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橋百年不垮 老街坊鄰居世代接力守護古橋200年

2020-12-25 華夏經緯網

  板橋老街居民李世凡給記者介紹利濟橋曲拱。 記者 王亞同 攝

  江津區朱楊鎮板橋社區的溶溪河上,有一座建成於清朝道光年間的古橋——利濟橋。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古橋因地處「上連瀘州,下通重慶」的陸道要津而商賈雲集,給當地百姓帶來了近兩百年興旺。

  經歷近200年滄桑後,古橋依然屹立,並成為市級文物保護建築,這得益於當地百姓世代接替的守護。6月26日,記者來到這裡,目睹了老橋的風採,感受當地百姓執著的「老橋情節」。

  「一橋三名」有典故

  100餘米長的板橋老街,兩側是木板,石板路凹凸不平。與老街緊鄰的一座石拱橋,就是利濟橋。它由5個曲拱支撐,中部略高,似「長虹臥波」;橋側雕欄斑駁,隱隱有浮雕和字跡。

  朱楊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古橋於清乾隆末年由鄉人募谷籌資修建,1826年落成。起初,官方將其命名為「利濟橋」,不久,地方士人為逢迎主持建橋的縣令,改名為「萬古橋」;然而周邊百姓卻不以為然,認為其由石板築成,稱為「板橋」最恰當。這樣,「一橋三名」就此傳開。

  古橋給古鎮帶來近200年興旺

  80歲的板橋老街居民蘇武林,現在在老街上經營著一間雜貨鋪,專賣菸酒糖茶等日用品。蘇武林說,「自古以來,經過板橋鎮的這條官道就相當於重慶和瀘州之間的『高速公路』,利濟橋就相當於高速路上的特大橋!」

  橋通路通,商販越來越多,人口不斷聚集,在利濟橋周圍自發形成了村落,繼而成為一座小鎮。

  「板橋老街就是因橋而興。」老街商戶李世凡說,橋頭附近的客店在上世紀中期還有20餘家,老字號「天生旅館」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歇業。

  如今,雖然板橋鎮的交通優勢不再,但板橋老街每逢農曆三、六、十趕場的習俗,一直持續至今。每逢趕場日,李世凡家的服裝店可收入上千元。

    石龜石碑藏身牆中躲過劫難

  古橋歷百年風雨而不垮,源於世代老街居民世代接力的守護。

  在利濟橋橋頭蘇成新家裡,記者見到了一個石龜和一座石碑,據說,這是古橋建成時的鎮橋之物。現在石碑被砌成了一面牆,而石龜則被藏進了夾壁牆裡。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蘇武林老人為記者解開了疑惑。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一些古蹟、文物曾作為「四舊」被毀。當時利濟橋附近的文昌廟和牌坊均被拆毀了,古橋上的圖案、石雕也被鑿了下來。

  眼看著利濟橋旁的石龜和石碑有可能遭難,蘇林生急紅了眼,怎麼辦?那時,他正在蓋房子,緊急之中他想到了主意——把這兩件鎮橋之物砌到牆裡。對於這一秘密,老街居民對外都守口如瓶。

  上個世紀90年代,蘇林生把房子賣給了蘇成新。去年,蘇成新將石碑表面的石灰刮掉,石碑又重見天日。

  上世紀末的一年,當地遭遇洪水,老街130戶居民全部緊急上陣排洪,最終古橋安然無恙。一直以來,板橋老街居民還自發地對古橋附生植物進行定期清理,在汛期加強觀察和保護。

  2000年9月,利濟古橋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建築。目前,板橋社區組織了3名保護員專門看守。「我們要把古橋當成老壽星一樣呵護,要一代接著一代守護它!」朱楊鎮板橋社區負責人陳澤榮說。

