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們中草藥種植併入循環經濟產業鏈

2020-12-20 中國網財經

  枝椏柴、玉米秸稈、玉米等物品投入大機器,木醋液、木炭、焦油和玉米飼料等產品被提取出來。在中國東北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圖們市,一種符合區域特色的循環經濟模式已經粗具規模,當地把中草藥種植併入循環經濟產業鏈,社會、經濟和生態均衡發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轟一聲!隨著焦玉米從類似爆米花爐的設備中產出,龍泉農工貿循環經濟的最後一個環節宣告完成。

  在木片碳化過程中,企業提取到了木醋液,碳化後的木炭有的被售賣,有的被用做木醋液的催化劑。「產品賣錢,木醋液還田,用來發展玉米和中草藥種植等有機農業。沒有農藥殘留的農產品收穫後,又回到廠區進行精深加工。」龍泉農工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南弘俊說。

  就在幾年前,這家公司還在因為產品附加值低、形不成產業規模而苦惱。南弘俊說:「想做點實事,卻有點『老虎吃天無處下口』的感覺。」在圖們市政府的支持下,原本只是以加工中草藥浸膏、玉米須茶為生的公司開始拓展規模。

  橫向上,公司介入有機農業、人參加工和健康飲品製造等行業領域。2015年公司加工了30噸有機紅參,並且又引進了韓國最新的罐裝健康飲品生產線。

  「別看廠區不大,可很多設備都是寶貝,」 南弘俊說:「比如我們有去除農藥殘留的設備,生產飲料的車間還有無油空氣壓縮機和每分鐘裝瓶700隻、國內領先的高速流水線。增加科技元素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縱向上,公司與當地農民籤訂協議,對農民種植中草藥提供技術指導,為種地農民免費提供木醋酸用於改良土壤,並用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農產品。

  「我的木醋酸產品已經免費給1100戶左右的農戶贈送了5年,等到這些農戶的第一批人參出來,企業和農戶都會獲得非常可觀的收益。」 南弘俊說。

  在南弘俊的帶動下,當地農民紛紛改變以往中草藥施種方式,不再使用農藥和化肥,因為沒有農藥殘留,這些中草藥的加工產品賣出了大價錢。與企業合作農戶的平均收入去年同比增長了18%。到今年年底,龍泉農工貿有限公司總產值將突破15億元,創利稅2億元以上。

  一傳十,十傳百。在企業的引領下,圖們市如今已有超過200公頃的土地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全部依賴木醋液實現有機生產。農民腰包鼓了,企業品牌響了,人們的幸福感從未像今天這般濃烈。

  吉林省是中國最重要的中藥種植基地之一,2015年,吉林省規模以上醫藥健康工業實現總產值2029.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5%,中成藥工業更是連續10餘年居全國首位。中國中藥協會秘書長王桂華說,中國擁有幾處類似於長白山這樣的天然藥材寶庫,良好的資源優勢也是中國搞好中藥產業的關鍵所在。

