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芝的詩歌在此地流淌,他是魔法師,碰巧還會寫詩

2020-12-11 百家號

威廉.巴特勒.葉芝,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愛爾蘭詩人,劇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義者,「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領袖,也是艾比劇院的創建者之一。

我們都知道葉芝的代表作,《當你老了》,是葉芝獻給女友毛特·岡妮熱烈而真摯的愛情詩篇。詩歌語言簡明,但情感豐富真切。再現了葉芝對女友忠貞不渝的愛戀之情。揭示了現實中的愛情和理想中的愛情之間不可彌合的距離。

1889年1月30日,二十三歲的葉芝第一次遇見了美麗的女演員毛特·岡妮,她時年二十二歲,是一位駐愛爾蘭英軍上校的女兒,不久前在她的父親去世後繼承了一大筆遺產。毛特·岡妮不僅美貌非凡,苗條動人,而且,她在感受到愛爾蘭人民受到英裔欺壓的悲慘狀況之後,開始同情愛爾蘭人民,毅然放棄了都柏林上流社會的社交生活而投身到爭取愛爾蘭民族獨立的運動中來,並且成為領導人之一。這在葉芝的心目中對於毛特·岡妮平添了一輪特殊的光暈。

葉芝對於毛特·岡妮一見鍾情,而且一往情深。葉芝這樣描寫過他第一次見到毛特·岡妮的情形:「她佇立窗畔,身旁盛開著一大團蘋果花;她光彩奪目,仿佛自身就是灑滿了陽光的花瓣。」葉芝深深的愛戀著她,但又因為她在他的心目中形成的高貴形象而感到無望,年輕的葉芝覺得自己「不成熟和缺乏成就」,所以,儘管戀情煎熬著他,但他尚未都她進行表白,一則是因為羞怯,一則是因為覺得她不可能嫁給一個窮學生為妻。

毛特·岡妮一直對葉芝若即若離,1891年7月,葉芝誤解了她在給自己的一封信的信息,以為她對自己做了愛情的暗示,立即興衝衝的跑去第一次向毛特·岡妮求婚。她拒絕了,說她不能和他結婚,但希望和葉芝保持友誼。此後毛特·岡妮始終拒絕了葉芝的追求。她在1903年嫁給了愛爾蘭軍官麥克布萊德少校,這場婚姻後來頗有波折,甚至出現了災,可她十分的固執,即使在婚事完全失意時,依然拒絕了葉芝的追求。儘管如此,葉芝對於她的愛慕終身不渝,因此,難以排解的痛苦充滿了葉芝一生的很長一段。

當你老了/白髮蒼蒼……夢見你當年的雙眼那柔美的光芒與倩影的暈影/多少人真情假意/愛過你的魅力/愛過你歡樂而迷人的青春/唯獨我一人愛過你朝聖者的心/愛你日益凋謝的臉上的哀戚/當你佝僂著/在灼熱的爐柵邊/你將傾情訴說/帶著一絲傷感/逝去的愛……

21 世紀以來,葉芝憑藉一首情詩《當你老了》,葉芝在中國社交網絡之群眾最喜愛的詩人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後來,經過趙照歌詞改編《When You Are Old》,由趙照作曲 ,收錄在趙照2015年發行的專輯《當你老了》中。

葉芝拜師學藝前先搞清流派,學習魔法更不能例外。很長一段時間,葉芝神秘主義者的身份,被掩埋在詩人、劇作家和散文家等層層文學榮譽之下,不為國內大眾所知。其實,葉芝既是愛爾蘭新文化運動中的一員幹將 ,又是後期象徵主義流派的重要詩人 。

他參加倫敦風靡一時的「異教運動」,鑽研秘密法術;跟隨俄裔通靈學權威海倫娜· 佩特羅夫娜· 勃拉瓦茨基夫人學習東方象徵主義體系;加入基督教神秘教義者教派的「鍊金術研習生」 ,並學會對他的生活起主要影響的沉思冥想形式;有多次召靈體驗……

經歷了被魔鬼附身,經歷了多次試驗,葉芝得出結論: 「我們的思維肯定影響鄰近的敏感頭腦 , 而我們尚不確定是否還不止於此 。」 他甚至相信 ,想像具有改變現實的力量 ,相信確有某種超自然力的存在 。

葉芝在一個時代,卻擁有者多重身份,他在愛爾蘭國內受到了多種壓力,卻贏得了諾貝爾獎。過去和現在都一樣,諾貝爾榮譽都是相當大的一筆財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是一種莫明的榮譽,儘管最後被國家拋棄,他還是那個會寫詩還會魔法的偉大的葉芝。

