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歷史上,考試從古至今都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對極其重視教育的我們而言,讀書是獲取知識最好的方式。在古時,讀書人需要通過科舉來獲得功名,而在如今,高考將能夠給我們提供前往高等學府的鑰匙。但總有著一些人對於這些考試偏偏不走尋常路,在我國當初那個用甲骨文寫作文的高考生,在被985大學錄取後,如今結果怎麼樣了?他小心「露了餡」。
甲骨文是一種在我國有著極其悠久歷史的古老文字,是我們歷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了。它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以獸骨或龜甲為板進行文字刻畫來記錄發生的事情或佔卜結果。
1899年我們第一次發現了甲骨文的存在,而在2018年統計時,如今共發現了大約4500個甲骨文漢字,而已經破解的只有大約2500個。這種文字極具文化和歷史研究意義,201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入選了《世界記憶名錄》。
甲骨文對於常人而言非常難掌握,而在2009年的高考中,就出現了一篇全部以甲骨文寫作的高考作文。這篇作文的出現立刻驚動了各大語言專家,因為任何一位對甲骨文有著天賦的學生都是莫大的寶藏。
黃蛉是來自四川的一名高考生,而他也正是這甲骨文作文的創作者。他並不是第一次參加高考了,去年因為沒考上一本而選擇了復讀一年,向更好的學府發起衝擊。而甲骨文作文也正是他的一次嘗試,希望以此來展現他的才華和對古文字的熱愛。
但很可惜的是,儘管這篇甲骨文賺足了噱頭,讓各個專家都來一同進行破解,它最終的結果十分讓人失望。經過鑑定,這篇作文的內容其實還混合了一些小篆與金文,在文字方面確實出彩,可內容上徹底跑題,最終只獲得了6分。
這次高考,讓黃蛉只取得了423分的成績,這別說一本了,連三本的錄取線他都難以達到。但就在他絕望的時候,四川大學對於他在甲骨文上的熱情產生了興趣,並且對這位「偏才」提供了機會,他得以進入川大這所985高校的錦城學院就讀。學校還特意為他聘請了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何崝先生前來教導他,對他寄以厚望。
那麼如今,這位用甲骨文進行高考作文寫作的考生,現狀如何了呢?
就在所有人都認為他會大有作為的時候,2011年11月,何崝教授居然提交了辭呈,拒絕再教導黃蛉。這一消息可謂是掀起了一大波震驚,誰也想像不到,黃蛉到底做了如何的事情才能把一位教授氣到如此程度。
對此,何崝教授進行了他的敘述。據他所言,黃蛉是一個非常浮誇的人,完全沉不下心,在學習中浮躁至極。而這和他之前表示過的,是因為喜歡古文才選擇甲骨文的態度大相庭徑。何教授無法忍受他這般虛假的求知姿態,義無反顧地辭去了這個職務。
誰能想到,短短2年時間裡,黃蛉就已經成了如此模樣。人們本來以為他是一個真正的古文字天才,但是事實證明,他只是一個被名望遮蔽了雙眼泯然眾人的平凡之輩罷了。在何教授辭職之後,黃蛉也再無任何消息了。高考是公平的,實打實的學識才能夠得到人們的肯定,想要謀取捷徑,那必然無法獲得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