  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長、延邊州委書記莊嚴說,人參產業是延邊州的特色產業,也是延邊發展綠色產業的一個重要支點。希望企業充分發揮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對接市場需求,培育出一批叫得響、立得住的「拳頭產品」,努力把技術優勢轉變為產品優勢和競爭優勢。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撖家塔村:循環產業鏈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其中,菜籽油作為主推產品,其生產過程便是循環產業鏈經濟當中的一個環節。據了解,這一循環產業鏈經濟是市委老幹部局派駐的駐村工作隊從保護生態和綠色發展的角度著力打造的。在駐村工作隊積極協助下,村「兩委」牽頭流轉整合了九撖線旅遊公路沿線兩側撂荒的100畝土地,種植具有觀賞價值的特色經濟作物油菜花。
  • 雲南西疇:中草藥種植助農增收
    近年來,西疇縣全面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因地制宜發展中草藥種植。目前,該縣種植三七、重樓、山豆根等中藥材8.2萬餘畝,中草藥產業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帶動當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11月20日,在西疇縣山豆根規範化種植基地,一名務工人員在裝運山豆根幼苗。
  • 範縣:產業鏈上黨旗揚
    範在華組建的華聖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1000餘畝土地,種滿了防風、黃芩、白朮等中草藥,田地裡綠意勃發。  「紅」,是發展的底色。離農田不遠,「範縣中藥材產業黨支部」的牌子醒目亮眼。「黨支部把全縣5個鄉鎮的十幾家中藥材合作社共4000餘畝土地『聯合』起來,讓中草藥種植形成規模、增加效益。」9月18日,作為該產業黨支部書記的範在華信心十足。
  • 我區擴大中草藥種植規模 提升中草藥加工轉化能力
    新疆新聞在線網8月6日消息(記者雷鳴、劉強):我區依託龍頭企業,擴大中草藥種植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提升中草藥加工轉化能力。近日,于田縣 阿熱勒鄉 託萬也臺巴什村村民古麗巴哈•麥麥提把自家剛挖出來的200公斤大芸賣給了村裡大芸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拿到了2000多元現金。
  • 農墾紅旗嶺農場中草藥種植讓黑土生「金」
    首頁 >> 專題專欄 >> 現代農業 >> 最新動態 農墾紅旗嶺農場中草藥種植讓黑土生
  • 中農誠投大鼎農牧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全產業鏈
    鄉村振興必須產業振興,產業振興,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全產業鏈是最佳選擇之一,既可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更能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要抓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機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夯實農業基礎地位,深化農村改革。」
  • 楊崖集鎮:中草藥種植助推產業扶貧
    會寧縣楊崖集鎮主要經濟收入為種植、養殖、務工和政策性補貼。2013年底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122戶9748人,共有7個貧困村;2014年至2018年累計脫貧1644戶7766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9.08%,目前還有貧困人口458戶1982人。
  • 德興:中醫藥交易大市場增強了我發展中草藥種植的信心!
    12月8日,在海口鎮嶺背村致富能手方小麗創辦的中草藥基地上,記者看到,長長的田畈上,村民們有的一邊種植藏紅花,一邊追肥,有的在整理水溝。今年51歲的方小麗,18歲就開始學閹豬。20年前,她與中草藥結下不解之緣。
  • 東營市利津縣北宋鎮宋集幼兒園參觀高家村中草藥種植基地
    魯網9月30日訊博大精深的中草藥文化,展示的是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道不盡的生存智慧。為弘揚和傳承這一傳統文化,激發幼兒對中草藥文化的興趣,引導他們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2020年9月29日,東營市利津縣北宋鎮宋集幼兒園在高家村開展了以「神奇的中草藥」為主題的參觀活動。
  • 我省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日臻完善
    資料圖片青羚網訊(記者 宋明慧) 自2012年我省提出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戰略部署以來,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大力推動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建設,努力構建涵蓋農業、工業、服務業及企業、園區、社會的多層次全方位循環型經濟體系,為「一優兩高」戰略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 【「十三五」循環經濟在身邊】(二):流程循環 協同循環