相關焦點

  • 流淌的詩歌
    四季變換,讀的詩歌也要「與時俱進」,與四季「同頻共振」,其實有那麼的美好的東西,有那麼值得留戀的變換,讀詩與不讀詩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到這麼多的變換,你內心早已化作詩歌的園圃了,無需再去耕種詩的種子。
  • 深度推薦 葉芝:瘋狂的愛爾蘭將你刺傷成詩
    一個世紀以前,葉芝的詩歌總是充斥著他稱之為「越來越猖獗的全球屠殺」的災難。在一首名為《1916年復活節》(Easter 1916 )的詩歌裡,他記述了1916年發生於愛爾蘭的復活節起義(the Easter Rising),他認識的人在這場運動中死在了執行死刑的射擊隊槍下。他把這些人稱為烈士,並形象的總結道:「一種壯烈之美由此誕生。」
  • 當你老了(葉芝 愛爾蘭)
    他的童年分別在都柏林和倫敦度過,他祖父的房地產業在愛爾蘭的斯萊戈郡。葉芝早期學習繪畫,是倫敦藝術家和作家團體中年輕的一員,關注期刊《黃皮書》。他寫了《摩沙達》(1886),一部詩歌戲劇;《烏辛的流浪》(1899)[1];1896年回到愛爾蘭之前他又寫了另外四部作品。他的父親「約翰·巴特勒·葉芝」是亞麻商人傑維斯·葉芝的後裔。
  • 葉芝: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
    一首《當你老了》火遍大江南北,葉芝這個名字也隨之出現在國人眼中。現在可以說葉芝是我們最「熟悉」的外國詩人之一。茅德·岡數次拒絕他的求婚,她說:「我拒絕了你,將你還給了世界,世界會因我沒有嫁給你而感謝我。」正因為這樣的愛,讓詩人葉芝感情上痛苦失落糾纏了一生,但也成全了他——他成了一位偉大的詩人,在1923年,成為了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位詩人,步入世界級的詩壇巔峰。
  • 換一種方式理解葉芝詩歌,凝結一首詩依賴多少理性思考?
    海倫·文德勒被稱為當代極為優秀、敏銳的詩歌評論家之一,文德勒專注於詩人和詩歌作品的細讀,試圖強調詩歌中思考的重要性。今晚的夜讀摘選自文德勒《詩人的思考:蒲柏、惠特曼、狄金森、葉芝》一書中關於詩人葉芝的解讀篇章。以葉芝在進行詩歌創作時的思考方式進入詩歌文本,探察意象在其詩歌中的體現,以一種理性的思考打破了人們對詩人葉芝的普遍印象。
  • 葉芝《人與回聲》
    其實,關於這一點,表達得最好的還是希尼,他在《自我的赫利孔山》(Personal Helicon: For Michael Longley)一詩的末尾說到,「所以我寫詩/是為了凝視自己,為了讓黑暗發出回聲。」 (I rhyme/To see myself,to set the darkness echoing. )這應該是希尼對葉芝《人和回聲》的一個精彩呼應吧。
  • 葉芝的繆斯
    沈東子(桂林)·零度漂流 提到葉芝,自然會想到他那首名詩《當你老了》:「多少人愛你快樂優雅,愛你的美貌,只是那愛真假莫辨/惟有一人愛你那朝聖者的靈魂,愛你那憂傷的蒼老容顏。」 這是葉芝獻給女演員毛徳·岡尼的熱烈情詩。葉芝追求岡尼數十年,沒有任何結果,儘管她也出演過葉芝的劇本,但對葉芝本人並無興趣,無數次拒絕了他的求婚。
  • 愛爾蘭文學代表,葉芝打動全世界的8首詩,讀完讓你心曠神怡!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偉大的愛爾蘭詩人葉芝的八首名詩,感受其詩歌的浪漫主義華麗風格。提起葉芝,你一定要了解這6件關於他的事。1、葉芝是192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也是愛爾蘭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2、葉芝是家裡的長子,三個弟弟妹妹中僅存活下來一個弟弟。
  • 葉芝,及愛爾之蘭
    葉芝後來一遍一遍地回憶初見茉德岡昂(Maude Gonne)時的場景,這樣寫道:「她佇立窗畔,身旁盛開著一大團蘋果花;她光彩奪目,仿佛自身就是灑滿了陽光的花瓣。」從那一天,那一刻起,英語史上最美麗的詩歌之一就誕生了——《當你老了》。
  • 《當你老了》——你是那個葉芝嗎?
    歌詞改編自愛爾蘭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的同名詩歌,整首歌曲在輕聲的吟唱中緩緩而來,更像一種講述。就像在敘述一個故事一段回憶。當你一遍又一遍的聽的時候,你會發現這首歌很耐聽,很好聽。樸實無華的歌詞和無高潮的平淡旋律,給人強烈的代入感,給你帶來多重的複雜感覺,關於親情,關於孝,關於給予,關於愛。
  • 《當你老了》:葉芝的求而不得
    這首歌改編自葉芝的名詩《When you are old》,很多人認為這是獻給母親的詩,實際上這首詩是以一個男子的口吻寫給愛慕的女子的。威廉·巴特勒·葉芝,生於愛爾蘭,逝於法國蒙頓,是愛爾蘭詩人,劇作家和散文家。葉芝是20世紀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領導人。