來源: 重慶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重慶著名本土原創情景劇《街坊鄰居》背後的故事
    重慶電影家協會前副秘書長、創作委員會副主任、著名本土原創情景劇《街坊鄰居》製片人劉崗先生,是較場口大巷子老街老巷出生的重慶崽兒,今天說說他製作重慶一代名劇《街坊鄰居》背後的故事。大劇1999年,當劉崗和曾在《山城棒棒軍》裡面出演「賣肉帥哥王唰唰」的張新導演、策劃餘紀、李耀國、編劇李小海、祝雲清等人籌劃100集方言情景喜劇《街坊鄰居》時,為了不惹麻煩,他們虛構了「嘉陵巷」這個地名。「1999年12月,電視臺投資正式啟動,在重慶無線電三廠一個禮堂搭景開拍。
  • 重慶本土經典原創情景劇《街坊鄰居》將重新拍攝
    重慶日報訊 (記者黃琪奧)4月20日,記者從在后街影視產業園舉行的影視產業座談會上獲悉,重慶本土經典原創情景劇《街坊鄰居》將在該產業園重新拍攝。  據了解,重慶后街影視文化產業園位於渝中區枇杷山后街,是由重報集團、重慶商報匯融集團、重慶晉唐文化依託原重慶印製一廠廠區改造而成。
  • 高清圖集:追本溯源探訪邕城古橋 朝陽溪上往事多
    2007年,朝陽溪改造時,政府將這座古橋作為文物拆遷保護起來,直到今天,鄧氏宗族的後人們,還常常會去橋下燒香祭拜,並把這座石橋稱之為「橋頭爺爺」,為鄧氏子孫祈福。     和鄧氏百子千孫橋類似,由當地望族出資興建的古橋,還有距離南寧市區數十公裡之外、位於邕寧區新江鎮上的新江橋。記者在廣西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查詢資料時,從《南寧市城建百年圖證》一書中看到有關新江橋的史料記載。
  • 一座老橋一段血淚史!古城最大的傷疤——莫斯塔爾老橋
    提起莫斯塔爾古城,最著名的要數建於十五世紀的莫斯塔爾古橋(Stari Most),這是古城最大的傷疤。老橋的前世今生,是莫斯塔爾的血淚史。一座橋,兩個民族,連接的是數代人期盼的和平。多少年來,這一座拱橋,將居住在河兩岸的穆斯林族和克羅埃西亞族居民聯繫在一起。那個午後,我站在橋邊,看著當地的幾個男子,脫掉上衣,然後從橋上一躍而下,惹來陣陣的掌聲。
  • 重慶一企業家宴請街坊鄰居
    重慶一企業家宴請街坊鄰居
  • 重慶88歲拾荒校長走了 提起他,街坊鄰居笑著笑著就哭了
    (資料圖) 4月20日,重慶晚報用兩個整版報導吳定福事跡。4月20日,重慶晚報用兩個整版報導吳定福事跡。88歲的吳定富身體沒以前硬朗了,近段時間就進了幾趟醫院。提到他,重慶銅梁區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古橋,既是方寸之間,也是天涯萬裡
    對我來說,最想在疫情結束後,去尋訪和探望那些存於山水之間,藏盡了人世煙火,但又獨立於塵世之外的古橋。想看看它們,在經歷了千百年的風吹雨打後,如今卻依然能頑強殘存的樣子。從小,便對古橋有情結,年齡越大,情結反而越深。總覺得世間一切事物在經過時光的過濾後,都會充滿美感,越久遠越美,越殘破越美。古橋雖破舊,但充滿了人類生活的熱烈氣息。
  • [超級新聞場]重慶:餐館油垢堆積引發火災 街坊鄰居攜手幫助滅火
    [超級新聞場]重慶:餐館油垢堆積引發火災 街坊鄰居攜手幫助滅火 重慶:餐館油垢堆積引發火災,街坊鄰居攜手幫助滅火。
  • 上遊影像·攝影家唐萬春 | 重慶榮昌千年古橋見證者
    △低矮且不能通行汽車的是施濟古橋,通行汽車的是1997年建成的新橋。重慶榮昌施濟古橋,又名廣濟橋,位於重慶市榮昌區城西,橫跨瀨溪河。施濟橋始建於北宋仁宗年代(約1050年),宋朝宰相文彥博命名為「思濟橋」。
  • 參賽美文 ‖ 老橋:我永遠的牽掛(節選)
    橋南老街這個叫法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就是因為它處在一座古橋的南邊罷了。我家原先的住處是橋南老街右排臨橋第一戶人家,於是我們便常以「小橋流水人家」自居。老橋是當得起這個「老」字的!聽爺爺輩的人說,此橋始建於南宋時期,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說起南宋,就不得不提一提我們當地出的一位歷史名人——謝枋得。
  • 街坊鄰居一起動手煮重慶小面 分享長壽老人104歲生日的健康快樂
    25日,渝北區仙桃街道祥和路社區的院壩中,街坊鄰居歡聲笑語,一起為社區104歲的長壽老人吳禮清過生日,除了唱生日歌、切蛋糕之外,大家還一起打作料,煮重慶小面,和百歲老人一起分享健康長壽和生日的歡樂。祥和路社區黨總支書記徐利介紹,吳禮清老人今年雖然已經104歲了,但身體一直十分健康硬朗,經常在住家的樓下和社區院壩獨自一個人拄著拐杖散步、撿礦泉水瓶,親人和鄰居們要上前攙扶,都被老人拒絕;吳禮清老人還十分喜歡站在院壩中看小孩子們玩耍,一站就是10多分鐘,面不紅、氣不喘
