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高考已經落下了帷幕,但是關於高考奇聞異事的討論卻並沒有停止。下面筆者就為大家分享一個高考傳奇人物,至今為止唯一用甲骨文書寫作文的考生——黃蛉。
黃蛉是一名四川考生,他曾在2008年參加第一次高考,因為成績不理想,所以選擇了復讀。2009年黃蛉第二次走進高考考場,希望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績,進入好一點的大學就讀。
在看到高考語文作文後發現,題目要求中並沒有規定作文一定要用簡體漢字書寫。因此,黃蛉想到自己對甲骨文有所研究,如果用甲骨文書寫作文,可以展現自己的才華,會很好地吸引判卷老師的目光,從而拿到不錯的分數。
因此,在2009年四川高考判卷時,老師就發現了一篇用甲骨文洋洋灑灑書寫的作文。剛開始判卷老師不以為意,以為這是某個學習不好的學生在試卷上亂塗亂畫,故意搗亂。但是仔細定睛一看,卻發現試卷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竟然是近乎失傳的甲骨文。判卷老師大為震驚,不敢大意,馬上進行了上報。經過多方聯繫,閱卷組找到了甲骨文方面的權威專家,來對黃蛉的作文進行評判。
在經過專家嚴謹認真的評判之後,發現黃蛉的作文中雖然寫滿了工整的甲骨文,但是整體內容卻寫跑題了。因此,最終也只給出了六分的作文成績。但是專家還是對黃蛉在甲骨文方面的造詣予以了肯定,稱讚其為甲骨文方面非常有天賦的人才。
雖然這次高考黃蛉並沒有取得良好的成績,但是他用甲骨文書寫高考作文這件事還是迅速傳開。很多人開始關注這個精通甲骨文的才子,黃蛉也一時間成為了風頭無兩的名人。很多高校也對黃蛉的才華非常感興趣。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和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更是向黃蛉拋出了橄欖枝,紛紛邀請他就讀。最終黃玲選擇了後者。
就這樣,原本通過高考分數只能上專科院校的黃蛉,被四川大學這所985高校破格錄取。黃蛉的命運也因為這次甲骨文事件而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四川大學對於黃蛉這樣奇才的培養也是不敢有絲毫怠慢,專門將已經退休的甲骨文專家何教授重新邀請回校園,專門教授黃蛉。
但是這個故事的後續發展並沒有像我們期待的那樣:寒門學子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草根的逆襲,成為真正的人才。現實情況是,黃蛉在四年的大學時光中也只認識了幾百個甲骨文字,臨近畢業了還一直吃當年的老本,學業方面並沒有多大的進展。並且因為學習不刻苦,性格還十分桀驁不馴,何教授對其非常失望。最終在畢業後,黃蛉也只能走向社會,成為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一員。
當年黃蛉因為在甲骨文方面出色的表現,從而獲得了改變命運的機會。這證明了只要努力就不會白費,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出光芒,只要有自己的特長和興趣並且堅持發展下去,總會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但是黃玲的結局也不禁讓人感嘆,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黃玲一直沉浸在自己以往的才華當中,導致不思進取。雖然獲得了優秀的教育資源,卻沒有珍惜,不好好努力,卻一直在吃老本,最終也只能落得傷仲永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