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嘴裡不時蹦出各種漢語「梗」,加上誇張的動作、幽默的表情,逗樂了很多人。要不是黑黑的皮膚和滿頭個性的髒辮,很難讓人把他和非洲聯繫起來——近日,23歲的安哥拉小夥Gabriel就以這樣的「中非合璧」,在抖音上成為知名「網紅」。
Gabriel中文名叫馬進,網名「老馬」,現在是南通職業大學一名留學生。2015年,老馬第一次來到廣州,便愛上了中國和古老的中國文化。4年中,他痴迷地學習漢語,結交中國朋友,儼然成了一名「中國通」。短短5個月,他拍了70多部抖音視頻,很多都反映留學生學習漢語的苦與樂,這些視頻讓他意外走紅,擁有了274萬粉絲。獨在異鄉的老馬卻絲毫不感到陌生和孤獨,熱情開朗的他告訴安哥拉的親人和朋友:「我很喜歡中國,我打算留在這裡工作。」
5個月獲贊2200多萬
非洲小夥成 「抖音網紅」
「你叫什麼名字啊?」「歸零」「噢,瑰麗啊,好可愛的名字!你在哪裡上班啊?」「98」「哦,酒吧啊……」鏡頭前,穿著西裝的老馬,一本正經地戳著鍵盤和計算器「人機對話」。這個幽默搞笑的中文「段子」在老馬的抖音裡發布後,網友留下了超過300萬的點讚。
老馬的表情誇張,幽默風趣
打開老馬的抖音,這樣的漢語「梗」還有很多。在校園、教室、宿舍等處,甚至路邊打車、餐廳吃飯,老馬把生活和學習的各種場景都搬上了抖音。
在課堂上,「今天,我們來學『晶』、『淼』、『鑫』……」看著滿黑板的「三疊字」,座位上的老馬瞪大了眼睛,抓耳撓腮,一臉不可思議地寫著筆記;來到中式餐館裡點菜,老馬和另一外國朋友又誤將店名當菜名,讓服務員摸不著頭腦;「致老師」還是「治老師」?「蔣英宇」還是「蔣國宇」?外國人在中國難免遇到語言障礙,老馬把在中國學習漢語的尷尬、樂趣和收穫,變成很多「爆款」的幽默視頻。
座位上的老馬瞪大了眼睛,一臉狐疑
其實,老馬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還會模仿四川話、粵語,即便發音不算太準,仍然吸引著網友追捧點讚,「我見過最逗的歪果仁。」 「中文十級!我認證!」 「我來教你四川話吧!」 記者發現,在評論區中,熱情的老馬經常用中文與粉絲互動,回復時還曾指出了網友的錯別字。假如老馬幾天不拍抖音,就有不少粉絲在評論區催著老馬更新。
抖音中學習中國「三疊字」,老馬的表情誇張幽默
抖音裡的老馬一如生活中的他開朗奔放,帶著憨厚的笑容,也很寵愛粉絲,「你們不是想看非洲女孩嗎?」 老馬撩起銀灰色假髮,反串自信大方的「非洲女孩」,讓人忍俊不禁。
老馬接觸抖音,是去年9月來到南通留學後,一名四川朋友介紹給他的。不久,他就發布了第一條抖音作品,是一段他和朋友合拍的15秒音樂視頻。第二次更新的時候,老馬就走上了「自黑」路線:一人分飾兩角,時不時蹦出幾句「啥玩意啊」,調侃著自己的服飾搭配。
從去年10月到現在,老馬在網絡上迅速躥紅,成為了抖音上的「流量大戶」,目前已擁有274.3萬粉絲,共發布75個作品,獲得了2275.6萬贊。鏡頭前的他自導自演,造型迥異,表情誇張,「freestyle」 「沒毛病」等不少國內網絡流行詞彙張口就來,活脫脫一個「漢語段子手」。
中非結合,
「網紅」身後有一個年輕團隊
馬進來自非洲西南部的安哥拉萬博省,今年23歲。去年9月,他來到南通職業大學,在國際合作教育學院就讀三年制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
留學生的身份在抖音上變成古靈精怪的「網紅」,但傳播中國文化、帶給網友歡樂的背後,是老馬辛勤的付出。2月28日深夜12點,微亮的電腦屏幕前,老馬正在使用專業視頻軟體剪輯剛拍的素材。「從寫劇本、選角色,到拍攝、剪輯、配樂、字幕、轉場,再到濾鏡、封面製作……每個環節都需要親自動手。」老馬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哪怕只要一分鐘的視頻,付出的艱辛也是難以想像的。
好在,老馬身後有一個年輕並揣著夢想的團隊。這個團隊因為是「中非結合」,取名「中外團」,團隊共6個人,平均年齡在21歲左右。他們中,有南通職業大學的中國學生,也有飯店廚師,他們都是老馬在抖音上結識的朋友。
「中外團」成員們
「老馬性格不錯,中文講的很棒,和大家都聊得來。」團隊中來自重慶雲陽的趙豔江是一名廚師,平時喜歡刷抖音,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他也參與視頻策劃、拍攝;在老馬的抖音裡出鏡率最高的李猛,是老馬的同學,經常扮演老馬的「中文老師」「歷史老師」「求職上司」,「老馬很有表演才能,很多拍攝都是一遍過,他的每一幀畫面都是一個表情包,他對漢語也有很高的天賦。」李猛說。
李猛扮演老師
「一開始,發布的原創作品點讚並不多。為了拍點有創意和有價值的內容,我們想了很多新段子。」 老馬說,不同的國籍,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團隊成員們出奇制勝,圍繞老外的留學生活,自創精彩片段。