  • 明晚看《街坊鄰居》裡的「周么嬸」能否問鼎《重慶好媳婦》
    (好媳婦在比賽中)歷時3個多月,經過了8場海選,4場複賽後,《重慶好媳婦(第二季)》終於要進入總決賽了。明晚(3日)21點,從600多名媳婦中脫穎而出的7位好媳婦,將在重慶電視臺時尚頻道的《重慶好媳婦》總決賽中展開最后角逐。屆時,周二毛、黃桷丫、秦丹、申澤華、張瑋瑋、左眼鏡等20名麻辣明星也會現身現場。此外,重慶電視臺時尚頻道還將在9月5日至8日播出品牌欄目《冷暖人生》的年度8集情感大戲《再見桐花》。
  • 成都被忽略的一座古橋,是錦江上最大的一座石拱橋,有400年歷史
    不管是古橋的發展,還是古橋與古橋之間的差異,有座古橋即使經過千百年,仍保存完好,一座古橋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消失,令人嘆為觀止,不管發展到哪一座,古橋的發展都顯示出不同的價值。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古橋本身使用的方式和現在有所不同,並非所有的老橋都保留得很好,但是,在我們國家漫長的歷史中,也留下了許多古橋,所以簡單介紹一下,我在東京的一座橋,其實這座古橋的開發價值代表性也很高,我想去一些景點。
  • 廣州有一座紀念一位「好老師」的百年古橋,遊客:經過卻不知道
    從曉港公園的東門進入公園,大概走了100-200米左右,在進入方向的右手邊,就看到雲桂橋。雲桂橋是明朝廣州名士何雄柏始建,清代曾重修的過,是一條有四百年多年歷史的古橋。修建雲桂橋的何維柏,是明朝時期同「海瑞」齊名的官員。正直清廉,不畏懼權奸,曾官至禮部尚書,何維柏因多次上書皇帝,直言當時奸臣嚴嵩惡行,被削職為民。
  • 南京人出門買個菜,隨隨便便走的都可能是座百年古橋
    而你, 很可能出門買菜走過的都是座百年古橋。 孔數最多 蒲塘橋 南京最古老的九孔橋在哪裡?
  • 廣州這400多年的古橋,始建者一生得罪「兩巨頭」,為「學生」建
    也因為這樣,廣州建起了一座座的橋梁,這些大大小小的橋梁加起來有上千座也不稀奇。只是隨時時間流逝,六脈渠漸漸隱匿,許多當年的橋梁也漸漸消失得無影無蹤。留被保存下來的古橋,就成為一個特殊的線索,讓人們知道當年廣州河道縱橫的美景遺址。
  • 寧波1870年至1940年間建50座古橋 現存僅14座
    掛在牆上的50多張老照片,默默講述著寧波老橋的前世今生。而通過這些橋,我們也能隱約窺見寧波城市的巨大變遷。  50座古橋  現存僅14座  古橋展由天一閣和寧波地方文史愛好組織「N維寧波」共同主辦,將持續到2月24日。
  • 重慶因山多故稱山城,因霧多而稱霧都,其實還有另一種叫法
    據統計,重慶全境各種橋梁已達上萬座,這在數量上已經穩壓全國其他地方。2005年,經茅以升全國橋梁委員會認定,重慶為橋都。這一認定,分別是從以下角度出發的。第一,在數量上,重慶橋梁多。截至2005年,重慶主城區中已經有22座特大型橋梁,而重慶全境更有上萬座各種橋梁,這在數量上已經穩壓全國其他城市。
  • 200多歲的古橋「不堪重負」,怎麼辦?
    聽證會現場12月24日下午,由二級大檢察官、浙江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賈宇主持,浙江軍地檢察機關共同組織的古橋文物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案聽證會在嘉興市檢察院召開。該橋位於嘉興市秀洲區,是一座三孔石柱平板橋,始建於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因地處春秋時代吳越兩國分界線而得名「國界橋」。數十年前,橋面中間立起一堵磚混隔離牆,令這座歷經200年風雨洗禮的古橋不堪重負。兩院在共同調查的基礎上,聯合向相關部門發送了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因部分橋體位於駐地部隊營區內,該部隊派出代表參與聽證。
  • 重慶老街:抹不去的記憶
    辛亥革命之前,重慶城中心在下半城,也就是現望龍門、太平門一帶。山城巷山城巷,曾被評選為重慶「最美小巷」。山城巷起於南紀門,至於領事巷,幾乎全由梯步組成。這裡有100多年歷史的「仁愛堂」,有上海石庫門建築特色的「厚廬」等等。