件的聲明中說,該集團的期刊編輯最先發現一些論文評議人電子郵件地址的真實性存在問題,隨後展開的內部調查發現了偽造的同行評議報告。
-
撤稿!暨大博士「嚴重抄襲」事件,有了最新消息!
5日,網絡爆出署名北京語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青年教師粟花的《關於暨南大學新傳學院博士生和〈新聞界〉雜誌學術不端行為的公開信》,信中痛陳「最近發現幾起嚴重的論文抄襲事件」,並附上了大量的「抄襲證據」。事情引發學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