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椏柴、玉米秸稈、玉米等物品投入大機器,木醋液、木炭、焦油和玉米飼料等產品被提取出來。在中國東北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圖們市,一種符合區域特色的循環經濟模式已經粗具規模,當地把中草藥種植併入循環經濟產業鏈,社會、經濟和生態均衡發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轟一聲!隨著焦玉米從類似爆米花爐的設備中產出,龍泉農工貿循環經濟的最後一個環節宣告完成。
在木片碳化過程中,企業提取到了木醋液,碳化後的木炭有的被售賣,有的被用做木醋液的催化劑。「產品賣錢,木醋液還田,用來發展玉米和中草藥種植等有機農業。沒有農藥殘留的農產品收穫後,又回到廠區進行精深加工。」龍泉農工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南弘俊說。
就在幾年前,這家公司還在因為產品附加值低、形不成產業規模而苦惱。南弘俊說:「想做點實事,卻有點『老虎吃天無處下口』的感覺。」在圖們市政府的支持下,原本只是以加工中草藥浸膏、玉米須茶為生的公司開始拓展規模。
橫向上,公司介入有機農業、人參加工和健康飲品製造等行業領域。2015年公司加工了30噸有機紅參,並且又引進了韓國最新的罐裝健康飲品生產線。
「別看廠區不大,可很多設備都是寶貝,」 南弘俊說:「比如我們有去除農藥殘留的設備,生產飲料的車間還有無油空氣壓縮機和每分鐘裝瓶700隻、國內領先的高速流水線。增加科技元素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縱向上,公司與當地農民籤訂協議,對農民種植中草藥提供技術指導,為種地農民免費提供木醋酸用於改良土壤,並用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農產品。
「我的木醋酸產品已經免費給1100戶左右的農戶贈送了5年,等到這些農戶的第一批人參出來,企業和農戶都會獲得非常可觀的收益。」 南弘俊說。
在南弘俊的帶動下,當地農民紛紛改變以往中草藥施種方式,不再使用農藥和化肥,因為沒有農藥殘留,這些中草藥的加工產品賣出了大價錢。與企業合作農戶的平均收入去年同比增長了18%。到今年年底,龍泉農工貿有限公司總產值將突破15億元,創利稅2億元以上。
一傳十,十傳百。在企業的引領下,圖們市如今已有超過200公頃的土地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全部依賴木醋液實現有機生產。農民腰包鼓了,企業品牌響了,人們的幸福感從未像今天這般濃烈。
吉林省是中國最重要的中藥種植基地之一,2015年,吉林省規模以上醫藥健康工業實現總產值2029.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5%,中成藥工業更是連續10餘年居全國首位。中國中藥協會秘書長王桂華說,中國擁有幾處類似於長白山這樣的天然藥材寶庫,良好的資源優勢也是中國搞好中藥產業的關鍵所在。
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長、延邊州委書記莊嚴說,人參產業是延邊州的特色產業,也是延邊發展綠色產業的一個重要支點。希望企業充分發揮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對接市場需求,培育出一批叫得響、立得住的「拳頭產品」,努力把技術優勢轉變為產品優勢和競爭優勢。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