    綠色鋼城      ——固態、氣態和液態廢棄物實現100%綜合利用      作為我省冶金產業的龍頭企業——太鋼,是如何發展循環經濟的?      循環路徑      ——資源綜合開發、冶金流程循環、跨界耦合協同      那麼,「十三五」期間,冶金產業該走怎樣的循環路徑呢?    省社科院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侯曉斌坦言,應從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冶金流程循環、構建跨界耦合的冶金協同循環經濟產業鏈3方面入手。
  • 財聯社專訪|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近鄰循環和產業鏈循環...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國際循環的形式和內涵都在發生變化,近鄰循環和產業鏈循環成為提升我國經濟穩定性的基礎,也是中美實力較量中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楊成長認為,資本市場的核心制度是信息披露制度,所有的監管都需要圍繞著信息披露制度展開。資本作為市場經濟的一種要素,提高其可交易性符合經濟發展的需求。
  • 中國食品工業點燃「循環經濟」星星之火
    然而,這條遵循生態循環經濟模式打造的最先進的稻米加工產業鏈條,目前還只是中國食品工業打造全行業「循環經濟」產業鏈上的「星星之火」。  國務院2013年初發布的《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中對食品工業明確提出,要加強節能降耗,推進食品加工副產物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動食品行業與上下遊產業一體化發展,構建食品行業循環經濟產業鏈。
  • 探圖們市扶貧先進典型村 走進中國朝鮮族百年部落
    7月2日,2019「V遊延邊·發現精彩」採訪採風活動成員來到圖們市採訪採風,看先進典型脫貧民俗村、圖們江廣場、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百年部落等,了解中國朝鮮族特色民俗文化  上午9時,採訪採風團成員來到圖們市河北村了解該村脫貧攻堅先進經驗。據了解,在短短幾年前,河北村還是全市出名的落後村、貧困村。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曾經的貧困山村現已成為了圖們乃至全州脫貧攻堅工作的先進典型。發展中,該村因地制宜積極發展木耳、靈芝等特色產業,不僅使貧困戶穩定增收,更樹立了脫貧致富信心。
  • 濱州農科園將引進LED生物光用於中草藥種植技術
    圖為臺灣太極光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團在濱州農科園考察6月18日,臺灣太極光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團到黃河三角洲(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進行考察,就「LED生物光用於中草藥種植技術應用開發」進行了深入對接交流,並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 百草園:打造產學研基地 做大中草藥文化產業鏈
    本網訊(湯金梅)近年來,雲霄縣馬鋪鄉深耕綠色生態,開闢養生養老之鄉的創新發展之路,憑藉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引進百草園養生項目,打造集中草藥種植、觀光、培訓、保健養生為一體的中草藥文化主題樂園,不斷完善中草藥文化產業鏈,成為該鄉實施鄉村振興一張新名片。
  • 重慶綦江北渡鋁產業園形成煤電鋁良性循環產業鏈
    【鋁道網】創新產業連接結構  以煤炭資源為龍頭,形成循環鋁產業鏈  已經開發了6平方公裡的綦江北渡鋁產業園裡,14家企業圍繞煤電鋁這一龍頭,正在形成一條循環鋁產業鏈
  • 「幹豆腐村」的綠色產業鏈
    距市區20多公裡的馬當村,有著豐富的礦泉水資源和複合種植的綠色大豆,採用傳統工藝加工的幹豆腐,顏色正、豆香濃,薄而不碎,深受城鄉消費者喜愛。這個村的黨總支因勢利導,將加工幹豆腐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途徑,給予鼓勵、扶持和引導,幹豆腐加工戶越來越多,村裡的地產大豆全部就地轉化。
  • 林翎談循環經濟及資源循環利用標準體系
    再生資源是循環經濟發展的源頭,資源再生是循環經濟的基礎。作為循環經濟發展的高級形式,標準化是循環經濟這一物質基礎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必然產物,也是助飛循環經濟發展及資源循環利用的隱形翅膀。如果沒有循環產業鏈搭建以及循環經濟產品的生產,那麼標準化就變成了空中樓閣,缺少必要的載體和基礎。
  • 南京紅太陽控股集團擬在長投資108億元建生命科學循環經濟產業鏈項目
    紅太陽控股集團擬投資108億元,在長壽經開區建生命科學循環經濟產業鏈項目,包括乙基氯化物、草胺磷、L-草胺磷等。區領導趙世慶、巴川江、張明生、張華、肖慶華出席。    據悉,擬建的生命科學循環經濟產業鏈項目,包括乙基氯化物、草胺磷、L-草胺磷等,總投資108億元,佔地2000畝,全部建成後可實現產值228億元,實現稅收1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