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對於所有的學生都是意義非凡,甚至可以決定你未來的走向。
面對高考,考生的想法就是竭盡全力希望能考出好成績,畢竟,只有你的成績高才能被好的大學選中,如果分數較低,你就會失去很多選擇的機會。
每年高考過後都會出現奇葩的事情,在考分公布之後,就會有很多高考生寫下的作文上榜,供學校中的學弟們觀看學習,但今天我要說得高考學生十分奇葩,也會讓你震驚不已。
他用甲骨文寫高考作文,僅得6分卻被985大學錄取
2009年,在四川某高考上,有位叫做黃蛉的學生,他在考語文的時候用甲骨文完成了自己的作文,這件事情曝光之後,得到了很多網友的關注,這個人真的很離譜。
我們都知道高考每場的時間是兩個半小時,黃蛉為了完成甲骨文作文,他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作文上,相當於放棄了所有的題目,這簡直就是在跟命運打賭啊!
最後高考成績公布下面,黃蛉的語文作文僅僅得了6分,各科加起來也僅僅400左右,雖然成績很不好,但是黃蛉用甲骨文寫作文的事情,卻引起了很多名校的注意。
四川985大學聽說這件事情後,破格錄取了黃蛉,想讓他繼續研究甲骨文,四川大學對他也很重視,為了更好的學習還專門請了相關的專家輔導,但時間不長,黃蛉身上的缺點就顯現出來了。
原來,黃蛉對甲骨文並不是很喜歡,他只是利用甲骨文進入名校而已,而且,他在甲骨文上的學習天賦也不高,每次學習時都會有不耐煩的態度,當時何教授很生氣,就給黃蛉打上了「機會主義者」的標籤。
最後,何教授和四川大學都放棄了對黃蛉的培養,而黃蛉現在已經是一事無成,沒有哪個大學再會錄取他了。
從黃蛉的事跡中,我們可以學到哪些道理?
1、投機者不可能永遠幸運,腳踏實地才是成功的正道
西方的心理學家曾經說過:好運氣討好你的時候,往往也是背叛你的開始!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因為運氣好而升官、上大學,但是他們並不是真正的適合哪裡,最後只能被別人淘汰。
黃蛉在就是典型的例子,學生想要考上大學,首先必須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做什麼事情都必須腳踏實地,投機取巧只會讓你一時得逞,時間久了總會露出狐狸尾巴!
2、知識不是工具,學習決不能帶有太濃的功利性
相關的教育家指出:現在的學生很多都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將學習當做是自己的任務,這是不對的。
學習知識是為了豐富自己,將學習當做是一種習慣和興趣,你人生的造詣會更高,如果你只是為了完成任務的話,學習就有了功利性,將自己的知識當做是「敲門磚」。
如何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
1、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我家孩子上課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我家孩子坐不住,總亂跑亂鬧,連五分鐘都堅持不住!」「我家孩子,每次寫作業不是玩手指就是摳橡皮,不知道是咋回事?」……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孩子的專注力太差了!
法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曾說過:「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
專注力對孩子十分重要,它不僅體現在生活上,更體現在學習上。
研究發現:孩子專注力的培養時期是在2-10歲,家長抓住機會,不僅能鍛鍊專注力發展,還能決定孩子一生的作為。
特級教師給我分享這套德國發明的專注力訓練書《好奇狗陪你學 專注力訓練》,我家孩子用了後上課再也不走神了,老師都誇張孩子學習有進步。
這套書籍暢銷歐洲30多年,得到了很多家庭的認可,自從到了中國之很受歡迎,內容以及封面的設計都貼近孩子,通過講故事和做遊戲的方式,慢慢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好奇狗陪你學專注力訓練》的遊戲是育兒專家精心為孩子設計,與常見的專注力有很大,利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和知識,去提升專注力。
專注力訓練書籍共分為7冊,包含了多種思維遊戲,含有300幅精美圖片,420道遊戲題,還贈送200張貼紙。這貼紙可是迎合了孩子的內心,每次拿貼紙作為獎勵特別管用。
2、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2019年教育部推出了新規則,語文做了很大的調整!
小學的語文教材需要學習130篇古詩;初中學生要求閱讀整本課外書籍並進行考察;高考的語文字數從七千長到了一萬,閱讀能力要求大大上升。
面對這次調整,我的總結就是:閱讀習慣將是孩子入學後第一重要習慣!
孩子的學習能力主要來源於早期閱讀,0-8歲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同時也是發展各項能力的黃金期,在這時候培養閱讀能力事半功倍。
如果家長能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連學習成績你也不用操心了,研究表明,若你家孩子處於4-8歲,建議給孩子多看看《魔法拼音·名家經典》。
全書共分為8冊,就算你家孩子不識字都沒事,家長們可以掃碼進行教學,全書都是注音彩圖設計,孩子很喜歡去看。
這套名家經典結合了很多文學界的專家設計,如果你家孩子喜歡小動物,可以多看看沈石溪的書,喜歡童話類的話,可以多看看周銳、張秋生、管家琪、王一梅、任溶溶、湯湯的作品,符合孩子的心理發展,讓他們養成閱讀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