「熟練操作起來以後,30秒的視頻,拍攝最多1個小時。不過,前期的劇本,後期的剪輯比較費神。」李猛稱,靈感不是空穴來風,有時候睡覺前閉上眼睛,腦子裡還在想抖音的新點子。
「我們不僅僅是搞笑,大多數原創的中西文化趣味小視頻,特別受大家歡迎。讓網友在輕鬆快樂中感受到中國漢字和語言的魅力,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老馬說。在他的75件作品中,「外國人點錯菜單」「留學生漢字課堂的尷尬」等作品點讚高達幾十萬,評論區的網友紛紛稱「老馬,我來教你中文!」
熱愛中國、痴迷漢語
第一次過中國春節
非洲小夥為何愛上難學的「漢語」,還成了中國「網紅」?老馬說,這是因為他熱愛中國,熱愛這古老大地上的文化。
老馬和中國結緣,是在2015年。2015年,隨著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在非洲影響越來越大,安哥拉萬博省決定資助10名學生到中國留學,馬進幸運入選。當年9月,他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廣州,就讀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但2017年3月,由於家鄉發生變故,老馬不得不帶著遺憾回國。
老馬說,為了不讓自己的漢語生疏,他就到當地一家中資企業做兼職翻譯,苦練中文,也結交了許多中國朋友。機緣巧合,2018年9月,在南通世界通商總會資助下,老馬再次從安哥拉來到中國,進入南通職業大學留學。
中安兩國傳統友誼深厚。老馬說,安哥拉人民對中國懷有很深的感情,他的家鄉萬博省第一家酒店就是中國人建設的,從首都羅安達到萬博省的公路,也是中國人修建的。在自己身邊,很多中國朋友對自己很熱情、很友好,「無論在中國還是家鄉,只有我有困難,中國朋友都會毫不猶豫地幫助我,他們真的很好!」老馬說。
「在安哥拉,和我一樣的同齡人都對中國充滿嚮往,大家覺得會說中文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 紫牛新聞記者眼前的老馬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眉宇間藏不住的自豪。雖然和母語葡萄牙語相比,中文很難學,但老馬覺得,中文一旦學會,就很有樂趣,「我覺得說中文就像唱歌一樣,有很多聲調,抑揚頓挫,非常動聽。」老馬說,和記者交談,偶爾遇到語言障礙,他總是冒出口頭禪「咋說呢」,俚味十足。痴迷中文,也讓老馬喜歡上了華文歌曲,說著,他還當場有模有樣地唱起了《單身情歌》 。
今年,老馬第一次在南通迎接中國春節。小年夜那天,在中國方桌上,一張張紅紙在剪刀下拐來拐去,造型獨特的窗花在手中翻轉,這位土生土長的非洲小夥真實體驗了原汁原味的中華傳統藝術魅力。「老馬很喜歡吃中國菜,特別是麻辣燙、火鍋、烤魚等川菜……他比我們重慶人還能吃辣。」老馬的團隊成員趙豔江忍不住笑著說。老馬接著說,在南通,他也喜歡吃海鮮,還有南通的狼山雞……
老馬的視頻中很多都是生活場景
融入南通,
他想留在中國成為「追夢人」
講漢語、拍抖音,老馬突然「紅」了。「誒!你是老馬嗎?我看過你的抖音!」在南通,走在大街上、坐公交、逛商場,老馬經常能被粉絲認出來,「這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情。」老馬說,這種爆火沒有過多地打擾他的生活,反而讓他覺得離南通這個城市的人和文化更親近。
「南通的經濟發展很快,各方麵條件比我的家鄉都好很多。對我來說,最好的打算就是畢業後能夠留在這裡,找份穩定的工作。」老馬說,他家裡有9個兄弟姐妹,父母對他們的學業很上心。他透露,就連相隔萬裡、在家鄉當教授的父親也關注了他的抖音帳號,成為了他的新粉絲。
「剛來中國不久,老師提問我們的夢想是什麼。雖然我學的計算機,但是我的真實想法是當一個演員,成為一個明星。」對於現在的老馬來說,在抖音平臺走紅,是網友們對他「演技」的一種認可,「好像離這個夢想近了一些。」
因為老馬的抖音太火,影響很大,一些商家也主動找上門,要和老馬合作營銷,利用他的平臺宣傳推廣產品或在視頻中植入廣告,但都被老馬一一謝絕了。「玩抖音不是為了賺錢,我和朋友們很開心。感謝大家喜歡我,我更願意通過輕鬆的創意表演帶給更多人快樂,其他並沒有太多想法。」老馬說。
李猛說,如果發展不錯,團隊成員打算合作開辦一家傳媒工作室,「老馬的表演不做作,很自然,再加上他的非洲人身份,是團隊的最大IP。」
頂著一頭帥氣的髒辮,老馬一笑,露出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他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在未來的創作中,他不僅會加入更多中國文化的元素,也會把非洲的熱情歌舞帶給中國的朋友。
打開抖音,這個坐擁274萬粉絲的非洲小夥,籤名上寫著「我總會讓你笑」。
通訊員|範瑋
紫牛新聞記者|郭小川
實習生|錢西雯
編輯|張冰晶
主編|陳迪晨
圖片來源 記者拍攝 視頻截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