  • 葉芝 | 我們怎能自舞辨識舞者?
    關於20世紀偉大的英語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許多人都能隨口背幾句《當你老了》,或是哼幾聲同名歌(因做這微信,主頁菌循環著聽莫文蔚版的,聽得心軟軟的),再或是繪聲繪色地講述他對茅德·岡的痴戀故事吧。今天是他的生辰,分享一篇關於他的長文,很專業,談談他的詩歌的翻譯,希望不要嚇跑你。葉芝的詩歌深刻影響了中國現代詩歌,冰心、卞之琳、穆旦、袁可嘉等不少現代著名詩人都曾不同程度受其影響,而他們對葉芝詩歌的不同理解,也造就了葉芝詩歌不同的中文版本。
  • 「每夜讀詩」《當你老了》葉芝一生深情的濃縮
    到了我們分享詩歌的時間啦,夜漸漸深了,聽說,睡前讀幾首詩,會睡得更好哦!今晚給大家帶來的是耳熟能詳的《當你老了》,它的作者是愛爾蘭詩威廉·巴特勒·葉芝人。催得古今中外多少人淚眼婆娑,然而卻始終,催不動那個葉芝最想感動的,也其實就是為她而寫的那個人。葉芝對茅德·岡完全是一見鍾情,在他們相識的第一天,葉芝就覺得「我一生的麻煩要開始了」。茅德·岡有著高貴的出生,美麗的容顏,動人的身姿;而且又主動放棄高貴身份毅然參與愛爾蘭民族解放鬥爭中去,並成為了領導。
  • 詩人葉芝為她寫出《當你老了》,守護她30年,求婚3次還是被拒
    葉芝出生在一個富裕的中產家庭,父親是一名大律師,後來自學成才成為了一名肖像畫家。母親是愛爾蘭西部一位富商的女兒。家庭殷實,充滿文藝氛圍,這為他的詩歌爆發和文學才情儲蓄了無窮能量。在這段時間裡,葉芝結識了一位女人,也就是後來影響了他一生的女人,《當你老了》詩歌的女主角——穆德·崗。穆德·崗是一位英國出生的愛爾蘭人,180cm的高挑身材,明豔動人的面龐,她熱情且聰明,在一群人中是那樣地搶眼,牢牢抓住了葉芝的眼光。
  • 《當你老了》,詩人葉芝的愛情故事
    我禁不住地想要立刻了解一下這首詩歌的作者,以及在這美妙絕贊的詞藻背後的浪漫故事。一番摭拾搜索之下,我得知《當你老了》的作者,是享譽世界的一位文學家——威廉·巴特勒·葉芝。除卻其文學藝術性暫且不談,我們可進一步了解一下隱藏於詩歌背後的世俗情感,也就是詩人本身的浪漫悽美的愛情故事,即葉芝對茅德·崗妮忠貞不渝的愛戀的熱烈表達。那是在1889年的一個尋常的冬日,23歲的葉芝第一次遇見了小他一歲的茅德·崗妮,只一眼便鍾情於心。
  • 諾貝爾文學獎得者,最著名的愛爾蘭詩人之一——葉芝
    然而進入不惑之年後,在現代主義詩人埃茲拉·龐德等人的影響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參與愛爾蘭民族主義政治運動的切身經驗的影響下,葉芝的創作風格發生了比較激烈的變化,更加趨近現代主義了。相信大家都有聽過《當你老了》,這正是葉芝最有名,也是流傳最廣的詩歌,表達了對女演員茅德·岡的一生不懈的追求。在他的眼裡,「生命是一個過程,正如詩歌一樣。
  • 李敬澤:寫詩是人最純真的「活動」 / 李瑾:詩歌究竟是什麼
    薦讀寫詩是人最純真的活動李瑾詩論集《譚詩錄》隨談文 | 李敬澤海德格爾在一篇文章中這樣說道:「1799年1月,荷爾德林在給他母親的信中稱寫詩為『人的一切活動中最為純真的』。」
  • 「忙時送物,閒時寫詩」,52歲的外賣大叔圓夢詩歌,29年獲獎無數
    「忙時送物,閒時寫詩」,52歲的外賣大叔圓夢詩歌,29年獲獎無數。52歲的王計兵是一名外賣員,平時為了生活穿梭在大街小巷。但是他還有另外一層身份。作為一名詩人,他寫了3000多首詩,有40餘首發表在省級刊物上,也獲得過徐志摩微詩大賽三等獎,微詩大賽金寫手獎,等許多獎項。
  • ☆詩歌欣賞☆ Who's Who
    名人志   《名人志》為一首詩歌,作者奧登,1907年生於約克郡。1922年開始寫詩。1925年入牛津大學攻讀文學。30年代他以第一部《詩集》成為英國新詩的代表;被稱為「奧登派」或「奧登一代」的詩人,又是英國左翼青年作家的領袖。1936年出版代表作詩集《看吧,陌生人》。1937年赴馬德裡支援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鬥爭,發表長詩《西班牙》。
  • 《當你老了》:葉芝傾盡一生為女神寫詩,幻想的愛情卻敗給了現實
    ——柏拉圖《當你老了》是愛爾蘭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的愛情詩選,作者採用了多種藝術表現手法,以簡明的語言傾訴著自己堅貞不渝的愛情,從這些情詩中我們能夠感受到詩人熾烈的愛意和詩情。1923年,葉芝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一生選擇詩歌,並把另一半自我的命運與詩歌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